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2013-2018:光伏產業不相信眼淚

2013-2018:光伏產業不相信眼淚

光伏新政來臨,來自六一兒童節的“斷奶”禮物,徹底掀翻了整個光伏界。回顧最近五年的發展,在眾多的唾沫中我準備給大家寫點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看到的行業現象。不期望得到大家理解,更願意跟朋友們一起分享。惟願光伏企業的有識之士能夠走向正確的道路,通過這次產業調整鳳凰涅槃,騰飛得更高更遠更穩定!

一、2013年,打開投資光伏的潘多拉魔盒

當年裝機規模10.95GW,當年累計規模17.45GW。

2013年,我所在的上市公司募資到35億港幣,準備大舉投資光伏電站。同時期,若干個香港上市公司籌備大量資金,揭開了光伏地面電站大規模投資的潘多拉魔盒!和其他同行不同的是,經過各方面的判斷和計算,最終我們卻只完善了一個屋頂電站。現在看來如果當初全部資金投資地面電站的話,可能只會落得破產清算的結果。

1為什麼放棄投資地面電站?

2013年幾乎所有同行都選擇了用火電投資模式來投資光伏電站,我們也不例外!然而在即將投資的前夕,一次現金流的計算使得我徹底放棄了投資地面電站。原因如下:

首先火電投資模式的好處是可以通過誇大造價抽逃資本金,從而為擴大規模贏得滾動機會。這個模式在之前二十年的電力建設中屬於行業公開的秘密。事實證明,在缺電階段這個模式可以保證現金流的支付和滿足銀行還本付息。其依賴的基礎是按照5000小時計算投資回報的電站經常發電超過6000小時。和火電不同的是,光伏電站的可研以1500小時計算投資回報,但由於各種原因不僅無法超發,反而多半遠低於可研值。這就使得抽逃資本金成為幻想。而現實的情況是,很難有企業能夠抵禦抽逃資本金的誘惑,哪管後期電站現金流斷裂?

其次更要命的是,佔銷售收入60%以上的補貼不能跟電費一樣按月支付。當時我們有個2011年投產的青海電站到2013年6月都沒拿到補貼。依次推算新電站的補貼至少需要兩年以上才能到位,這將直接導致無法保證還本付息。

多方權衡之下,果斷選擇放棄西北投資地面電站。以後幾年的情況顯示,火電投資模式的金融特點是不適合用於光伏電站行業的。

2 兩個併購的失敗

在槍斃了光伏地面電站投資之後,我們發起了兩次併購,結果因為機緣巧合,均以失敗告終。

第一是併購中興能源公司深圳的13MW屋頂光伏電站。失敗的原因是所有電站都沒有獨立法人公司,在價格和管理方式都達成一致意見的情況下,由於無法收購電站的母公司而告終!這個案例為之後設立電站獨立項目公司提供了深刻的教訓。

第二是入股火電企業-北京三吉利能源公司。也是在公告已發,合同簽訂報國資委批准的程序中,因為華潤宋林被查,殃及池魚而終止。當時的考慮是做新能源的同時擁有傳統能源以應對未來的競價上網。

二、2014年,地面電站的推進和分佈式的萌芽

當年裝機規模10.60GW,當年累計規模28.05GW。

看到地面電站的潛在風險之後,2014年我們開始大舉投資屋頂分佈式電站。至今看來,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1分佈式電站的選擇

基於地面電站的現金流風險,2014年我們選擇了自發自用光伏電站的投資。當時身邊所有同行都沉浸在地面電站的投資遊戲裡無法自拔,而我們卻提出要大舉投資屋頂分佈式電站。

2分佈式電站融資模式的突破

2014年分佈式電站的最大障礙是幾乎沒有金融機構願意為屋頂電站融資。我們通過與電站各個環節的業主方、開發方、EPC方以及運營方通過保證屋頂質量,包死投資造價,約定保底發電量,運營業績和發電量綁定分成的方法解決了銀行風險控制的顧慮,順利獲得了銀行融資。在此之後的幾年裡,合作兜底模式不僅保證了我們自己的融資,還為其他投資企業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3超指標建設的黑洞

從2014年開始,地方政府在拉動投資的驅動下,通過各種承諾讓部分光伏投資企業陷入了超指標建設的“黑洞”。最典型的就是明明沒有指標,卻給電站投資方發放過多的地方路條,使得部分電站沒有國家指標的情況下無法併網,真正的成為了“曬太陽的太陽能電站”!

