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李世民為何一定要殺“飛將”單雄信?

馮忠澤


看來有必要再科普一遍。

殺單雄信是李淵的命令,李世民只是奉命執行而已。

一、李世勣是向李淵求的情

單雄信的好友李世勣在為單雄信求情的時候,是明確的上了表的,“勣表稱其武藝絕倫”(《舊唐書》李勣傳),什麼是表?表是古代臣子給皇帝的一種呈文形式,《舊唐書》職官志說的很清楚,“表上於天子”,因此,李世勣是很明確的在向李淵求情,從而證明當時要殺單雄信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淵。

此事《舊唐書》記載的很正確,其結果是“高祖不許”,但是,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鑑》時,無端改成了“世民不許”,實在是一個重大失誤。

二、李世勣是要用自己的官爵贖單雄信的死罪

李世勣在求情的時候,明確提出用自己的官爵贖單雄信的死罪,“請以官爵贖之”(《舊唐書》李勣傳)。李世勣當時是曹國公,左武候大將軍,這種級別的官爵,要削除,只有李淵有這個權力,李世民當時僅僅是秦王,沒有這個權力。

三、李世民想救人,也只能向李淵求情

單雄信是在李世民討平王世充以後,被唐朝殺掉的,當時,王世充手下還有一個名叫劉師立的將領,按照常例也要被殺掉,李世民很欣賞劉師立的才能,因此想要救他,李世民是如何做的呢?

據《冊府元龜》卷99記載:

劉師立,初為王世充騎將。武德中,洛陽既平,師立罪當誅,太宗惜其勇,力保獲得免,引為左親衛,特蒙委接,任以心膂。

可見,李世民想救人,也只能是向李淵力保,才救下了劉師立。

綜合以上幾點分析,我可以很確定的說,殺單雄信,是李淵的命令,李世民只是奉命執行而已。

如對唐朝歷史感興趣,請關注我,繼續深入討論。


詳侃歷史


單雄信此人完全是被演義小說人為的拔高了,說他義薄雲天,誓不降唐,李世民特意支走秦叔寶,抓獲單雄信,雖有徐茂公求情,李世民仍下令斬殺單雄信。那麼,歷史上李世民為何一定要殺單雄信呢?


單雄信是曹州人(現在的山東菏澤人),和徐世勣是同鄉又是好朋友,隋末翟讓領導瓦崗軍起義,單雄信和徐世勣投奔翟讓,共同起義。後來李密隨楊玄感反隋失敗後投了瓦崗軍,並很快脫穎而出,帶領瓦崗軍奪得了很多地盤,翟讓主動讓賢,李密成了瓦崗軍首領,自稱魏公,翟讓為司徒,單雄信和徐世勣分別為左、右武侯大將軍。可以說單徐二人是翟讓的心腹部將,單雄信作戰英勇,有“飛將”之稱。

但是後來,李密殺死了翟讓,徐世勣也被砍傷,然後單雄信“頓首求哀”。於是李密真就重新重用了單雄信,但瓦崗軍內部確實因為這件事而分裂了,後來李密和王世充的洛陽大戰,李密敗走投了李淵,單雄信、秦叔寶、程知節等被俘降了王世充,但是後來,程知節和秦叔寶覺得王世充成不了大事於是投了李淵,而單雄信一直跟隨著王世充。

李世民攻打洛陽,單雄信等一直戰鬥到最後一刻,王世充失去了竇建德的支援,不得不降唐。而隨後單雄信就被處死。關於李世民為什麼要殺單雄信,歷來有很多觀點(此處就不說演義小說了):

第一種認為單雄信輕於去就,反覆無常,李世民容不下他。最明顯的就是李密殺死翟讓後,做為翟讓心腹部將的單雄信跪下來請求李密放她一條生路,然後繼續待在瓦崗軍中。後來李密兵敗,單雄信又跟隨在王世充身邊。所以李世民容不得這樣輕易背叛主子的人。但這個觀點不是很靠譜,隋末割據眾多,反覆投降的部將不是隻有單雄信一個,秦叔寶、程知節、徐世勣等等,哪個不是經過了好幾個主子?

