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种玉米可以致富吗?

科技扫盲


在我们老家有一句俗话‘抵到坎坎挖也挖不出名堂’,意思是当农民发不了财,致不了富。这在以前,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也不无道理。但是在信息化市场化的今天,我不这么认为。就以种玉米说,如果还像以前农民单纯卖老玉米,那肯定赚钱不容易。事实上,嫩玉米更值钱,销路更好,还可以做成爆米花,玉米粉……这样多几种方式,或能创造更高的收益。





山里人家士特农产


可以致富,只要自已勤劳和发现,种玉米一样有财富,我曾经种玉米就致富过,我家住在农村,种玉米总面积10亩,达到收成约10吨左右,种出来的玉酿酒,酒糟来养猪,洒水最差的20元一斤,收入4.5万,养了185头猪总收入,185×170=31450斤×10.5=330225元,所以我知道种玉米真的可以致富。




宏达鑫物流


可以致富。我家里可以算是种地比较多的了,承包了附近村民的一些地,我感觉在种植的时候我们要把种地时的一些所需要的东西都得考虑好,比如选种子的质量,还有施肥的多少,浇水的次数,打农药的控制,当玉米长到一定高度要控制它一定的高度,只要把前期工作做好,玉米到最后一定会产量很高的!



倩倩661166


分享一下我一个农村人的经验,现在的庄稼地不是以前解决吃饭为题了,因为吃饭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应该是温饱都解决了,首先我说一下我们是中原地区的。我们这里种的都是玉米小麦,一年能种植俩个季节,但是我们这里分到每人的庄稼地不到一亩地,我们家六口人一共五亩地。每年除了上肥料,浇地,播种,一些机械收割,这些费用出过以后,收获的庄稼也卖不了几个钱。现在我们这边实行搞承包,如果真有资金的话可以承包几百亩,这样一年,如果天气好的话,还能收入个十几万,现在除了承包大面积种植玉米我觉得还可以。


大彻大悟1314


首先说一下,我一个朋友在东北,这里就有种植鲜食玉米的。我们先来看一下种植成本,我们这里每亩地大概是三百元,种植鲜食玉米和普通玉米的程序是一样,就是鲜食玉米要晚种植二十天左右,是为了防止鲜食玉米和普通玉米授粉期重叠,从而影响鲜食玉米的品质。而鲜食玉米的种子价格是普通玉米的四到五倍,也就是说普通玉米十元钱的种子,鲜食玉米就要五十元左右。种子成本要比种植普通玉米多150元左右,不同品种可能有些差异。那么鲜食玉米的成本就是:地租300元加上化肥150元,种子大概在200元,农药成本要多一点,因为鲜食玉米要多喷一遍杀虫剂,大概农药要50元。旋耕加播种费用是50元,鲜食玉米收获需要人工收获,人工费用每亩60元,运输到鲜食玉米收购点运费也要20元每亩。总成本大830元。地方不同略有差异,请按当地物价核算成本。

那么鲜食玉米的收益是多少呢?鲜食玉米是按整穗出售的,每亩大概是3000株。一穗玉米的重量是0.7斤也就是每亩地2100斤,每斤鲜食玉米0.45元945元也就是说他今年赚了115元钱。其实鲜食玉米不因该收益这么少的,关键是今年的春旱比较严重,而鲜食玉米错过了播种的最佳时间所以造成了减产。其实鲜食玉米正常应该在3500株以上的,也就是产量在2500斤左右,每亩地收益也在1100元左右,纯收入在300元左右。是不是很失望?没办法这就是最真实的数据。

在这里提醒大家,农业种植的风险是很大的,不要盲目的大规模种植不熟悉的品种。而且在种植小众品种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找好销路,避免滞销给我们带来损失。好了这就是我们这里种植鲜食玉米的基本状况,如果产量好还是可以赚到钱的,但是并不会有3000多元每亩那么高的收入。希望我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我是六贰玖创意工场,我也是农民,我为农民发声。您的关注和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我是老邵


答案是肯定的。但要想靠种玉米致富,那么就要做到高产,才能致富。怎样做才能做到高产呢?

1、选种好种子尤为重要

要选好适合自己当地地区的时间。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主要在于选种子上,选一个好的品种。

2、一定要选择肥沃的土地

有再好的种子,没有肥沃的土地,那也不会有好产量的。

3、高效施肥

地块也选好了,就开始整地施肥了。因为免耕是靠追肥来给玉米提供养分的,所以初期要靠地块自身的土壤来给玉米供求养份。每亩一般施肥标准为农家有机肥5000公斤左右,氮 磷 钾混合肥75——80公斤左右就可以了。

4、定株间间距

长出4片叶子时开始定株,每公顷75000——77000株距七寸}(每亩在5000株)左右即可。

5、做好病虫害预防和定期追肥。

大多数用的比较多的是人工施撒和机器施肥两种。机器施肥是前面施肥后面趟土把肥压上。人工施肥要注意的是不要离根部过于太近,太近会烧到玉米苗,距离玉米面5厘米左右即可。干旱期间千万不能给玉米追肥,在干旱期一定要进行灌溉,不然会产生肥害,会得不偿失 。

