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赵匡胤问大臣“天下什么最大”,大臣们怎么回答的,为何只读半部论语的赵普得到奖赏?

小小嬴政


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问大臣,“天下什么最大”,当时大臣们纷纷说:“皇帝最大,皇权最大,”宋太祖听了默不作声。

宋太祖转头问宰相赵普:“爱卿,说说你的答案?”

赵普脑子没闲着,宋太祖的追问正是亮出自己答案最佳时机,赵普走上前回道:“我的答案就两个字『道理』,我认为道理最大,皇帝再大也要讲道理。”

宋太宗赵匡胤听后很满意,于是奖赏了赵普。

为何文化不高,仅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独得皇帝的奖赏呢?



(赵普)

说实话赵普的回答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人人都要讲道理”,但是赵普的一句“皇帝再大也要讲道理”让我鸡皮疙瘩掉了满地,赵普的答案很虚伪,君臣二人从来就没有讲过道理。

对于“道理”的理解君臣二人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即“对我有利就是道理,对我没利的就是别人的道理”。

试问赵匡胤讲道理吗?赵匡胤是后周世宗柴荣的殿前都点检(相当于京城警察部队的总司令),深受后周皇帝的器重,又是柴荣死前的托孤大臣。

赵匡胤要是讲道理的话,他应该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辅佐幼帝,“效忠皇帝就是一个做臣子”的道理,这个道理并不深奥,伊尹、霍光、周公等都是赵匡胤的榜样。但是这个道理对赵匡胤不利,他自然不讲。

柴荣死后,他让手下散布谣言,说北汉起兵侵略,乘机把部队带出了城,赵匡胤想拥兵自重篡夺北周“孤儿寡母”的江山。

赵匡胤和赵普二人演了一场“双簧”——“陈桥兵变”,赵匡胤随后黄袍加身。



(赵匡胤陈桥兵变)

历史上赵匡胤是最轻松愉快抢夺别人江山的皇帝,“假装喝醉酒,睡了一觉醒来就当了皇帝”。说实话这完全得益于同样不讲道理赵普之功,试想但凡有一个讲道理讲良心的人,赵匡胤都不能这么容易得手。

有什么样的君就有什么样的臣,赵普和赵匡胤一样也不讲道理。

赵普最早是个小吏,文化不高,这种人往往对权力有种狂热的追求,一旦掌握权力后又表现为丧心病狂的巩固权力。

比如秦朝的李斯、汉朝的刘邦。原来都是穷苦人,一个当了丞相后出卖灵魂害死了公子扶苏,一个称帝后大开杀戒。还有陈胜吴广,平时称兄道弟,一旦二人做了王就自相残杀。

历史称这种人为“德不配位”,也就是说没有德行做了高官会遗害万年。赵普就是这样的人。

赵匡胤不忠前帝,等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接替皇位后,赵普为了继续当宰相,他同样不忠前帝赵匡胤。



(赵光义)

本来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皇位要“兄终弟及”。即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当皇帝,赵光义死后由弟弟赵赵廷美当皇帝。

但是到了赵光义这里变卦了,原来赵光义和赵普达成了一个交易,就是让赵普闭嘴,否定有“金匮之盟”。赵普为了当宰相答应了。然后赵光义杀了弟弟赵廷美,罢黜了当时的宰相卢多逊,赵普如愿以偿再次任宰相。

赵普文化不高就想用论语装点门面,但是他心灵不纯,就算读整部论语也无济于事。(脑补那个讲论语最好的人)

有时今人和古人何其相似!赵普从小吏做到了宰相,他为赵匡胤出谋划策“杯酒释兵权”,让皇帝削夺了这些有功之臣的权力。他鼓动赵匡胤罢黜了原来的三位宰相,他自己做了宰相,之后利用手中的权力收受贿赂。

开宝六年(974年),宋太祖造访赵普府第。正好吴越王钱俶派人送信和礼物,单子上说是“海物十瓶”。这时宋太祖的车驾到了,赵普匆忙出去迎接,来不及遮挡礼物。宋太祖看见,问是什么东西,赵普回答是海物。宋太祖说:“钱俶送来的海物,一定很好。”就命人打开,结果发现瓶里装的全是金瓜子(小颗粒的瓜子黄金)。



(陆秀夫投海)

当时宋太祖只是冷冷的说“吴越王以为国家大事你说了算”,然后转身走了。

君臣二人不讲道理配合的“相得益彰”,南宋的灭亡都拜二人所赐。

宋之兵孱国弱,始于赵普……而金、元之祸,中国人类几为匈奴之牧马场,皆普一言,兆数百年之祸也!赵韩王不读书,而词组凿凿破的,如劝太祖收诸将兵权

赵普的“杯酒释兵权”的馊主意奠定了宋朝“抑武扬文”的国策,注定了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殉国的局面,注定了宋朝最终被元朝灭亡的历史。

我真想不出宋太祖当时听到赵普答案拍手称赞有何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