第二種認為單雄信兩次差點取了李世民的性命,李世民容不下他。第一次單雄信領兵直取李世民,幸有尉遲敬德拍馬大呼衝來,把單雄信刺下馬去,救了李世民一次。後來李世民包圍洛陽的時候,單雄信又是騎馬持槍來取李世民,被徐世勣呵止,說:“此秦王也。”單雄信慌懼遂退(很奇怪的反應),而《隋唐嘉話》中則記載單雄信要殺的是李元吉:

勣惶遽,連呼曰:"阿兄阿兄,此是勣主。”雄信攬轡而止,顧笑曰:"胡兒不緣你,且了竟。”

這個記載比較合理,徐世勣害怕單雄信真殺了李元吉,忙大呼,而單雄信停下來,笑著說:“如果不是你阻止,我就結果了這個胡兒。”單雄信的稱呼李元吉為“胡兒”不可謂不大膽。



這個理由確實說得過去,但還不是李世民要殺單雄信的主要理由。其真正的理由是:單雄信依例該殺。《舊唐書·王世充傳》中記載王世充投降後:

世充黃門侍郎薛德音以文檄不遜,先誅之,次收世充黨與段達、單雄信、郭士衡……等十餘人,皆戮於洛渚之上。

也就是說當時王世充一直等到再也沒有了援助才不得不投降,按照慣例,之前一直和秦軍戰鬥到底的部將十幾個人全部被殺,其中就包括了單雄信。單雄信的死並非特例。《舊唐書·李勣傳》也說“獲其故人單雄信,依例處死……”徐世勣在李淵面前為單雄信求情,希望能免他一死,但李淵沒有準許。

其實,說起來,單雄信的死就是他自己不會識人,沒有在程知節、秦叔寶降唐時或者以後也降唐,也沒有在李世民攻打洛陽的時候及時投降,反而一直和李世民開戰,一直到了王世充投降的那一刻。要說單雄信忠於王世充不肯投降李世民,其實說不過去,他只是沒有了降唐的機會,等到斬首的時候想依靠徐世勣求情降唐,已經太晚了。


尚宮女史


對於瓦崗英雄們的結局來說,單雄信最為讓人唏噓。可謂英雄出場,狗熊落幕。大傢伙最不能理解的就是為何李世民必殺單雄信。要知道李世民可是不計前嫌招降納叛的高手,秦瓊程咬金尉遲恭羅士信李靖徐懋公等等能人異士都是從敵對陣營投誠過來的,為了收服尉遲恭不顧眾人反對費了老大勁推心置腹才成功。可是面對號稱飛將文武雙全豪氣干雲的單二哥,李世民卻不顧徐懋公的苦苦哀求不惜以身家性命和榮華富貴擔保痛下殺手,在天下未平正是用人之際的當口,單雄信的被殺的確不可理喻。但是細細分析,李世民還是有其道理的,三條。

第一,洩憤。李世民征伐四方,只有王世充這一戰最艱苦,最危難,最兇險。剛開始和王世充對陣,就差點被單雄信一槍挑了,幸虧尉遲恭單槍救主逃過一劫。王世充龜縮洛陽城拒不投降,李世民苦攻數日無果,將士疲憊紛紛思歸,李淵親自下詔班師,是他頂住上下各方重重壓力用自己的人頭為此戰做了擔保。當此危急之時竇建德又帶領十萬大軍前來摘桃子,李世民只好打起最不擅長的圍點打援戰役,留李元吉圍困洛陽城,沒想到李元吉也差點被單雄信一槍挑了,幸虧徐懋公大喊大哥不要殺這是我老闆,李元吉方才逃過一劫。單雄信大笑說,今天要不是你,這個胡兒就玩完了。所以李世民攻下洛陽城之後,對王鄭舊部大開殺戒,所有頑強抵抗的,罵過他的,造過武器的無一漏網。因此兩次差點把李世民兄弟槍殺的單雄信的死也在意料之中。即使當時李世民不殺他,到了長安後他也逃不過李淵那一關。王世充李世民倒是答應不殺他,可是李淵仍然默許手下一大將將王世充殺了。

