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战时马尔梅迪惨案的真相是什么?

水木杨子-海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约亨·派佩尔的故事。

约亨·派佩尔是传统的德国中产家庭的孩子,父亲参加过一战,上尉军衔。

派佩尔的家族是纯正的日耳曼人,早在1550年就居住在德国境内,有着家族的徽章。

二战爆发前,派佩尔已经参军。1935年1月,派佩尔加入SS军官学校,随后成为海因里希·希姆莱的副官。

派佩尔被选中的原名除了他会流利的英语和法语以外,还有他英俊的相貌。

法兰西战役爆发后,他加入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成为一名军官,表现优秀。

战役结束以后,他又回到希姆莱身边,成为第一副官直到1941年离开。

他的妻子也是希姆莱的秘书!

可以说,希姆莱对派佩尔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潜移默化中,派佩尔接受了很极端的思想。

随后,派佩尔成为一个优秀的党卫军装甲指挥官,加入了苏德战争,随后又转战意大利。诺曼底战役爆发后,他又率领党卫军坦克部队去救火,抵抗强大盟军的推进。

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人,1942年获颁骑士十字勋章,1943年获颁橡叶骑士十字勋章。

但此时德军已经日薄西山,用尽全力仍然被盟军杀得落花流水。

1944年底,希特勒认为战争已经必败无疑,试图败中取胜,发动了阿登反击战。

此时的派佩尔是第六装甲军派佩尔战斗团的指挥官,是装甲先锋之一,当时他年仅29岁。

他的部队击败盟军,杀到了比利时列日省东部阿登地区小城马尔美迪附近。

12月17日,他的部队俘虏了300名美军俘虏,并且枪杀了其中80名美军战俘(一说150多人)。

屠杀的原因不明!

一说是派佩尔的部队急于推进,无法收容这么多战俘(其实一些还是伤兵),就干脆杀掉。

其实在苏德战争中,德军和苏军经常残酷的对待战俘,不算稀奇。

派佩尔曾经对部下说,苏联人经常虐杀我们的战俘,我们则同样做给予报复。在那个战场上,日内瓦公约是不存在的。

阿登反击战以德军惨败告终。

缺乏燃料的派佩尔部队,最终放弃所有坦克,徒步逃回了自己的防区。

此战中,派佩尔再次获得橡叶双剑骑士十字勋章,成为纳粹德国最年轻的旗队领袖。

然而,美军并没有忘记战俘遭受的屠杀。

1946年7月,派佩尔连同其他42名被告,被美军军事法庭在达豪判处绞刑。

随后舆论质疑,并没有直接证据说明派佩尔下达了屠杀战俘的命令,所谓的战俘自白书可能是压力下的交代。

多年后,报道这么写:比起那些鼻梁被打断睾丸被踢碎的部下,派佩尔遭受的折磨或许算轻——他被关押在一个温度高达60度的小房间里整整一天,在他将一把椅子砸碎在供热系统上后这种折磨也到了头。后来他被单独关押在地下室的牢房里,没有灯光和食物,三个星期里没有洗漱,一个木制马桶放在墙角,没有取暖设备,他患了肺炎。在漆黑阴冷的地下室里,在饥饿、肮脏、冻得瑟瑟发抖的状态下,派佩尔度过了和平时期的第一个圣诞节,以及自己三十一岁的生日

于是,经过多年的反复审判,1951年派佩尔被免除死刑,判处终身监禁。

1956年,派佩尔被假释,前后坐牢11年。

派佩尔的下场并不好。

1976年,已经61岁的派佩尔在法国一个小镇遇刺,至今没有抓到凶手。

一般认为,这是法国左翼团体所谓,以报复派佩尔。

美国1966年以突出部之役为背景拍摄的电影—坦克大决战(中,由劳勃·萧饰演的德军装甲部队指挥官海斯勒上校,普遍认为是以派佩尔为蓝本创作的。


萨沙


1945年1月,纳粹德国已是强弩之末,败局已经不可挽回。就在同盟国为最后的胜利一鼓作气之时,美军却在比利时一个名叫马尔梅迪小镇的荒野上,发现了令人震惊的场面。

在一片白雪皑皑的雪地上,赫然出现了众多美军士兵尸首。在寒冷的冬日里,这些尸首已冻结僵硬。他们或圆睁双眼怒目而视,或全身卷缩痛苦万分。经过美军查验,共发现82具尸体,他们都隶属于美军285野战炮兵观测营。从他们伤痕累累的尸体上可以看出,这些人几乎都是遭遇近距离狙杀而死。

