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葛武侯死後,劉禪爲什麼仍能坐近三十年的皇帝?

sbwsw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兵圍成都之下,後主劉禪被迫投降了鄧艾,也就是說,劉禪坐了近三十年的皇帝。

劉禪為什麼仍能做近三十年的皇帝,有書君認為可以從環境和人物兩個方面來看。

01環境

諸葛亮死後,魏國料想蜀國幾年之內都不會對魏國造成較大的威脅,鬆了口氣。

但是轉念一想發現如果現在就傾兵伐蜀的話,東南的東吳和東北的遼東就會聯手,讓魏國腹背受敵。

所以當務之急就是,魏國要先解決東吳和遼東聯手的問題。

曹叡別無選擇,派了司馬懿先解決遼東,再解決朝鮮半島,佔領這兩處資源的同時也能打破東吳和他們的聯手。打算解決完弱小的,再慢慢和東吳鬥

後來,公元239年,35歲的曹叡英年早逝,因為曹叡沒有後代,只能讓8歲的養子曹芳登上皇位。

從此以後,魏國分為了以司馬懿為首的一派,和以曹爽為首的一派,兩派鬥爭激烈。

之後魏國內亂都來不及了,也就根本顧不上攻打蜀國去了。

吳國就更別提了,孫權這個大咖一死,一群子女為爭當繼承人就同室操戈,場面十分激烈和驚心動魄。

相比這個時期的蜀國基本是安全的,內部幾個派系之間的鬥爭並沒有波及到皇位,對外就是姜維帶兵去騷擾一下魏國,和鄧艾打一架就回來。

這樣內外部環境的之下,蜀國有了喘息的機會,修生養息。

02 人物

關於劉禪,看完《三國演義》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他不可救藥、愚蠢至極。

其實有書君認為,劉禪雖然算不上一個英明神武、才能出眾的君主,但至少是一箇中等水平以上的皇帝。

首先,他明白作為一個君主,要能知人勝用。諸葛亮在的時候,劉禪凡事皆聽丞相的。諸葛亮死後,劉禪按照諸葛亮臨走前的吩咐,啟用蔣琬、費禕、董允三人。

其次,在諸葛亮死後,劉禪立即廢除了丞相制,任命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行政監管軍事,又任命費禕為大將軍,主管軍事監管行政。

也就是把原來集權為諸葛亮一身的職務和權利一分為二。兩個人同時擔當,兩人又相互交叉,相互制衡。後來蔣琬去世後,劉禪乾脆自攝國政,自己主事,親政。

有書君想這些巧妙的安排不是愚蠢至極的人能做得出來的。

當然說到近三十年的維穩,蔣琬、費禕、董允這個三人組是功不可沒的。

諸葛亮死前,選擇了蔣琬、費禕、董允三位繼承人。

蔣琬、費禕兩人堅定地執行了諸葛亮的政策,只是自認為不具備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因此對北伐沒什麼熱情。

加上在內朝有董允在,這個三人組表裡一心,因循守成地維護著政權。

劉禪加上蔣琬、費禕、董允三人組,也就是蜀漢在諸葛亮死後很長時間,沒出什麼大亂子政權穩固的原因之一了。

後來四賢死後,尤其是董允死後,沒有人制約黃皓,還有魏國也逐漸強大起來,於是蜀國就完了。

有書君認為,在諸葛武侯死後,魏國、吳國的環境因素和蜀國內部的人為因素,互相影響、互為因果,這才讓劉禪做了29年的皇帝。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來分析。

首先說天時,諸葛亮死後,魏明帝曹睿鬆了一口氣,一直要北方威脅長安的諸葛亮終於死了,掌握兵權的司馬懿也該回家養老了。減少了軍費開支,曹睿開始大興土木,追求享受,然後沒幾年就掛了,小皇帝繼位,曹爽和司馬開始爭權,曹爽失敗被殺,曹家的天下漸漸落入司馬手中,但忠於曹家的人也不少,兗州王凌,壽春諸葛誕等等反抗不斷,東吳也趁機出兵,司馬師為了平亂,帶病出徵差點掛掉。所以由於魏國內亂不斷,壓根兒就顧不上蜀國。