第二,不信任。單雄信此人反覆無常。當年和徐懋公一起投奔翟讓在瓦崗山拉桿子,翟讓被李密殺死,徐懋公抵抗無果後逃跑被李密部下一刀砍了脖子,要不是王伯當及時制止就玩完了,可是單雄信卻立馬跪地求饒表示誠服,並且積極幫助李密收攏翟讓舊部,穩定了李密的軍心。李密和王世充死磕,單雄信掌握著最精銳的馬軍部隊,他跟李密說,你先上,我後上。結果李密被王世充打的滿地找牙,單雄信卻坐山觀虎鬥,導致李密兵敗被殺,單雄信帶著全建制人馬投降了王世充,得到王世充的大力重用。李密的遭遇給了李世民很大的刺激,如果日後讓單雄信帶兵打仗,難保他也不給自己來這麼一出,因此他說單雄信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不值得信任。歷史上被稱為飛將的還有個呂布,呂布也是天下無敵,被稱為三姓家奴,結果曹操也不敢用,殺了。單雄信和呂布高度雷同。

第三,瓦解瓦崗勢力。瓦崗的勢力分為三部分,以翟讓徐懋公單雄信為代表的元老派,以李密王伯當為代表的少進派,以秦瓊程咬金為代表的中間派。翟讓李密兩位大佬相繼被殺後,瓦崗英雄的實際首腦人物就是徐懋公和單雄信。李世民的策略是收服中間派孤立元老派打壓少進派。李密少進派的嫡系魏徵就投誠了李建成,給李世民帶來不小的麻煩,差點把李二小命玩完。中間派的秦瓊程咬金基本被李二收服了,成為李二的貼身打手。唯獨元老派的徐懋公和單雄信樹大根深,很難撼動。其實一直到李世民死後,以徐懋公為代表的山東豪傑都緊握著李唐王朝的軍事大權,可見其實力之大。所以李世民對徐懋公為首的元老派是有防備之心的。現在忽然單雄信也要投誠,這兩拜把子兄弟合起夥來,日後能不能把他們制住都是問題。所以李世民必殺單雄信,徐懋公越是求情,李世民越下殺死的決心。因此單雄信必死。


唐風宋月


不是李世民非要執意殺掉單雄信,而是單雄信和老李家有不共戴天之仇。



當年李淵一家老小到太原赴任,途經一片樹林,遭遇許多蒙面賊人劫殺(書中暗表乃楊廣派宇文成都所為),幸虧秦瓊出手相助,打走了賊人,一家老小才得以有驚無險,秦瓊由於得知自己殺了朝廷的人,大驚之下落慌而逃,誰料單雄信的兄長單雄忠領著人從對面而來,李淵以為剛才的賊人又來了,沒看清楚就對著打頭騎馬的單雄忠就是一箭,正中單大園外咽喉,當場斃命,李淵一看射錯了人,當時下馬當面致歉,並報上自己唐公李淵姓名,說明自己誤會射殺了單大園外,此事在單二園外單雄信心中便成了不共戴天之仇,發誓不殺仇人誓不為人。



後來,單雄信被唐將尉遲恭所擒,為了收降單雄信,李世民不惜破壞君臣之禮,給單雄信解開繩索並下跪,希望單雄信能原諒李淵當年誤殺其兄單雄忠之事,但單雄信死活不願化解殺兄之仇,破口大罵並腳踹李世民,放開他,他就要殺了李世民,在這種情況下,單雄信只有一死。



李世民的確愛才,他用人唯才是舉,不管出身和敵友,只要能降唐,必能得到重用,秦瓊、程咬金、羅成等瓦崗軍舊將就被他招在麾下,並都委以重任,後來都成了開唐功臣,唯獨單雄信因有這個過節死活都不降李唐,上演了一出千古絕唱《斬單童》,令人可歌可泣!