美军由此得出结论,这些士兵并非死于战场,而是在被俘后,遭到屠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尔梅迪惨案”。

那么,制造这起惨案的凶手是谁?他为什么要杀死这些美军俘虏呢?

(约阿希姆·派普旧照)

“马尔梅迪惨案”的凶手,是德国人约阿希姆·派普,时任希特勒装甲部队指挥官。

1915年,派普出生于柏林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一位陆军军官,曾参加过一战,母亲则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派普从小就憧憬能成为一个铁血军人,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1933年,18岁的派普,加入了希特勒的普通党卫军,开始步入军旅生涯。1934年高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派普,放弃了继续上大学的机会,转而报考了军校。经过两年的系统训练,毕业后,派普担任了党卫军排长。

派普容貌英俊,仪表堂堂,长着一张明星脸。高挺的鼻梁,幽兰深邃的眼睛,接近1.8米的个头,是一个颇具颜值的高富帅。这让他在一帮大老粗军人中,显得鹤立鸡群,十分惹眼。

在一次阅兵仪式上,党卫军首领希姆莱看上了这位风度翩翩的年轻士兵,在得到了希特勒的同意后,派普成为了希姆莱的心腹副官,协助希姆莱管理希特勒的党卫军。期间,派普曾参与纳粹化学武器的研制工作,并见证了这些武器在活人中的实验。

二战爆发后,派普参加了多次战斗,军职也从排长一路晋升为营长,获得了两枚铁十字勋章。1943年5月,28岁的派普担任了党卫军第1装甲团团长,成为党卫军中最年轻的团长。同年获得希特勒亲自颁发的金质十字奖章。一年后,派普获得橡叶饰勋章。

(希姆莱旧照)

1944年12月,派普已是一个装甲战斗群的指挥官。但纳粹德军的失败已经不可逆转。希特勒孤注一掷,发动了史上有名的阿登战役。派普则率领自己的战斗群,首当其冲,参加了这场持续40天的战役。

在比利时的战斗中,美军285野战炮兵观测营向圣维特小镇突击,在马尔梅迪附近的包格涅兹小村庄,美军和派普的第一坦克团不期而遇。

战斗打响后,美军在德军强大装甲火力的压制下,一击即溃,毫无还手之力。仅仅半个小时,就有超过100名美军被德军俘获。

当天下午,派普的手下认为,无法带着这些俘虏一同前行。于是,这些残暴的党卫军,将俘虏带到了一个空旷的田野里,准备秘密处死这批美军俘虏。

(阿登战役)

一位军官抬起了手枪,对准了美军俘虏,枪声骤然响起后,接连倒下了两位俘虏。随后,在冲锋枪和步枪的狂叫声中,成批的美军倒下。少数美军企图逃命,但还没跑出几步,就成了德军的枪下亡魂。

美军俘虏中有两名军医,在本能的驱使下,他们冒着德军的子弹,拼死为受伤的战友包扎。而德军却冷漠的注视这两名军医,待他们包扎完毕后,竟然残忍地枪杀了二人。

几分钟的疯狂杀戮后,周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美军中有极少数俘虏还活着,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叫梅利肯的士兵。他站在其他战友的身后,当枪声响起时,他顺势倒下,但仍然腿部中枪血流如注。德军随后对倒下的美军士兵进行了检查,凡是还有一口气的,统统射杀。

