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洛陽戰俘,爲什麼李世民要放過杜淹,卻要執意殺死單雄信?

釣雪品史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經過曠日持久的圍攻,終於拿下了洛陽城。之後,他除了將洛陽原主人王世充作為戰利品押往長安外,還在洛水邊上處斬了一批所謂“罪大惡極”的王世充“幫兇”,其中就有昔日的瓦崗寨巨頭,號稱“飛將”的單雄信——單二哥。



在單雄信被斬之前,他當年瓦崗寨的拜把子兄弟,其時已是李世民賬下大將的徐世績曾以自身榮華富貴為代價,請李世民看在多年同事份兒上,賣個小小面子,在單雄信的事情上走走後門。

但對於徐世績的懇求,李世民始終沒有答應。

那麼,我們的問題是,李世民為什麼非要殺單雄信不可?

是因為這批人確實“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嗎?

其實,在當時,還有一個官員杜如晦也來找過李世民,說他有個舅舅叫杜淹,也榮幸的被列在“幫兇”名單中,看能不能通融通融。結果,李世民很爽快的便在名單中劃去了杜淹名字。

從杜淹被赦這事看,所謂的“罪大惡極”宣判看來也不是什麼陳釀原漿,也是可以摻水份的。

這就引出另一個疑問,會不會是徐世績的面子沒有杜如晦那麼大?

也不是!當時,徐世績以一個方面軍總司令的身份鎮守虎牢關,在擊敗王世充的戰役中,無論是功勞還是地位都要高於杜如晦。



如果徐世績面子夠大,判決結果也不是鐵板一塊,那為什麼李世民就是不肯放過單雄信呢?

有種說法是,在洛陽戰役中,單雄信曾經差點用武器刺到李世民,搞得李世民很沒面子。後來,李世民之所以要殺單雄信,就是為了出一口胸中惡氣。

這種說法其實經不起推敲。因為在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赦免了幾乎所有的李建成黨羽。這幫人對李世民的傷害程度恐怕要遠遠大於單雄信的冒犯。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李世民一定要殺死單雄信呢? 如果我們多看幾個人的結局,我們就會赫然發現隱藏在大唐王朝親切溫暖形象下的冷酷一面。

首先是佔據洛陽的鄭帝王世充。在得到李世民不殺的承諾後,王世充開城投降。之後,他被押到關中,並在官府眼皮底下,死於一場狗血的“昔日仇家追殺”。

接著是佔據河北的夏帝竇建德。在他被抓到長安後,他的親信和妻子為了救他性命,解散了所有軍隊,釋放了所有唐軍俘虜。但等來的仍是竇建德被斬首的消息。

下一個是梁帝蕭銑。這位以江陵為首都建國的南方君主在開城投降大唐,並主動向大唐皇帝李淵示弱後仍難逃一死。

不過,最具代表意義的,還是佔據江南的吳王杜伏威的故事。

當年,他為了保得性命,還沒等唐軍進攻便宣佈主動投懷入抱,離開吳地,輕裝到長安做官,當了李淵的兔寶寶。

後來,吳地有人打著杜伏威的旗號發動了叛亂。為平息叛亂,李淵讓杜伏威在長安的隨從闞稜隨軍出征,並由闞稜出面,多次向叛軍申明杜伏威並不支持這場叛亂,以瓦解叛軍士氣。

叛亂被平息後,隨軍出征的功臣闞稜很快便以“謀反”罪被殺。而與叛亂並無關係的杜伏威則因一封被人偽造的書信而被免職,並於不久後“暴斃”。

這些被殺的大佬們,除了竇建德之外,無一不是主動投降,甚至跪舔。但他們最終還是難逃一死的命運。為什麼?或許我們可以從杜伏威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在這個故事中,無論杜伏威本人是否有意願,只要他活著,就有人可以借他的名義造反,因為杜伏威在吳地有很大的號召力。同樣,只要杜伏威的使者闞稜露個臉,唐軍就可以跟玩兒似的剿滅這場叛亂。憑什麼?憑的還是杜伏威的號召力。



這樣的號召力才是大唐王朝所懼怕的:如果下一次杜伏威真的想造反呢? 因此,對於李淵來說,讓杜伏威們在地球上徹底消失,才是一勞永逸摧毀這種超強號召力的居家旅行必備良方。

再來看單雄信有什麼號召力?昔日瓦崗集團的超級巨頭,能夠讓徐世績願意放棄一生榮華富貴來營救的大哥大級人物。你說,如果某一天,他老人家一時興起,讓徐世績這幫昔日瓦崗小弟跟著反一反大唐,徐世績們會不會追隨呢?相信李淵與李世民一定思考過這個問題。

而另外一個被杜如晦營救的杜淹又是個什麼人物?這是個有一定才能,但為人刻薄,曾因害死杜如晦大哥而和杜如晦結仇的人物。如果不是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苦苦相逼,杜如晦根本就不想出這個頭。一個連叔侄關係都處不好的杜淹,又怎麼會擁有讓李淵、李世民恐懼的號召力呢?

因此,杜淹完全可以無罪開釋!


釣雪品史


首先我覺得李世民打敗王世充後,天下基本沒有懸念要姓李了。李世民雖說愛才如命,但是也要相對有著利用價值的。這時李世民手下武將眾多。再加上單雄信曾經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這可能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