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岳母刺字”時,岳飛的父親去哪了?岳飛背上的刺字,是“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在現代人的意識裡,在岳飛的成長曆程中,母親對他的教育是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岳母刺字”教子的故事——岳飛十五六歲的時候,宋朝當權無力,而金人又不斷騷擾邊境,宋朝的生死存亡命懸一線。岳母心中有大我,不僅沒有擔心、阻止兒子上戰場,反而鼓勵他去報效國家,並且在他的後背用繡花針刺上“精忠報國”四字,以此教導他要以保家護國為己任,竭盡忠誠。於是,岳飛謹記母親教誨,上陣殺敵,報效家國,成就了其輝煌的戎馬一生。

正是因為“岳母刺字”的故事深入人心,岳母才因此成為與育子三遷的孟母、畫荻教子的歐母、截髮延賓的陶母並稱的中國古代四大母教典範之一。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那麼,問題來了,在岳母廣被公眾認同之時,岳飛的父親為何卻從公眾的視野裡消失了?在岳飛的成長過程中,他的父親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1/寬厚待人的嶽和

在民間傳說故事中,岳飛本是如來佛肩上的金翅大鵬鳥下凡,投胎於岳家,岳飛降世引來天劫,黃河大水席捲而來,岳父將岳飛母子攙進水缸,自己卻因體力不支沉入水低……於是乎,岳飛一出生,父親就應劫而逝了。

其實,民間故事的作者,之所以讓父親在岳飛一出生時就死掉,就是為了給此後岳母的表現騰出“空間”。真實的歷史是,岳飛的父親是在其成年之後才病逝的,並且,父親才是他人生事業上的真正領路人。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岳飛的父親名叫嶽和,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家中薄有田產,在同村人家中,算是富裕之家。嶽和雖是當地的富戶,但為人忠厚,重義氣,並非為富不仁之輩。據《宋史·岳飛傳》載:“父和,能節食以濟飢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償”。

嶽和為人樂善好施,在鬧饑荒的年代裡,他讓自己與家人儘量縮衣節食,為的是把省下來的糧食拿去給附近的饑民食用。遇河北饑荒,“嘗以粟米數升與萊煮粥,閤家人只取半飽,餘粥濟飢者”。嶽和心胸寬大、善良慈悲,明知吃虧也不會跟人計較。鄉人耕種侵佔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他從不去強迫人家還債。因此,村裡的人都對嶽和非常敬佩。

2/被公眾忽視的岳父

因為家境寬裕,所以,嶽和也讀過幾年私塾,岳飛出生時,剛好有一隻大鳥從岳家屋頂飛鳴而過,嶽和覺得這是一種吉祥的預兆,這才觸發靈感,給剛誕生的嬰兒取名“飛”,字“鵬舉”,希望兒子將來能有鵬程萬里的前途。

“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宋史·岳飛傳》)”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岳飛出生之後,他的父親見此兒性乖巧、聰明,特別為他請了老師來教導他讀經史,並勤練書法。我們從岳飛留下來的書法及文章,可看出他必定受過一連串紮實的教育。岳飛除了文章寫得好之外,對兵學也很有興趣,常研讀一些兵書,並從中有所領會。宋朝雖然重文輕武,但身為岳飛的父親,嶽和卻是很支持岳飛習武。岳飛後來拜周侗為師,周侗當時年歲已大,但對岳飛的教導卻絲毫不放鬆,在他的調教之下,原本就孔武有力的岳飛,能舉起八石的重量、拉開三百斤的弓,同時還能左右手開弓。岳飛允文允武的才華,可說是嶽和從旁支持、鼓勵的結果。

周侗病逝後,岳飛主動為恩師守喪。嶽和認為兒子為人仁義,並告誡說:“如果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而獻身吧!”嶽和的這句,應是“精忠報國”四字的根源所在。

“同(周侗)死,朔望設祭於其冢。父義之,曰:“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宋史·岳飛傳》)”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嶽和眼見宋朝國力積弱不振,外患頻仍,曾慨然勸勉兒子將來要做個為國盡忠、為國捐驅的忠臣良將。父親的這些平日教誨,逐漸將岳飛帶向一個不同凡響、一個超越當代的偉人境界。

