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梁山108位好汉中没有晁盖?

zlyea


《水浒传》的开篇很有意思,它既没有以哪个人物为主线对剧情展开进展,也没有告诉读者它究竟想要写什么,而是以洪太尉强开伏魔殿为背景,让已经被封印很久的108妖星重新降临人间,这108妖星转世为108将生存于徽宗年间,显然,晁盖并不是妖星转世。

所以严格意义来讲,《水浒传》应该算是一本历史类的科幻小说,书中围绕妖星的文字比比皆是。而除了开篇之外,让读者最记忆尤新的一次“封建传教”大戏就是晁盖在夺生辰纲前的七星聚义了。当刘唐为晁盖送了生辰纲情报时,由于其和雷横发生了冲突,使得吴用临时加入了组织,这样一来团队就有了三个人。当这三人要确定团队人数时,晁盖却分享了一个他刚做的梦:

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

吴用听完这句话,马上就说我们夺生辰纲是天意,而天意告诉我们此事必须凑齐七个人才行,于是三阮被拉入了团队,再加上半路也来送情报的公孙胜,这样一来就凑齐了七个人,也应了晁盖的那个梦。

可有一点很奇怪,为什么刘唐和公孙胜在得到生辰纲的情报后会选择来找未曾蒙面的晁盖来商议呢,仅仅是因为晁盖为人洒脱在江湖上颇有名气么?那拉这样的一个义士去劫生辰纲,岂不是诱他犯罪,更何况我们知道后来几人把财宝平分了,而不是救济百姓。所以众人能围绕在晁盖身边,只能说明一个原因,那就是妖星聚首需要一个合适的媒介,显然晁盖就是这个媒介。

在凑齐七人后,晁盖又提到了白胜,吴用说你看看你看看,这斗柄飞走的小星也有了,此事必成啊。果然,在白胜精湛的演技下,杨志喝下了加有蒙汗药的白酒,生辰纲就这么到手了。

但随着故事的进展我们发现,白胜本就是七星聚义的一份子,真正飞走的那颗小白星,其实指的是晁盖。这件事情,一开始谁都不知道,直到众好汉大闹江州后宋江偶遇九天玄女,他才知道自己是星主,大家都是妖星降世,而九天仙女明确告诉宋江天书只能和天机星一起参阅,那么天机星是谁,自然在天书中有所记载,除此之外,108妖星对应的姓名也会被刻在其中,这样一来,大家能做的就是把晁盖赶走了。

小说中与九天玄女处于一个法力层级的人就是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了,公孙胜一开始本不知道自己的天闲星,但宋江刚一上山公孙胜就以回乡探母为由离开,并且这一去,就没再打算回来。而罗真人也知道众人是妖星下凡,还告诉了公孙胜他是天闲星,这样一来公孙胜就成为了得到剧透的人物,自然再上梁山,也总给人一种出工不出力的感觉。

所以,天书上就没有晁盖的名字,宋江这个人又颇迷信,也绝不可能搞个109将的。

最后,《水浒传》是虚构的小说,里面出现的人物或许有历史原型,但绝对不要对他们过于较真。毕竟宋江这个人都未必存在于历史上,你更别想去找晁盖的身影了。而《宣和遗事》中倒是详细记载了有关宋江起义的三十六员头领,其中晁盖的名字就赫然在列,而书中的晁盖走的也是早逝路线,施公对此有没有进行借鉴就不得而知了。当然,《宣和遗事》也是野史,你要信它多少呢~


所以晁盖完全是被克死的…哈哈哈


逻辑文史游


这个是施大爷的人设,你们有什么好质疑的。人家施大爷说了,梁山一百单八将对应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颗星,也就是一百零八个神仙。这些神仙在天上呆久了,产生了魔性,违反了天条,所以被玉帝贬下凡间,打入轮回。

这一百零八个神仙下凡后不思悔改,仍旧危害社会,所以被张天师镇压在龙虎山上。洪太尉到龙虎山请张天师的时候好奇心作祟,把关一百零八颗魔星的宫殿打开了,所以这些有魔性的神仙便逃入社会,开始危害宋朝。

后来宋江回郓城县找爹时,在九天玄女娘娘庙里躲避追兵,结果被九天玄女娘娘迎接到了私人空间。在九天玄女的私人空间中,宋江喝了酒,吃了三颗枣子,并获得了九天玄女赐予的天书。九天玄女告诉宋江,你们这一百零八个罪人必须悔过自新重新做人。你这个当老大的得负起责任,让他们跟你一起报效国家,只要立了功劳,回到天庭指日可待。如果你们继续危害社会,那死后有阎罗王找你们算账,到时候别怪玉帝不讲情面。

九天玄女给宋江下了任务,并且在天书上留下了一百单八将的名号。这书上的名单中没有晁盖,自然晁盖就不在一百单八将中。后来梁山大聚义的时候,吴用又把这个名单刻在石头上,搞成上天所赐的样子,忽悠梁山兄弟们,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梁山大排名。

晁盖虽然名字吊炸天,但不是天上的星星下凡,自然不在一百单八将的名单中。这个在《水浒传》第一章就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后面的故事都是补充。其实你们看七星聚义都看得出来。当时智取生辰纲的有八人,只有晁盖不在一百零八之内。很多都认为是百日鼠白胜不算,实际上晁盖才是外人。


惊心鸟


以前看初《水浒传》的时候,看到许多梁山好汉包括宋江都甘愿当晁盖的小弟,就以为晁盖是108将里的。但当看到曾头市晁盖中箭死亡之后,产生了一个萦绕心头多年的疑惑:既然晁盖不是108将里的,那施耐庵塑造晁盖的意义何在?