再說地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大家都聽過,唐朝李白尚且這麼說,何況三國時的路況,諸葛亮死後,命馬岱殿後燒了棧道,再想入蜀真是難於上青天了。

人和呢,不得不說諸葛亮真是一把治國理政的好手,以一州的物力人力對中原保持軍事優勢,稅務自然不低,但蜀國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自然沒有什麼內患。阿斗呢,雖然算不上有為之君,但也絕不是傻子。諸葛亮死後,他立馬把相權和軍權分離,治國交給蔣琬,練兵交給姜維。權利平穩交接,也可看出阿斗手腕不俗。可惜後來沉迷享樂,聽信奸臣黃皓,猜疑姜維,才讓鄧艾鍾會有機可乘,否則蜀國憑藉天險據守,可以存在更久。



每每看到姜維寫給阿斗的信說,“臣等方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總是心痛不已。阿斗絕對不笨,甚至可以說得上聰明,他只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所以他從未想過什麼收復中原,什麼光復漢室,他只想普普通通生活,可他爸爸偏偏是劉備。最後樂不思蜀,不管心中是真是假,最後壽終正寢,也算求仁得仁了。


臧風2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仍能繼續領導蜀國30年,休養生息,無為而治。就單憑能讓皇權維持這麼長時間而又沒出什麼大亂子這一點看,劉禪並非如史評那麼昏庸。

  劉禪,小名阿斗,是三國時期劉備的長子。公元223年劉備病故,劉禪繼位,史稱劉後主,領導蜀國41年。在劉禪漫長的政治生涯中,“貴人”不斷,先有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後有蔣琬、費褘、姜維等人輔佐,從羅貫中到市井街頭,劉禪的形象始終是碌碌無為的的庸主一個,更有甚者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

  劉禪,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嗎?如此昏庸之輩又何以在位41年?我想,劉禪既非雄才大略,可也談不上是十足的昏君。同樣是後主,劉禪不應該是最無能的一位,南唐後主李煜若不是會寫幾句詞,他連阿斗一半都不如。生活在劉備、諸葛亮這樣巨星般照耀的環境裡,劉禪有光也發不出來了。

  劉禪能領導蜀國41年,還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的。

  看過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曆代末帝,幾乎都是橫徵暴斂,政治腐化、宦官專權,戰爭不斷,民不聊生。劉禪可沒學他們。據《三國志》記載,劉備臨終前囑咐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劉禪事孔明如父,委以諸事,不加干涉,基本上都是“就按丞相說的辦吧”,即使自己心中對諸葛亮窮兵黷武的一味北伐有成見,也都憋在心裡不說,充分領會並嚴格執行了劉備的教導以及對長輩的尊重,更主要的是團結了內部領導班子,沒鬧內訌,保持了領導集團的穩定,最終得實惠的還是平民百姓。

  易中天品三國的時候也認為扶不起的阿斗其實很聰明:“諸葛亮去世以後,劉禪立馬廢除了丞相制度,命蔣琬主管行政,命費褘主管軍事,將原本集權於諸葛亮的權力一分為二,讓兩人相互制衡。蔣琬去世後,劉禪乾脆自攝國政。在易中天看來,這都不是弱智的行為。”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諸葛亮去世後,蜀中百姓和官吏上書要求在各地建廟祭奠,劉禪卻一直沒有答應的原因了。

  劉禪生活腐化時,學者周譙和老臣董允上書勸柬,劉禪最多也就是無可奈何,而不是一怒之下大開殺戒。後主劉禪可能是中國曆代帝王裡,對大臣動刀最少的一個了,這點非常難得。還有個宦官黃皓,相比之下,也沒鬧出什麼大動靜。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仍能繼續領導蜀國30年,休養生息,無為而治。就單憑能讓皇權維持這麼長時間而又沒出什麼大亂子這一點看,劉禪並非如史評那麼昏庸。