梅力肯强忍疼痛,屏住呼吸继续装死,终于逃脱了德军的屠杀,得以侥幸存活下来,成为日后指正德军残杀俘虏的证人。

直到1945年1月中旬,美军才赶到了“马尔梅迪惨案”现场,发现了德军屠杀战俘的暴行。

二战结束后,派普被美军俘获,关入了纽伦堡战俘集中营。

1946年5月,派普等党卫军成员在达豪接受了审判,法庭最终判处派普绞刑。但在1951年,派普又被改判了无期徒刑。1956年12月,在被关押了十年后,派普最终被释放了。

出狱后的派普,找到了一份汽车销售的工作,生活平静而充实。1972年,派普来到法国小城特拉福斯,隐姓埋名地过起了平常人的生活。

但在有一天,特拉福斯的街道上,突然出现了很多传单,上面写道:“二战刽子手,党卫军头目派普就在我们的身边。”派普的身份由此被揭穿。

1976年7月16日,派普的住所燃起了熊熊大火,派普也最终葬身火海。纵火之人,始终没有抓到。

在“马尔梅迪惨案”的事发现场,如今竖起了一座纪念碑。当初被枪杀的82名美军俘虏的名字,都被一一刻在了上面。


张生全精彩历史


1945年1月,比利时,马尔梅迪镇!

一群美国士兵正途径此地,本以为可以开开心心奏凯歌回国的美国士兵却在此地目睹了一幅令他们悲痛万分的场景:马尔梅迪镇上的一片空地里,横七竖八的躺满了美国大兵的尸体。


面目狰狞的美军尸体

这批美国士兵的尸体大多面目狰狞,身体扭曲,额头和心脏的位置有一个拇指粗细的弹孔,深入体内。后来根据美国人研究发现,马尔梅迪镇上的82具美军尸体都来自于美军285炮兵观测营,被德军集中处死于马尔梅迪镇。

1944年12月,时任德国某装甲战斗群指挥官的约阿希姆·派普奉命在比利时同美军作战。双方在马尔梅迪镇激烈交火,最终以德军获胜而告终,而美军的100多名炮兵也在这次战役中被俘虏。



德国人的累累罪行

派普在抓获美军俘虏之后,觉得带着这些人行动一方面会拖累自己,另一方面风险太高,于是便想出一个比较残忍的处置方法:就地枪决。为什么说派普的做法比较残忍?因为他所使用的枪决方式不同于普通的处理手段,而是使用狙击枪近距离射杀。


在一声声惨叫声和炸裂的枪声过后,来自美军炮兵营的100多名俘虏死亡殆尽,只有数人逃出生天。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人才发现了这一事件,并对阵亡士兵立碑纪念,史称:“马尔梅迪惨案”!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约亨.派普

马尔梅迪屠杀事件后的现场

画家笔下突出部之战中作为德军先锋的派普战斗群


惨案发生在1944年12月17日,阿登反击战开始的第二天,作为德军先导部队的派普战斗群已经接近了圣维特,驻守在这里的美军第七装甲师一部已经被团团包围,中午时分,派普战斗群的装甲车辆已经接近了马尔梅迪东南方五公里的博涅十字路口,派普命令少数装甲掷弹兵和少数坦克前往侦查,正好碰上了倒霉的美军第285炮兵连观测营B连。

这支临时配给第七装甲师的部队压根没有注意到即将到来的危险,尽管有少数法国难民对他们发出了警告,但由于语言不通,他们还是驾驶卡车驶向了博涅十字路口,德军坦克对这些美军卡车像狩猎一样开始了射击,幸存者慌忙跳车,向附近的森林和野地四散奔逃,党卫军装甲掷弹兵抓住了大约130名俘虏,突然,德军士兵开枪向美军战俘扫射,打死了84人。至于开火的原因,众说纷纭,指挥官,党卫军悍将约亨.派普并不在现场,他后来在军事法庭上说,下级指挥官报告,原因是部分美军战俘试图向森林逃跑,但一名在附近十字路口指挥交通的美军宪兵雷默.福特说,战俘是被蓄意谋杀的,他们先被缴械,收取了个人物品,然后被赶到了道路附近的田野中,武装党卫军军官首先用手枪开枪,然后机枪开始扫射,消息传到美军第12集团军司令部中时,霍奇斯将军和参谋们大为震惊,而被俘的德国军官和士兵也忧心忡忡,认为这种行为简直是发疯,会导致盟国对德国进行进一步的报复。


