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是讀了哪本書開始以後喜歡上讀書的?

羅雄是個好孩子


您好,我是八哥,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是讀了餘華寫的活著這本書開始喜歡上讀書的。

圖:活著.餘華著

人活著就是不斷面對死亡,練習死亡的過程。

更多精彩書籍推薦,請關注八哥即興,留意八哥問答。




八哥即興


我記得是從讀《天龍八部》以後開始愛看書的。

那是三十年前,我剛上初中那會兒,我去村頭找兒時的玩伴,因他上初中時轉學去了外地,所以一般要隔很久才能回家一次,因我倆是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所以他每次回來,我倆總是膩在一起。

記得那是個週六,他帶回了一套書,這套書便是《天龍八部》,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武俠小說,當時也沒在意,只是見他在看書,也就跟著隨手翻看了一會兒,那知道這一看,便一發不可收拾,再也剎不住車了。

因他第二天一早就要走,留給我看完這套書的時間只有一個晚上加一個小半天,這才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書非借不能讀也!”的真正含義,同時,也讓我懂得了什麼叫“聚精會神”和“廢寢忘食”,我如飢似渴似的一夜沒睡,一直陶醉在武俠世界裡,我好像記得那套書一共是六本,硬是讓我一夜給看完了,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記憶猶新,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把當時這股讀書的勁用在課本上,那北大、清華啥的還不得向我招手啊!

也就是從那晚開始,我愛上了讀書(非課本),愛上了武俠,也就從那晚開始,我在那一年內借讀了《三國演義》《封神演義》《七俠五義》《隋唐演義》《岳飛傳》《施公案》等我所能借到的書全給看完了,而且大多用的是上課時間,所以,導致了我人生中最大的慘痛,被以北大、清華為首的所有高校一致封殺,真是痛不欲生啊!


不服就乾的平頭哥


非常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讀書經歷。

我是從讀《巴斯德傳》開始,以後就喜歡上了讀書。

我的讀書經歷比較漫長而有意思。覺得讀的書算是比較多,尤其是經典名著之類的正統書籍,當時我也是班裡讀書最多的學生,這一點還是挺自豪的。

記得那是1999年的第一場雪,上師範的我們,被語文老師要求,每人都買一本書來讀,他讓課代表拿來一張數目單,上面有《水滸傳》《童年》《魯濱遜漂流記》等等書名。於是,我們就開始從裡面選。當時哪有看過什麼書,也沒見過什麼書,很多書名連聽過都沒有。覺得《水滸傳》挺好,但價格太貴,接近20元,沒捨得選。我就從40本書目中選了一本最便宜的《巴斯德傳》,那本書很薄,價格也便宜,不到十塊錢。

其實當時家裡並不貧寒,但我家剛好建了新房,花去了父母所有的積蓄。正好我又上學,學校讓一下子交3年的學費和住宿費,總共8000多塊錢,這些錢都是借來的,當時真不是個小數目。所以那段時間家裡也挺難的。我從小比較懂事,會過,家裡因為我上學欠了這麼多外債,就更節儉了,弄得我們班同學都覺得我是貧困生。想想真沒有必要,讓一些人看不起,幹什麼都可有可無,成了陪太子讀書的學生。

這本《巴斯德傳》也是我人生買的第一本課外書。書很簡潔,也很薄,是一本簡略版本,但是也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書講述的是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愛國化學家巴斯德的故事。他的成長經歷,主要成就和事蹟都有描述。

那時候,我們接觸到的課外讀物書籍非常少,所以格外喜歡。課餘時間就抱著看,一口氣就讀完了,對於一個十六七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有很大的震撼,也有很大的激勵作用。自己是師範生,當然是做不成科學家了,內心沮喪了好一陣子。

