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我国车主最常见的几个“怪现象”?不知大家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莉所当燃


国内车主有几种常见的怪现象,而且很多情况都是认知方面的错误和误区,但是他们自己却不以为然。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会说:别人都这样做呀,有什么问题么?我有时候挺想问一句:别人口中说的一定正确吗?还是那句话,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领域和东西,如果刚开始的认知出现错误,那就会一步错,步步错。如果真想听别人的建议,一定听要问业内人。



怪现象一:车窗贴太阳膜,颜色越深,遮阳效果越好

很多车主买把新车买回家之后,第二天就去把车窗贴上太阳膜,第一是想达到遮阳防嗮的效果,第二是想增加车内的私密性。这个想法没问题,但是在选择太阳膜的时候,却存在很大误区。大家觉得颜色越深的太阳膜,遮阳效果越好。所以恨不得选择那种颜色犹如黑炭一样纯黑色的廉价太阳膜,但是却忽略了重点,那就是透光率问题。


好的太阳膜未必颜色深,遮阳效果也跟颜色深浅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太阳膜的颜色太深,会直接影响车内的透光率,紫外线进不来了,光线也进不来了。在晚上或者周围光线比较暗的时候,很难通过车窗看清楚外面的东西,所以极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且劣质的太阳膜,还会散发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危害身体健康。

怪现象二:真皮座椅加座套,真皮方向盘,加方向盘套

有些朋友的汽车很高档,车内座椅和方向盘所用的真皮材质,也是上等材料,可是偏偏有些人要额外多加一层座套。你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们会说:加装座套会保护真皮座椅,而且方便打理,比较卫生。此时我又弱弱的问一句:难道那些用化纤材料的座套,会比真皮与肌肤的贴合感舒服?还是觉得卖车的时候座椅是崭新的,然后卖给别人用,自己心里比较爽?



关于卫生和清洁的问题,座套就更不如真皮座椅方便了。无论是化纤材质还是那些所谓的羊毛材质座套,里面所滋生的细菌要比真皮座椅更多,而且稍微掉上一些彩色或者油性液体,反而更难清洗。而且现在大部分车型都带有座椅加热和通风功能,但是加装上座套之后,这两个功能就如同形同虚设。

岩哥的观点:目前很多车型在出厂的时候,配置就已经足够用了。比如:目前大部分车型都采用了绿色隔热玻璃,如果不是为了车内隐私考虑,完全没必要贴太阳膜。座椅不仅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而且还配备了通风和加热功能,所以一旦加装座套之后,这些功能会完全失效。

我是岩哥,如果您有关于汽车方面的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记得关注和点赞!


岩哥侃车


我觉得最接受不了的是在中控台铺那个黑垫子,有些出租车中控台都是塑料的,夏天反光严重,但我竟然看到过宝马车铺那个!!!




燚燚燚燚真牛


这个还真不少,但是不知道是不是针对国内,或许国外也是呢。

举几个例子吧。

座椅套


这个就比较讲究了。在买车的时候会问“你这个车他是不是真皮座椅啊,不是的不行啊”。买车的时候都希望挑真皮座椅,因为坐着舒服,透气,有质感…各种好。

买完之后,套上各种各样的座椅套…

这个美其名曰保护座椅,那买真皮座椅的意义在哪呢。还有,这个是有安全隐患的。


方向盘套

这个其实有的时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买的车方向盘可能手感不怎么好,或者有人就想用真皮的,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个最好用缝上去的,不能去直接套上去的,也不能用比较滑的。毕竟安全最重要。


挂件和摆件

大部分车主喜欢在中控台挂上各式各样的挂件,平安福,玉啊等等。中控台上摆小佛的,摆香水的,还有摆棺材的(见棺发财?)。

这些东西最好不要放,因为一旦出现事故,或者紧急刹车,那些摆件挂件可能就是让你受伤的原因。


排气管改装

这个就比较偏改装了,我觉得不仅仅是国内,国外也不少。不仅仅是部分车主,大部分车主应该都想改。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六!哈哈。

这个改装没有啥说的,好玩,有范,运动!大部分车主都应该喜欢,而且装在不同的车上有不同的效果。我还见过四排气的五菱呢。




国内大部分车主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也不能说谁对谁错谁不懂啥的。不能说别人啥,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


姑苏早知道


用车“三大怪象”个人所见

其一在于汽车装饰(过渡爱车)

原车皮革座椅以人造革为主,其耐磨程度远超任何座套或坐垫,但总是有人乐此不彼的为座椅套上一层又一层。汽车太阳膜绝大部分人了解存在甲醛和苯超标问题,但为了保护隐私还是得贴一张。

