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前方战事紧急,众多将帅搭乘旧飞机前往,陈毅还敢说这样笑话

前方战事紧急,众多将帅搭乘旧飞机前往,陈毅还敢说这样笑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各战略区的许多将领都因参加七届一中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还留在延安。

此时,由于日本投降后,在东北、华北、华东的广大地区存在着许多等待受降、接管等一系列问题。有些地区还涉及到一些战事问题。

当时,晋冀鲁豫八路军正出击平汉线,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进军。但没想到的是,阎锡山却来了个釜底抽薪,竟然抄了晋冀鲁豫八路军的后路。

其他战略区也都有类似这样问题。此时,各战略区急需在延安的这些将领赶紧回来处置应对这些紧急情况。

为节省时间,确保这些将领最快时间赶回各战略区,毛泽东决定让叶剑英、杨尚昆等与美军在延安的联络组联系,借用他们的飞机紧急运送各位将领前往。

美军在延安的联络组,即原来的美军中缅印战区驻延安观察组。该组于1944年7月到达延安。我方同他们关系良好。抗战胜利后,美军观察组的任务虽已完成,但他们还有一些未了事宜,加之国共合作还没有破裂,有些联络的事也需要他们。因此,美军观察组便改称为美军联络组,继续留在延安活动。

由于我方与联络组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加之借用飞机在他们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也不问乘客是何许人也,便很爽快地答应了。

那么,机上准备乘座的到底都是哪些人呢?

共有20人,包括: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薄一波、陈赓、萧劲光、张际春、滕代远、江华、陈锡联、陈再道、杨得志、李天佑、宋时轮、邓华、傅秋涛、邓克明、王近山、聂鹤亭。

后话来讲:乘座这架飞机的20人,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有3位,中将以上的将领多达15名,其中还有一位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

那么,这些人乘座的又是什么样的飞机呢?

这是美军一架C—46运输机。“它已经相当破旧,不仅舱门矮小,而且由于长期使用,门都已经关不严实了。飞机有两个螺旋桨,起飞时需要靠人推动才能启动发动机。机舱里的座位是简陋的铁架子,人坐在上面直不起腰,抬不起头”。

为防备飞机失事,机组给每一位将领准备了一具降落伞。

当时,杨尚昆夫妇到机场送行。在起飞前,杨尚昆夫人李伯钊提议给大家来一个合影。陈毅开玩笑地说:“要是飞机掉下来,就拿这一张照片开追悼会吧。”(《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第57页)

现在看来,这么多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同机,风险确实很大,实在难以想象。敢于乘坐这样破旧的飞机,实在难以想象。包括象刘邓两个战略区的军政主官同乘一架飞机,也是难以想象的。

但如果不乘飞机,靠步行,或者其他交通工具,没有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是到不了各自根据地的。可以说,这次飞行,是一次不可为而必须为之的飞行,是一次“豪赌”。

然而,军情紧迫,安全问题固然重要,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当然,如果陈毅开的玩笑话不幸言中,“万一飞机真的掉下来,1945年8月25日以后的中国现代史说不定就要改写了”。(《解放战争那些事》第33页)

还好的是,飞机经过4个小时的飞行,安全降落于太行山腹地的山西省黎城县长宁机场。诸位将领们在机场附近稍事休息后,便分头奔赴各自的战略区。

主要参考文献:《陈毅传》《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