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貴州晒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成績單”

記者6月21日從在京舉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自2016年貴州入選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來,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大生態戰略行動為基本方略,“五個綠色”為基本路徑,“五個結合”為重要支撐的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新格局。

貴州曬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成績單”

2016年,國家批准貴州省建設生態文明試驗區後,省委、省政府立即行動,成立了由省委書記、省長擔任雙組長的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和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先後召開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發展綠色經濟、建造綠色家園、完善綠色制度、築牢綠色屏障、培育綠色文化“五個綠色”,以及推動大生態與大扶貧、大數據、大健康、大旅遊、大開放“五個結合”的總體佈局。

近兩年來,我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取得可喜成績——

持續用力築牢綠色屏障。我省聚焦全面落實“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先後出臺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年度實施方案,加快實施“青山”“碧水”“藍天”“淨土”四大工程。

與時俱進完善綠色制度。深化生態文明重點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制。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法治保障,率先出臺首部省級層面生態文明地方性法規《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頒佈實施30餘部配套法規;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專門機構達108個,資源環境司法機構實現全覆蓋。嚴格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取消地處重點生態功能區的10個縣GDP考核;對各市(州)黨委、政府生態文明建設開展評價考核;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行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問責。

久久為功培育綠色文化。我省舉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深化同國際社會在生態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將每年6月18日確定為“貴州生態日”,舉辦了“保護母親河·河長大巡河”和“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動。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博士、碩士授權點達20個。全面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累計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11個、生態縣2個、生態鄉鎮56個、生態村14個,省級生態縣7個、生態鄉鎮374個、生態村515個。

貴州曬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成績單”

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我省實施綠色經濟倍增計劃,出臺《關於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意見》,加快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環境治理型“四型產業”,2017年綠色經濟“四型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7%。推進綠色改造提升,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主攻方向,實施“千企引進”“千企改造”工程,2017年引進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項目400個,改造企業1597戶、項目1643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全省大數據相關企業達8900餘戶,2017年數字經濟增長37.2%,居全國第一位。

因勢利導建造綠色家園。我省加強規劃引領,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快城鎮規劃編制,30%的縣(區、市)完成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打造綠色城鎮,安順市、遵義市建設全國“城市修補”“生態修復”試點;市(州)中心城市和經濟強縣均建設了兩期以上的汙水處理廠。建設美麗鄉村,組織編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啟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新農村環境治理“百鄉千村”建設項目100個,創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省級新農村示範點157個、新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省級示範點192個。

通過積極建設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越守越牢。2017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2%,連續7年、28個季度居全國前3位。

同時,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5.3%,市(州)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6%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主要河流水質保持優良,公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居全國第二位。

來源丨貴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