  公元263年,當魏國三路大兵兵臨城下的時候,劉禪選擇了投降。劉禪是懦弱的,愧對列祖列宗,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劉禪此舉也使百姓免受戰火之苦。降魏期間,劉禪更留下被世人嘲笑的“樂不思蜀”的典故,作為一代君王,我想劉禪即使再昏庸也不該愚蠢到這個地步,劉禪通過超高水平的偽裝讓晉公司馬昭放棄警惕,儘管明哲保身畢竟躲開了殺身之禍。人非頑石,假相背後,每當劉禪想起遠在西蜀的父親的亡靈,又多少次為思蜀而淚下呢,箇中傷感又有誰知?降魏8年後,劉禪直到65歲方才死去。

  三國裡,劉禪領導的蜀國一直處於弱勢,然而41年來,劉禪能知人善任,政權穩固,重現實輕面子,使百姓免受戰爭塗炭,這又豈是扶不起的阿斗所能為之?


精彩愛視界


蜀漢還能堅持二十九年,是因為劉備諸葛亮提拔重視恩惠於士人部下。說到底是為了報答劉備諸葛亮。 古人歷來有士為知已者死觀念。姜維跟諸葛亮只有六年左右,諸葛亮很看重姜維對待他可以說比兒子還好。姜維為蜀漢奮戰一生不如說是報答諸葛亮知遇之恩。東吳丞相張悌為國戰死拒不降晉。臨死前講以前受諸葛恪提撥。現在應以死報國。 蜀漢東吳也有很多這樣的人,都是劉備諸葛亮孫權父子知遇之恩。為之奮鬥一生。 如蜀漢南中都督霍弋,看到魏國並未加害阿斗。一年後才降的。當時阿斗投降後,有人跟霍弋講咱倆也降了吧。霍講現在還不知主上安危,如果魏以禮待主上,昨們再降不盡。反之,我將死守不降。 其實阿斗待霍也不咋樣。主要是霍父子兩受劉備諸葛亮厚恩。霍的父親死時,劉備親率群臣都拜,晚上還在墓地留宿。諸葛亮時安排霍弋跟他兒子一起。(當時諸葛亮沒有兒子過繼了他哥兒子諸葛喬)。諸葛亮也很看重他。 姜維在蜀漢亡後還想著復國。姜維去蜀漢後,他母親寄了一味藥材當歸。意思是叫他回來。他回寄遠志一味藥。但有遠志不在當歸。可想諸葛亮的魅力。 諸葛亮在百姓跟士兵心中地位也很高。


小鴻哥


歷史上,一個國家內亂或者亡國主要因素有這麼幾個:皇帝昏庸,國有奸臣,君相爭權,外戚奪權,爭奪王位。可以說,這五個原因是中國曆代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然而,考察劉禪時期的蜀漢政權,我們驚奇的發現這幾個因素都不存在,所以,蜀漢政權才能維持了這麼久。

(1)劉禪作為皇帝的個人品質。雖然劉禪給後人留下了無能懦弱的印象,但是劉禪做皇帝並不算差,在中國曆代皇帝裡能打及格,超過一半以上的皇帝。這主要表現在:

①後諸葛亮時代,劉禪能重用三賢臣,不過多幹預他們治國理政。

諸葛亮死後,繼任者蔣琬是諸葛亮親選的,此人公私分明,對蜀漢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蔣琬死後,費禕主政,亦是諸葛亮親選的,此人忠純良實,寬濟博愛,對蜀漢也是忠貞不二。

