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泰翟鎮“打鐵花”

位於新泰翟鎮政府駐地的翟南村,是比較古老的文化技藝活動—打鐵花的始發地。所謂打鐵花,即將生鐵熔化成鐵汁,然後將鐵汁拋起,以擊打技法,撒向空中,如天女散花一般,形狀千變萬化,形如今天觀賞的禮花,美麗壯觀。打花始源於新泰翟鎮,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

相傳明洪武年間,翟南村一王姓人家,靠鍊鐵鑄造犁鏵維持生計,當地一有錢富戶,急需犁鏵翻地,王家人只好挑燈夜作。時至深秋,當家人將煉好的鐵汁倒入模具時,因模具外沿用穀糠作襯,頓時火花四濺,甚是好看壯觀。後心靈手巧的王家人便琢磨起打鐵花供節日自娛自樂。

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泰翟鎮“打鐵花”


打鐵花分兩種打法,一是碰打,所謂碰打,是那些初學者,找一靠近樹的地方,即用一種自制勺狀木板盛上鐵汁後,用木棒朝樹上猛擊,鐵汁打到樹葉上後即成花團。二是散打,適於體壯的中年人,同樣是用一種自制木託板,靠人的自身力量將鐵汁用力拋向空中,使鐵汁在空中形成直徑10餘米的花球。其技巧就是鐵要煉到火候無雜質,灑鐵要均勻。打花需3道程序:一是鍊鐵。事先將上等焦碳、生鐵選好洗淨,涼幹,無絲毫雜質,然後生火冶煉,把握火候,鐵汁溫度要達到800度以上。二是送汁。須選反應快、跑得快的年輕男子,在幾秒鐘內,將鐵汁準確送到打花人的工具上。三是撒花。撒花人要求健壯、敏捷,保持固定的位置,通常情況下,一個撒花的跟一個送汁的,兩者要密切配合,否則時間長了,鐵汁冷卻成鐵球,拋出去會傷及觀眾。

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泰翟鎮“打鐵花”


打鐵花傳人王慎山說,現在文化生活豐富了,這項活動搞得少了,現全村只有他一個能撒花,興盛時,全村由十幾個組,每組約有十餘人參加,每年正月初六到十六,就被邀請到周邊幾十公里的村莊打花。活動須在晚上進行,無論到哪裡都不收錢,只管吃飯,一些富戶人家遇上壽誕、節日等,也常請他們打花。王慎山說,這項活動危險性較大,在泰安境內勘稱獨家絕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