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上甘岭战役一打响,秦基伟就深知此次战役的结果将对朝鲜战局产生重要的影响,第15军只能背水一战,毫无任何退路可言,因此,他曾向全军发令:15军的人流血不流泪,为了朝鲜战争的全局利益,这一仗只能打胜、不能打败,就是15军拼光了也在所不惜。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上甘岭战役

下死命令是为了树立共识、凝聚士气,经过第一阶段的浴血奋战,部队伤亡很大。秦基伟就反思,如果第15军拼光了,上甘岭也丢了,那又有何用?

经过反复思考,秦基伟决定调整部署,暂停反击。于是,他接通了志愿军司令部的电话。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这种拉锯式的反复争夺,已进行7昼夜了,表面阵地失而复得,多次易手,战斗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我的意见是:暂停反击,前沿部队转人坑道,以小分队活动和敌人周旋,把敌人抓住,牵住他的牛鼻子。同时争取时间,调整部署,补充人员和弹药、器材,投入新的部队,为进行最后粉碎敌人进攻、恢复全部阵地的决定性反击作准备,创造条件。"秦基伟请示邓华说。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你们的意见是正确的。"邓华认真分析战局后,对秦基伟的意见表示赞同。他还进一步指示说"目前敌人成营成团地向我阵地冲击,这是敌人用兵上的错误,是我歼灭敌人的良好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大量消灭敌人,继续坚持斗争下去,可置敌于死地。"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秦基伟请示志愿军司令部,转入第二阶段坑道作战

秦基伟放下电话,立即命令部队转人坑道作战,以争取时间,为进行最后粉碎敌人进攻、恢复全部阵地的决定性反击作准备。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从10月21日开始,上甘岭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坑道战阶段。

为了打好下一阶段的战斗,志愿军对作战部署作出了调整。志愿军第3兵团决定由第15军第29师接替第45师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外的全部任务,以便使第45师集中力量用于上述两高地的争夺战。第29师第87团原来在发利峰、王在峰地区的防务,则由第44师第132团接替。另将炮兵第7师1个营、炮兵第2师4个连和高射炮兵1个团加强给第15军。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为了使反击取得彻底胜利,由秦基伟主持,志愿军第15军于10月25日在道德洞指挥所召开作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参战部队的负责人。会上传达了上级指示,分析了敌我情况,总结了上一阶段作战的战术问题,研究了继续战斗的有关措施。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秦基伟等人经过研究认为,突击队在敌人猛烈炮火下,从500米到1,000米距离外开始接敌运动,其伤亡是难以避免的。虽在炮火支援下恢复了阵地,但由于坚守阵地的人员太少,没有第二梯队的源源投入和弹药的充分补给,仍难击退敌人从排到团的整日连续攻击。这成为恢复阵地容易、坚守阵地困难的主要原因。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先恢复597.9高地,再恢复537.7高地

在基本阵地上,除坑道外,表面工事全部摧毁,在阻击敌人时,人员没有工事隐蔽,加上炮弹缺乏,志愿军炮兵火力往往开始猛烈,以后便逐渐松弛了。另外,在战术上形成了规律,反击时间总是在17时至20时,多是先经一次火力急袭,接着就是冲击。这种单一的战术很快被敌人掌握并利用,当志愿军开始火力准备时,敌人也开始对志愿军运动道路及坑道实施拦阻,杀伤志愿军第二梯队人员。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当志愿军炮火延伸时,敌人也作好反冲击准备。因此,必须立即调整反击战术,使战术更加灵活多变,让敌人防不胜防。

接着,会议还研讨了对抢修工事、运输力量的组织使用、弹药的控制节约和远程火炮与其他火炮的分工问题。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在这次会议上,第15军还研究了对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进行反击的问题。指挥员们一致认为,597.9高地应作为反击重点。因为,如果不将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的敌人打下去,占据537.7高地北山的南朝鲜军便不会轻易放弃进攻的行动。而且,537.7高地北山与敌537.7高地主峰山脊相连,敌人纵深有坚固的地堡、工事做依托,其前沿就是冲击出发阵地;而志愿军纵深则是一条大山沟,且受敌人炮火封锁和537.7高地敌下面火力及注字洞南山敌侧射火力威胁,故易攻难守。另外,坚守597.9高地坑道的部队已苦战9昼夜,必须接替下来。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所以,秦基伟决定,首先全力恢复597.9高地表面阵地,得手并巩固后,再恢复537.7高地北山阵地。并决定于10月30日对597.9高地实施决定性反击。为了减少反击时接敌运动中的伤亡,第15军决定在反击的前一夜将突击连运动到坑道内,由坑道发起冲击。坚守时,要依托坑道屯兵,采取边打边补的方法,以保持持续的战斗力。为了这次反击,第15军在兵力部署上也作了相应调整。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坚持坑道内斗争,准备下一阶段反击

转入坑道进行斗争,还要准备下一阶段的反击,第15军的将士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他们决定,当前以坑道斗争为主,并把坑道内外的斗争结合起来。秦基伟要求退守坑道的部队忍受最大的艰苦,坚守坑道,为拖住敌人,力争更多地消灭与消耗敌人而积极斗争。坑道外的部队不断组织反击,并将山炮、野炮前置,支援坑道斗争。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鉴于在第一阶段的战斗中,上甘岭阵地上的志愿军兵员损耗也相当大,急需补充兵力,第3兵团和第15军抽调新战士共1,200余人补充到45师,再加上该师从机关、勤务分队抽调的人员,以充实和重建战斗连队。

为了解决弹药物资的运输问题,志愿军后勤部及其第二分部大力支援。军后勤部为完成决定性反击所需的11万发炮弹和随耗随补的运输任务,决定把4个汽车连(队)全部投人上甘岭方向。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第巧军抽调第29师3个营的兵力和大量机关人员担负往返40公里山路的火线运输任务,第45师组织3,000多人、500多匹牲畜、40多辆马车参与运输。经过几天的突击抢运,仅迫击炮弹就运了3万发上山,为夺取决定性反击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反思:如果15军打光,上甘岭也丢了,有何用?

上甘岭战役转入新的阶段,赌红了眼的范佛里特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为了夺取他期待的胜利,他注定要在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小高地甩出更多筹码,使尽浑身解数。但是,"山地战专家"、"的不幸在于,他是在一个错误的地方与一个错误的敌人作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国军队又让他大开了一场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