屋子里乱七八糟车子里铺上地胶一尘不染,皮肤划破可能没有什么大不了、内饰有些划痕就像“切肤之痛”;买一台新车总得放盘鞭炮图个吉利,然而还有因防鞭炮引燃车辆的案例。作为一个资深爱车人对这些行为不能理解,虽然大家都是赚钱不易买台车爱惜一些总没有错,但买车的目的首先是便利出行提高生活品质,并不是让汽车成为“心病”。


第二大“怪象”为有车不用以及没有购车实力的人总会有车

这种现象在城市和农村都有出现但确实以农村车主居多,很多家庭倾全家一年的收入购买一台汽车,但除了逢年过节会开一开其他时间都是“封车状态”;一年中的360天可能都不会有机会用车,不过出于攀比心态即使不用也会买。

而没有购车能力的人总会有车这点不好评价,大部分年轻人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并不足以汽车消费,但出于婚俗或者其他原因哪怕负债也会买一台汽车;似乎房和车成为了年轻人想要走到另一种生活状态的必备品,只是这种状态是否健康见仁见智了。


第三大“怪象”是汽车保有量巨大但并且有成熟用车文化

汽车保有量逾2.2亿台,其中家用车的保有量比例也很高,理论上有如此大的保有量不论是改装车行业、汽车维保行业、车主DIY能力甚至车库文化都应该形成了;在成熟的用车文化环境中一台汽车应该有青年期、壮年期、成熟期、稳定期直到几经易手最终淘汰,这一个完整的周期也许是20年也许更长。

但是超过10年车龄的老车都很难看到,大部分都锃光瓦亮平均不过6~8年的车辆,哪些老车去哪了?答案也许都明白,这种“怪象”似乎并不是主观为之,也可以怪的可以接受,前提是怪的成本不应该太高。


其实所有的怪象追根究底只有一个字,猜一猜吧。



天和Auto


相比较来说,国人接触汽车的时间并不长,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这两年来才开始出现购车热潮。因为对汽车的了解少一些,总会出现一些"怪象",有时候觉得有些好笑,有时候又为车主捏一把汗。这里并没有黑农村的意思,本人也是农村人。说说自己身边的事儿吧,不是绝对,只是反映一部分消费者,就当是唠嗑,跟大家闲聊一下。

同事小王去年买了一台帕萨特,那是一个欢喜,毕竟这是小王的人生第一辆车,是与媳妇儿奋斗多年才换来的。不过小王选择的是1.4T最低配车型,大概17万左右的样子。其他同事开玩笑问小王,买家里还存款不?小王说,买了这车家底就空了,一夜回到了解放前。然后同事打趣:其实预算不多,买个高尔夫或者速腾家用就够了,像我们这样四海为家的建筑工人,一年也开不几回。小王说,这车配置确实不好,不过好在看上去很大很场面,并且大众牌子,知名度高啊。

因为用车的情况并不多,首保前才跑了1500公里。小王说,才跑了1500公里就去保养有点太浪费了。同事说,实际汽车对咱们来说可有可无,确实用的比较少。小王说,现在人家都买汽车,不买汽车就感觉低人一等,也是内办法啊。实际上,攀比跟风的问题很严重,甚至有人去贷款选择高价汽车,后期使用频率比较低,往往也会后悔。

自从买车以后,小王天天逛淘宝、拼多多,各种各样的汽车装饰品各种买。今天话10块钱买瓶香水放中控台,明天花20买川佛珠挂反光镜上,再过一天各种拉花上扯身。最终一台商务车,被打造的不伦不类,尤其是车门贴上两个孩子的拉花,真心不协调。或许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所谓的改装,"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最后整成了大花猫。

个人简单总结一下,国人购车"怪象"包括,一味儿的求大,甚至是攀比跟风;各种各样的廉价加装,甚至不切实际;过度保养,爱车胜过爱自己;等等。当然以上情况也代表不了所有人,只是把自己身边遇到的情况跟大家聊聊。不过随着国人接触汽车的时间不断变长,购车也会更加理性,相信这些"乱象"也会越来越少的。

CMC车友会,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汽车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友会大家庭!


CMC车主俱乐部


我国车主最常见的几个“怪现象”?我说几个你们一定深有共鸣。

“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撞得”

买车的时候,很多国人看空间、看配置、看品牌、看价格,就是不看安全性。被质疑之后会冒出一句,“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撞得”,我想问一下说出这句话的人,到底有没有开过车。

就算你规规矩矩驾驶,但是你防得住新手把油门当刹车吗?你防得住后车追尾吗?你防得住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和人吗?你一个都防不住。对于安全性不看重的国人,就这样被车企利用,输送了一大批车身刚性减配、安全配置减配的垃圾车,还乐此不疲的说“安全性不重要”。

买车看品牌,听关门声摁钢板

我真的要被这些买车听关门声,摁钢板的人蠢哭了。4S店也在十分配合的用车门站人,大锤敲保险杠的方式来耍猴,因为他们认准了国人的尿性。说了一百遍了,决定车辆安全性的是框架强度,不是铁皮厚度,市面上所有的车,铁皮厚度都在1mm左右,跟你家不锈钢锅盖差不多厚,你指望这东西能在车祸中保护你?