果然,沒有多久,岳飛就走上從軍報國之路,以其紀律嚴明、聲威浩大的“岳家軍”出擊敵軍,無往不利,戰無不勝。終其一生,岳飛都在為國家奮鬥和犧牲。從先天性格上來說,岳飛遺傳有他的父親心胸寬闊、慈悲善良、愛國愛民的個性;從後天教育上來說,嶽和對兒子文武才藝的栽培更不遺餘力。

總之,岳飛能成為這樣一個劃時代的中華偉人,他的父親──嶽和,功不可沒。正因為如此,嶽和病逝後,被朝廷追贈為太師、唐國公,這是歷史給予他的一種肯定。

3/被演義激活的岳母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有句話,叫“每個偉大母親的背後,都會有一個默默付出的父親”。嶽和的默默付出,卻成就了岳母的賢名。

其實,正史中,岳母的資料並不多,只知她姓姚,是個普通農婦,嫁給嶽和後,先後為嶽生下兩個兒子,岳飛是岳家的二子。岳飛出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堤,洪水暴至,岳飛的母親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姚氏應該是那種標準的賢妻良母,教育子女,肯定也是滿滿的正能量。所以,岳飛才那麼懂事、孝順。岳母有很難治癒的疾病,每次喂藥都是岳飛親自來。母親過世之後,岳飛悲痛得三天不吃不喝,可見其對母親愛之深切。

那麼,“岳母刺字”的故事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代正名、宋人筆記和宋朝野史均無記載,即使是岳飛之孫岳珂所著的《金佗稡編》,也沒有記錄。如果曾祖母真有如此義舉,岳珂是不會“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

“岳母刺字”的演義故事,只是到了清朝才開始被廣為傳播的,最早的記載,見於清抄本《如是觀傳奇》與清代小說家錢彩的《精忠說岳》(又名《說岳全傳》)。其中,尤以《精忠說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響廣泛,傳誦不絕,成為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4/岳飛背上確有刺字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既然“岳母刺字”的故事只是個演義故事,那麼,岳飛的背上到底有沒有刺字呢?如果有,又刺的是哪些字呢?

岳飛的背上還真有刺字,只是,所刺之字並非後來廣泛流傳的“精忠報國”,而是“盡忠報國”,雖然有一字之差,但是,其所表達的意義並無多大區別。岳飛背上刺有“盡忠報國”四字,是正史有載的。出處為《宋史·何鑄傳》。

先是,秦檜力主和議,大將岳飛有戰功,金人所深忌,檜惡其異己,欲除之,脅飛故將王貴上變,逮飛系大理獄,先命鑄鞫之。鑄引飛至庭,詰其反狀。飛袒而示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既而閱實俱無驗,鑄察其冤,白之檜。檜不悅曰:“此上意也。”鑄曰:“鑄豈區區為一岳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檜語塞,改命万俟卨。飛死獄中,子云斬於市。(《宋史·何鑄傳》)

這段話,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意思就是:因為秦檜力主同金額人議和,而岳飛卻屢屢擊潰金兵,因而遭到金人痛恨。秦檜痛恨岳飛與自己唱反調,壞了他的投降議和大計,陰謀想除掉岳飛。為達目的,他威脅岳飛的舊部王貴,誣告岳飛叛變,為此,岳飛遭遇逮捕,並被關進大理寺監獄裡。秦檜最初命令時為殿中侍御史何鑄審問岳飛。岳飛受審時,為了表示他並無反心,這一切都是被冤枉的,為了自證清白,當庭露出背部,向何鑄等人展示背上刺有“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字跡深入到肌膚裡面。這是正史中明明白白地記載了岳飛背上的刺字——“盡忠報國”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何鑄經多方查證,都沒有找到岳飛謀反的證據,他這才明白岳飛是被人冤屈的,於是,將情況報告給秦檜。秦檜卻嫌他多事,並且很不高興地說:“這是皇上的意思。”何鑄說:“我何鑄難道僅僅是為了救一個岳飛嗎?如今強大的敵人還沒有被消滅,無緣無故殺死一名大將,會失去軍心的,這不是國家的長遠之計。”秦檜被駁得無言以對。為了整死岳飛,秦檜撤了何鑄的差事,改由万俟處理“岳飛謀反案”。結果,岳飛死在了獄中,他的兒子岳雲被處斬於集市。

