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华沙起义后苏军的按兵不动直接导致起义失败,斯大林为何要这样做?

于无声处34


华沙起义的背景。

1939年10月,德军完全占领波兰全境,在兼并波兹南和格但斯克在内的波兰走廊的同时,对波兰人民实行了残酷的法西斯统治。

但波兰是一个勇敢的民族,在纳粹的淫威面前,他们没有选择屈服,在流亡到英国的波兰流亡政府领导下,波兰人民开始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在英美的支持下,波兰抵抗力量建立起一支名叫"家乡军"的武装组织,该组织规模庞大、装备精良,在1944年,总人数达到40万。

当时的苏德战场,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取胜后转入反攻,德军节节败退,不得不把军队调往战场,德军在波兰的后方出现空挡,德军的失败已在所难免。在此情况下,波兰流亡政府领导层决定在华沙发动武装起义,抢夺胜利成果,以免落到苏联人手上。


华沙起义爆发的时候,苏军已经向波兰进军,向战略波兰的德军发动进攻。苏军在波兰一路挺近,他们很快就到达了华沙郊外,但苏军没有援助起义部队,眼睁睁看着起义被德军镇压。起义持续61天,有25万平民和1.8万波兰战士被杀。

苏军为什么会见死不救呢?

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历史原因:俄罗斯曾四次瓜分波兰,你不仁,我也不义

1767年俄军入侵波兰,1772年8月,俄、普、奥三国在彼得堡签订瓜分波兰的条约,13万平方公里波兰土地归俄罗斯所有。

1792年,俄军入侵波兰。1793年1月23日,俄、普两国在彼得堡签订瓜分协议。包括乌克兰大部、立陶宛、明斯克在内28万平方公里的波兰领土被俄罗斯吞并。

1794年11月,1795年10月24日三国代表再次签订瓜分条约,将剩余的波兰联邦国土全部瓜分。

根据这个条约,俄占立陶宛、西白俄罗斯、库尔兰、沃伦西部、西乌克兰大部,面积12万平方千米的波兰领土并入俄罗斯版图。

一战之后,波兰复国。跟苏联狠狠打了一架,占了不少便宜,抢回来很多地盘。


1939年8月23日,斯大林跟希特勒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商定:在不远的将来,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将成为苏德利益范围的边界。9月1日,德国从西部入侵波兰。17日,苏联从东部入侵波兰。28日,苏德签订边界友好条约,波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彻底消失。

不仅如此,在占领波兰后,1940年春,苏军在波兰制造了令人发指的卡廷惨案,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遭到苏联军队杀害。鉴于俄罗斯民族四次瓜分波兰的历史,只要不是健忘的波兰人,对于俄罗斯战斗民族都具有本能的恐惧和非常高的警惕。


现实原因;亲苏波兰政府"卖国",两个政府水火不容。

当时波兰国内存在两个政府:一个是在1939年9月18日波兰沦陷后逃往英国的波兰流亡政府,一个是"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

这个"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是在1944年7月斯大林一手扶植的亲苏政权。这个政权在成立的同时,就决定讨好斯大林,出卖波兰利益,签订协议把"寇松线"作为波兰和苏联的边界。

因此,流亡在英国的波兰政府,把斯大林的苏联红军和亲苏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当作势不两立的敌人。随着苏军在波兰战场的节节胜利,华沙很快就会落入苏军之手。

为了不让斯大林再次控制波兰,在波兰实行苏联的制度,波兰流亡政府决定抢先一步,在苏军到达华沙之前发动起义,控制波兰。


1944年夏,救国军司令塔德乌什·科莫罗夫斯基给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写了一封信,他在心中说:"救国军如果无所作为,波兰人就会一齐倒向共产党一边。"

因此波兰流亡政府希望波兰"家乡军"(救国军)"迅速发动起义,以"华沙的自我解放"来避免斯大林对波兰的染指。

既然发动起义的初衷是针对斯大林和波兰的亲苏政权"民族解放委员会"的,行动对苏方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向斯大林透露一点风声。