自诩为钢板厚的德系车,在碰撞测试中撞了个一塌糊涂,还要被德系信仰粉洗地,中保研是送检,中保研被充值......你们把自己的智商充下值行吗?

嘴上说买车踏实开,但几年就换新车

当你指出一款车保值率不高的时候,总是有一大批人指出,“车买来是用来开的,谁叫你卖了”,但是事实上数据显示,43%的国内车主不到3年就换车,只有1%的车主把自己车开到10年。那些告诉你自己买车要开十年的,要么就是没车,要么就是那1%天选之子。

买车为面子,提车不咋开,爱车如老婆

很多人买车的原因就是为了面子,人家都有了,那我也要有,人家买10万的车,我月薪五千贷款买20万的车,人家买凯迪拉克,我买BBA......

车在国人眼中,承载了太多的附加值——包括面子,而远远不止一辆工具。在买了车之后,很多人把车放着不开,有人是因为爱惜新车,有人是因为烧不起油费。不止如此,买车的时候点名要真皮座椅,买完之后就马云爸爸家淘了一个织物座椅套全给套上,地垫、后备箱垫、仪表盘反光垫全给配齐。香水、挂失、佛像、平安符也不能少。我寻思你对你老婆有这么上心吗?而且你从来不考虑如果发生事故,安全气囊憋死在座椅套里弹不出来,一次碰撞,所有挂件秒变凶器。这时候老司机还是那句话,“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撞得”,嗯,祝你平安。

这几个只是国人购车怪现象的冰山一角,欢迎补充。


老司机侃侃车儿


国内车主有几种常见的怪现象,而且很多情况都是认知方面的错误和误区,但是他们自己却不以为然。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会说:别人都这样做呀,有什么问题么?我有时候挺想问一句:别人口中说的一定正确吗?还是那句话,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领域和东西,如果刚开始的认知出现错误,那就会一步错,步步错。如果真想听别人的建议,一定听要问业内人。

怪现象一:车窗贴太阳膜,颜色越深,遮阳效果越好

很多车主买把新车买回家之后,第二天就去把车窗贴上太阳膜,第一是想达到遮阳防嗮的效果,第二是想增加车内的私密性。这个想法没问题,但是在选择太阳膜的时候,却存在很大误区。大家觉得颜色越深的太阳膜,遮阳效果越好。所以恨不得选择那种颜色犹如黑炭一样纯黑色的廉价太阳膜,但是却忽略了重点,那就是透光率问题。

好的太阳膜未必颜色深,遮阳效果也跟颜色深浅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太阳膜的颜色太深,会直接影响车内的透光率,紫外线进不来了,光线也进不来了。在晚上或者周围光线比较暗的时候,很难通过车窗看清楚外面的东西,所以极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且劣质的太阳膜,还会散发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危害身体健康。

怪现象二:真皮座椅加座套,真皮方向盘,加方向盘套

有些朋友的汽车很高档,车内座椅和方向盘所用的真皮材质,也是上等材料,可是偏偏有些人要额外多加一层座套。你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们会说:加装座套会保护真皮座椅,而且方便打理,比较卫生。此时我又弱弱的问一句:难道那些用化纤材料的座套,会比真皮与肌肤的贴合感舒服?还是觉得卖车的时候座椅是崭新的,然后卖给别人用,自己心里比较爽?

关于卫生和清洁的问题,座套就更不如真皮座椅方便了。无论是化纤材质还是那些所谓的羊毛材质座套,里面所滋生的细菌要比真皮座椅更多,而且稍微掉上一些彩色或者油性液体,反而更难清洗。而且现在大部分车型都带有座椅加热和通风功能,但是加装上座套之后,这两个功能就如同形同虚设。

岩哥的观点:目前很多车型在出厂的时候,配置就已经足够用了。比如:目前大部分车型都采用了绿色隔热玻璃,如果不是为了车内隐私考虑,完全没必要贴太阳膜。座椅不仅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而且还配备了通风和加热功能,所以一旦加装座套之后,这些功能会完全失效。






游戏人超超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而买车这种大宗消费更是五花八门,比如欧洲人开手动挡的比较多,美国人喜欢买皮卡等等。今天咱们就来分析一下,我天朝子民买车都有什么特殊嗜好

1.别人有车我也要有,开不开无所谓。

曾经在做销售顾问的时候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家三四口,从农村来的,给儿子买车。看好了就提,但是在给客户解释保险时却非常强硬,就是不买,细聊之后才知道,客户一家人都在外地打工,车子买回去一年到头也开不了几次,就是放在家里看的。那为什么还要买车呢,理由很充分呀,别人家都有车了,我肯定也要买一辆呀,不然多没面子。其实这种情况完全是虚荣心作祟,花个十来万,对普通家庭来说不是小事,仅仅是为了买一个面子。

