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山東省一個縣和山西省一個市,字不同讀音相同!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山東省和山西省都屬於歷史文化大省。對於山東這一地名,因為地處太行山以東而得名。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山西這一地名,則是因為地處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其中,山東省下轄的鄆城縣和山西省下轄的運城市,也即“鄆(yùn)城”、“運城”這兩個地名雖然字不同,但是其讀音相同。一方面,鄆城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另一方面,運城市,隸屬於山西省,位於山西省西南部。

山東省一個縣和山西省一個市,字不同讀音相同!

鄆城縣

一方面,就鄆城縣的“鄆”字,正確讀音是(yùn)。鄆城縣隸屬於山東省地級菏澤市,在地理位置上,地處北緯35°19′~35°52′,東經115°40′~116°08′。東鄰梁山縣、嘉祥縣,西接鄄城,南連鉅野縣、牡丹區,北隔黃河與河南省臺前縣、範縣相望。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夏代鄆地為徐州之城。春秋時期,今鄆城縣一帶屬魯國。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後,鄆城縣境內有鄆、廩丘等城邑。

山東省一個縣和山西省一個市,字不同讀音相同!

西漢時於鄆邑西分設黎縣(治今陳坡)、廩丘縣(治今水堡),同屬兗州東郡。三國時鄆地屬兗州東郡廩丘縣。隋開皇十年(公元590)於萬安縣設立鄆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萬安縣為鄆城縣。由此,對於鄆城縣這一建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唐以後,鄆城名稱又多有變動,歸屬也有變化,但大多為州、郡或縣的治所。1967年,鄆城縣屬菏澤地區。2000年,鄆城縣屬菏澤市管轄至今。截至2017年,鄆城縣總面積達164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28萬人。

山東省一個縣和山西省一個市,字不同讀音相同!

運城市

另一方面,就運城市來說,為山西省下轄的地級市。運城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呂梁山與臨汾市接壤,東峙中條山和晉城市毗鄰,西、南與陝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隔黃河相望。運城市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得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堯初都蒲坂,後遷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促使該地區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運城屬河東郡,治所安邑。

山東省一個縣和山西省一個市,字不同讀音相同!

最後,唐為河東道,轄山西全境及河北部分地區,治所河中府(今永濟)。宋為河東路,轄山西大部、河北及河南部分地區。元、明、清與臨汾同為平陽府,治所平陽(今臨汾堯都區)。2000年6月,撤銷運城地區,設立地級運城市。如今,運城市轄1個市轄區:鹽湖區,2個縣級市:永濟市、河津市,10個縣:絳縣、夏縣、新絳縣、稷山縣、芮城縣、臨猗縣、萬榮縣、聞喜縣、垣曲縣、平陸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