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刘备真的信任诸葛亮吗?

用户58665399105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到了极点,达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一直到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为了给关羽报仇,出兵东征,导致夷陵兵败。然而在正史中,刘备对诸葛亮真的言听计从么?他是否也曾经拒绝过诸葛亮的建议。

很多人会以为笔者要说的是刘备东征事件,在史书上并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诸葛亮曾经劝阻刘备东征的记载,实际上对于刘备的东征,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人士是持支持态度的,荆州是刘备带来的很多荆州官员的老家,他们怎么会不希望刘备收复自己的家园呢?实际上有记载的反对者只有一个:赵云。因此,笔者要说的并不是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讨伐东吴时间,诸葛亮全程沉默,并未发表意见,自然提不上刘备听不听从了。笔者要说的,是诸葛亮刚刚出山的第二年,即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大举进攻荆州,准备统一天下的那一年。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 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 ——《三国志·先主传》

曹操率领大军进军荆州,荆州牧刘琮不战而降,刘备跑到襄阳之时,诸葛亮劝说刘备乘现在局势混乱,进攻刘琮,占据襄阳,这样一来就可以推举刘琦为荆州牧,从而通过刘琦控制荆州,然而刘备却认为当年他走投无路之时,是刘表收留的他,而且他与刘表同为汉室宗亲,多少有点血缘关系,不忍心恩将仇报进攻他的幼子,夺取他的基业,因此,刘备拒绝了诸葛亮的建议。这是有文献记载的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首个建议,然而这出山第一计就被刘备否决,也给诸葛亮自身造成了打击,从此以后,诸葛亮开始变得沉默了,老老实实的为刘备管理后方处理内政,再也没有向刘备提出任何有关军事方面的建议。

诸葛亮的建议是很有可行性的,当时刘琮年幼,刚刚被蔡瑁等人推举为荆州牧,就被他们鼓动不战而降曹操,这其中很多荆州仁人志士对刘琮做荆州之主,是不服气的。刘表的长子是刘琦,刘琮只是幼子,按照古人嫡长子继承制度,刘琦比刘琮更有资格继承荆州牧,而且荆州带甲10余万,刘琮却将荆州基业拱手相让,很多荆州将领对此有所不满。诸葛亮对刘琦有救命之恩,(诸葛亮献计刘琦,让他刘琦请任江夏太守,以避免被蔡夫人迫害。),刘琦也和刘备早已交好,作为刘表的长子,他势必不愿意看这自己父亲打下来的基业就这样让给曹操,当时刘备只要能够夺取襄阳,就能把荆州的投降派一网打尽,之后再将刘琮俘虏,假传刘表遗命,请江夏太守刘琦做荆州之主,不管遗命是真是假,反正刘琦肯定会信的。荆州其他官员得知刘琮已经被俘虏,肯定会站队拥戴刘琦,而刘琦到襄阳以后,刘备可以“胁刘琦以令荆州”,此时荆州大部分郡县都还在,刘备又可以以刘琦的名义调动10万大军抵抗曹操,何至于兵败长坂呢?

假如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将能够提前得到荆州大部分地区,在赤壁之战以后,甚至可以称胜进取中原,可惜刘备因为妇人之仁,坐失良机,错过了夺取荆州的最好时机,刘备集团后来即使在荆州势力最大时期(即从借南郡到湘水之盟的那段时间),也不过占据荆南四郡加上半个南郡(江陵),并未实现真正的“跨有荆、益”,假如这时候就夺取的荆州,能够得到完整的荆州!实现真正的“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亭殿阁


我个人认为是的,刘备100%信任诸葛亮,但有一点我要讲给你听,刘备并不是只信任诸葛亮一人。

刘备信任的人有很多,关羽和张飞就不用说了,经过烈火考验的革命友情。

赵云。贴身侍卫长,刘备把自己的安保工作都交给了赵云。

黄忠。很勇猛的老将,刘备一见如顾,提拔成后将军,比赵云待遇都高。

马超。马超与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投靠刘备时已经是小军阀。所以刘备给的待遇也很高,还让他带领自己的兵马。

法正。刘备入蜀全亏法正的功劳。所以刘备对法正言听计从,十分信任。可以说,刘备在家听诸葛亮,在外听法正。可惜,法正死得太早。

魏延。魏延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说简单点,刘备就是看好这小伙子了。尽管诸葛亮并不喜欢他。


刘备这个人不愧是英雄俊杰,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与好名声。

关羽和张飞就不说了,两个大老粗都看中的人,必是纯爷们!