三、2015年,集中和分佈式地面電站的狂歡

當年裝機規模15.13GW,當年累計規模43.18GW。

2015年是光伏電站加大規模投資的一年,多方都為如何拿到電站指標費心費力,絞盡腦汁。主要表現如下:

1似是而非的分佈式電站

有鑑於最初的分佈式電站都不需要指標,在政府界定綜合利用電站可以視同分佈式電站的情況下,“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林光互補”~乃至“墓光互補”都紛紛登上舞臺。演繹了一場分佈式電站的變形金剛大會戰。

2屋頂全額上網電站的投資

在國家規定涉及地面的分佈式同樣需要指標之後,屋頂全額上網電站成為不願意買路條的投資者的首選。坦率的說,我們是最早大規模進入這個領域的投資企業。這也為未來投資收益帶來了不確定的風險。

3先建先得之陽光下的黑戶電站

為了搶指標,最要命的政策是“先建先得”。在地方政府無法平衡指標的情況下,多個地方選擇了“先建先得”電站指標的做法。這使得光伏投資企業在沒有指標的前提下也必須完成電站的建設。從而使得大量電站成為“陽光下的黑戶電站”。為電站投資失敗留下了慘烈的禍根。客觀的說,雖然這是企業的自我選擇,但是政府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四、2016年,限電和負現金流下的資本盛宴

當年裝機規模34.24GW,當年累計規模77.42GW。

2016年開始,大規模限電和補貼不到位的風險凸顯,然而仍然擋不住光伏電站的投資步伐。即使現金流為負,各類主流非主流上市公司以投資光伏電站為藉口募集資金的情況仍然層出不窮。為此我在2015年6月就發表了《限電和負現金流下的光伏地面電站為何融資頻繁?》的文章!

1限電和補貼拖欠下的籌資盛宴

上市公司光伏地面電站頻繁融資的真正意圖

第一、炒股

很多企業基於牛市不炒股,對不起自己的想法,不管不顧之前自己是做什麼產業?有什麼專業資源?只要能夠在股市上把股價拉高,股市套利就行。因此,在絕大多數投資者對可再生能源尚不瞭解的情況下,高調宣稱自己進入光伏發電行業,以期拉高股價,方便套利。

第二、圈錢

同樣的基於牛市不圈錢,對不起自己的想法,在流通性如此之好的情況下,利用好概念把大量現金拿回來,然後擁錢自重的企業不在少數。圈錢回來之後,至於宣佈的項目是否投資?反正到時候說項目不賺錢,所以放棄轉投其他項目的理由多得是,監管層也是無可奈何。

第三、降低企業負債率

在以上兩個目的達到之後,大量資金進入上市公司,將大大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使得企業信用更好,從而利用銀行貸款的條件更便利,為企業進一步融資創造條件。

第四、套取銀行配套資金

即使是項目在前幾年的現金流為負數,但是由於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從股市融到資本金之後,由銀行配套貸款,得到更多的流動資金也是企業融資的重要目的。對於非光伏專業投資企業來說,在不瞭解光伏發電金融特點的時候,很容易產生從銀行套取建設資金,然後資本金挪作他用的想法。這在實際操作中更將加劇項目投資的巨大風險。

第五、變相銷售公司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光伏電站的上游設備和施工企業開始進入下游發電產業。本來這種做法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自身產業或者產品無法吸引到投資的時候,建設光伏電站不僅能夠消化公司產能,還能吸引大量投資,此類企業的融資目的需要高度警惕。