董允和蔣琬,費禕一同輔政,在他們兩個死後,仍然盡心理政,此時劉禪寵愛黃皓,但是董允為人威嚴,始終壓制著黃皓。

從諸葛亮死後直到董允時期,可以稱為後諸葛亮時期,這三個人都是諸葛亮提名親選的,忠心耿耿,劉禪對他們基本做到了放手讓他們理政,難能可貴。

②黃皓時期。黃皓是劉禪宮中的宦官,董允死後,飛揚跋扈,蜀漢朝政開始走下下坡路。然而,劉禪仍然能有清醒的認識,姜維上書劉禪,請他處死黃皓,劉禪說黃皓只不過是個小人罷了。

縱觀劉禪後期統治,主要的四個大臣蔣琬,費禕,董允,姜維都是諸葛亮親選的,他仍然重用,也沒有殺重臣忠臣之舉,姜維畏懼黃皓陷害,劉禪也沒有因為寵信黃皓而殺了姜維,可見劉禪頭腦還是比較清醒的。

(2)蜀漢忠臣多。三國裡面,蜀漢的文臣武將很多忠烈之士,他們的故事真的是讓人熱血沸騰,前諸葛亮時代,有張飛,關羽,馬超,黃忠,趙雲,諸葛亮等,後諸葛亮時代,仍然有一大批忠臣。

例如姜維,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趙雲的兒子趙廣,張飛的兒子張遵等,都在後期壯烈犧牲,劉禪投降之後,很多將士仍然不畏生死,抵抗到底。

(3)沒有外戚和皇位爭奪。

劉禪的兩個皇后都是張飛的女兒,張飛對老劉家就不用說了,他的女兒自然也是明書知理的,是以蜀漢沒有外戚亂政。要知道,東漢末年正是因為外戚亂政,太后擅權,才引發的一系列多米諾骨牌崩塌的。

劉禪有三個兄弟,大哥劉封過早死了,四弟劉理也是早死,三弟劉永因為被黃皓讒言,十多年不能見劉禪一面,蜀漢沒有皇位爭奪之憂患。

再看看另外的兩國,魏國曹丕幾個兄弟爭的頭破血流,醜聞頻出,東吳乾脆殺殺殺,孫姓後代彼此像烏眼雞似的,都是醜陋不堪。

至於從蜀漢的地理位置,人口,經濟等來說原因的話,也是不無道理的,不過,蜀漢能存在這麼久,主要原因還是劉禪作為君主並不昏聵,文臣武將們赤膽忠心,從而蜀漢朝政穩定,才維持了這麼久。


師明禮


諸葛亮逝世於公元234年,而蜀漢是在公元263年投降的,也就是說劉禪在諸葛亮死之後還坐了三十年的皇帝,為什麼能這樣呢?我覺得以下幾個原因。

諸葛亮留下很多忠誠有才幹的大臣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他用人的兩個標準,一個是看品格,一個是看能力,為什麼楊儀和魏延的結果都不好呢,因為他們像關羽那樣,有能力,但是在品格上面不夠,這種人是比較危險的。

有幾個原因,一個是處理不好跟同事的關係,二是做事情不考慮後果,三是有可能會不忠誠,甚至會將劉禪給拉下來。

那我們來看看諸葛亮給劉禪留下了哪些人,蔣琬,費禕,姜維,王平,廖化,董允,馬忠,張嶷,鄧芝,張翼,宗預等人,這些又有能力,又對劉禪是絕對的忠心,所以就沒有發生像曹魏那種司馬代曹,孫亮被廢的情況。

諸葛亮留下的底子好

諸葛亮雖然多次北伐,但是諸葛亮內政的能力實在是很高,而且他有一個能力很強的隊伍,這樣能保證在諸葛亮時期,會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局面,而且這種局面能在諸葛亮死後,還能維持相當長的一個局面。

有些人說,諸葛亮連年北伐是勞民傷財,但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諸葛亮,蜀民並沒有去怨恨諸葛亮,而是一直很尊敬很懷念諸葛亮,還把這種對諸葛亮的喜愛,愛屋及烏到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身上。