而且,虽然起义从军事方面是针对德国占领军,但是从政治层面上来说,其实是针对的苏联人和"民族解放委员会",起义军与苏联人名义上是盟军,实际上是对手。

也正因为如此,苏联政府和红军指挥部也不傻,别说他们不知道华沙起义的计划,就是知道了,也会按兵不动,等着德军和救国军杀个两败俱伤。靠德军之手来削弱家乡军的实力,这对苏联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兵临华沙城下的苏军采取了袖手旁观,静观其变。

而城里的起义军最后失败后,宁愿选择向德国人投降,也不愿意向苏军求援,当然他们也知道苏联人指望不上。


波兰人对俄国人还是有深刻了解的,他们知道“战斗民族”的狼性,只知道侵略扩张,因此才会在欧洲慢慢成为孤家寡人,才会被欧洲各国当虎狼防范,才会让自己的邻国倒向北约,加入反对自己的阵营。

在国土成倍扩张的同时,俄国也为自己的野蛮和贪婪付出了名誉的代价。今年联合国通过的谴责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的决议,只有很少的国家投票支持俄罗斯,但战斗民族应该不会在乎这个结果,名誉比起国土实惠,简直不值一钱。

回顾华沙起义,当时苏联人的做法,虽然被后世的西方学者广为诟病,其实也没啥毛病,波兰人也不会怪苏联人不施以援手,因为他们早就知道苏联人不会相救,你们本身就是针对苏联人的行动,人家凭什么会救?


历来现实


华沙起义之后,苏军虽然离华沙市中心只有6公里,但是苏联方面确实没有派兵援助,当然当时在苏军中的一部分波兰军团的人曾擅自渡过维斯瓦河去援助波兰起义军,但是最后全军覆没。

我们可以从朱可夫的回忆录里找到相关的记录。朱可夫写到:“苏军当时并没有攻打华沙的行动,华沙起义是华沙起义军的独自活动”,而且从朱可夫的回忆录里我们能够得知苏军按兵不动的原因,一个是因为波兰起义军方面没有将起义一事通知苏军,一个是得知之后,起义军拒绝了苏军的帮助。

朱可夫写到:“经查明,布尔科马罗夫斯基(华沙起义军领导人)在事前未曾将准备起义一事通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领导人和波兰第1集团军领导人,而且他也从未试图使华沙人的起义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行动取得联系。苏军领导人只是事后才从渡到维斯瓦河东岸来的当地居民处了解到关于起义的消息。最高统帅部事前同样未得到过这方面的通知。遵照最高统帅的命令,曾给布尔科马罗夫斯基派去两名伞兵军官,以便取得联系和协调行动,然而布尔科马罗夫斯基却不愿接待他们。”

当然朱可夫还写道,在整个华沙起义之间,苏联曾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军机不断的给华沙空投食品补给和弹药补给,不过至于真实性目前还不太清楚,因为根据盟军的说法,盟军当初希望借用苏军的机场向华沙空投物资,但是遭到了苏联的拒绝,于是在华沙起义一事上,盟军的帮助只能是杯水车薪。

在古德里安的回忆录里也有关于华沙起义的记载:“常常有人要追问,为什么苏联人明知华沙城内已经发生了叛乱,却不仅不赶紧支援,反而在维斯瓦河上按兵不动,停止了他们的攻势。毫无疑问的,在华沙起事的波兰人是自认为与伦敦流亡政府有关系的,他们也只接受这一方面的指示。他们一再表示他们的眼睛是朝西面看的。所以苏联当局当然不愿意这一派波兰人得势,而且还控制住了波兰的首都。苏联想扶持的是在卢布林成立的傀儡政府。这些问题是同盟国彼此间的纠纷,与德国无关。”