2.买车开光。

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这种情况,某富豪买了豪车,请高僧做法开光、某人买了车后放鞭炮庆祝,结果把车点燃了等等,这种情况明显是封建迷信作祟呀,真的有那么灵验吗、。不开光就不能上路吗?那中国每年卖出上千万辆汽车,高僧岂不得累死。这种事情,还是听听就行了,千万不要模仿。

3.买车也要戴套。

中国人买车非常热衷于给车加装饰,方向盘套,座套是大多数人的热爱可能是为了减少方向盘及座椅的磨损,但是买车不就是为了开的吗?如果怕磨损放到车库不开岂不是更好。再说了,方向盘的设计是有人体工程学依据的,大小材质都有要求。随便加个套,很容易出现打滑或抓握不稳等现象,严重时危及生命。

安全气囊一般会设计在座椅的侧面,套上座套以后,会影响安全气囊的正常弹出,对我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还是建议大家不要装了。

4.关车门一定要用力。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国人可能都有这种现象,关车门时非常的用力,生怕车门关不上。但是你知道在你关门时前面的司机会怎么想吗?先不说这样关车门是不是会对车造成损害,最起码这样对于车主是非常不尊重的现象。

5.以铁皮薄厚,关车门的手感来评判车的好坏。

在国人的思维里,日系车是不耐撞,不安全的代名词,为什么呢?因为它铁皮薄呀!很多人在去买车时很喜欢用脚踩踩轮胎,然后再使劲关一下后车门,试试手感,如果关门声音不好听或者手感不好那就基本排除了。钢板薄厚和车的好坏真有关系吗?其实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打的好不好,承重墙质量好不好才是关键。只要底盘扎实,车身结构及防撞梁没有问题,那这个车的安全性就没有问

题;跟铁皮的薄厚,关门声音怎么样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是小编总结的一些国人开车的习惯,无所谓好坏,只是观念不同罢了。但是也希望那些危害用车安全的行为,大家能够引以为戒。

获取更多汽车资讯,欢迎关注汽车品鉴馆,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汽车品鉴馆


从外观说起吧

一《见到很多车主有时候自己洗车,把车身擦的很干净,但是你往下一瞅就会看到轮子怎么还是脏的呢,包括我哥也是,他说轮子怎么擦,轮胎擦了也脏啊。 其实轮毂真的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些帅的,看着格外顺眼的车,轮毂必然很顺眼,它能衬托各种车的各种气势各种性格,他不懂?》

二《经常见有的车主把能开的门一通装各种颜色的胶条,据说有防尘的功能,我看未必,而且真的很难看,黑车白车显得车身接缝特别大,其他颜色的车就一点美感也没了,多此一举。》

车里头也有些奇快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动机护板,几乎买回来都会选择装这个护板,价格不菲,甚至有的4s还要求,熟不知,有些车发动机有碰撞即刻坠落的设计,是为了保护驾驶舱驾驶员的腿部安全,大的碰撞发动机有可能会被撞进驾驶舱,安装了护板,发动机就不能很好的起到应有的防护功能。


小疙瘩与丁字路


对于车主来说,买完车肯定要打扮一番,比如搞个真皮座椅,方向盘缝个套,更甚者给真皮座椅加个垫,后视镜挂满了各种装饰物,前档玻璃前放满了各种小东西。

其实很多车主都只是觉得这样做比较好看,比如女生喜欢在车内放一些娃娃,座椅都换成粉红色的,车上还会贴上几个卡通贴纸,这些在其他人看来确实怪,但在车主看来这就是可爱。

对于这些情况我个人是很理解的,因为我也喜欢改装,虽然改动没有这么大,但能够改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开车的心情也会更好。

而所谓的“怪现象”也只是他人觉得怪而已,比如有些车主喜欢在车窗里面装个小窗帘,你觉得奇怪,他自己反而觉得高档;还有真皮座椅加座套的,一般在北方的居多,毕竟那边天气冷,一到冬天的时候,座椅就跟冰块一样,根本不敢坐上去,一些没有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的车子,那就只能手动升温,给车子加上一件“外套”。

买车就是图个方便和开心,况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比如系红布条,放鞭炮,在我们眼里这是一种吉利的表现方式,而在其他地区的车主眼中就变得很奇怪。

总之,对于这些所谓的“怪现象”,我个人认为没必要去说三道四,自己的车子怎么弄是自己的事,买车就是图个开心,只要改装和装饰不违法,那么谁也管不着,你认为奇怪,我认为好看就行,反正车子是自己开,又关你什么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