2半年投資週期的投機心態

2016年630之後的組件價格斷崖式下跌,加重了光伏企業的對於投資造價下降和電價下調的博弈心理。當時確實存在由於組件價格下跌20%從而使得當年投資電站理論收益率暴漲的情況,這為2017年光伏裝機大躍進注射了投資強心針。

3傳銷在戶用電站中死灰復燃

隨著光伏部分企業為吸引投資方,漠視電站風險只提電站收益的牛皮越吹越大,這個為治理霧霾做出貢獻的題材被傳銷組織利用,在部分省份尤其是在戶用市場上死灰復燃,難以收拾。以至於多個地方政府出文告誡防止光伏騙子的警示!

五、2017年,全民光伏的產業大躍進

當年裝機規模53.06GW,當年累計規模130.48GW。

2017年中國光伏電站進入了一個“瘋狂”的狀態。在全民光伏的投入下,“地震”前多重亂像叢生,然而很少有人清醒的意識到這可能是部分企業“最後的晚餐”。產業大躍進滋生了以下亂像:

1行業會議的泛濫

據統計,2017年365天的日子裡,光伏各類會議和培訓居然高達400多場。尤其是大量自娛自樂,自我頒獎的會議盛況空前。稍微大點的會議一般都由政府官員,研究機構大腕,企業高管以及產品推銷企業組成,為維持會議的高大上,無論是專家費,還是企業參展贊助,都是不菲的支出。為此有人質疑,這些可有可無的會議費裡面有多少是從可再生能源補貼中來的?

2戶用和扶貧的亂像

由於扶貧和戶用電站現金流的高可靠性,又因為電站太小一般企業不願意涉足,加之門檻不高,這兩者成為部分中小企業重點進入的市場。然而由於扶貧機構和戶用業主的專業能力無法判斷電站質量,低質低價以次充好的電站比比皆是。部分經銷商罔顧光伏電站的長期回收投資特點,以“零投資”的方式誘惑老百姓以自己的名義貸款建設電站,從EPC中快速賺取利潤,給許多扶貧和戶用電站留下了一地雞毛。

3SPI泡沫破裂

2017年,眾多大腕和媒體站臺的SPI終於沒能逃脫監管制度和補貼不到位的雙重打擊,轟然倒下。留下了數以億計的債務,同時破滅了數以千計的投資人的獲利幻想。SPI現象充分證明了光伏發電行業根本不適合P2P融資模式,同時也為光伏產業騙子多提供了一個現實的註腳!

4獲利最多的路條黨

如果把電站投資的路條買賣也算作產業鏈的一個環節,無疑路條黨們是唯一獲利甚豐,風險低下的既得利益者。這類路條黨由官員、個人、企業乃至個別機構共同組成,演繹了一場項目或指標套利,市場變現的精彩大戲。對於這種現象,有打油詩反映了光伏投資各個環節的實際收入狀況:

肥了路條黨的腰包,閃了上市方的報表,虧了投資方的現金,炒了媒體方的會議,賣了製造商的設備,留下垃圾商的機會。

5類似“麥道夫”的投資怪圈

無獨有偶,火電投資模式最終成了絕大部分光伏投資企業選擇的對象。這類企業每天都在演繹“空手套白狼”的慣用手法維持著企業的運轉。其突出的特點是使用高槓杆獲得資本金之後,再去金融機構獲得項目貸款,使得裝機規模快速增長。由於槓桿太高,這類電站的度電成本遠遠高於使用自有資金的企業。同時由於補貼難以及時到位,一旦這類企業停止投資,再沒有項目從金融機構獲取資金,必然面臨現金流斷裂的局面。從整個社會而言,這類企業規模越大,危害越大。這也是規模控制的一個重要意圖。

6幾乎不可能到位的電站補貼

迄今為止,截止到2016年3月投產的第七批光伏電站補貼目錄仍未公佈。這意味著只有最多60GW的電站有望獲得補貼指標。也就是說,截止到今天至少有80GW的光伏電站尚未進入補貼目錄登記程序。最令人擔憂的是,即使是前六批的光伏電站,在青海也出現了2011年電站補貼拖欠超過一年的現象。依次推斷,2017年投產的電站拿到補貼的時間將是猴年馬月。相信這將給投資企業和融資機構帶來巨大的壓力。