由此,我们便能窥见华沙起义失败的原因了,当时德军在东西两线均受压制,失败只剩时间问题,因此东线的苏联和西线的盟军此时考虑的已经是战后势力的划分问题,盟军想要借用苏军的机场,就是期望起义可以胜利,这样在英国的波兰流亡政府就成了正统,而这显然不符合苏联的利益,起义军与德军的战斗正是苏联想乐见的,因为只要苏联不插手,那么起义军必然会被德军消灭,而这同时又能消灭德军的力量,所以苏联可以看着他失败,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华沙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起义军战死1.8万人,伤2.5万人,但相对于起义军而言,20万市民的死亡则是华沙起义军最大损失,等三个月后苏联进入华沙时,这里几乎已经成了一座废城。


军武视界


这种说法是二战后反苏的西方势力为了抹黑苏联而变造的谣言。

首先要弄清楚,并不是苏联按兵不动导致华沙起义失败,而是这场起义本来就是无视起码的力量对比进行的毫无意义的军事冒险。

1.参加起义的波兰武装约4万人。

2.华沙附近有4个德军装甲师。

3.就在华沙爆发起义前夕,逼近华沙的苏军刚刚遭遇德军装甲部队反击而转入防御。

华沙周边有至少4个德军装甲师,以区区数万非正规的波兰武装,妄图夺取华沙,本来就不现实。在这一点上,斯大林对华沙起义的批评倒真的是恰如其分:这是一场不顾现实的冒险赌博,这时候去发动起义的人简直是罪犯,他们的冒险把华沙居民置于德军的屠杀之下。

其次,苏联也不是按兵不动。8月起义爆发,到9月底失败。8月苏军因为进攻刚刚受挫,暂时没有前进,但是从9月10号开始,苏军再次发动进攻,怎么就按兵不动了?更不用说,在华沙起义期间,苏军也向华沙空投了大量物资和武器,支援华沙起义军。

然后,再说苏联为何没能及时支援华沙起义。

第一,前面已经说了,刚爆发起义时,当时华沙附近的苏军短期内根本无力去进攻华沙。

第二,华沙起义的计划没有事先通知苏军。华沙起义的时候,起义力量的主体并不是亲苏这一边的。他们正好想借助德军忙于对付苏联并且苏联也暂时受挫的机会独自解放华沙,为日后控制波兰博取更大的政治资本。所以他们的起义计划也没有通知苏联这边,而是擅自发动。苏联数十万大军的行动岂是儿戏?没有自己的作战计划吗?事先没有得到你任何通知,事发仓促,你一句话我就得来配合?别说凭什么,事实上就是做不到啊。

在华沙起义这件事里面,受益最大的是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他们来说,在苏联红军无力进攻华沙的情况下,如果由亲西方派武装起义夺取华沙,则日后波兰自然容易倒向西方,自然上上大吉。如果没能夺取,也可以把锅甩到苏联头上,让苏联承担见死不救的骂名。


唐律疏议


华沙起义发生于1944年8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发动反抗纳粹德国的起义。根据当时的战场局势,可以说华沙起义成功的机会是比较小的。因此,不能盲目的说是因为苏军的按兵不动而导致起义的失败,华沙起义的失败是多个原因共同造成的结果。



(一)波德军事力量对比分析。

波兰:人数十分有限,约有2-5万波军;武器装备贫瘠无比,武器只有1000支步枪、1700余只手枪和300多支自制冲锋枪。

德国:军事实力强大,拥有先进的武器和精锐的部队,德军以高素质、战斗力最强悍而著称;该战役约有2.5万德军,华沙附近至少有4个德军装甲师,包括王牌精锐“戈林”装甲师,党卫军“维京”师等。



