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宝公寺“三绝碑”(扬州江都邵伯镇)

宝公寺位于邵伯镇南郊,建庙时亦称释迦教寺。因宝志曾在此说法,故以“宝公”名之。

宝志即为传说中的济公和尚。唐时,扬州僧人怀演法师在京城得到宫廷画师吴道子所作《宝志公像》,如获至宝,将其悬挂在扬州禅堂之中。李白游扬州时,入寺见到这幅宝志和尚像,遂即兴赋诗志赞。后来,大书法家颜真卿又手书此李白诗,集诗、书、画于一体,终成名噪一时的“三绝碑”。

宝公寺“三绝碑”(扬州江都邵伯镇)

民间传说,“三绝碑”原是邵伯宝公寺的镇寺之宝,立于寺内碑亭。南来北往途经邵伯的官宦商贾、文人雅士慕名登岸,观瞻者不计其数。元代战乱中宝公寺受毁,僧人四散,“三绝碑”被移嵌于唐代所建扬州上方禅智寺内壁,为“竹西八景”之一,素负盛名,后不知所踪。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为建明孝陵,将建康独龙阜的宝公寺迁到灵谷寺。历经辗转,扬州僧人又从建康宝公寺将“三绝碑”拓回重刻上石。

宝公寺“三绝碑”(扬州江都邵伯镇)

邵伯宝公寺于明景泰年间重建,清时又数次重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二月宝公寺遭炮击。次年(1946)七月,宝公寺大殿被拆除。建国初,该寺其余大殿相继拆毁。“三绝碑”被扬州文物工作者发现,在史公祠内建“三绝碑亭”。上世纪90年代,此亭被安置到蜀岗之上的唐城遗址,成为邵伯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张允生)

宝公寺“三绝碑”(扬州江都邵伯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