但是這本簡略版本的《巴斯德傳》卻敲開了我讀書的興趣。於是我們開始和其他同學換著讀,就有了我喜歡的第二本書《魯賓遜漂流記》。

當時特別喜歡這本書,一下子就被書中魯濱遜精彩的探險求生,克服生存和精神問題的自敘所吸引。這本書是週六上午借來的,那是沒有雙休,週六上半天。於是下午就躲在宿舍裡看,冬天的天黑得早,到了吃飯的時間了,一抬頭,眼睛暈乎乎的,差點栽過去。

不記得讀了幾天了。接著竟然換來了《紅樓夢》,仰著它經典名著的光環,要讀一讀,費了好大的勁才算是啃完。可是真不知道是啥意思,什麼也不懂,慚愧了好一陣子。直到過去了9年,參加工作後,再看時才真正感受到其深厚的經典和內涵。的確是看書需要一定的閱歷和文化支撐,突然明白那時讀書,很多時候看的是熱鬧,靠的是興趣和喜好。

以後的求學中我又讀了《水滸傳》,《老舍全集》和他的《四世同堂》,陳忠實的《白鹿原》,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餘華的《活著》。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高爾基的人生三部曲,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後來又看了《狼圖騰》《史記》部分,司湯達的《紅與黑》等等。算是讀了挺多書的。

可以說從讀《巴斯德傳》開始,我就喜歡上了讀書,讀書也成為自己人生中,獲取寶貴的精神財富的有效途徑。

人家是越讀書越聰明伶俐,但是我卻是越讀書讀越傻。讀了這麼多書,心眼、本事真沒有提高,也沒成什麼事兒,想想真是慚愧慚愧啊!


小獼猴桃子


好像是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從從班裡圖書角借來的《海底兩萬裡》人生中第一次發瘋了一樣看一本書,吃飯睡覺都想著讀。這本書真的是對年幼的我巨大的影響,主要不是這本書裡面所描寫的科幻場景有多壯觀和神奇(畢竟書裡所描寫的我們現在都實現了),而是他的文字好像有什麼魔力,直接把我帶到了主角身邊,和他一起冒險。我第一次發現原來文字是那麼神奇,“頭腦旅行”真的存在。尤其是主角站在潛水艇的落地窗面前,透過巨大的玻璃看海底世界那一段,我永遠都忘不了。再多說一些,看書要從娃娃抓起,畢竟閱讀太重要了。讀那些名著好書的確不能直接讓你吃飽不能直接給你錢。但我們是人啊,人的精神世界不應該只滿足於抖音和沒營養


偶然回眸


記得小時候那會,去親戚家裡玩,看到了一本書,金庸的《射鵰英雄傳》,沒錯,就是它!

那本書很舊,有的地方還撕碎了,頁數不全,還是殘卷,但這都絲毫不影響我的喜歡,一直趴在那看,情節環環相扣,把我深深吸引,後來就把那本書拿回家看了好多次,不過一直沒能買全,然後到了初高中抽空終於讀完了《射鵰英雄傳》,再然後把金庸小說都看了一遍,到了大學,基本每年都會複習複習金庸的大作,最喜歡的還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雪山飛狐》,《鹿鼎記》,後來大學那會流行看《紫川》《誅仙》,也都從圖書館借來看,再後來就是《鬼吹燈》《盜墓筆記》《鬥破蒼穹》《慶餘年》,再後來開始迷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因為《白夜行》入坑,再後來入了伊坂幸太郎的坑,這個是因為《陽光劫匪友情測試》,是枝裕和是因為他的《如父如子》入坑,《明朝那些事》《大秦帝國》《餘罪》《清明上河圖密碼》也都是很喜歡的作品


長路漫漫讀書相伴


看到好多人都是被名著打動。我則是因為兩本很小時候時候姑媽隨手給我在超市前報攤上買的雜誌——《兒童文學》。

那時候一期兒童文學還只有兩冊,另一冊是選萃吧,記不太清。

但是裡面好多故事大學生的我現在仍然記得啊。比如那一期的封面漫畫叫五瓣丁香花,大概說一個罹患骨癌的女孩從傳說中稀有的五瓣丁香花上得到勇氣最後痊癒的故事。

還有一篇是克隆人的故事。主角是克隆人,生下來為了將器官——她的腿移植給原體。我還記得主角一開始成長在一個可愛的“房間”裡,又得到關愛 ,如幸福的孩子。直到察覺自己的宿命,於是瘋狂逃跑。印象很深是主角自己描述周圍人的反應:“她瘋了”。

