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她勇闖詩人的激流島,又悄悄與人私奔,最終引爆顧城瘋狂殺妻!

序/朦朧詩中的一代人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新詩大豐收的時代,在新老詩歌觀念的博弈中,現代詩慢慢路居上風,其中,最具爭議的“朦朧詩”在年輕人中圈粉不少。所謂朦朧詩,以內在精神世界為主要表現對象,採用整體形象象徵、逐步意向感發的藝術策略和方式來掩飾情思,從而使詩歌文本處在表現自己和隱藏自己之間,呈現為詩境模糊朦朧、主題多義莫名這樣一些特徵,它是一個特定時代催生的特殊產品。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年輕詩人開始崛起於詩壇,給詩苑帶來了一股新異的詩風,引起了社會的廣泛注意。食指、北島、舒婷、顧城、海子、江河、楊煉等即為“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這幫年輕詩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人生雖然經歷不同,但是,內心所承受的重負是相同的。比如,被譽為當代詩壇“朦朧詩鼻祖”的食指,有12年是在福利院中度過的。有些人,因為負荷過重,而選擇放手,比如天才詩人海子,25歲時臥軌自殺,令人無比痛惜。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今天老黃要給你講述的,是“朦朧詩派”的另一位主將——顧城。顧城,原籍上海,其父為著名詩人顧工。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顧城可以說是早年成名,17歲開始寫作生涯,並在《北京文藝》《山東文藝》《少年文藝》等報刊發表作品。

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顧城是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

但就是這個給很多人帶來綺思妙想和心靈慰藉的詩人,卻在26年前,他用一把斧頭結束了妻子謝燁的生命,隨後自縊身亡。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悲劇,是因為,在他們的夫妻之間,曾有一位高調介入的第三者——顧城筆下的“英兒”。當年,這三個人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一/火車邂逅結良緣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顧城與謝燁的相遇與相識,是很具傳奇性的——這一切都始於一次火車出行。1979年的夏天,顧城和謝燁同坐一列從上海開往北京的火車,兩人的座位恰巧挨著。一對陌生男女,在轟隆前行的火車上,都有了怦然心動的感覺,但是,顧城是羞澀的,並不敢當面表白,只是在臨下車前,將寫有自己地址的紙條塞給謝燁。

出生於1958年的謝燁也是個文學愛好者,寫散文,也寫詩,對於顧城的大名,她是早有耳聞的,沒想到在火車上竟然能與她心中的“詩歌王子”如此近距離接觸。車站分別後,謝燁的一顆心就被那張小小的紙條給拴住了。那時沒有電話,為了找到顧城,謝燁拿著這張紙條,挨家挨戶去尋找。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在她輕輕地敲開他的門扇後,那張睡眼朦朧的臉滿是訝異與驚喜。顧城回憶當初的重逢:“我看到四處全是金光,還帶著彩虹,我不敢想象她能來。”謝燁卻說,我就想看看你是不是個騙子,你給我留的地址是不是真的。

愛情的到來與成熟就這麼簡單,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1983年,兩人就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開啟了一對金童玉女的美好生活。

二/詩會上的激辯與曖昧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但是好景不長,因為一位女子介入,讓顧城和謝燁的感情生活波瀾頓起,這一切源於一場詩會。這個女子就是顧城與妻子謝燁合作的小說《英兒》的主人公英兒。

英兒的原型叫李英,1963年出生於北京,也是位詩歌愛好者,寫詩的筆名為“安琪”。

1986年,身為北京大學分校中文系學生的英兒,因為對詩歌的熱愛,她寫了一篇關於“朦朧詩派”詩人北島的論文,得到指導老師的認可。於是,導師以“參加社會實踐大學生”的身份,把她帶到了一個詩人聚集地參加了一場詩會,因而認識了另一位女詩人文昕。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不久,英兒經由好友文昕的介紹,在昌平詩會結識了青年詩人顧城和另一位著名的中年詩人時為《詩刊》社副主編的劉老師。年輕的英兒立刻被顧城所吸引,她形容自己每次見到他“像進殿堂朝聖一樣,我的精神世界被他的光環所籠罩”。那一年顧城30歲,與妻子謝燁已結婚3年。但是,這並沒能阻擋住英兒對顧城的喜歡。

那一次開會,顧城的詩受到了抨擊,有一個做古典詩詞的老評論家說了些非常難聽的話。

這讓隨顧城一起開會的謝燁怒不可遏,她當時站起來說:“你可以說你不喜歡,你可以說你不懂,你甚至可以說你討厭!但是你沒有權利侮辱人格!”說完她就離開了會場。

英兒和文昕也跟著追了出來。謝燁哭了,英兒也陪著哭,不太明白怎麼回事的顧城不關心別人說他什麼,他只擔心兩個女子在為他流淚。英兒力挺顧城,顧城和謝燁很感激,大家關係很好。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謝燁、英兒、文昕她們三個住在女生宿舍。謝燁對於顧城很驕傲,對英兒講了關於顧城的很多事,顧城的脾氣,愛好等等。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些話英兒都記住了,而且對顧城投其所好。後來顧城對英兒說:我們兩個是天生一樣的,而謝燁是我後天改造的。這話謝燁也聽見了,她表面上沒反映,但心肯定給傷透了。顧城住在男宿舍裡,但是他總是想要跟謝燁在一起,於是,常常跑到窗下叫謝燁:“我能進來嗎?”因此,他們四個人就常常在一起,被戲稱為“昌平四人幫”。

