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闽西年代最久的屋桥是哪座桥?

用户2778222103375


闽西也是龙岩的简称,福建西部。在历史上闽西龙岩都属于汀州府管辖,在古老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客家人的聪明智慧造就了很多历史奇迹,比如永定的土楼就是客家人辛勤劳动智慧的结晶,另外还有今天这边谈到的屋桥也叫廊桥,整个福建省现存的廊桥还是不少,很多也是由于历史等各个方面原因,损坏或后人修建回去的。很多也是没有历史资料来记载。

根据调查,在闽西龙岩的连城县和漳平市是廊桥比较多而且保存的比较完整的还好几座,但多半是修建于清代和明代比较多。

据资料显示位于连城县城南门前有座叫文川桥的廊桥,始建于宋代,后面毁坏又重新修建过几次,现桥重建于清代1651年,全长只有50米,两个桥墩三孔,桥上建有凉亭,现在也是看起来比较不那么完美相对比较简陋就是了,目前还有店家在开店使用。

另外还有连城莒溪镇壁洲村的永隆桥,建于明1377年,连城罗坊乡下罗村云龙桥,建于明1634年,连城四堡乡马屋村的玉沙桥,建于清代1693年,连城赖源乡万隆桥建于清初期。

漳平永福镇李庄村惠宁桥,建于清1815年,漳平双洋镇太平桥建于明代1577年,双洋镇青云桥建于清1599年,双洋镇登瀛桥重建于清代1817年。

长汀县策武乡当坑村的当坑桥建于清代1798年,也是长汀最长的木廊桥,全长27米。武平县东留乡大阳村的大阳桥重建于清代1855年,上杭县步云乡蛟潭村的永春桥,建于清代1736年。

永定培丰镇文溪村文溪廊桥建于明成化14年,永定湖坑镇新南村的济行桥,建于明1542年。

其实还有很多历史比较悠久的廊桥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伴随着闽西人民在岁月中更显悠久。

你的家乡有廊桥吗?





佳辰农业


屋桥,也称廊桥、风水桥、厝桥,风雨桥。顾名思义,也就是在桥面上盖建有长廊、屋体、凉亭等,形成具有廊屋的形式的桥梁。一般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不用一钉一铆,只在梁柱上凿通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卯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棚顶都盖有瓦片,外露的木板表面都涂有防腐的桐油。廊桥桥面铺板或鹅卵石,两旁设置扶栏、长椅,形成长廊式走道。闽西廊桥风格独特,技艺高超,结构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桥、石桥,可屹立数百年之久。





说到廊桥,莫名地有一种浪漫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受巜廊桥遗梦》的影响。据统计,闽西总共有67座廊桥。土杭县最多,为21座,其次是连城县17座,永定区7座,漳平市也是7座,武平县有6座,长汀县有5座,新罗区最少,只有4座。但新罗区少归少,万安竹贯村的保定桥“浪门金锁”还是非常有名的。




在我的老家宁化县,也有一座屋桥。曹坊镇滑石村的温坊神仙桥。又名风雨桥 ,温坊桥,宜生桥。据考证,神仙桥始建于明朝嘉靖1450-1460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神仙桥全长60米,宽4.5米,桥墩下半部分用条石砌成船形,上半部分选用上好杉木纵横叠加,下窄上宽采用榫头相嵌,不用一钉一铆。桥面上为木构长廊,面阔二十一间,桥面用木板承托沙土,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边桥头建有牌楼,桥中间位置设有神龛,两旁建有扶栏和坐椅。现在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古代,宁化属于汀州府(今长汀县)管辖,百姓们赴汀州府求学、经商都要从此桥经过,这里是宁化通往汀州的必经之道,亦称为古驿道。



有点跑题了哈,请原谅我的小小私心,替老家宣传一下,不过呢宁化县是客家祖地,历史上宁化一直都是和龙岩几个客家县一样,同为客家人,同为汀州府管辖。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自己人。



说到廊桥,很多人会想到浙江泰顺和福建寿宁、屏南,其实我们闽西也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古廊桥,但真正的廊桥之乡可能要数浙西南的庆元了。下面就对其中几座比较有代表性的闽西廊桥作个简单的介绍。




闽西的廊桥比较有名的是连城四大名桥,它们分别连城四堡的玉沙桥,罗坊的云龙桥,莒溪壁洲的永隆桥,县城的文川桥。

玉沙桥位于连城县四堡乡马屋村的花溪河上,据说是花溪河的沙石,晶莹闪烁,仿若玉石,由此而得名。玉沙桥始建于清朝康熙23年(1693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桥身全长30米,宽5米,高10米,廊分九楹,首尾中间均有小阁,高低错落,大方得体,精致美观。




罗坊云龙桥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清乾隆三十七年(1771年)重修;桥身长81米,宽5米,高20米,气势磅礴。廊桥六墩七孔,桥墩上方木圆木纵横交错,七层叠加,宛如卧龙潜伏在河面上,因常年云雾缭绕,远远望去,桥身形似蛟龙,故名“云龙桥”。



永隆桥坐落在连城县莒溪镇璧洲村,始建于1377年,四墩五孔,长度为85米。距今已有600多年,为闽西最古老的屋桥。桥的一端与清代修建的天后宫和文昌阁相连,重楼叠宇,气派不凡。永隆桥依山跨水,桥墩以花岗岩石砌成。桥用优质木材堆迭成斗拱式,桥面铺遍鹅卵石,两旁木栅栏外,上下两层木蓬雨盖,装饰图案,桥端立有门楼,精巧美观,虽经风雨剥蚀,却愈显古朴雅致。桥身倒影溪中,相映生辉。





  文川桥在连城县城关南门头,又名清溪桥,据史料记载,文川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重建时改今名,现存为清代建筑。木伸臂梁廊屋桥,南北走向,桥身长47.8米,宽4.6米,两墩三孔,块石砌筑舟形桥墩。伸臂梁用八层杉木纵横迭叠,上承托木梁。桥梁木长15米。




闽西具有代表性的屋桥还有漳平双洋镇的太平桥和青云桥,永定湖坑新南村的济行桥,新罗万安竹贯的保定桥等。都是明清时期修建的。



闽西廊桥,不仅是简简单单沟通河流两岸的一个交通设施,也是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的象征,具有社交、标志、观赏、休闲、娱乐、祭祀等多方面的功能,有着丰富的内涵,展现了先辈们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成为客家村落的一道靓丽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