华沙起义波兰方面有大约18,000名军人和超过250,000名平民死亡,另有大约25,000人受伤。德军方面有大约17,000人死亡和9,000人受伤。

波军与德军对比,军事实力差异悬殊,可以说是“以卵击石”,而波兰为何会发动该起义呢?究其根本目的不过是想在苏联红军到达华沙前解放德国的占领,以避免受到苏联的控制。

(二)波苏关系分析

由于历史原因,波苏邻里关系并不是那么和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19年2月——1921年3月间,波兰进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波兰第二共和国两个新政权之间爆发苏波战争,战后苏联丧失大片领土。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爆发,与此同时,苏联也从东部出兵占据了波兰大片国土,德军与苏军在波兰境内的易北河会师,波兰正式宣告灭亡。虽然波兰有亡国之痛,但是曾经的波兰也欺负过苏德这两个强大的邻居。所以,波兰在一定程度上也不信任苏联,害怕又遭受苏联的控制,波兰流亡政府不想与之为友。



(三)各方利益的较量

1944年7月在已经被苏联红军占领的波兰东南重镇卢布宣布成立林波兰全国解放委员会,其宣称是波兰的合法政府。因此,流亡到英国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被视为非法。亲苏联的波兰全国解放委员会是不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也不符合波兰流亡政府的利益。波兰流亡政府被视为非法,其心里对苏联的态度是极为敌视的,认为苏联“是敌非友”,需防范之。波兰流亡政府想抢在苏军前占领华沙,便产生了投机的心理,认为德军在已经不行了,在做垂死挣扎。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为制衡苏联,对波兰流亡政府的这种态度也表示了支持和默许。苏军在前几个月的作战后,损耗很大,补给线大大延长,供给不足,进攻能力大大减弱。再加上波兰流亡政府并没有告诉苏军华沙起义的计划,那时的苏军已经是非常疲惫并且毫无准备,无力支援起义军。



一个完美的作战计划需要周详的部署,也需要“队友”的齐心协力。华沙起义整个起义持续了63日,直到1944年10月2日,波兰军队向德军投降,波兰损失惨重,希特勒命令德军将华沙夷为平地,85%的地方都被毁坏。战争中那些“以卵击石”“不自量力”最后苦的不过是普通老百姓。远离战争,世界和平才是民心所向。


梓蕤


前面的网友回答的很全面了,谈到的我不再赘述。

眼看着华沙起义军被德军镇压,苏军只是起初按兵不动,事实上苏军并非一直按兵不动。在华沙附近的不仅仅是苏军,还有数万名苏联训练的且经历实战的波兰军队,他们同样接到命令,起初他们与苏军一起隔岸观火。

据朱可夫战后回忆,当时的苏军很疲惫,亟待休整。

军事行动可不是帮人打群架,发起进攻牵扯到千军万马一个庞大系统的运作。

个人认为,这只是次要因素,帮不帮华沙起义军实质上是个政治问题。即使要战斗,为谁流血?斯大林首先考虑到华沙起义军背后的影子,对他而言那是个资产阶级的流亡政府,是战后潜在的对手,务实的斯大林是不可能让苏军为他们流血。何况苏联自己已经扶持了波兰党一个班子,他们将随着苏军去接管战后的波兰,如果帮助华沙起义军,那帮苏联境内的政治家还如何凯旋?

1944年8月1日开始的华沙起义,是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来自伦敦的指示,其目的是要抢在苏军之前解放华沙以防赤化。

既然伦敦方面把一场战役政治化,老谋深算的斯大林,自然也以政治博弈待之。这就注定了起义军的悲情色彩。

到了9月5日,德军优势兵力压向华沙中心城区,波兰起义军节节抵抗,但双方力量悬殊,起义军危在旦夕。

9月10日,补给已经十分困难的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还是出手了,他们向维斯瓦河东岸的德军发起进攻,其协同作战的波兰人民军一个师甚至突破到维斯瓦河西岸。可是,德军增援部队也在此时赶到,导致波兰人民军没能守住西岸桥头堡,起义军的最后希望破灭了。尽管苏联飞机冒着德军的防空炮火,向起义军空投补给,但由于天气恶劣,加之起义军已经丢失阵地,大部分物资悉数落入敌手。

