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秦腔名家焦晓春有哪些感人的事迹?

梧桐雨251273420


焦晓春(1934~1988),早年进入周至县的宜春剧社,接着又先后在雅化社、美化社、宣化社和户县剧社拜师学艺,先拜师李琼中,习武生兼演小生,后拜刘毓中为师,改工须生。1948年底,13岁的焦晓春在西安大华剧社扮演《葫芦峪》中的诸葛亮,其精湛的演技在古城的观众中引起轰动,博得了“神童坤伶”的美名。1949年参加兴平县人民剧团,50年代初,焦晓春已经跻身于陕西省秦腔名演员之列。1956年她以《葫芦峪》这出戏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一等奖。1960年焦晓春参加陕西省戏曲青年演员会演,在《三娘教子》中扮演薛保,获青年演员奖。她的音域宽广,音质醇厚,音量宏大;高音区清脆委婉,中音区圆润甜美,低音区浑厚苍劲;唱腔婉转自如,若行云流水;表演认真,唱做兼优、一丝不苟,唱腔风格继承了前辈名家王文鹏清俊洒脱的特点,又吸收了刘毓中慷慨激越的风格,通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形成了自己奔放清郁、苍劲古朴的艺术风格。其行腔注重气息运用,重喉音,吐字尖团讲究,重生活气息,唱腔韵味浓郁,脍炙人口,舞台做派潇洒大气,边式凝练,非常善于表现各类不同性格和身份的人物。她艺德高尚,技艺高超,深受观众爱戴和尊敬,在其成名剧《辕门斩子》中饰杨延景,做功和唱腔俱佳,一声“倒吓的杨延景忙跪尘埃”总是赢得满场掌声。

焦晓春代表剧目有《葫芦峪》《辕门斩子》《哭祖庙》《苏武牧羊》《宝莲灯》等,青年时曾演过《长坂坡》《黄鹤楼》等文武小生戏。目前已知存世音像资料有《葫芦峪》(全本录像,长安县人民剧团助演)、《辕门斩子》(全本录像)、《哭祖庙》(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录音)、《二堂舍子》(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录音)、《生死牌》(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录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