1947年在对德国战犯的审判中,起初派普和其他41名德国军官被判绞刑,但辩护律师艾维雷特为派普进行了成功的辩护,找到了后来的突出部之战中于拉葛雷茨附近被派普战斗群俘获但获得人道待遇的美军战俘,以及其他人证,最终将死刑转换为有期徒刑,1957年,约亨.派普获释。


用户69792950182


马尔梅迪惨案的真相就是:让世人发现了一个渣渣的美国和一名超酷超帅的职业军人。

事件:1944年12月,阿登战役的第二天,在比利时的马尔梅迪,发生了一起德军屠杀美军80多名战俘,而德军指挥官是名叫派普的中校。

派普自小成绩优秀,运动天赋过人。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光荣的职业军人。派普读完军校后,于1933年加入了德国党卫队。

因表现突出,1938年升调党卫军参谋部工作。由于派普英俊潇洒,风度不凡,不久成为了党卫军领袖希姆莱的副官,主要任务是陪同领袖参加公众活动,派普还因此成了社交明星。

二战爆发后,派普走上了现场。因战功卓著,派普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多次获得国家勋章。1943年5月,被提拔为党卫军第一装甲团中校团长,这一年他28岁,是党卫军最年轻团长。

1944年12月,派普率领5000名德军参加了阿登战役。此时盟军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德国败局已定,但德军仍在负隅顽抗。

派普率领的军队十分凶悍,不顾一切的向美军发起进攻。虽伤亡惨重,仍不退缩。派普九天九夜没睡觉,但并没有挽回德军的颓势,后来陷入美军的包围,派普队伍仅200多人突围。

派普的部队虽然失败了,但给美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军的一名被俘军官说:“这些魔鬼真正爱好的是战斗本身,我从未见过他们那样的战斗方式,我相信他们真的是从地狱来的。”

也就在这次战斗中,发生了马尔梅迪惨案。而派普作为指挥官,也因此成了美国人眼中的“战犯”。二战结束后,派普被美军逮捕,送上了军事法庭。


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派普还是被判了死刑,不过后来在律师的努力下,改判了终身监禁。在狱中,派普还保持着狂热的战斗热情,他曾建议美军高层对苏联投放原子弹。

以上就是马尔梅迪惨案的来龙去脉。80名士兵被屠杀,固然让人同情。但也可以从这个事件看出美国的虚伪。

美军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直至后来的历次战争,哪一次都有美军残杀俘虏、平民事件,而且哪次死亡人数都超过了马尔迪梅惨案。但放到美国人身上就成了二战著名的惨案。这只能说美国人牛掰。

另外,美国号称法制国家,而在此次事件中,多名证人证实屠杀并非派普下令,而是美军俘虏逃跑引发了德军开枪射击。但美国仍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判处派普死刑(后改无期),难道这就是美国人口中的司法公正?


最后来说说派普的结局。1956年12月,派普被保释出狱。随后去了法国定居。由于派普始终坚持对纳粹的信仰,引起了法国左翼组织的仇视,派普也因此收到了死亡威胁。

有人劝说派普暂时躲避一下,派普对此表示不屑:“我不会被吓倒,他们可以打死我,但我要保卫我的家!”

