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讓後金吃過大虧的明朝將領並非只有袁可立,為何滿清對他特別記恨

滿清文字獄,岳飛也倒黴——

惲毓鼎是河北大興人,光緒十五年進士,歷任日講起居注官、國史館總纂、憲政研究所總辦等職,擔任晚清宮廷史官近二十年。

據《惲毓鼎澄齋日記》披露,他在瀏覽前史時,發現乾隆朝“文字獄”時期,民族英雄岳飛竟然也遭了魚池之殃,起因是一位叫陸時化的學者編輯出版了一套書畫理論著作,其中收錄了明朝大書法家董其昌(董既是大書法家,也是史學家,擔任過禮部尚書)書寫的岳飛的《精忠祠記》,惹得朝廷大怒,陸時化險遭砍頭,急忙將書稿燒燬,追回所印流出之書,但因董其昌的小楷書寫得異常精美,一些不怕死的藏書家拒不交出,偷偷收藏,只不過迫於朝廷高壓,不得不將涉及岳飛的作品進行挖補塗抹,導致《精忠祠記》一文被嚴重刪削,面目全非。

讓後金吃過大虧的明朝將領並非只有袁可立,為何滿清對他特別記恨

圖1 岳飛(1103—1142)

實際上,早在明亡之時,“岳飛”這個名字就成了紮在清(後金)人心上的一根刺,尤其是雍正四年,雍正居然下令將岳飛移出供奉了幾百年的武廟,在全國大興土木建關帝廟,用關帝廟替代嶽王廟,以抬高關羽的方式,刻意貶低岳飛的地位,有關岳飛的歷史文獻,更是根據政府的需要任意刪改、篡改。

遭到相同對待的,還有也是董其昌書寫的《兵部左侍郎節寰表公行狀》,這篇作品,也與《精忠祠記》一起被收錄在同一本著作中。

作品中的“袁公”,指的是一位叫袁可立的明朝人。

不但如此,清政府在修《明史》時,不僅不為袁可立立傳,還直接將他從史書中抹掉,直到光緒十七年,滿清仍不放過袁可立,睢州知州王枚以“年久失修”為藉口,強行拆毀了董其昌書寫的“袁尚書大石坊”

滿清如此對待民族英雄岳飛,是因為岳飛痛扁過他們的祖先金人,他們如此對待袁可立這個明朝人,又是因為什麼呢?

袁可立,今河南睢縣人,萬曆十七年進士,曾任蘇州府推官、巡城御史、左通政、兵部尚書等職。

普遍認為,袁可立是最被低估的明朝人,作為明末著名抗清將領,後世給他戴了一頂“後金粉碎機”的桂冠。

讓後金吃過大虧的明朝將領並非只有袁可立,為何滿清對他特別記恨

圖2 袁可立(1562-1633),字禮卿

滿人最怕的兩位明朝人,一位是孫承宗,一位就是袁可立,而他們兩位,都曾做過天啟皇帝的老師。

而在明人眼裡,袁可立首先是不阿權貴、敢於為民請命的剛正之士,還是小小七品推官的時候,就直言上諫,竟然扳倒了四品大員。

作為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元老,無論是為人還是為官,袁可立都可以說是無可挑剔,是明代後期的著名清官和抗金名臣。

據《蘇州府志·名宦祠》,袁可立的大名,與白居易、司馬光、文天祥、海瑞、于成龍、林則徐等人,並立於蘇州名宦祠。

有幸在此祠佔得一席之地的,除了袁可立,沒有第二個明朝人!

而他為後金首領所切齒痛恨,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可不僅僅因為他明末遼東三袁(另外兩袁為袁崇煥和袁應泰,後人稱三袁為“武三袁”)之一的名頭,而是因為在抗清過程中,袁可立實實在在地讓他們吃盡了苦頭。