1987年,顧城接到邀請赴德國參加明斯特“國際詩歌節”,他們請英兒和文昕吃飯告別。三天後他們走了,謝燁和顧城,讓英兒給文昕帶去她最喜歡的一個黑陶花瓶,這天英兒跟文昕說,她愛上了顧城。英兒還跟文昕說:“我其實第一眼看見顧城,就知道這是我的命,我躲不開的。”

一見鍾情在英兒那裡,顯得如此自然,並且,她可以同時鍾情兩個人。為了畢業後能進入《詩刊》社做編輯,在那場詩會上,英兒對劉主編也表現得崇拜有加,結果真如她所料,從北京大學分校中文系畢業後,李兒順利進入《詩刊》擔任編輯。

三/三個人的激流島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1988年後赴新西蘭,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婚後,謝燁跟著顧城奔波輾轉,最後他們定居在了激流島。1989年1月,顧城辭去奧克蘭大學的職務,專心在島上種菜、養雞、作畫、寫作。

此時的英兒,已經和她的老領導劉詩人在一起了,但卻同時還和顧城保持著聯繫。奇怪的是,謝燁並沒有阻攔,而且還在一旁促成此事。

英兒一直給顧城寫信,在信裡不斷宣洩著她的感情。文昕問英兒會嫁給顧城嗎?英兒說不嫁,嫁他幹嗎。她還說她媽媽喜歡一個混血兒,也許哪天她就給她媽媽生一個。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1990年7月,是謝燁花了很多錢和時間替英兒辦好了手續,又用他們賣雞蛋攢下來的錢買了往返機票,讓英兒來到了新西蘭。於是三個人在新西蘭的激流島上,過上了一段驚世駭俗的畸戀生活。我們無從知曉,謝燁為什麼會容忍和縱容顧城和英兒那樣做。

小島閉塞,他們生活維艱,靠領救濟金生活。顧城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英兒和謝燁天天都過得提心吊膽,提防顧城不知何時爆發的歇斯底里。

1992年3月,顧城應邀赴德國從事文學工作,和謝燁離開激流島。在顧城夫婦離開激流島後,受不了寂寞的英兒,很快答應了教自己英語的50多歲的一個英國移民老約翰的求婚。1992年底,英兒和老約翰到了悉尼,老約翰也沒有錢,英兒就去一家咖啡店工作,她徹底回到了世俗的生活秩序中。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顧城在寫《英兒》時,終於明白,她跟劉詩人在一起是為了進《詩刊》編輯部,她跟自己在一起是為了出國,她跟老約翰結婚是為了獲得綠卡。

顧城得知英兒失蹤,幾近瘋狂。更令顧城抓狂的是,謝燁不久後也愛上了一個德國的留學生,留學生追求謝燁已久,謝燁在那個予她溫存和重新做回女人的男子身上,彷彿看到了掙脫黑暗的一道曙光。

顧城一直以為他們的三人城堡可以固若金湯,英兒是熱烈的情人,謝燁是賢淑的妻,紅玫瑰有紅玫瑰的奔放,讓他黯淡枯燥的生活雲蒸霞蔚;白玫瑰有白玫瑰的貞潔,讓他被妥帖照顧,歲月安好。但最後,她們都紛紛“背叛”了他,消失的消失,準備遠走高飛的意欲遠走高飛。頃刻間,顧城精心構建的烏托邦式的“伊甸園”碎成一地玻璃。

四/致命的斧頭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但是,謝燁並沒有離開激流島,並不沒離開顧城,沒承想,一場血腹的殺戮已悄然而至。顧城曾回北京尋找英兒,未果,回島後,謝燁還答應顧城,兩人一起合寫《英兒》。

顧城曾經說過:他的理想是建立一個人間天堂、人間的女兒國,而他就是這王國中唯一的男人。當英兒到來後,他與之卿卿我我,甚至重演了當年與謝燁的纏綿悱惻。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顧城不無得意地認為,兩個女孩都愛他,她們相處得真跟姐妹一樣,彼此關照,互諒互讓。為了保持女兒國的純粹,他甚至將兒子送出激流島,交由他人扶養。

中國男人多有皇帝夢,中國女人多有皇太后夢,這個夢的原動力就是,希望自己擁有無上的權力,要整個世界圍著自己的想象轉。所以,當想象破碎,掌控失控時,他們便陷入惶惶然的驚懼裡。

當英兒棄顧城而去後,顧城痛苦至極,並開始寫《英兒》,在這本書裡,他用充滿唯美的筆調細述他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包括他倆的性愛過程與種種微妙的體驗。顧城全部講述出來,一個字一個字,都是謝燁親手打出來的。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英兒來到激流島之後,與顧城衝破禁忌談起了戀愛,謝燁持有的是默許的態度。包括英兒來新西蘭的簽證,都是謝燁幫助辦理的。甚至當顧城讓她將兒子“小木耳”送人時,她痛苦萬分,孩子是娘身上割下的肉啊,她雖有萬般不捨,仍含淚送走了親生骨肉。