六、2018年,理性迴歸下黎明前的黑暗

當年裝機規模預計35GW。

六一兒童節的成人禮終於使得光伏產業嚐到了陣痛!年初我們預計50GW的裝機規模,在政府有意識控制,企業抱著觀望和博弈的心理中將大幅度下降!預計35GW是今年實際裝機的合理規模。在這場陣痛中,值得關注的重點有:

1“零首付的“光伏貸”還能走多遠?

根據補貼規模控制的規定。戶用電站將面臨斷崖式休克。沒有補貼支撐的戶用光伏無論哪種商業模式都是賠錢貨。而走在路上的零首付“光伏貸”將會成為金融機構率先拋棄的對象。這對於戶用從業者們是一次非常嚴峻的考驗。考慮到很多經銷商採取的是入資加盟模式,一旦招盟企業出現高風險支付困難,甚至會導致社會不穩定的局面。

2“垃圾”電站的處理會成為行業獲利新機會

高燒褪去的光伏產業將會顯現出現兩類“垃圾”電站。一類是“現金垃圾”電站。這類電站只能選擇低價甩賣以求自保。這也意味著中國即將進入光伏電站併購的最佳時機。另一類是“質量垃圾”電站,這類電站由於質量問題,不僅無法出售,更無法通過甩賣來解脫自身。唯有通過出售電站設備來儘可能挽回損失。這將造就光伏產業的“垃圾處理解決方案提供商”。從資產優化和重組的角度看,這類業務將成為光伏產業新的獲利空間。

3光伏迴歸電力是唯一的選擇

作為基礎產業的發電企業,取消補貼迴歸成為平價電力提供商是光伏產業唯一的選擇。有數據表明,胡煥庸線右邊的大部分地區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也是有盈利空間的。這兩天發洩的只不過是利潤水平從高利潤(有多個上市公司的電站利潤率遠遠超過社會平均利潤率)投機的成分降到了社會平均利潤而帶來的失落情緒。

七、規模嚴控下的正確方向

在軒然大波瀰漫之際,我們欣喜的看到了幾乎所有的從業者都認同補貼下降的政策。唯有對於調整時間充滿了深深的怨念。從國家治理角度出發,我相信對於光伏規模限制的政策將是關上一扇門,打開一扇門來疏導行業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那麼光伏產業的方向又會如何呢?

1政策調整的前提是必須保證中國光伏企業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作為中國唯一的以民營企業領先世界的高科技領域,確實承繼了無數中國企業發奮圖強的夢想。在世界各國還有大量補貼的情況下,政策調整必須同時保證中國光伏產業仍然領先於世界各國。如果發現政策調整威脅到國際市場的佔有份額,應該有一個可以回調的政策機制。

2希望寄託在分佈式市場交易和增量配電網改革

可以預見,如果新政控制下,分佈式市場化交易和增量配電網改革無法儘快的打開通道,光伏產業將面臨一個非常低的低谷。這個低谷有可能危害到整個產業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因此,打開分佈式市場交易和增量配電網這扇門,將是從宏觀政策上解決光伏平價上網的最重要措施。

3預計半年後會出現大量的用戶側平價項目

有以上兩項措施保證,通過喧囂過後的冷靜思考,我相信絕大部分光伏企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事實上,在這次上海展會中,我所接觸的光伏企業領袖們對即將到來的風暴有足夠的認識。企業以光伏+的商業模式進行調整和轉型,加大海外市場開拓力度,努力尋找非補貼電站項目都是主流企業抗禦風險的有力手段。在國家的鼓勵下,預計半年以後,會出現大量的用戶側平價光伏電站項目。這類項目的興起,將使得光伏電站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將正式拉開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序幕!來源:配售電商業研究 作者:彭立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