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歷史上的戊戌年

戊戌年是農曆干支六十甲子中的一個年份名稱,2018年就是戊戌年,每60年為一個週期,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就是戊戌變法,看看近代史上戊戌年都發生了什麼大事。

大躍進

1958年5月(戊戌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儘管這條總路線的出發點是要儘快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但由於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總路線提出後,黨發動了“大躍進”運動。

“大躍進”運動,在生產發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實現工農業生產高指標為目標。要求工農業主要產品的產量成倍、幾倍、甚至幾十倍地增長。“大躍進”運動在建設上追求大規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黨全民“大辦”、“特辦”的口號。在這樣的目標和口號下,基本建設投資急劇膨脹,三年間,基建投資總額高達1006億元,比一五計劃時期基本建設總投資幾乎高出一倍。積累率突然猛增,三年間平均每年積累率高達39.1%。由於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必然導致瞎指揮盛行,浮誇風氾濫,廣大群眾生活遇到了嚴重的困難。

1958年11月至1959年7月間,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曾努力糾正已經覺察到的錯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壓低1959年的工農業生產指標。八屆八中全會錯誤地批判所謂彭德懷右傾反黨集團,及隨後全黨展開“反右傾”鬥爭,使糾正錯誤的努力中斷,而黨內“左”傾錯誤更加發展。從1958年“大躍進”開始的三年“左”傾冒進導致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大失調,並造成嚴重的經濟困難。

歷史上的戊戌年

“戊戌變法”--我國的一次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治運動

清光緒二十四年一月(1898年,戊戌年),康有為上書皇帝,提出三條變法綱領:立即宣佈實行變法;廣開才路,各級官吏都有權向皇帝上奏摺;全盤改革政權機關。上書以後,康有為等維新派到處組織學會,創辦報紙,宣傳變法主張,改良主義運動有了很大發展,贊成變法的人越來越多。當時的中國,被帝國主義瓜分的危險更加迫近。2月,康有為從廣州趕到北京,第五次上書光緒皇帝,懇切地說明如果再不變法,不但國亡民危,就是皇帝想做普通百姓都要做不成了。

當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後黨”等人手中掌握著實權,堅決反對一切政治上的革新。以光緒皇帝為首的“帝黨”為了增強自己的勢力,對抗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後黨”,維護自己的利益,保住自己的寶座,希望經過變法引進新人,奪取實權,改善自己的處境,支持變法活動。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正式下令宣佈變法,接受改良派的政治綱領。在維新派的影響和直接參與下,從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緒皇帝一連下了幾十道實行新政的命令,對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其主要內容有:在中央設立鐵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各省設商局,推動工商業的發展;精簡舊衙門和官員;廢除八股文,改革考試製度;准許自由創辦報刊、成立學會;獎勵科學發明等等。

這些命令在全國引起很大震動,支持的人固然不少,可是反對的人更佔優勢。除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集團之外,各省的地方官吏絕大部分也是守舊的官僚,他們把慈禧太后當作靠山,根本不理睬這些改革命令。各種頑固守舊的勢力結成了一個反維新的聯合陣線。而維新派除了擁有一個毫無實權的皇帝外,絲毫沒有與頑固派較量的實際力量。因此,維新運動雖然表面上轟轟烈烈,但隨時有被頑固派扼殺的可能。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把光緒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臺,又廢除了一切新政法令。一大批維新人士慘遭殺害,維新派重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逃亡國外。這次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政治改革只進行了103天就在舊勢力的反攻下失敗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百日維新”。

歷史上的戊戌年

林則徐廣東禁菸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年,戊戌年),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赴廣東主持禁菸事務。林則徐,福建侯官人,字元撫,一字少穆,嘉慶進士,歷官編修、御史、道員、河道總督、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力主嚴禁鴉片,在湖廣總督任內,收繳煙具、煙土,查封煙館,配製、推廣戒菸藥物,成效顯著。

歷史上的戊戌年

《四庫全書薈要》成書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年),《四庫全書薈要》成書。于敏中、王際華等編,按《四庫全書》式樣,選輯其中四百六十四種,分繕二部。

歷史上的戊戌年

冊封尚敬為琉球國中山王

清康熙五十七年六月(1718年,戊戌年),初三日,遣使冊封尚敬為琉球國中山王。

1372年,琉球諸國成為中國明王朝的藩屬國。1429年,統一後的琉球王國仍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宗藩關係。明亡後,琉球繼續向清政府朝貢。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冊封,從此琉球使用清朝年號,向清朝納貢,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從未間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