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一番“牛市毒雞湯”的“亂燉”,煲得出“科技牛”嗎?


一番“牛市毒雞湯”的“亂燉”,煲得出“科技牛”嗎?

大漲了一天,立馬輿論口風又轉為“A股漸入佳境”,雖說A股的“尿性”就是“一根陽線改變預期”,但也得看看整個大環境吧?

當然,筆者也認同“科技股未來的‘牛脾氣’”,但注意,是“未來”!當下如何,還很難篤定……

不過這種“大起大落、暴漲暴跌”的過程,倒是有利於市場篩選“真正的牛股”,淘汰那些“偽籌碼”,以及淬鍊投資人的心性!

注意到,5日雖然兩市高開高走,成交量放大。龍虎榜中,多股出現機構買賣身影,但機構買賣力度較之前大幅下滑,大盤反彈中機構更顯謹慎

至於“科技股行情再次被點燃”、“沾科技就漲,創業板終於嗨了!”這類煽情的表演,俺們還是就事論事——

針對年末這一股“‘喊’牛充棟”的各大券商2020預測,多少引起了一些情緒上的“反彈”,有引經據典,數落“沒有哪一年是‘牛過’的”,也有“同理心”的幫忙解勸,“在當前A股仍然是‘散戶當家’的市道當中,作為賣方,不喊牛,還能咋的”?

在這一片紛紛擾擾當中,頗有意思的是,三大報之一的官媒,近期很貼心的刊登了兩篇給市場“舒筋活血”的心靈雞湯——

一篇文章介紹“網紅經濟學家”最新的段子鼓動大會,透過並不算清晰的圖片,筆者感覺其“2440開始第五輪大牛市”的PPT,在讓患者“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食歸大腸,水歸膀胱”的同時,也順帶著完成了新一輪年度吸粉和變現工作;

幾乎與此,還是該官媒的另外一篇文章,則在苦口婆心的勸誡“別猜什麼時候是牛市 這是一個並不重要的問題”。

但在喜歡玩短期博弈,比誰“跑得快”的A股市場上,有時就是需要這類“精神導師”來幫助你“減壓”,畢竟,在A股市場,你要是永遠唱多,你就比較容易獲得觀眾、聽眾和掌聲;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家羅伯斯皮爾說話:大膽、大膽、再大膽,老是大膽,法國就得救了!

套用到A股市場,許多人的邏輯則是:買入、買入、再買入,老是買入,我們就賺錢了!

但在房地產市場,你要是永遠唱空,也比較容易獲得粉絲,原因無他,因為股市永遠唱多、房市永遠唱空,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訴求,畢竟許多“底層”的隨訴求,就是希望股市一個勁地漲、房價一個勁地跌。

但現實確實是打臉的,觀眾、粉絲,也未必會相信他說的,甚至有時候抱著一種看熱鬧、看錶演的心態,又或者,我們的賬戶跌怕了,有人唱多一下,至少,心理上會有個盼頭、有個安慰,總比唱空來得爽,是吧?

花樣翻新的各種“底部說”,讓人忍俊不禁,你可以不相信,但你記住了,而且記在心裡,對宣傳者而言這就成功了。

但這究竟能夠對投資收益有多幫助,筆者也不好篤定。

不過,在那一篇“猜什麼時候是牛市不重要”的文章當中,該文倒是給了一個不錯的“答案”:對於投資來說,真正重要的問題是,牛市是不是終究會來,以及在牛市來之前,投資者要做好哪些準備?

對這個“問中之問”,倒是另一位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在近期給出了他的思辨——

相對於“網紅經濟學家”的段子鼓動大會,日前,另一位知名學院派“首席經濟學家”則用相對專業的術語、邏輯演繹,表達了另一種思路:

對於實體經濟增速的持續下行(該經濟學家指出,2020年,甚至未來數年,都是GDP增速下行的過程,未來可能要爭取4-5%的增速),當前的股價已經基本上“包含了這種下行的風險”(筆者個人感覺,應該是“過度反應了‘這種下行風險’”),但市場仍未能充分反饋“中國在經濟改革轉型當中所釋放的紅利價值”

筆者以為,該首席的意思,應該也是和筆者(也包括諸多市場分析人士)所關注的一樣——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決策層並沒有如部分觀點“期待”的那樣,再次“大幹快上”,而是小心翼翼的給實體經濟“滴灌”穩增長;與此同時,把更多精力和資源放在了“改革轉型、加快開放、科技創新”等更加根本的工作上。

但遺憾的是,雖然科創板“快速誕生”,實體經濟,尤其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空前,而相關科研領域在研發投入大幅度增加、相關政策予以傾斜、鬆綁等利好扶持下,開始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前夜,但A股市場整體上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好在“啥時候牛市不重要”一文也給了一碗雞湯——

有數據顯示,2019年低估值風格的股票價格,是歷史上承壓最大的年份。但是,低估值往往是長期超額收益的保障。對於短暫的風格壓制,投資者需要關注的,究竟是這種壓制會在何時、因為什麼原因解除呢,還是這種壓制是否會在長期帶來超額收益這件事本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