曹操都说:天下只有两个英雄,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你。

不论是袁绍、袁术、吕布、张鲁、刘表、刘璋,还是汉献帝,都对刘备很是欣赏且尊敬。大家不要认为是刘备吹唬“刘皇叔”吹出来的,刘备是真豪杰,真男人,真英雄,走到哪都让人刮目相看,就像乔峰一样有魄力!


投笔从戎君


慧眼个屁,刘备到荆州是建安五年,就是200年,而三顾茅庐是建安十二年,207年的事了,刘备200年就知道诸葛亮这号人,但七年时间,都没想去找诸葛亮,

至于你说信任,皇帝怎么可能信任臣子呢?“持术不持信”,信任臣子的结果就是被臣子反噬,对诸葛亮更是不可能信任了,他白帝城托孤,是因为他知道,以诸葛亮的智慧,不会傻到去政变的,即使政变也是失败的,皇帝做的是构建完善的权力结构,让权臣无法篡位。


南朝居士


好的让人觉得不可理解以至于必须靠阴谋论安慰自己狭隘的内心。

两个人相遇时,刘备已经年近五十,虽然领豫州又是左将军,但实际上也就是个县长撑死太守的人马,寄人篱下。而他的死敌已经统一北方了。这时的诸葛亮不到三十岁,没有担任过任何实际职务,除了那个小圈子并不出名,连他的亲戚刘表也没有邀请过他。



但刘备竟然三顾茅庐!居然不让关张发牢骚!居然比作鱼水之情(鱼没有水会死,我没有诸葛会死)!你看曹操年轻时相当洛阳令结果给他个洛阳北部尉,司马懿想装装清高曹操说不来做官就去蹲大牢,庞统还需要鲁肃推荐,蒋琬差点被刘备治罪,更别说后面科举考试了。这种君主三番五次请出山的待遇别人做梦梦不来。如果这都不算爱。

之后曹操孙权都派人拉拢诸葛,没有结果,看不上就是看不上。之后从刘备让他当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起,到但丞相录尚书事为止,诸葛一直是刘备实际的大管家,刘备不在他就是刘备的代表,刘备入蜀诸葛和关羽在荆州时,和孙权交涉的都是诸葛,孙权能搞不清谁说了算?法正和刘备关系好不假,骄横的不得了,诸葛说我管不了,然后就把法正的翻版及好友彭羕干掉了,杀鸡儆猴,法正敢叫板诸葛么?小妾想当正妻?

张飞一死连司隶校尉也给诸葛了,丞相(名正言顺的百官之首)录尚书事(这个词就是执政的意思,东汉事归台阁,和开不开府没关系,三公大司马大将军那些都可以开府),司隶校尉(监督百官),刘禅又给了益州牧(地方首脑,可蜀汉只有益州而已,后来那些执政只能当刺史),然后刘备还让儿子们认诸葛当干爹,还说君可自取,不管这句话到底啥意思(我倾向于是刘禅可以诸葛你就辅政,是在不行就摄政),但这都可以被曲解为让位,这要还说不信任,我不知道什么叫信任。



(试探?有用么?诸葛会说自己篡位?刘备死了还能在地府监督?还刀斧手,智商也是够了)

羡慕啊,周公还被成王怀疑过,再看看商鞅吴起李斯的下场,萧何还要自污张良跑去修仙,霍光家后来造反被灭门,后来的张居正还要和太监勾结掌权,死了又是被抄家。难怪被历朝膜拜,古今盛轨啊。

关键是这么大的权力,满朝都是党羽,竟然没有当王莽董卓曹操曹丕,居然还鞠躬尽瘁死而已把自己累死了!居然没让儿子接班,亲弟弟就是个长水校尉,居然不贪污不腐败不奢侈不享乐,对皇帝客客气气,打了败仗自求贬官,死了安排两代忠良辅政,一切承诺,史书说,死后就向他说的那样,全做到了!看看司马懿装了三朝孙子,还要装老年痴呆再篡权,自己家子孙听了祖宗干的事都觉得缺德。

诸葛亮简直贞洁烈女啊!这种大臣,哪个皇帝不想要,孙权说伊尹霍光不过如此,连司马炎都说要是有诸葛亮这样的人辅佐就好了,康熙说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只有诸葛一个人做到了,羡慕嫉妒两千年没断过。