蜀漢並不好打,三國鼎立能是大趨勢

三國鼎立是當時最明確的格局,我們知道,在蜀漢滅亡263年之後,一直到280年才滅了東吳,也就是說晉擁有晉蜀兩地,還花了17年的時間才將東吳滅掉,就說明在三國鼎立的時候,吳蜀聯盟對抗曹魏,曹魏要吞掉蜀國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蜀漢有天然的地理優勢,在公元244年,曹爽為了增加自己的威望軍功打了一次漢中,也是打得極為的艱難,最後也不得不撤軍引起大的民怨。

甚至在263年,如果不是鄧艾想出了從陰平關進入的奇招,否則這次魏滅蜀之戰也是不能成功的,要知道,即使連鄧艾也是反對打這一場的,而且鍾會當時也因為糧草不繼,從劍閣退軍了,魏能滅蜀,運氣成分也是極大的,當然還有鄧艾的高超軍事能力。

綜上所述,劉禪在三國時期可以算是頭號明君了,自然能夠在諸葛亮死後,還能坐三十年的皇帝。


歷史簡單說


‌劉禪在諸葛亮去世後三十年,文有蔣琬,費禕,董允,武有姜維,哪個不是諸葛亮提拔培養的?這都是諸葛亮留給劉禪的班底,是孔明的政治遺產,有他們忠心輔佐劉禪,加之巴蜀易守難攻,曹魏那邊司馬家在一點一點地架空曹家,剪出異己,鞏固地位,沒工夫收拾蜀漢,東吳那邊孫權晚年昏聵,濫殺無度,亂成一鍋粥,自顧不暇,所以劉禪撐個30年也沒什麼可吹的。劉禪自己提拔培養了誰?大太監黃皓。也正是黃皓干政,蜀國國力一日不如一日。鄧艾走陰平攻成都,當時成都的兵力尚可堅守,姜維尚有十萬大軍在劍閣,劉禪就主動繳械投降了。司馬家不殺他,一當時還不流行殺亡國之君,漢獻帝劉協,曹魏的曹奐,東吳的孫皓也都得以善終,若是在五代十國,劉禪的小命早就沒有;二是殺他無用,沒有復國野心的廢帝養著還能穩定人心。“禪以闇弱之資,而又惑於閹豎,使無此讖,其能與魏爭乎?"實在貼切!


民憲


後主劉禪在位40年,是三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歷代帝王中能排進前十。諸葛亮死後,劉禪還能在位接近30年,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劉禪有一定能力。皇帝是個苦差事,一般人做不了,如果劉禪真像人們說的那樣無能、“扶不起”,他早就被趕下臺了。劉禪親政後,蜀漢並未發生外戚專權、軍閥割據、大規模農民起義等嚴重問題,成功抵禦了幾次外敵入侵,國家運行基本穩定,這是值得肯定的。

還必須看到,劉禪未有改變蜀漢政權的權力結構。劉禪親政後能保證荊州派的絕對地位,這是確保蜀漢存亡的關鍵,對比曹魏,劉禪在這點上做的很好。


二、諸葛亮留下了一批好臣子。諸葛亮雖然在234年去世,但他的影響依然存在,直至蜀漢滅亡。劉禪在諸葛亮去世後就廢除了丞相,但蔣琬和費禕相繼開府,掌握軍政大權。劉禪後來寵信黃皓,董允還能加以控制,所以蜀漢的政治還算不錯。諸葛亮一手提拔栽培的姜維,也是棟樑之才。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雖然大權在握,但是他們對蜀漢忠心耿耿,絲毫沒有篡位野心。特別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竟然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盡顯氣節。諸葛亮為劉禪留下了既有能力,又很忠心的一批臣子,這使得劉禪的皇位穩固無憂。


三、蜀漢沒有遭受大規模入侵。曹魏雖然國力遠遠強過蜀漢,但卻很少主動進攻蜀漢,反而是蜀漢屢次騷擾曹魏。曹魏僅主動發動了兩次進攻,一次是曹爽,宣告失敗;另一次是鄧艾、鍾會等人,結果鄧艾偷渡陰平,殺死諸葛瞻後,劉禪就乖乖投降了。