讓後金吃過大虧的明朝將領並非只有袁可立,為何滿清對他特別記恨

圖3 明末遼東形勢圖

尤其是當遼陽和瀋陽相繼被後金佔領,整個遼西落入敵手,遼東也岌岌可危,天啟皇帝感到“彈壓登萊非公不可”,於是“以節鉞授公”,派他去收拾爛攤子,令他巡撫登萊等處地方備兵防海贊理徵東軍務期間,他親自訓練出一支五萬多人的精兵,擁有戰船四千多艘,這支戰鬥力鶴立雞群的水師陸戰隊,多次打敗後金軍,收復了不少失地,於天啟三年一舉奪回金州後,又相繼收復旅順、望海堡和紅嘴堡等戰略要地,使遼南數百里土地重新回到明朝懷抱。

當年十月,袁可立又令大將張盤設伏,又大敗後金軍,收復復州和永寧,後金“器械、銃炮俱擲棄而奔”,《明熹宗實錄》如此評價:“設鎮以來自未有此捷也”,後金“四衛已空其三,沿海四百餘里之地奴盡棄之而不敢據,所餘者酉虜千人而已”。

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使袁可立當之無愧地成為登萊十四任巡撫中最有作為的一任。

像釘子一樣插在後金後方的東江鎮,就是袁可立開創的。

使登萊武備大為增強,極大地牽制、削弱了後金對山海關一帶的戰鬥力之後,袁可立又採取步步為營的方式,向前推進海上防禦,雄才大略的努爾哈赤做夢都想向西發展,卻被袁可立建立的海上長城搞得寸步難行,只能像個烏龜那樣就地蜷縮,一蜷縮就是好多年。

讓後金吃過大虧的明朝將領並非只有袁可立,為何滿清對他特別記恨

圖4 袁可立是十四任登萊巡撫中唯一入祀登州府名宦祠的

而當時的形勢極其複雜,既有“白蓮妖人”徐鴻儒“猖獗於西”,又有毛文龍“跋扈於北”,高麗也不讓人省心,“徵調繁興所在驚惶”,若無袁可立的“籌劃鎮定”,是不可能“民得安堵”的,不亂成一鍋粥,就算燒了高香了。

實際上,讓後金吃過大虧的,不僅僅是袁可立一人,後金人尤其是其首領,為什麼偏偏對他恨之入骨呢?原來,袁可立成功策反了努爾哈赤女婿劉愛塔。

劉愛塔原名劉興祚,本為漢人,因膽識過人深受努爾哈赤喜愛,不但招其為女婿,還把他的名字改為劉愛塔。

愛塔者,愛他也,努爾哈赤對劉興祚的喜愛,由此可見一斑,並委以重任,命他鎮守金、復二州,距明朝軍事重鎮登州僅一水之隔。

劉愛塔是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佔領開原後,與興治、興沛、興基、興賢四兄弟被迫投降後金的,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從被迫降金的那天起,無時無刻不想回歸大明,並在給袁可立的密信中表示“欲反正內應,以報中國”。

而劉愛塔之所以與袁可立聯繫,是因為他認為只有袁可立能完成他這個心願。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招降努爾哈赤女婿,不但前線將領反對,不少朝臣也持反對態度,尤其是總兵沈有容,不但不相信劉愛塔的誠意,甚至還主張殺掉他派來的使者,只有袁可立力排眾議,以一個大戰略家的眼光,苦口婆心給大家做思想工作,才使大明沒有失去這個寶貴的機會。

讓後金吃過大虧的明朝將領並非只有袁可立,為何滿清對他特別記恨

圖5 袁可立加兵部尚書

當然了,袁可立也做好了兩手準備,好在劉愛塔沒有忽悠他,幾經周折,終於重回大明懷抱。

據史料記載,為了重回大明,劉愛塔還故意與妻子大吵了一架,然後分居,滿城風雨之後,又於一個晚上從後金人中找來一個和自己相像的人,把他灌醉,換上自己的衣服,縱火焚燒。

當後金人相信他已自焚,劉愛塔趁機溜之大吉,他的迴歸之路,終於走完了最後一步。

而努爾哈赤女婿被策反,使後金人倍感屈辱,成了金人一塊“無法癒合的歷史硬傷”,自然對促成這個硬傷的袁可立恨之入骨,採取一切手段進行報復,甚至想把他的名字從歷史中抹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參考文獻:《清史稿》《明史》

(在 抖音 搜索“歷史大學堂”,訂閱即可查看更多精彩歷史視頻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