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寒冬将至 万科这次说对了?

楼市的冬天似乎真的来了!

今天早上,有媒体报道深圳的楼市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9月,深圳房地产经纪行业人均年签单量只有0.6单,成交快速萎缩。且二手房市场也已经出现了松动,据贝壳数据研究院数据,9月深圳楼市新房整体去化率不足五成,二手楼市客户看房量骤降50%以上。这些数据是否预示着楼市的冬天正在逼近?

先看一组数据,截止今年10月12日,房地产企业发债规模高达4843.81亿元,已远超2017年全年3747.74亿元的规模。也就是说房企已经严重缺钱了!并且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房企的融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往后房企的融资成本会更高。小一点的房企未来生存会越来越困难,因此万科前一段时间高喊的“活下去”并不是危言耸听。

寒冬将至 万科这次说对了?

今年以来,万科就把回款当成了头等大事,年初郁亮给万科定了一个6300亿回款的目标,虽然截止现在万科的回款仍然还有一半以上没有完成,但是万科在厦门的动作却是让同行倒吸了一口冷气,虽然说远没有网传的500万直降到278万那么夸张,但是去除送的精装修和两车位,降价幅度也超过了30%。

前一段时间,市场传出了广东省拟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的传闻,当时房企股价集体大跌,后来广东省房协回应称,传闻内容只是就拟定内容进行内部讨论。对此有分析认为,未来商品房预售制可能大概率推出。也就是说未来房企的生存压力会更大。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对于现房销售的模式,实际上给开发商带来很大的考验,此类住房制度改革是方向但也不会一刀切,会针对具体地块进行试点。未来,类似的现房销售模式是一个大趋势,尤其是部分大城市或率先试点。房企应及时调整,从而形成更好的开发投资模式。深圳中原总经理郑叔伦更直言,新一轮汰弱留强将给开发商带来巨大压力。

从业绩表现来看,恒大、万科、碧桂园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上升59.8%、51.8%以及69.7%,从这些数据来看,未来房企需要回款的压力会越来越紧迫,万科那些头部企业已经在着手准备过冬,那些小的地产商受到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而且未来一旦房价升值预期全面转向,那么回款难度将会更上一层楼。因此留给那些小型房地产企业的时已经不多了。

寒冬将至 万科这次说对了?

而且随着拐点的来临,大型的房企已经减少了公开市场拿地,以融创为代表的企业更是停止了从市场拿地,对于融创来说并购将会成为未来拿地的主要方式。除了融创恒大、碧桂园其实在过去的这段时间在市场公开拿地的频次也在减少,相比这些头部企业拿地的收缩,行业的冬天是才是这些头部企业扩张最好的时期。这也就能解释的通万科为什么一面高喊着“活下去”,一面从华夏幸福手中吞下了10个地产项目的行为了!

对于楼市的降温,恒大近期内部就发文停止招聘工作,对于大型房企来说,开始内部整合资源,加大优胜劣汰力度,缩减内部岗位本身就能说明楼市本身的问题。不仅是恒大,富力地产近期也内部发文称:停止招聘,开始梳理人员结构。而这两家之前,绿地、华夏幸福都已经进行过人员优化调整,华夏幸福更是出售资产回笼资金以过冬。

寒冬将至 万科这次说对了?

不好过的除了房产商还有一众房产中介。近期,上海中原地产发内部信宣布从今年10月1日起,所有岗位福利减半、多部门佣金打八折。虽然后来中原地产高管对此事进行了回应称:这不是集团下的指令,只是因为今年上海市场行情不好,而且今年外围市场都限购了,为保大局只能选择节流,把一些并不是最重要的福利砍掉。但是,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能令人信服。

除了上海中原,其实深圳已经开启了冷场。链家、世联行、乐有家等机构年初至今已有多名员工纷纷离职,各家公司的关店、降薪等“过冬”模式也已开启。综上,如果说前一段时间万科的行为有点作秀的嫌疑,那么这次整个行业的反应也就更加印证了万科对房地产未来的判断。

燕郊的房子已经下降了60%,据最高点近5万的价格已经下降到现在的1.5万左右,月成交量更是跌至个位数,面对同比下降99%,环比下降80%的数据,这个冬天似乎,更加寒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