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近亲种虾繁殖出来的虾苗和别的虾苗有什么区别?怎么辨别?

抗日神剧排行榜


近亲种虾繁殖出来的虾苗和别的虾苗有什么区别?怎么辨别?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小龙虾近亲繁殖这个话题。



近亲繁殖,就是指同一池塘的虾,只和本塘的亲虾交配,造成下一代基因缺陷,易患病、长不大(头部很大,尾巴小,肉少,不受市场欢迎)等方面的原因。

目前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普通都是采用自繁自育的方法,第一年的种苗还行,到第二年第三年问题就比较明显了,所以我们新塘必须在第二年开始进行品种改良(就是大家所说的杂交)。目前主流的方法主要都是在种苗中掺入一定(35斤养殖虾配5斤野生虾)的野生种苗或在其他养殖户手中交换或购买过来的养殖种苗,进行培育,能大大减少近亲繁殖带来的危害。


近亲虾苗的区别、辨别,这个还是有点难度的。因为养殖户不可能拿小龙虾每只都去做基因筛查,这个时候主要就是靠我们的肉眼来识别了。虾苗主要看其生猛活跃程度,可以用震动或弹一下筐的方法,看一下虾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强烈,这种虾苗可以使用,反之虾苗应激不强,有气无力,这种虾苗就有可能会是近亲苗或患病苗,下塘后成活率会大打折扣。另外我们再看虾苗头和尾部的比例,在正常范围类的可以接受,如果头尾比例太悬虚,就有可能是近亲苗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若大家还有需要补充的或不同的建议、意见,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坏男人说小龙虾


| 我是小河农业创始人 | 作为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淮安综合试验站 | 我们专注于虾蟹养殖 |

近年来小龙虾产业的火爆,催生一大批人从事小龙虾养殖,其中很多为新手养殖户。小龙虾养殖面积的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小龙虾苗种需求量,而目前小龙虾苗种多为自繁育模式,造成小龙虾苗种供应数量紧缺。一部分商贩为提高小龙虾苗种价格、销售量及苗种换代速率,提出一个伪命题“小龙虾近亲繁殖导致小龙虾长不大”等话题。


小龙虾近亲繁殖涉及基因问题,纯属传言;

对于小龙虾近亲繁殖导致苗种退化等问题,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科研机构或专家学者提出或者能够证实其存在。小龙虾在国内人工养殖出现时间较短,对小龙虾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基础认知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成有关小龙虾基因测序研究问题,谈何来小龙虾近亲杂交导致品种退化这一类涉及基因层次的问题。

小龙虾的交配、产卵及繁育方式不同于一般哺乳类动物。雌虾在性成熟后会与不止一只雄性小龙虾进行交配,雌虾在交配期会产卵多次,一只雄虾的精子数量满足不了众多卵子,因此就需要与多只雄虾进行交配,只有待所有卵子都受精后才会进入到孵化阶段。

因此即便像哺乳动物存在近亲杂交出现退化现象,小龙虾的这种交配、繁育方式也能够避免产生这种现象。因此就不能用哺乳动物的繁育方式来衡量甲壳类动物小龙虾。


如果出现养殖小龙虾长不大,要考虑的问题:

养殖水环境是否有问题?

养殖池塘是否有水草?

小龙虾是否感染疾病?

苗种投放密度或者存塘小龙虾密度是否过大?

饵料投喂是否合理与科学以及养殖中管理是否到位等问题。

而不是去听信别人所说的关于近亲繁育苗种退化的问题,投入大代价去将苗种更新换代,这类伪命题至少在目前阶段还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因此小龙虾养殖中一定要做到科学养殖,不能听信传言,最终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湾塘谷


近亲种虾繁殖出来的虾苗和别的虾苗有什么区别?怎么辨别?

不论是什么生物,近亲繁殖都会出现优者更优,劣者更劣的现象。我认为小龙虾也不例外。但是如何区分小龙虾虾苗或者成虾是否是近亲繁殖的,我没有方法辨别,我也相信大部分人目前都还没有这个本事。

红壳的老苗是近亲繁殖的吗?

养殖户尤其是稻虾模式中经常可以看到2钱左右的虾苗已经红壳了,这些提前红壳的虾苗,我们一般称之为老苗,这些老苗长大后规格一般都不会超过4钱,这是近亲繁殖的虾苗吗?这倒不一定,虾苗如果在高温天气下,低水位的条件下,以及透明度过高的环境里,通常都会出现红壳虾苗,而且数量不在少数。

规格小,品相差的红壳虾是近亲繁殖的结果吗?

一般在养殖密度比较高,水底腐殖质很多的虾田里,有大概率出现小规格的铁壳虾,而且水草缺乏,藻类过少的环境下,这种情况更加明显。有人说,头大身子小的小龙虾就是近亲繁殖的结果,据我所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小龙虾感染了真菌,得了烂尾病和白斑病导致的结果。




总结: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出现老苗和铁壳虾的现象主要是由环境导致的,至于是不是有近亲繁殖的因素在里面,相信没有多少人知道,不过我还是认为近亲繁殖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因为,前年我在野沟渠里面捕捞了不少野虾苗,并将它放进了虾田里。虾田里的环境显然要比野沟渠里好,但是,那年我的虾田里,还是捕捞了很多品相不好的铁壳小龙虾,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投放野苗子的时候,也有很多青壳虾苗。

大家怎么看呢?说出你们的观点和解释,欢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