知未是也


人的命運就在一念之間。李世民最大的特點就在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當初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當中,力排眾議授予了尉遲敬德兵權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既然同為降將,尉遲敬德、秦瓊、程知節、李世勣等等,這些人李世民都能用,為什麼就單單驍勇善戰的單雄信不能用呢?

英雄總會有所選擇,單雄信也一樣,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即使喜歡單雄信,單雄信寧死不降他能怎麼辦?留著過年啊?

公元618-620年,當時佔據洛陽的王世充和李世民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拉鋸戰,而這場拉鋸戰中,李世民遇到了單雄信,一個是赫赫有名的秦王,一個是驍勇善戰的武將,他們兩個人相遇自然自然會產生武力的交鋒。

李二這個小夥子征戰了一輩子,終於遇到了驍勇善戰的單雄信,心裡面想著一定要過過招,可是那會想到這個單雄信的功夫真不是吹的,打起架來簡直不要命,嚇得李世民趕緊張弓搭箭射死他丫的,箭頭射在了的單雄信馬槊的刃上,都產生了愛情的火花(不對,是兵戎相見的火花。),單雄信調轉槍頭就要拿走李二的項上人頭。

這個時候,尉遲敬德一聲雷霆之後,單手直接將單雄信的馬槊給接住了,還用自己的馬槊將單雄信幹趴下了,話說這尉遲敬德真是個猛人啊,當年李元吉和他過招,“三奪其馬槊”,他的武藝在唐朝絕對是最牛逼的存在。

當王世充被李世民大軍幹趴下之後,就抓住了單雄信,恩就是當初要把李二乾死的那個小夥子。(我覺得李世民在想:小夥子,你闊以啊?當年還差點搞死我啊你?)

看著拜倒在自己石榴裙下(腳下)的敗軍之將單雄信,李世民白了他一眼,你小子挺橫是吧?來人吶,把他看了給我。

李世勣都那樣求李世民了,李世民都不準備放過他,還不是因為記單雄信當年的那一次行為,你丫的都要殺我啊!我能留著你?

最後,留下了反倒成全了李世勣,留下了一句千古佳話:

“生死永訣,此肉同歸於土!”

歷史總探長


其一,打仗要恩威並用,如果那些敵方狠角色一個不殺,那後面的敵人就沒有危機感,會選擇努力掙扎一下,不行再投降。單雄信人稱飛將,肯定屬於比較猛的將領,沒讓唐軍少吃苦頭,殺他是給洛陽一戰死去的唐軍一個交待,也震攝沒有歸附的其他勢力。

其二,王世充的鄭是篡隋自立的,皇泰主被他們殺了,是謀反關係。而唐是隋禪讓的,是繼承關係。所以道義上,唐鄭是不共戴天的。所以王世充投降後,因為李世民的承諾,李淵沒殺他,但是歷數他的罪過,把他流放了,沒有開大為懷封個歸命侯什麼的。可見,唐是要為隋報仇的,他們是一家,以此彰顯政權合法地位。最後王世充竟然在路上被仇人殺了,可見保護之不周到,李淵還是盼著他死的。王世充尚且如此,單雄信作為反革命集團骨幹,謀反隊伍的先鋒官,簡直就是死有餘辜,能力越強越要殺,特別是王世充不能殺的情況下,屬下骨幹更要殺一批來背鍋,不殺怎麼祭奠大表哥的隋朝。

其三,大家都知道徐世勣,也就是後來的英國公李勣,演義裡鼎鼎大名的徐茂公,他和單雄信是拜把子兄弟。但此時,他作為李世民的手下,話語權有限,他要求李世民,李世民再去求李淵。前面說了,李世民已經保了王世充,賣了天大的面子,在大唐皇帝和百官那裡不好再說什麼,就算他說了,李淵不從,殺一個小小將領也不會影響父子關係。所以,李世民愛才,但畢竟不是皇帝啊。


江左吏


在中國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個很少有的優秀開明皇帝。他雄才大略、足智多謀、寬宏大量、能關心人民、禮賢下士、廣納人才,開創了真觀之治和大唐帝國。在對待單雄信的問題上,他已做到了仁至意盡,為了江山,為了對付王世充,他只有消除後患。有網友說單雄信對李淵的家仇耿耿於懷,不願降唐,這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單雄信是種貶損。關鍵還是單雄信對王世充的“忠”的觀念問題,這類人物在中國歷史上數不勝數。


時代傻瓜李博士


因為他或者他爹都找不到也不想找讓單雄信活的理由。

單雄信是王世充集團的反唐頑固分子,也不是重要角色。“誅同惡段達等五十餘人”,他連被點名都不配。更具體的名單裡,他也在一些NPC之後排名第七。憑什麼他特殊?

