06.17 晋文公为什么要“退避三舍”

晋文公为什么要“退避三舍”

晋文公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晋献公时期,发生“骊姬之乱”,他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得到消息,逃出了晋国。重耳在外面颠沛流离了十九年,历尽千幸万苦,最后来到了楚国。

当时楚国是中原霸主,兵强马壮,由楚成王执政。楚怀王早闻重耳是当世贤人,给了他很高的礼遇。他以国君之礼相迎,亲自到城墙外迎接落魄的重耳,还把重耳安置居住在郢都,待他如上宾。楚成王经常设宴招待重耳,并且和他一起共论天下,他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

一天,楚王又设宴招待重耳,两人开怀畅饮,气氛十分融洽。

酒酣之际,楚成王忽然问重耳:“假若有一天你回晋国当上国君,会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说:“我如进献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这里有的是,至于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楚地到处都有,晋国是个穷地方,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楚王一听,想了一下说:“公子过谦了,不过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了笑,然后郑重地回答道:“托您的福,我若能回国当政,我愿与贵国友好。假若有一天,晋楚国之间真的发生战争了,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以报今日之恩!”

成王默然。

后来,晋惠公病重,不能理政,他的儿子继位,朝政更加不堪,晋国之人怀念重耳,一些旧臣联络重耳身边的人,酝酿回国。

两年后,重耳回到了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随着周朝的日渐式微,逐渐强盛的晋文公也想成为中原霸主。不过他也知道,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强大的楚国。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借周朝内乱,维护周襄王利益为借口,出兵以楚国为首的楚、陈、蔡、郑、许五国联军,他很快就打下了楚国的附属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楚怀王就派大将成得臣率军与晋文公交战。

两军对垒之际,晋文公想起了他曾经与楚怀王的约定,为了践行诺言,他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城濮之战”。

这个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就是从这件事演化出来的,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