一切无可挽回。

9月24日,德军向起义军发起最后总攻。起义军投降。

在63天的战斗中,波兰起义军牺牲1.5万人,2.5万人受伤,约18万华沙市民丧生,华沙全城变成废墟。德军1.6万人被击毙,9000人受伤。

尽管起义军失败,华沙人民为民族而战的英勇壮举值得后世铭记。

2019.2.25






掌上三言两语


其实有些答主已经回答了此问题。

我看过《罗科索夫斯基回忆录》,他是当时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司令员,他用很大的篇幅在谈华沙起义这个问题。其内容也与有些答主相同。波兰流亡政府背着苏联发动华沙起义,又极力拒绝苏联的援助,生怕苏联指染华沙。难免遭到优势德军的围歼。事实也是这样。

掩上历史的尘土,就说当今社会,波兰不是在拆除苏军二战纪念碑,不是利用卡廷惨案在极力散布对俄罗斯的仇恨?在这种土壤中,怎么能种出对俄友好的庄稼呢?想想今天满怀仇恨的波兰人,就知道昨天波兰人会想什么?

从《罗科索夫斯基回忆录》得知,自苏联红军追击德军踏上波兰土地上,就能感觉到波兰人对他们复杂的心理,流亡政府领导的国内军根本拒绝与他们合作,连接触都很困难。可想而知,在华沙起义过程中,他们对待苏联人持什么样的态度。他们会说,我们起义了,你来援助我们吧?不会的,波兰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拒绝与苏联人合作。这也就决定了华沙起义的最终命运!

当然起义失败了,有人倒打一耘,说苏联人见死不救!这又有什么用呢?起义失败了,被杀的是波兰人,被毁的是华沙城,而不是其它。多对苏联人沷一盆污水,那些死去的波兰人能活过来吗?显然不能!波兰人是受害者!又有人说,如果波兰人当时与苏联人合作,华沙人能受这么大损失吗?不会的。当时流亡政府的立场导致他们不会与苏联合作。而流亡政府是受伦敦控制的。

也就是说,是英国政府一一波兰流亡政府的共同政治需要,在不合适的时机,选择不合适的方式,组织华沙人民发动了一次失败的起义,让人民充当了波兰流亡政府的炮灰。

现如今,有许多波兰人仍然头脑不清醒,为外国人充当反俄的急先锋,历史乍有这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阳城导航


波兰政府是一个非常坏的政府。战前他就一直和德国勾结,波兰和德国合伙灭了捷克斯洛伐克。苏联提出和波兰一起打德国遭到波兰断然反对。如果德国提出和波兰合伙打苏联,不然一定会同意的。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和德国合伙灭了波兰。波兰政府逃到了英国。在这以后几年里,波兰基本上没有什么抵抗部队。到了1944年苏联眼看打入波兰境内。波兰政府担心苏联军队占领华沙后赤化波兰,所以要抢在中原军队打到华莎之前发动武装起义,其实目的不是打德国人,而是把德国人赶走后占领华沙城不让苏军进城。波兰一次动员了十几万起义军。也确实取得了胜利。但苏联方面不想当这个冤大头。就按兵不动,让德国人和波兰人去打。反正两边都不是好东西。波兰政府才明确苏军绝不会援助他们的情况下,向德军投降。他们根本就没有抵抗到底的决心,就是想捡漏。在确认波兰军被德军消灭后苏军才打进华沙,顺便说一句,镇压波兰起义军的主要部队是苏联的伪军,就是德国从俘虏中招的伪军。所以德国人不认屠杀华沙人的罪行,说都是伪军干的。


海中岩haha


第一,苏联人压根不知道这件事,华沙起义军错误的估计了德军的实力,认为退守的德军已经不行了,不用别人的帮助。所以华沙起义军在准备工作的时候就没有通知苏联人,苏联人自然也就没法帮他们。