當初單雄信在老鄉翟讓被殺後立刻向李密叩頭求饒並奉李密之命說服翟讓部眾的時候,李密謀士房彥藻就覺得此人沒節操不如殺了,李密可憐其才而用之。結果和王世充決戰的時候,他先是倡議速戰把李密帶溝裡去了,再是在李密失利的時候擁兵觀望,然後全軍投降了,說白了就是吃相難看又沒有將略。

所以他的可取之處就只剩武勇了,然而在直取李世民的時候又被老同事老徐嚇退。而且歷史已經證明,唐朝在滅鄭、夏後就奠定了一統天下的局面,不需要單雄信也能完成。後來竇建德舊將因為自危擁戴劉黑闥復起也不是少殺一個單雄信就能改變的。

對唐朝來說,單雄信沒有投降的資本,也沒有可用的價值,就是一個NPC,沒必要費勁去撈。


代牧益州閻文平


關於隋唐的評書、演義及影視劇作品等都相當的多,而在這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瓦崗聚義了。瓦崗聚義又是著重於秦瓊與單雄信這兩位英雄的交情,秦瓊後來投唐,成為了李世民賬下的驍將,為大唐平定群雄立下了汗馬功勞。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修建了凌煙閣。而讓著名畫家閻立本畫了二十四功臣的畫像,懸掛於凌煙閣。此即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瓊即位列其中。

可是在眾多評書、演義中,與秦瓊並重的好漢單雄信,其下場卻較為悽慘,最終卻為李世民所下令斬殺。其中就有一段京劇名折--《斬雄信》(《鎖五龍》中的一段),即唱的是:單雄信在上法場前,將其昔日的結義兄弟們,一個個罵得狗血淋頭,痛斥他們(徐茂公、羅成等)的種種忘恩負義。

在許多的評書、演義中,為顧及李世民的一代賢君的形象。將李世民殺掉單雄信的原因,歸結於單雄信的執意不降,無奈之下,李世民才下令斬殺單雄信。但據歷史記載,卻是李績(即徐茂公)等為單雄信向李世民求情,李世民堅決不允(《舊唐書》記載為李淵不允,但《舊唐書》被篡改的較多,再根據當時的情況推斷,為李世民下令斬殺更可信)。那李世民為何要執意殺掉單雄信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其一,單雄信為人較為忠義,且系王世充的心腹。李世民在擊敗王世充後,固然是要將王世充及其心腹等處死的。而放過單雄信的話,就會懼怕單雄信尋機會為故主王世充報仇。

其二、單雄信曾經在戰場上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以致李世民對單雄信心有餘悸。據《舊唐書》所載,..太宗(李世民)圍逼東都(洛陽),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

其三、李世民在洛陽之戰中,一舉平定了王世充與竇建德後,天下大局已定。李世民對像單雄信這樣的驍將也就沒那麼珍惜與渴求了。而單雄信又曾經差點要了自己命,故而李世民才決定處死單雄信。


有知社


因為單雄信是王世充集團的鄭軍大將,與進攻洛陽的唐軍主將李世民多次交戰,李世民幾次在戰場上差一點被單雄信殺死,李世民對單雄信恨之入骨。

在公元621年王世充集團投降李世民以後,李世民決心殺害單雄信,哪怕單雄信的義弟徐世勣願意獻出自己的官職求情,也被李世民拒絕。

李世民殺害單雄信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傳說單雄信的父親哥哥都被李淵殺害,李世民知道單雄信不可能為唐朝效力,最終殺害了單雄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