另外一篇也很厲害,是一個遊戲世界。主角和他的夥伴們不斷打怪,升級。厲害的主角最後終於打敗了最後的打BOSS,結果系統通知他——他可以成為新的BOSS了。最後結局如何記不太清了,但不知道為什麼印象很深故事裡出現過補充能量的巧克力 loll。那篇小說看完後自己腦補了好多遊戲,可惜不會編程,不然....

時至今日很多細節已經想不起,連名字都不知道了。但那種讀完後的滿足感,那種回味無窮,著實把我徹底帶入閱讀的世界。

順便多提一下《兒童文學》。這本雜誌雖然叫這個名字,裡面的文章有一些或許初中生都可以看得有滋有味。

不過那時候太小,並沒有什麼向大人表達想法乃至計劃的能力,也不會想到買書或借書。只是家裡有什麼看什麼。但也因此對僅有的基本不知道為什麼就在書櫃上的書印象深刻,畢竟讀了好多好多遍...

比如那時候又本叫《綠色童話》的書。我喜歡裡面的童話,就是很多篇實在太長了看得有點辛苦。這本書我前一陣子心念一動於是上網找電子版,看到記憶中的碎片重新拼接真的蠻感慨的。尤其是其中一篇我印象中超級長,結果如今幾分鐘被我看掉了(O_O)。

可惜的是,我找到的電子版並沒有再現全部的記憶。我總覺得有的故事現在找不到了。那篇故事大綱說什麼我都記不太清,反正又有王子公主之類的。但是記得有個出場人物裡超級吝嗇的老太婆,吝嗇到攢下用果子剩下的核桃蓋了個房子...這篇明明也是那本書裡的,現在看到的電子版確找不到。只能在這裡將微弱的希望寄託於知友們了。

還有一些書,現在也找不到電子書,應該甚至也買不到。不知道家裡還有沒有保存。(那還是個大孩子會把家裡的書整理給親戚朋友家小孩子的年代,我那幾本書也懷疑是哪個表姐的)。像是讓我對素味餅乾念念不忘的《餅乾武士》,讓我對鄉村生活產生嚮往的《鳥孩兒》,還有讓我幻想自己有個從未聽說的親人的《幽靈哥哥》。還有一本書,我都不記得名字,是以小孩視覺記錄自己生活的小區(小院兒)於小市民生活的故事。不是城南舊事,那本應該不是名著,時間算是現代。

我和父母去超市,我就會在圖書區蹭書看。

後來我長大些,大概三年級?到了會被允許獨自出“遠門”的年紀,就到圖書館辦了個借書證,一次借六本的那種方案中最“豪華”的。從此開啟了不務正業的人生模式。那時候喜歡推理小說,常常一次借書就是六本福爾摩斯一系列,圖書館離家單程半個多小時,臂力腳力就這麼鍛煉出來了。

也是小學五年級吧,開啟了日本文學的門。因為《白夜行》還是《挪威的森林》,差不多時期的書,不記得了。都是父母在讀,我就蹭,然後發現怎麼這麼好看....書中少兒不宜的部分,我也是不小心在那時候懵懂到習以為常甚至可以欣賞.咳咳..

我一度非常喜歡東野圭吾,直到他那時候的精華作品大概都被我讀了,留下其他比較坑的來傷我的心...總之這兩個作者也算是早起閱讀生涯裡的重要人物了。

這個答案,我發現越是寫,越是回想,就越寫不完。好多好多想說的想分享的,說太多就超綱了畢竟我們要答的只是第一本...但是趁此回憶一通也感覺頗有收穫。其實答案之外還想起了非常多很想再看一遍的書。有些不記得書名,只記得書中一些零星的情節,想找個地方傾訴,看看有沒有人可以把這些碎片拼出,也不知道哪裡可以。只好有緣再見了...