5/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其後,岳飛背上的刺字,就成了岳飛一心為國為民的有力鐵證,但是,由於年代的關係,刺字版本不一。比如,明代表現岳飛故事的小說、戲劇如《精忠記》、《武穆精忠傳》、《精忠旗傳奇》等都有岳飛背上刺字的描寫,流傳最廣的則是“精忠報國”。岳飛背上的刺字,是如何由“盡忠報國”演變成“精忠報國”的呢?有學者認為,此時的“精忠報國”四字是混淆了宋高宗御賜“精忠岳飛”四字而產生。

那麼,岳飛背上的刺字,到底是出於何人之手呢?有專家認為,這或許是源於宋朝軍人“刺字入伍”的傳統。宋代兵制承襲唐和五代府兵制,但更偏重募兵制,募兵入伍,臉部要刺字,是為入籍標誌,亦防止兵丁開小差逃跑。 南宋人牛弁《曲洧舊聞》也說:“藝祖(即宋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無賴不逞之人,刺字以為兵。”說明宋代募兵制是要刺字為記的。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北宋中期,西夏李元昊反叛,西北邊地吃緊,朝廷調遣“東兵”(京都禁軍)赴陝西,但東兵一向養尊處優,武備鬆弛,毫無戰鬥力。在這個緊要關頭,陝西邊關大史夏竦先後徵招陝籍兵丁應急固邊。開始徵兵文告寫明“守護鄉里”,“必不刺字充正軍”云云。但所招募新兵入伍後,卻一律被面部刺字,編為正規軍開赴邊關去打仗。新兵和其家人最怕背井離鄉遠戍,亦不願“刺字永充軍籍”,殃及子孫世代為兵。

後來范仲淹任“環慶路拒西夏招討使”主陝邊務,他體恤民情,所招募的兵勇只刺字於手背或手臂上,再不“黥面”為記了。朝廷定死制度,邊關大吏靈活運用,收到了較好的募兵效果。後來宋朝對西夏撫和罷兵之後,獨范仲淹管轄的“環慶路”的士兵未黥面“得復為民”,子孫未“承襲軍籍”。

此後,“刺字入伍”的限令就逐漸廢馳,到岳飛所處北宋末期,就已無強行命令了。但是,岳飛的背上為何還會刺字明志呢?最大的可能,是與宋朝男子以紋身為時尚有關。宋代男子熱衷紋身,在《水滸傳》中就有非常精彩的描述。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水滸傳》第二回中,史太公請來了一位高手匠人,給兒子史進的全身上下刺了共有九條龍的花繡,因此在江湖中被稱“九紋龍史進”。《水滸傳》第四十四回中,對楊雄出場的外貌描寫中,有一句話就是“露出青靛般一身花繡”,可見楊雄也是刺青的。在宋代,刺青是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美貌的象徵。

在宋代人眼中,漂亮的人物形象如果加上刺青,則是美上加美。宋代還有身體刺青的審美大賽,《水滸傳》第六十一回叫做“賽錦體”。盧俊義見燕青一身雪練似的白肉,於是請了一位高手匠人,給燕青刺了一身遍體花繡。於是參加錦體比賽,燕青總是拿第一名。燕青正是憑著一身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的花繡,引得當時東京第一名妓李 師師的垂青,李師師要燕青脫衣,讓她一飽眼福。由此可見當時社會上對刺青的欣賞。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梁山好漢中,刺青的人物並不在少數(宋江等人的黥面不算)。比如,魯智深之所以綽號花和尚,也是因為身有刺青。《水滸全傳》第十七回“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中就有這樣的描寫:“只見一個胖大和尚,脫的赤條條的,背上刺著花繡,坐在松樹根頭乘涼。”

“岳母刺字”只是個勵志故事,給岳飛刺字的,另有其人

刺青也是件技術活,一般人是下不手的,因為,這可是場有著“切膚之痛”的手術。所以,岳飛背上的“盡忠報國”,很可能就是出自當時的專業刺青匠人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