第二,错误的估计了苏联人的实力,华沙起义军最开始的设想是,等到苏联人进攻华沙后他们动手,在德国人和苏联人在城外打的火热的时候端掉城里的德国人,然后宣布复国,这样苏联人就没有进入华沙的理由。但是苏联人并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想进攻华沙,原因除了苏联人不知道他们要起义以外,还有就是之前的战斗让苏联人的军队战斗力和补给大大下降,不得不修整一段时间,同时苏联人组织的一些试探性进攻又都被击退。所以面对华沙中以逸待劳的德国人,苏联人也准备修整一段时间。而这时候华沙起义军动手了,没有苏联人牵制,自然也就让德国人有能力对付华沙起义军。

第三,就是华沙起义军对苏联人的不信任,这支部队是由亲美流亡政权建立的,自然对苏联人也不信任,而英美又在远处又使不上劲。不过这都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他们本身准备就不足,没有充足的弹药和补给,也没有夺取城中关键的建筑。致使自己越打越穷,最后失败。

此外,苏联人并非没有支援他们,反而派空军给他们提供了不少物资,只不过当时前线的苏联人的物资也捉襟见肘,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华沙起义军当时只准备一周的弹药,但是却打了接近两个月,说明有物资支援,而当时英美有没有这么远程分运输机,只能是苏联人支援他们。至于说缴获,这又不是在华北平原打完就能跑,在城市里靠缴获打巷战,除非对面是猪,否则不可能打赢)

至于有人说苏联人隔岸观火这种事我是不认同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对方残血打野正在打蓝,你用战士在一边满状态路过,如果你知道他在打蓝,而周围有没有他的队友,你会不会去打他?苏联和波兰的确世仇不假,但是那个时候德国人才是主要敌人,苏联人不会说因为是世仇就不去打德国人。况且趁着波兰人给德国人下绊子使坏,狠狠地敲打德国人还能降低自己的损失。

有人可能会说我这前后矛盾,等声明一点,如果想苏联人配合。首先苏联人得知道这事(苏联人知道这事是在华沙起义军动手快一周后英美请求用苏联人的机场给他们运物资才知道华沙城内德国人和波兰人开撕),苏联人整个过程没有参与其中却背了最大的黑锅。就好比在没有小地图情况下,下路打起来被对面抓了以后所有人都喷在野区距离最近的打野不去支援一样。没有小地图,打野自然看不到下路被打,同时下路也没有告诉打野自己被打,而是告诉中上说求帮助。打野全程一脸懵逼,然后背黑锅,对打野来说公平吗?


写游戏同人的小阿


题主的问题有一个根本性的偏差,就是把华沙起义失败的首要责任归咎于苏联按兵不动。

有关事件的细节真相,也许永远湮灭在历史尘埃里,但大体脉络还是清楚的。其一,波兰流亡政府发起的华沙起义,压根儿就没打算依赖苏军支援,反而是要着力避免与苏军发生合作!亲英美的波兰流亡政府误判了大势,高估了自己实力,意图在苏联接近华沙前凭借自己的力量夺取华沙,让流亡政府“落地”成为合法政府,从而避免世仇苏联染指波兰主权。其二,波兰抵抗军并不掌握工业基础,打游击战是可以的,但不要苏联策应,想凭一己之力在华沙和德军精锐硬碰硬巷战,实在是不具备这个物质基础。游击战积攒的那点儿家底儿迅速败光,起义军在弹药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抵抗德军镇压,虽然打得非常英勇,给德军造成巨大伤亡,但终究弹尽援绝无以为继。所以指挥的波兰流亡政府不知己不知彼,发起起义之时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这实在怨不到苏联人。