1976年7月13日晚,派普坐在门口的凳子上,静静等候杀手到来,双方经过短暂的激战后。派普的房子被点燃,而派普选择了在大火中结束生命。



花木童说史


提到马尔梅迪惨案,自然不得不先介绍一下惨案的负责者——约阿希姆·派普。

派普可谓是党卫军的颜值担当,高大英俊,仪表不凡。加上人家的颜值和能力还成正比,因此很快得到赏识。1939年1月担任了希姆莱的级副官,在希姆莱的提携下,很快就成为柏林社交圈里的明星,纳粹集团的红人。派普妻子就是希姆莱介绍认识的,所以,派普两口子都是纳粹铁粉。
后排左一就是作为希姆莱副官时参与高层会议的约阿希姆·派普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在欧洲战场上,派普充分证明了,自己不是只旗卫队的“花瓶”和颜值担当,更是一名优秀的战场指挥官。之后的几年多次立奇功。1943年5月获得了金质德意志十字奖章,派普成为了武装党卫军中最年轻的团长,是个能力和颜值超群的铁杆纳粹。

然而现在,网络上竟然出现诸多为其翻案的言论,比如把马尔梅迪惨案说成“美国人自导自演的大屠杀”。

尔梅迪惨案发生在1944年12月,阿登战役期间,派普率领着隶属于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的派普战斗群(自己名字命名的)将美军包围并且将包围圈迅速的越缩越紧,最后俘虏了很多名美军,在将这些俘虏押解至战俘营的途中路经比利时小镇的马尔梅第森林的时候,派普战斗群毫无征兆的屠杀了百名美国士兵和比利时平民。
所以,在战后的审判中,马尔梅迪惨案成了阿希姆·派普最主要的罪行。派普作为战斗群指挥官,开始被判处死刑,后因惨案出现不少疑点和辩方律师的努力,后来减刑为终身监禁。

当时为什么减刑,主要有这么几个说法:

1、证据不足,派普一口咬定自己从未下过屠杀命令,盟军方面始终没能找到派普直接下达命令的物证、人证(派普战斗群后来在1945年的“春醒行动”中伤亡惨重,存活下来的又大多含糊其辞)。

2.战后美苏对峙的局面的需要。在审判期间,派普丰富的作战经历引起了美方注意,派普也识时务的表现出让美国人觉得自己有利用价值。甚至派普还接受了美军战术专家的探访,向他们详细讲述了在东线同苏军装甲部队交战的经验。

3.派普超高的颜值和高大的身材,让人感觉不像个下屠杀令的嗜血者。比如,下图,狱中被审判的派普,挂着牌子被羞辱,精神不好,都没影响颜值。

下图前排右一42号就是派普


现在翻案马尔梅迪惨案的说法主要是,惨案是美军为了“妖魔化”德军,故意自导自演的。这种说法坚持,是在屠杀发生后不到一天,一只美军部队“碰巧”发现了埋在雪地里的美军尸体,并拍下照片,送到各个部队巡回展出,然后被强行扣到了派普头上。

如此大胆“任性”的做法,是哪位美国军官下的命令,是谁负责执行的?美军中的MP,军医,法医(毕竟战斗中死亡与机枪屠杀,还有死亡时间,通过尸检是可以搞明白的)都全程忽略了吗?还有无处不在的各国媒体记者,红十字会成员,尤其是报道此事的官方发言人和美国媒体,是都瞎了,还是被美军在24小时内逐一买通,还能保持半个多世纪不泄密?

而且,早在几年前的东线战场上,派普就有屠杀苏联军民的“前科”,只不过他最后主动向盟军投降了,如果是被苏军俘虏,绝对是毫无悬念的死刑。

1956年12月,本来改判终身监禁的派普在监狱里呆了十年就出狱了,开始从擦车工人做起,不久便做到了保时捷部门经理。但是一次出差时,因为是马尔梅迪惨案的指挥官,被美国拒绝入境,引发美国官方施压,遭到保时捷的解雇,曾一度失业。