如果做到以上几点,那么致富是必须的!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一朵鑫


首先分析一下目前国内玉米行业形势,2019年全年粮食17.4亿亩,比去年减少0.146亿亩,玉米种植面积6.2亿亩,比去年减少0.128亿亩,所有的粮食作物中主要是玉米的面积减少最多,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近两年玉米价格偏低。近两年国内玉米审定品种数量每年持续增加,但是特别出众的玉米品种很少。

玉米的主产区在东北和黄淮海,就目前情况分析一下每亩玉米收益情况,一亩地租金800元左右,机械播种20元/亩,肥料150元/每亩,机械收获50元/亩,田间管理,病虫草防治,灌溉等150元/亩,一亩玉米的成本在1170元左右。亩产玉米1500斤,9毛一斤,毛收入1350元,净利润180元/亩。由于地域不同,成本不同,产量不同,市场价格稍有波动,总体来说,在气候正常的年份一亩玉米净利润在200元左右,如遇天灾等情况,具体收入不定。个人觉得小规模种植不能致富,只有大规模才会致富,不过规模越大风险越大。

种植玉米还需要一定的农业技术,特别是田间管理方面,病虫草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在大面积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防控能够降低成本。


土地是根三农人


应该说种玉米能挣到钱吗。回答是肯定的。只是多少而已。近四五年种玉米的每亩投资虽然增加不多,但玉米的零售价格却从2013年的每市斤1.08元、2014年的1.03元、2015年的0.9元下降到今年的0.8元。按照亩产量1300市斤计算,今年每亩收入1040元。扣除(种子50元,化肥140元,除草剂农药40元,收割播种120元,浇水40元,人工费200元,)590元,每亩能挣500多元






海苔先生


  看您说的是我国哪个省,个人认为东北应该可以。我们本地应该不行,我们这里是丘陵地带,不适合机械化操作,我们西南片区种植玉米的越来越少,农田开始规模种植养殖。但我们本地农村农民主要种植还是以水稻、玉米、红苕等为主。

 我们算一下种植玉米收入账:心我们本地为例,正常情况下每亩算高产900-1500斤,我们以1400斤为例,市场价以1.5元毎斤,收入约2210元亩;需投入种子、农药,化肥,劳动力等支出约1300元,剩余也就910元太少了,要想靠种玉米致富很难。

  我们这里提高收入的方法有:一是发展生态养殖,养殖些土鸡、鸭、鹅、野兔、牛等养殖;二是发展种植一些珍贵的药材、水果和一些有特色的农作物。如:火龙果、蓝莓、猕猴桃、葡萄等,市场上需求量很大;三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厂,收购当地村民种出来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四是农村村民土地流转,投资规模科学种植或养殖,当地村民在哪里打工,工资月结。

  总结,个人认为,如果是西南方向丘陵地带想靠种玉米致富很难,如果是东北,有辽阔的场地机械化的操作、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应该能致富。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常拉林兵


2019年玉米种植成本利润分析:

从整地开始,包括犁地、旋地、耙地,少说也得100元左右,如果自己家有机械还好说,只是油钱。

整地结束之后,就要播种,播种前要买种子,一亩地下种5斤,也得35元左右,找人播种,一亩地也得30元。

再说肥料方面,底肥+追肥,150元还是用的一般的肥料。

农药方面,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打一次还好说,如果病虫情严重的,要打2次,加一块得需要50元。

灌溉方面,这两年玉米种植过程中,一些地区都会遇到干旱的情况,浇一遍水,需要30-50元,如果多次的话,成本会更高。

最后在说收获,如果是自己掰还好说,就是累点而已,如果找机器的话,我们这边一亩地都要80元了。

综合来算,种植一亩地玉米,投资大概需要500元左右。

不知道今年大家的亩产量如何,如果按照亩产600公斤,今年的玉米价格现在还不是很明朗,干粮按照0.8元/斤,来算,每亩能卖960元。如果按照去年一些地方0.5元/斤来算,每亩能卖600元。

玉米种植前景分析:

前景不是很乐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玉米种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玉米,作为世界三大主粮,产量最大,用途广泛,一直是小麦水稻之外的种植首选。

2015年,一面是玉米大丰收,一面是国家库存充裕,国际价格冲击,造成了售粮难,数年未见的价格低谷也导致了农户出售玉米的积极性,与其贱卖,不如屯在家里,已经降到国际水平价格了,还能降到哪里?

可是农户的储存方式和正规储备库的储存方法是两个概念,虽然进入冬季迎来了玉米涨价的曙光,可是随着玉米水分的降低和因储存不当造成的霉粒直接影响了价格的高低,仔细算来,也不比刚收获时多卖多少钱,还费工费时地储存了几个月。

所以,以投资为导向的规模种植户,在当前的玉米行情下赚钱非常困难。

规模种植是未来的方向,可是怎么才能让大户有钱挣、有积极性呢?有人认为是降低农资成本。在整个玉米生产大约1000元的投入中,种子、化肥和农药是178元,占比不足两成。极端一点地说,即便所有农资免费,只要玉米价格再跌上一毛多钱,种地大户照样还是亏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