诸葛死了,有沽名钓誉之人说诸葛坏话被刘禅杀了,刘禅把女儿嫁给了诸葛亮的儿子。



什么也不说了,如果这都不算爱。


晓木曰兮历史系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隆中对战略,得到了刘备的高度认同,在隆中对里诸葛亮暗示自己就是守荆州的上将,取西川后刘备守成都,待天下有变,两路出兵夹击曹魏,大业可成。

对诸葛亮的提议刘备是认可的,并视得到诸葛亮辅佐如鱼得水,但诸葛亮并没有得到刘备的绝对信任,我感觉刘备对诸葛亮还是有戒心的。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逃回北方,刘备诸葛亮用诡计夺了荆州,并且很快扫平了荆州外围,陆续占领了零陵长沙桂阳等地,并得到了降将皇黄忠魏延,这时刘备开始准备取西川,但从刘备取西川带得班底看,感觉很有意思,我感觉刘备还是留了一手。

刘备取西川时带着的领兵大将是黄忠魏延,还有两个青年才俊刘封关平,军师是庞统,这个班底有点奇怪吧。关羽张飞赵云刘备是一个没带,而是糜芳兄弟孙乾等人刘备也没带,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刘备老班底,跟随刘备多年了,都可以说忠心耿耿,可刘备进川为什么只带着新招降将呢,要知道这些人都没在一起磨合过,使用起来肯定不如老人顺手,刘备为什么这么做呢?肯定有防犯诸葛亮的意思,刘备也担心日后诸葛亮做大不好控制,所以把老班底都留下了。

刘备这么做也可以说误了大事,黄忠魏延使用起来远不如关羽张飞顺手,关平刘封更是误了大事。如果在取西川时刘备哪怕从关羽张飞赵云中带着一位,那么请刘璋喝酒时不用刘备明说,无论是谁都肯定出手了,刘璋肯定在劫难逃,那样庞统也不会阵亡了。


天宇的文史情怀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关于这点,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后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得水也。”如果让鱼有了水,鱼就死不了了,刘备的话很明白,他得了诸葛亮就会战无不胜,谁也打败不了他了。

其实,刘备对诸葛亮并未推心置腹。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二十七年,在跟随刘备开头的十六年中,一直担任军事中郎将,这个职务按现在来说,在军中不过是个高级参谋。挂“参谋”两字的,在现代军中有句俗语叫做“参谋不挂长,放屁也不响。”说白了,这参谋要是不带个长字,根本没有实权,只是个虚职而已。照此论断,诸葛亮在当时军中的权力也是有限的。所有军国大事,都有刘备一人决策拍板,他没点头的事,谁点头了也不顶事。刘备称帝后,虽然封诸葛亮当了个丞相,但他也没有放松手里的权力。让诸葛亮这个国务院总理感觉自己就是个摆设,除了美化环境有点作用外,其他的就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

更体现刘备不信任诸葛亮的是,刘备的临终托孤说的那句话:“若刘禅不能成器,君可自领成都之王。”别人以为这是刘备非常信任,我觉得这恰恰表明了刘备对诸葛亮不完全信任。

因为这句话是明显的虚伪之词,没有哪一个帝王愿意把自己打下来的江山让给一个外姓人,刘备也不例外。这明显是试探诸葛亮,而且还给诸葛亮派了个副手——李严,而李严是刘备死前六个月才出任中书令的,不得不肯定这是刘备不完全信任诸葛亮而做出的刻意安排。

那刘备为什么要托孤给诸葛亮呢?无人可托了。庞统、法正、关羽、张飞都死了,只能托给诸葛亮。


笑搞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其中很多都是臆想出来的,大多不是真实的历史。从三国演义这是本书来看,在刘备前期的时候是比较信任诸葛亮的。但是到了后期明显有些防备诸葛亮,如果关羽没有死还比刘备活的长,那么刘备临死的时候托孤就不是诸葛亮而是关羽了。


或许在帝王严重根本就没有绝对的信任。别说诸葛亮就是关羽刘备也并非绝对的信任。


清风入江南


我觉得谈不上信不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刘备是一个很会装,很会识人的人,在这一点上他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再说他都要马上要断气的人了,就算不信任,也没办法,和不一来做好人二来试探诸葛亮,才说阿斗扶不起,就自己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