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82名新四军血战1600名日伪军,全部壮烈战死

在人民军队的编制序列中,有一个特殊的连队,它以一个小村庄命名,这个连队就是“刘老庄连”。

82名新四军血战1600名日伪军,全部壮烈战死

刘老庄,苏北平原上的一个普通乡村,抗战时期不足百户。1943年3月,日军第17师团1000余人和伪军600余人,分兵11路在苏北一带展开“扫荡”,企图围歼这一区域的新四军部队。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82名官兵于3月17日黄昏时分,突出重围,转移至刘老庄一带。

还没有来得及休整,第二天凌晨,日军就尾随而来。如果在村庄里面发生战斗,房屋、院墙等掩体较多,就便于杀伤敌人、保存自己。可是,当时村庄里还有不少群众没有转移,一旦开战,乡亲们伤亡就不可避免。4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商议后决定,连队迎向敌人前进至刘老庄村外设伏。

刚刚进入阵地几分钟,战斗就随即打响。4连官兵在连长白思才指挥下,一齐开火。敌人几个先头骑兵瞬间中弹落马。眼见形势不妙,敌骑兵赶紧缩了回去。敌骑兵虽被打退,可后面黑压压的步兵却扑了上来。突围已无可能,只有坚决抵抗。

看到群众在田野上四散逃亡,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拉着牲口,有的背着包袱,哭天抢地,慌乱无助。只要多坚持一会儿,附近的群众就能多一些人转移出去。白思才果断下达命令:选好地形,上好刺刀,坚决战斗到底。

82名新四军血战1600名日伪军,全部壮烈战死

经过火力侦察,日军指挥官川岛认定,据守刘老庄的不是游击队,而是新四军正规部队。他调集各路日伪军向刘老庄机动,集中力量展开攻击。原以为很快就可以拿下刘老庄,可是川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先后组织4次冲锋,仍然没有得逞,还伤亡370多人。

时间已过去13个小时,夕阳开始西下。日军恼羞成怒,发动第5次攻击。所有山炮、迫击炮、掷弹筒集中向4连阵地狂轰滥炸,紧接着步兵发起冲锋。

眼看敌人涌到阵地跟前,白思才高喊“杀啊”,霍地跃出战壕,战士们也端起刺刀冲了上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铁锹砍;铁锹砍断了,就用双手掐;手臂负伤了,就用牙齿咬……

一场厮杀后,天地重归寂静。日军心惊肉跳地踏上4连阵地,清点战场时发现,对手只有82人,全部战死,没有一人成为俘虏。

当晚,19团2营3连赶到现场,收殓4连官兵遗体。硝烟还未散尽,四处丢散着被砸坏的枪,很多战士都是和敌人抱在一起牺牲的。4连原本牺牲82人,收殓遗体却是84具,因为其中有两具把敌人抱得太紧实在分不开,只好把他们一起下葬了。

遗憾的是,当年由于战争的原因,“刘老庄连”82烈士中只有17位留下姓名,他们是:白思才(连长)、李云鹏(指导员)、石学富(副连长)、尉庆忠(排长)、蒋元连(排长)、刘登甫(排长)、王世祥(排长)、李道合(排长)、马汉良(排长)、刘忠胜(班长)、王洪远(班长)、王中良(班长)、罗桥(文书)、孙尊明(文化教员)、杨林彪(卫生员)、王步珠(战士)、田执信(战士)。

烈士的死,换来了群众的生。刘老庄的百姓亲眼看到,新四军为掩护他们全部战死。为了回报英雄,村里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战后,新四军第3师重建4连,并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

82名新四军血战1600名日伪军,全部壮烈战死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英姿飒爽走过天安门广场,再次向世人昭示:“刘老庄连”为人民而战的精神万古长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