不过,派普家庭生活还是可以的,夫妻和谐(都是铁杆纳粹,有共同信仰),儿女双全。晚年定居法国的派普。


派普作为铁杆纳粹,一直受到来自各地的纳粹受害者和左翼分子的仇视和憎恨。1976年7月在与不明身份的人员短暂交火后,所居住的房屋被点燃,但他始终不肯踏出房门半步。第二天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派普已经烧焦的尸体,手中紧握一把枪。最终,还是遭了报应,不得善终。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二战期间,曾发生过无数次惨案,战胜国对于战败国可以随意破坏、抢掠,甚至可以将其付之一炬,对战败国的民众更是可以随便杀戮,而不受任何法律制约。事实上惨案制造者往往并非我们想象中,那种长有穷凶极恶面孔的恶男,也许是个看似温文尔雅的大帅哥也说不定。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位二战纳粹德国装甲兵团领袖——约亨·派普。

约亨·派普(也翻译为:约翰·派佩尔),生于1915年,他出生在一个德国中产阶级家中,从小受过良好的待遇。派普从小就是个美男子,长大之后,更是迷倒万千少女。

因为父亲和哥哥都是军人,派普从小就对军人这个职业感兴趣,在15那年,他毅然而然加入了阿道夫青年团,后来加入党卫军。他是时任德国元首的阿道夫·希特勒的铁杆粉丝,并且极度迷恋纳粹主义,认为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良民族,因而他成为“反犹计划”的狂热支持者。

1935年,年仅17岁的他被长官推荐到指挥官学员,将他培养成日后威震西方的德意志坦克车部队指挥官。转年后,他荣誉的成为党卫军领袖希姆莱的参谋。21岁时,他已经成为希姆莱身边的副官。希姆莱去哪,他就去哪,在此期间,他跟希姆莱的秘书希格德小姐谈起恋爱,并且很快娶她为妻。婚后两人育有一女两子。

因其长相英俊,加之指挥得当,他的坦克战队几乎扫遍了全欧。希特勒为鼓舞士气,将他刻意包装,一连几期成为杂志头版。

只不过,这位长相英俊的指挥官并非善类,在阿登战役中,他下令屠杀了180名美军战俘,这便是历史有名的“马尔梅迪惨案”。正是因为制造了这起惨案,使得他最终无法在受审中脱身。以他的罪行,足够判处死刑,但在狱中待了11年后,他被释放了。只不过此时已经变了天地,旧纳粹军官人人喊打,这使得他无安抚找到工作,就连最低级的职业也没人用他。

最终,他辗转来到法国一个只有300人的小村,在此定居下来,靠着给出版社翻译文字谋生。

1976年7月13日,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冲进他家,很快他的房子就燃烧起来。等到转天警察到来是,他已经变成焦炭。具体是谁杀了他,至今无法破案,成为一个谜。


大狮


“马尔梅迪惨案”,实际上是一系列事件的统称。惨案的主要指挥者约阿希姆·派佩尔,当时是希特勒警卫旗队的一名上校,指挥的是德军第6装甲军先头部队。根据希特勒的命令,这支先头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突破盟军防线,为大部队渡过默兹河,夺取安特卫普扫清道路。

二战进行到1944年底时,德军士气与战略物资奇缺,希特勒极需一场胜利。因此他认为,夺下安特卫普至关重要。为了抢时间快速达到目的,希特勒下令,可以用任何手段任何方式,解决前往安特卫普途中的任何问题。

而率领第6装甲军先头部队的派佩尔,将希特勒的命令具体为:绝不带走一个美军俘虏,绝不对比利时人心存一丝同情,以震慑敌人,减少阻碍。但是在推进过程中,德军既被美军压制,又遭到比利时抵抗力量的狙击,因此,派佩尔的行进速度,比预期的慢了许多。

直到12月16日,派佩尔才在德军第3和第9空降部队的帮助下,拿下了默兹河边若干个美军占领的小村庄。此时比希特勒确定的时间,已晚了整整16个小时。17日上午,在推进到马尔默迪附近时,德军与美军第285野战炮团的一支分队相遇。

短暂交火后,美军向德军投降。派佩尔下令,将这支投降的美军与当天早些时候俘获的美军士兵,集中在一个附近的露天场地,开枪射死他们。其中的一些战俘大约意识到了什么,试图往外跑,被围着的德国士兵一阵乱枪打死。大多数战俘,是站在原地被打死的。