石頭說歷史


答 | 江隱龍

一言以蔽之,因為劉禪有這個能力。

關於劉禪的品質才能,有一個人的評價是避不開的,這個人便是諸葛亮。諸葛亮曾經三次評價劉禪,第一次是在劉備生前,由射援轉達給劉備,再由劉備轉達給劉禪的,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言下之意便是諸葛亮對劉禪的聰明與氣量讚譽有加,均超過了劉備的期待。

第二次是劉備逝世後,諸葛亮幾次大量選拔人才,其中有一個叫杜微的並不想入仕,於是諸葛亮寫了一封《坐上與杜微書》勸他,其中就有一句“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愛德下士。”這裡的“朝廷”說的就是劉禪。劉禪出生於建安十二年(207年),到建興二年(224年)正好十八歲,與孫權繼承江東時剛好一樣大。諸葛亮評價這個十八歲的少主為“天姿仁敏,愛德下士”,因此很多人認為劉禪的才能即使不算拔尖,至少也還是優秀的。

這兩次評價是不是能證明劉禪才華還算不錯呢?不一定。其實,諸葛亮誇獎皇帝之子,有一 萬種理由,並不代表劉禪真如諸葛亮說得那麼好。反而是劉備如此驚喜,還認為劉禪“過於所望”,這才能說明問題——劉備其實對劉禪並不看好,所以後面的“審能如此,吾復何憂”與其說是欣慰,不如說是激勵。《坐上與杜微書》的這八字評語同樣不能說明任何事實,因為諸葛亮要為朝廷招募人才,自然只能說朝廷的好話,諸葛亮不說“欲與君因天順民,輔此明主”,難道要說“輔此庸主”嗎?

第三次評價,是諸葛亮北伐前,認為劉禪“富於春秋,朱紫難別”,於是讓董允設署以輔助。富於春秋指年輕,朱紫難別指善惡不分,董允說是輔助,倒不如說是監視。這一次評價,諸葛亮已經沒有了其它目的,評價的真實性應當相對客觀。

但富於春秋不是缺點,僅僅是“朱紫難別”也還算不上是庸主。諸葛亮生前大舉北伐雖有進益,但也少不了窮兵黷武的負面影響。劉禪沒有太大的才能,休養生息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諸葛亮死後,有蔣琬、費禕輔政,一改諸葛亮的先軍政體,與劉禪的政策相得益彰。劉禪在生前就反對北伐,諸葛亮死後特意囑咐蔣琬“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這也顯示其有著自己的軍事見解。

所以,劉禪並不傻,其才能相比於平常人至少不會差,對內政外交也有自己的見解;所以能支撐蜀國二十餘年並不奇怪。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是建立在希望劉禪統一天下的基礎上的,劉禪開拓不足,守成有餘,只可惜生在了蜀國。如果生在漢朝強盛之時,會是一位很好的君主,開創文景之治這樣的盛世也不是不可能。不過讓他當漢武帝,那是太為難他了。


隱語


看來你是翻過三國志的,翻了三國演義你就會覺得劉禪很無能,劉禪他並不無能,只是一個平庸的孩子。我昨天剛剛寫過一篇劉禪的東宮舊臣錄。裡面的舊臣在這30年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蜀漢到了中後期的時候,能人是很多的,領兵打仗估計只有姜維一個是拔的手的。但是鎮壓內部叛亂,鎮壓蠻夷。拿得出手的人很多,比如像鄧芝李恢等人

蜀漢有四大賢相,除了諸葛亮之外,還有蔣琬,費禕,董允。他們治理蜀漢可以說把蜀漢打理的津津有條,那20年採用了休養生息的策略。


但是到了姜維主政的時候,反覆北伐,導致內部空虛,最後連漢中都守不住,兵力缺乏,只解採用了游擊戰,最後導致鄧艾鍾會輕鬆入蜀。蜀漢滅亡,天下一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