為了顧城,謝燁傾其所有,盡其所能,但直至後來,愛到山窮水盡,走投無路。她曾對朋友哭訴:“我愛顧城,愛得實在太累太累了!”但是,這樣的愛,換來的卻是斧頭相向。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在那場殺戮和自裁前,顧城到底想到了什麼呢?我們不得而知,但無疑,他的內心是崩潰的,是悲憤的,是惶恐的,是絕望的。他在寫給兒子的遺書中寫道:“木耳,我今天最後去看你,當馬給你騎,我們都開心。可是我哭了,因為我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見你,別怪你爸爸,他愛你、你媽媽,他不能沒有這個家再活下去。”

1993年10月8日,顧城於新西蘭激流島上用斧頭砍向妻子謝燁,謝燁受傷倒地,過程成謎。顧城在崩潰之中倉促留下四封遺書,隨即上吊於樹上自殺,謝燁於其死後數小時不治。

五/英兒去哪了?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1993年10月8日,顧城舉起了驚世的斧頭,他的生命與輝煌的事業也隨之飛灰煙滅、他們的親人從此跌進痛苦的深淵……1994年1月,李英與劉詩人在澳大利亞再次相遇,並且結婚。期間,出版了詩集《天邊夢邊》、長篇紀實小說《魂斷激流島》、《愛情伊妹兒》。

在2002年,《愛情伊妹兒》出版時,隱匿了8年後,英兒終於首次直面媒體回應質疑。記者問她:“當年你明知他有妻女,你還是愛上了湛秋;後來在新西蘭,顧城也有謝燁和兒子,愛情的發生對你來說好像是沒有障礙的,你是如何看待傳統規範的?”

英兒說:“這個世界上一些人是用心在生活,一些人則是用觀念在生存。我對所謂規範是持一種蔑視態度的,倫理道德在我眼裡有些滑稽,在我眼裡人要活出本性來才是美麗的,相反就是醜陋的”。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媒體質疑她在《愛情伊妹兒》,像萊溫斯基一樣在販賣隱私,她說,“我在書中提到的體驗,是想從自己的角度告訴女人一種感覺,身體是非常美麗的東西,性是自然的,在性上女人也可以對她愛的男人有這種體驗,這會使她更加美麗。這也是湛秋在性上給我特別快樂和自由的感覺,與島上是一種反差。在島上這方面是一種壓抑,特別扭曲的東西。”

英兒的這些公開言論,引起了諸多圈內友人的聲討,尤其是這段多人戀的知情者、英兒曾經的好友、“昌平四人幫”之一的文昕也看不下去了,發聲說:

如果一切到此為止,你創造的還僅是一個比較多見的人間悲劇,還不足以令世人為之嘆為觀止,誰知道你還會在顧城為你家破人亡之後大爆猛料,稱你遭受了他的摧殘與強暴、你是受害者,你還端出你與老詩人劉的“愛情故事”,彷彿你出沒於他家後院的時間便能反證你不曾出入於另一個家庭的“作案現場”。

你不是蝴蝶,無論你染了什麼樣兒的翅膀、學了別人的樣子跳出了多高技巧的舞蹈,聰明的人只要看看你頭上掃帚一樣的觸角就能分辨出你是蛾子。英兒,你說這世界上怎麼會有如此荒謬的事?說出來怎不驚得人目瞪口呆?

2014年1月8日,英兒因鼻咽癌在悉尼病逝。在她的墓碑上,寫著這樣的一段話﹕“李英 麥琪/中國詩人和作家/劉某秋的愛妻/這顆美麗而快樂的心靈已結束了它的旅程/這個自由的靈魂將帶著所有理解和認知升往來世/你是如此為人所愛/於2014年1月8日逝世,享年五十歲。”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英兒離世半年多之後,國內才陸續得知她的死訊。有媒體又聯繫了“昌平四人邦”中的唯一倖存者文昕,她表示自己也是剛得知英兒去世,心情驚愕、複雜:“她做過什麼、對與錯,還有什麼意義?什麼是非、債務都用死還了。一切都結束了,就讓一切也都安靜下來吧,世間恩怨到此為止。”

“昌平四人邦”的倖存者文昕,不幸於2004年10月發現罹患乳腺癌,在與病魔抗爭了十二年之後,也於2016年12月31日永遠地離開了她所眷戀的世界。病疼期間,她完成人生絕筆之作《生死十二年》。《生死十二年》講述作者發現與治療癌症、克服恐懼,最終被癌症帶走的全過程。其中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對癌症與生活關係的審視、對醫患關係和社會道德法制的追問,面對癌症的心態與感悟。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顧城輸了人生,謝燁輸了性命,李英輸了人格。逝者已逝,一場跨世紀的恩怨,就此落幕,不再讓人關注!

[參考資料:《英兒》、《魂斷激流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