射杀战俘之后,由于急于赶路,德军没时间检查大屠杀情况,就在下午一点钟左右匆匆离去。两点半,美军第291工兵营来到屠杀现场,发现了一个严重受伤但还活着的美军士兵。德军枪杀美军俘虏和比利时平民的消息,迅速传了开来。

经过抢救和清点现场,以及随后的报告表明,1944年12月17日当天,马尔梅迪及其附近的一系列屠杀中,共有120名美军战俘、26名比利时平民被德军枪杀。这便是二战史上著名的“马尔梅迪惨案”。

出生于1915年的派佩尔,战后因这一惨案受审并被判处死刑,但又改成无期徒刑。他在监狱里呆了10年获释出狱后,先在保时捷公司、大众汽车公司担任中层管理人员,后来又是自由撰稿人、翻译,并定居法国。1976年,他被反纳粹势力烧死在自己家中。


世界真的很大


马尔梅迪惨案被认为是纳粹对美军战俘的无情屠杀,但事件的真相存在诸多异议。

阿登战役中,派佩尔率领SS第六装甲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对安特卫普进行疯狂的进攻,结果损失惨重,退出战场。

派佩尔是个狂热的纳粹份子,对战争有着极大的激情,一位美国军官曾这样形容他,“他们真正爱好的是战斗本身,而不是为信仰而战斗。我相信他们是从地狱来的。”

虽然派佩尔的战斗热情赢得对手的尊重,但战争中,他因屠杀美军战俘和比利时平民达数百名,而成为“战争罪犯”,被称为“马尔梅迪惨案”。

但关于“马尔梅迪惨案”的真相,也一直存在诸多说法,一说是美军自导自演,二说是犹太人的谎言。

战后,派佩尔以马尔梅迪屠杀战俘被判处死刑,后改为无期徒刑,1956年假释出狱。

出狱后的派佩尔隐姓埋名生活在法国北部,1976年被反纳粹分子在家中烧死。


五味社


1944年12月17日,纳粹德国武装党卫军第六装甲军派普战斗团在比利时的马尔梅迪枪杀了美国第285野战炮兵观测营84名战俘。这起惨案中,纳粹德军犯下的虐杀战俘的罪行。马尔梅迪惨案之所以会引起争议,是因为当时审判派普战斗团指挥官约阿希姆.派普以及其他73名德军战犯的时候发生了刑讯逼供,而且在程序上有一些疏漏之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马尔梅迪惨案才进行了复审——这个时候情况又不同了:1951年1月,德国正在进行战后重建,美国急需拉拢德国成为盟友。因此,复审就引起了美德两国的争议。由于当初的审判毕竟有太多的疏漏之处,而且指挥官约阿希姆.派普在惨案发生时也确实不在现场,于是他被撤销了死刑判决,改为终身监禁。这个复审已经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同样没办法说服别人,比如那些死去的和死里逃生的美军士兵。

突出部战役期间,交战双方枪杀战俘的情况很常见,同样是枪杀战俘,德国人杀美国战俘和美国人杀德国战俘,两者之间有啥本质的区别?我们现在讲,战争并非冷酷无情的,战争要遵守规则之类冠冕堂皇的话语,这些只不过是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交战双方为了摧毁对方会不择手段,战争中生命被漠视、尊严遭践踏,战争到了白热化阶段,为了不影响行军而枪杀战俘,这样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美军士兵解放了达豪集中营之后,看到遍地都是犹太人尸体,他们在激愤之下也枪杀了集中营的德军守卫。当然了,我们也可以说是这些人罪有应得。那么,抛开如何伸张正义的手段不谈,派普战斗团是否杀害了84名手无寸铁的美军士兵?答案是肯定的。没错,他们那么做了。至于同样的虐杀战俘的行为为什么美军士兵就没有受到审判?抱歉,失败者没有发言的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