当时年少不懂,随着年龄的增长,再重看《水浒传》以及和《水浒传》有关的内容。发现《水浒传》并不是施耐庵凭空创作出来的。他的创作也是有蓝本的。我们都知道施耐庵三十六天罡好汉的历史名单是施耐庵从《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整合而来的。而且现在流行的三十六天罡主要是《大宋宣和遗事》里的,《宋江三十六人赞》是打辅助的。

没错,施耐庵的创作蓝本就是《大宋宣和遗事》而且里面还比较详细讲述了宋江起义的过程。这对于施耐庵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蓝本,再这些故事上进行加工创作还是很容易的。所以《水浒传》的故事主线和思路就是按照《大宋宣和遗事》来写的。作者遵循原著的主框架,只是在主框架里进行再创作。通过这些我们就清楚了《水浒传》故事的来源了。

而在《大宋宣和遗事》里虽然晁盖排在天书三十六人中,但是宋江不在这三十六个人里面。而且,在里面宋江在凑齐三十六人上梁山之前晁盖就已经死了。那在《遗事》中宋江在凑齐人数之前就已经死了。这是故事的主线。那么施耐庵遵循这个故事主线,自然晁盖要在大排名之前死掉了,那已经死掉了还怎么算在排名中。自然就不算在内了。

这就是从《水浒传》成书时晁盖不排在108将里的原因。


泠朔




虽说晁盖不在梁山108条好汉之列,但他的确是全书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比一些打酱油的梁山好汉重要多了,他是全书的一个楔子,也是重大故事剧情的爆破点。

晁盖绰号“托塔天王”,人家直接是天王,不比你天罡地煞星哪个牛啊?虽然施公把晁天王排除在108将之外,但在绰号、戏份、作用等方面显然对他作出了补偿。

再者,晁盖这个名字也颇有深意,晁盖晁盖,也就是108将被他盖着,等这个盖子被揭开了之后,108个魔星方能齐聚梁山。所以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晁盖注定是个出局的大哥。



另外,晁盖这个人物的设定,似乎是用来烘托宋江的,二人是惺惺相惜的好兄弟,但是按剧情发现来看,他们又是对手戏。晁盖不死,宋江如何上位,那还不如干脆把主人公定为晁盖算了。

这就像某些情感电视剧中的狗血剧情一般,男一和男二同时爱上女一,而女一深爱的是男一,却又不忍伤害男二,三人俱都陷入痛苦之中。如何解开这个解,导演一般会安排男二死掉或远走高飞,从而使男一和女一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水浒传》中,宋江就是那个幸福的男一,晁盖就是那个悲催的男二,而女一则是水泊梁山老大的宝座。晁盖这个人怎么说呢,他是个乡下人,目光短浅,格局不大,守着一亩三分地终日和弟兄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山高皇帝远,逍遥快活,他便知足了。



至于梁山众兄弟的前途,其实他内心从未真正考虑过,他是一个靠谱的带头大哥,却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所以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反衬宋江的招安,为宋江日后开展招安大业作伏笔。

施耐庵在描写二人的时候总给人一种欲言又止,虚实难辨的感觉。比如晁宋二人的交情,看似肝胆相照,可细品之下,又感觉有明争暗斗,甚至一山不容二虎的痕迹。

可以看出来,施耐庵在著《水浒传》时是成竹在胸的,不敢说每个小细节他都牢牢把控,但剧情大纲的主线部分相信在落笔前早已布局停当。为了让全书第一主角宋江“出头”,晁盖之死一定在大纲之内,所以施耐庵无论如何也不会把晁天王排进108条好汉的。

我是西岳顽石,一个放浪形骸的历史神侃手,一个狡猾多变的腹黑肿裁,一个半打节操的现实教主~~~


西岳顽石


这当然是宋江刻意为之了!

晁盖尸骨未寒,宋江就急不可耐的地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其心昭然若揭——招安。



晁盖和宋江代表了梁山上两种不同的路线和奋斗目标。晁盖更具草莽气息,虽然没有多么强大的权谋和驭人之术,也没有多么高远的战略眼光和目标,但他是想把梁山打造成一个于大宋朝廷之外的一个独立王国,就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论称分金银的。对外即使不主动进攻,也不会妥协接受朝廷招安。对内纯洁内部关系,提高准入门槛,比如说杨雄,石秀刚上梁山时说因为偷鸡被人捉拿投奔山寨,晁盖大怒,立刻就让人推出去“斩讫报来”。他不想让梁山成为藏污纳垢之地,什么神头鬼脸的人都能来坐把交椅,长此以往,那成什么了呢!