在苏联这边,确实也负有一定责任,但相对波兰流亡政府的责任,就小得多了。因为世仇是相互的,波兰人不想苏联支援,苏联也从不是乐善好施的国家,没义务免费用苏军的生命鲜血去成全波兰流亡政府。苏联官方的说法是起义前没有得到消息,理论上这没问题。波兰人确实没发出消息。不过华沙作为苏军兵锋所向的目标,且考虑苏军中有波兰籍部队并实际“掌握”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苏联人在华沙以至整个波兰没有自己的情报网是不可能的!苏联必然是掌握华沙起义的情报的,不过苏联人更清楚了解波兰流亡政府的意图。因此苏联人就顺水推舟的佯作不知。起义发动后,波兰人指不上英美支援,不得不试图求助于苏联,盟军也敦促苏联进军。苏联人呢,严格地说并未如题主所言按兵不动,确实发动了一系列攻击行动,但未获成功。苏联人是有意放水,还是确实力所不及?诛心之论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不过个人意见,苏联应该有能力在华沙起义被彻底镇压前攻入华沙。但苏军久战疲敝一定程度也是事实。于是苏军就半心半意的发起了试探攻击——如果德军无力支撑,这不失为一个以低代价攻克华沙的机会(如果德军软弱到真被起义军赶走,流亡政府变身合法政府,苏联人可就后悔莫及了)。至于流亡政府,我大军打进华沙后就是解放者,救命恩人,想认你就认,不想认就不认,谁耐我何?但试探发现德军实力很强,不但抵抗非常顽强,且还有余力发起局部反击,那么要想迅速攻入华沙,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这样的话对苏联就划不来了,北极熊可不做赔本买卖。于是苏军利用波兰籍部队象征性的继续发起进攻,念着同胞情谊的波兰籍部队奋勇力战甚至少量渡河渗透入城,但由于河流始终掌握在德军手中,物资无法输入,终究无济于事。

综上所述,华沙起义的失败主要责任在于波兰流亡政府对局势和自身实力的误判,次要责任才是苏联救援不力(有意还是无意并无确证,但相当多的人认为是故意如此)。


荠菜糰子


波兰是德国在欧洲发动侵略战争受害最早的国家,波兰人民与其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1942年波兰工人党建立后,立即建立了人民近卫军。1943年,近卫军同德军作战2OO余次。同年4~5月,华沙犹太区举行了反迫害的英勇起义,这次起义惨遭镇压,在波兰反法西斯斗争史上留下了悲壮一页。


1943年底,波兰工人党联合其它政党成立了“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同时组成了波兰人民军。1944年波兰人民军已拥有6万人,作战900余次。7月以后,波兰人民军配合苏军的攻势,解放了部分波兰领土。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宣布成立“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作为全国的行政领导机构,后改为波兰临时政府。
流亡在伦敦的波兰政府领导的国内武装力量的国家军,也于1944年8月1日举行了华沙起义,许多居民、特别是爱国青年积极奋起参加,起义队伍发展至约5万人。但是,这次起又由于准备不足,双方力量过于悬殊,也没有取得外部的有力支援,经过63天的激烈战斗,最终又被镇压下去了。波兰人民牺牲20万人,华沙成为一片废墟。

1945年1月,波兰人民军和苏军并肩作战,解放华沙,5月全国解放。

那么问题是流亡在伦敦的波兰政府,所领导的这次国内华沙的武装起义,为什么没有得到苏军的大力援助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波兰这个流亡政府同前苏联的关系,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奴役波兰的3个国家的政府先后被本国人民推翻。其中,俄国十月革命最迅速、最彻底,它推翻了旧的剥削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制度。从此,波兰摆脱了外国双役,宣告独立,成立了以毕苏茨基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作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波兰国家元首毕苏茨基,既反对本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也敌视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府。他就任波兰国家元首后即于1919年7月下令以武力解散了全国的工农代表苏维埃,同时他把恢复1772年波兰被瓜分的历史边界和建立包括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内的波兰联邦共和国作为复国的基础。他的联邦制主张既附和波兰地主资产阶级利益,也反映了国际帝国主义扼杀苏维埃俄国的愿望。就这样继而爆发了苏波战争,并以苏军失败而告终。
从以上的叙述当中,我们就大概不难找到所提问题的答案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