近代名士風流


說來慚愧,我的第一啟蒙讀物,就是課本。

我生於那個物資匱乏,看別人吃口粉條豆芽菜都留半天口水哈喇子的年代,小的時候別說看書了,連摸一下都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家裡經濟條件差,沒上過一天幼兒園,好容易熬到上學前班了,小書包裡就放一支鉛筆一塊橡皮,練習本都是大人用麻紙訂的,沒有課本,哪有!每次看到老師手裡的課本,心裡就癢癢的難受:啥時候自己也有一本書呢!

終於到一年級了,有了自己的課本,拿回家媽媽用牛皮紙給包上書皮,晚上睡覺都放在枕頭底下。

日月水火,山石土田,大小多少來去……日積月累,認識了不少字,會組詞造句寫話。後來,有同學拿著小人書,發現這個比課本還有意思,那時候什麼雞毛信,小兵張嘎,南征北戰,一本小書,幾個人圍著可以半天不動地方,看的津津有味。

後來,識的字越來越多,讀書也變成大塊頭的了,《說岳全傳》、《楊家府演義》、《西遊記》、《三俠五義》等等,但那時候基本上買不起,靠借。

再後來,自己賺錢了,條件也好了,書是一摞一摞的買但總沒有從前那麼如飢似渴的讀了。現在書櫃裡還有好多嶄新的只翻了一次的書,有的好幾年了,就靜靜的待在那裡……






偏愛藍色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班級裡要辦個圖書角,每個人都要貢獻一本課外書。爸爸騎著自行車帶我去鎮上的新華書店,我自己挑了一本鄭淵潔的《舒克和貝塔》,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課外書。就這樣開飛機的舒克和開坦克的貝塔開啟了我對閱讀的興趣,也讓我開始喜歡上通話大王鄭淵潔的筆下的皮皮魯,魯西西等形象。因為是啟蒙讀物,去書店買書的情景,書店,書名,鄭淵潔……這些都歷歷在目。



王小滿滿滿


說讀書第一次令我痴迷的無疑是《平凡的世界》那時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在縣城賣西瓜的時候,從路邊攤買的一本盜版書記。最開始是描述山村的那些語言很貼合我老家的山色地貌,後來被孫少安的堅韌所感動,為孫少平命運的不公,為賀秀蓮的善良所竊喜。(一度讓我在潤葉和賀秀蓮之間難以抉擇,到N年之後,長大成人才明白賀秀蓮才是最適合那一個。)但一直一來難以釋懷對田曉霞的最終歸宿,也許是她太過於完美,太過於超凡脫俗了吧!

我記得這本書我當時花了36個小時就全部追完了。從來沒覺得文字竟然有那麼的魅力,寫盡人世間的一切愛恨情仇,後面斷斷續續有看了幾遍,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樣,理解的深意也不盡相同。

現在開始養家餬口了,雖然被很多事情壓的喘不過來氣,但是每有時間還是喜歡沉浸在一本,一杯茶中慢慢咀嚼生活中酸甜苦辣[祈禱]


成則達濟天下


說說我自己個人的一點兒感受吧。

上班的時候閒下來的時候,就下載了一個微信讀書app吧,然後就在裡面找書看。自從看到了簡7理財裡的一些小白類的理財投資的科普類的文章,我就一直點進去👀,然後就是根據書裡面推薦的各種各樣的書籍,比如關於指數基金的,關於股票的,關於保障保險的,關於個股投資的,關於資產配置的各種各樣的書,然後我就一路在這個app不知不覺看了將近2年了,已經打算在這條路,投資理財這條路走上一輩子啦。

雖然看的書很多,但是呢,我卻記不起那本書使我啟蒙,大部分內容我都覺得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拉,所以我建議哈,看書就是隨性,喜歡什麼看什麼,關鍵的是接受並形成自己的思考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