宋江别看总是自称粗鄙小吏,其实野心勃勃,曾醉酒后一时放浪形骸,在浔阳江边的酒楼上写下了“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豪迈诗句,黄巢是什么人大家都清楚,那是敢让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

可宋江也就是一时感到郁闷时的冲动,怎样博个封妻荫子的思想还是占据了他的大脑,那就要向大宋朝廷示好,表示效忠。对内他就是想以猎人头的方式不断的发展壮大,不管你是鸡鸣狗盗之辈还是杀人放火之徒,只要想来梁山,我就照单全收,以提高和朝廷谈判时的砝码。对外当然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渠道为招安铺平垫稳。

当然,这期间也和朝廷发生了许多冲突,打了很多硬仗。但是打也是为了谈,谈什么,无非就是“招安”二字。

既然梁山的两个不同时期的带头大哥代表的是不同路线和规划,而且双方势同水火,那现在宋江坐了头把交椅,就必须得把晁盖摒除出去,划分清楚,要么底下的弟兄思想怎么统一呢,队伍怎么带呢!

至于说那个石碣上的碑文,鬼才知道写了些什么呢,而且是不是刚埋下去的也未可知。


田获三狐


第一,明清时代的通俗小说大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开篇往往会用一篇神话故事来作为引子,将故事的主人公贴上天上神仙下凡的标签,例如《红楼梦》里贾宝玉与林黛玉,一个是通灵顽石,一个是绛珠仙草,又如《三国演绎》里张角,说他遇上了一位神仙,授予他天书。。。。。。而《水浒传》也是同样的套路,开篇没有一个梁山好汉,却是说宋仁宗时代遇上了瘟疫,派太尉洪信前去龙虎山请张天师作法,却阴差阳错的打开了观里的石碑,放出一百零八个魔君,而晁盖不在36天罡72地煞之列,也就是说,晁盖在作者的设定里本来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就像王伦一样,必须要有,但是必须要死;

第二、抛开作者的设定不说,梁山排座次事件可能是宋江伙同吴用、公孙胜等人的一场阴谋,确定领导集团的组织构架,而这时候晁盖已经死了,如果把他排在里面,宋江的第一把交椅还怎么坐?但是把他排在宋江后面,又如何服众?毕竟人家是前一代的首席领导人,活着的时候宋江是老二,死了反而排在宋江后面去了,说不过去。所以说,座次是拍给活人的,死人没资格;

第三、当时的梁山派系众多,像以鲁智深、武松为代表的二龙山派、以孙立孙新为代表的登州派、以李俊张横为首的江州派、以秦明李应为代表的官府派,还有林冲和阮氏三雄以及杜千宋万等元老派。。。。。。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构架,很难管理,山上必然乱成一锅粥,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宋江不得不提高自己一把手的权威,那么晁盖遗留下的名望必须弱化,所以更加不可能将他派在座次之上。这是实际情况的需要。

第四、晁盖和宋江的三观不一样。晁盖只想做个山大王,而宋江想要的是招安。有了“石竭天文”的包装,更加便于包装。而朝廷招安招的是活人,不可能招募一个死人,所以早就死去的晁盖更加不可能排在这108人之中了。

仅凭以上四点,晁盖已经没有理由排进108将之中了,何况天罡星只有36颗,地煞星只有72颗,多了少了都不行。


水观音


原因如下:

其一,晁天王攻打曾头市时被史文恭一箭射死。故没能熬到英雄排痤次!

其二,他和宋江是两条路上的人。晁盖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宋江忠义为上,一心招安。及时雨善解人意八面玲珑,暗中拉帮结派驾空托塔天王。

其三,晁盖看透宋江心思,但他顾全大局。攻打曾头市天王自告奋勇,这也是一种无奈!只有打下曾头市他才能在梁山重塑形象。

其四,晁盖心里认为林冲可以胜任梁山泊主。故打曾头市带上豹孑头!以此抗衡宋押司。无奈道高一尽,魔高一丈。托塔天王遭宋江暗算命丧曾头市!


仁府


晁天王,去天上为王了,人间没有他的地位。后来梁山亡魂齐聚天王地府,只见天王虎目圆睁,虬髯飘逸,手指颤抖指着跪在地上的发抖的宋江,气的说不出话来……


娲皇遗石


死得早了,所以没排上。


骁勇34


梁山好汉排座次是在晁盖死后,其实宋押司上山后就处处收买人心,结帮结派,排挤晁盖,晁盖虽为寨主,但其实早就大权旁落了,晁盖去功打曾头市,也是心中憋屈,有气难出,更兼宋江明劝暗激,致使命丧曾头市。

宋江和晁盖早就不是一路人了,如果晁盖想把位置传给宋江,何必说出“谁抓住射杀我的人就为山寨之主“。他深知凭宋江的本事绝难完成这个任务。明摆着不让宋江当山寨之主。

而宋江又何不在晁盖生前提议英雄排名次,明摆着不让晁盖当大,而且如果晁盖活着,他就不可能上位,如果不掌握话语权,他就不可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据此推断,晁盖的死,宋江是很难脱干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