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林彪成为解放军第三元帅,会打仗水平高的诀窍是什么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产生了著名的十大元帅。其中年仅48岁的林彪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成为了一段历史佳话。众所周知,林彪在历史上战功卓著,威望崇高,这个地位就不需要多解释了。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应该也是很多军事爱好者感兴趣的话题,林彪为什么会打仗,那么快就脱颖而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靠的是什么?

林彪成为解放军第三元帅,会打仗水平高的诀窍是什么

这个问题呢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笔者就用林彪自己总结的经验择其要点来说明一下,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1936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决定由正在抗日红军大学学习的杨成武出任红一军团红一师师长,由抗大校长林彪负责通知杨成武。然而杨成武知道后有些犹豫,觉得自己当政工干部时间长,怕当不好师长。在杨成武的要求下,林彪专门同其讲了一次怎样当师长的问题,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30年后,已是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杨成武上将把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写成文章,以《林彪军团长教我怎样当师长》为名发表,影响很大。抛去历史的恩恩怨怨不谈,仅就杨成武的这篇文章而言,就充分反映出了林彪的水平有多高。

在杨成武的文章中,林彪一共讲了九条。

林彪成为解放军第三元帅,会打仗水平高的诀窍是什么

第一条,林彪强调作为指挥员要勤快,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应该自己办的事情就要亲力亲为,一定不能懒,懒会带来失败。

第二条,林彪认为指挥员对上级的意图要真正理解,真正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到办法打赢战斗。

第三条,林彪强调作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对于敌情、地形、部队的情况和社会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第四条,林彪认为指挥员必须熟悉地图,博闻强记,把地图装在自己的脑子里,在此基础上实地勘察战场,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全局,在你死我活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条,林彪强调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每一次战役战斗的组织都要集思广益,评估选择最佳方案,要不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脑子想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继续想问题,直到想够想透,问题回答完了,战役战斗的组织才算完成。

第六条,林彪指出要及时下达决心,周密组织战役战斗的准备工作,不打无把握无准备之仗,但没有万无一失的胜仗,该下决心时就要下决心,坚决地打,放手地打,不足的条件要通过充分发挥人的因素作用来弥补。

第七条,林彪认为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一致,行动要协调、合拍,要雷厉风行,这是做好工作和带好部队打好仗的关键。

第八条,林彪强调要有一个好的战斗作风,不怕苦,抢着去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猛追,好的作风能够百炼成钢。

林彪成为解放军第三元帅,会打仗水平高的诀窍是什么

第九条,林彪总结要重视政治,指挥员亲自做政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指挥员的智慧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1936年时林彪只有29岁,已经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他能总结出以上九条当好指挥员的经验,水平高是不高?

对于上述九条经验,林彪本人就是一个勤快的实践典型。他专注军事问题,读地图成瘾,常常亲自看地形,察敌情,严格检查,力求掌握各方面的信息,从而通盘考虑,统筹决策。他对上级的指示领会很深,并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将上级的指示精神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思虑问题周密细致,力求准备工作无虞,著名的“四快一慢”战术原则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同时他又能果断抓住战机,定下决心,大智大勇地去夺取战役战斗胜利。他对部队的战斗作风培养非常重视,不厌其烦向指战员灌输相关原则内容,而且军纪严明,赏罚有度,带出了作风如铁、能打胜仗的部队。他重视政治工作,重视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出了坚强的领导集体,为推进全局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彪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鲜明印记的天才将领。因此,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三元帅,他创造的光荣业绩将长时期为后世所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