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离高考不到100天却不想学了,怎么办?

舛驰


厌学是个普遍性问题,最主要的是你没有找到学习的理由和动力,或者是家里有什么事情,或者是你遇到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情况使你觉得学习没有意义,或者你学不会,要找到原因才能解决问题。我给你点建议:一是找个时间给自己放个假,轻松一下;二是找你的学哥或者是学姐,了解了解大学的生活;三是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人,你可以再去看看,他们目前的现状,是不是你需要的;四是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你去做做好,是不是会遇到困难,怎么解决;你需要的是什么,缺的是什么,怎么才能获得,怎么才能成功。我觉得你会找到答案,你觉得呢?


东乡阿当


我这个问题比较有发言权,高三寒假时跟同村几个打工的发小玩的很欢,听他们讲 在南方打工的种种经历,“今年赚了多少钱,谈了几个女朋友,和老板、同事的种 种趣事,闲暇时如何在外面耍等等”,我那叫一个心向往之,我家庭条件较差,金 钱对我的困扰我早就受够了,如果现在打工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想玩什么玩什 么,想买什么买什么,那多潇洒,寒假开学我就萌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然后跟父 母、老师透露想打工去,结果是肯定的不同意,最后我折中的想在家复习,然后到 高考再回学校,中间肯定是大家都懂得“拉锯战”,最终我也是安分的在学校完成 学业、参加高考、大学、工作。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回想真是后怕,假如我当初辍 学打工了,人生会是什么样?娶个同样初中或高中毕业的女孩,结婚生子,然 后把孩子扔给爹妈,之后老婆为了一个鸡蛋半斤面每天跟父母、妯娌吵个不可开交 ,夫妻俩年初去打工,年末回来,日复一日,直到孩子长大、上学然后我又无能为 力的看他们重复自己的老路,直至终老?想想就可怕!上大学我们又是为了什么呢 ?就能找个好工作出人头地?显然不是。我觉得上大学只是一个梯子,这个梯子能 让我们思路开阔些、格局高一些、能进入一个稍高层次的圈子,能让你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即使没能实现自己人生目标,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让他们实现人生目标少走一些弯路,仅此而已。我也有不少没上大学混的风生水起的朋友,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很后悔没上大学,也都对子女教育下足了功夫,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假如我上了学我会少走很多弯路。孩子,你现在对社会的认识还太狭隘,如果你拿不准,你就看同年龄都在崇尚啥,肯定不是搞直播和打工,随大流总归没错,那就是高考,哪怕没考上。以上是个人愚见。


出了个工程哥


学弟或者学妹,一定要认真的坚持。我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家在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的偏远农村,离县城有30公里,但是从小我爸就告诉我要想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必须好好上学,考上大学才可能离开农村。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初中也很不错,可是高中特别是上了高二,感觉越来越难,数学简直就是我的噩梦(我现在还经常做梦梦见回到高中了,数学学不会),可是不论怎么样我都坚持了下来。高考虽然没有考到理想的学校,但是最起码走出了农村。后来毕业后,又找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现在省会城市定居。孩子,现在是关键时期,正是人生中需要“加速”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梅花香自苦寒来,加油!


郑州陈小律


好好珍惜还能学习的时光,等到你以后回忆起这段时光不留遗憾是你人生最大的幸福。我初中的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多,家庭负担重,所以妈妈就早早安排和我打了招呼让我读中专,好早点毕业工作减轻家庭负担,那个时候我的学习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可是一眼看到自己结局的未来让我伤心极了,和妈妈怄气,生闷气,叛逆,不想再好好学习。时至今日我不说我生活的怎样,就孩子每次问我在哪里上大学的时候,我都羞愧难当,不敢回答她,岔开话题!我今生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有当初恳求妈妈让我继续读下去,没有念高中读大学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现在经常看穿越剧的时候,我最想回到的就是初中时代,我会发奋学习,不让自己在留下这样的遗憾。所以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不然你只能在安逸的年龄苦苦奋斗!



567的妈妈加油吖


我之前也有一段时间不想学,特别叛逆,和家里人闹别扭,说不想读了,家里人以为我闹小脾气,反而更加严厉,这就让我情绪更加糟糕,把自己锁在房间。

之后父母意识到我的不一样,一个“听话”的孩子怎么突然这样,伤透了父母的心,那个学期也休学了。在休学的那段时间里,自己也觉得奇怪为什么不想学了,可能觉得自己不上学也可以做得更好吧,也可能是觉得上学太苦了,各种原因都想了。最后还有一两个月开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应该找个理由让自己去上学。那么就看看我不上学能做些什么,拜托朋友找工作,发传单一天50,看似轻松的工作,别人不接,或者才拿到手里就把他给扔了,自己又觉得可惜,去当小工,一个月最多1500,才几天就深刻的意识到这样的话永远翻不了身,没有任何尊严可谈。之后发现去做推广推销更好,但自己的口才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得罪了人,一些事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自己完全不知道…

有时候去亲戚家,问怎么没去上学,说休学了,在他家多吃一颗糖都会被刁难,看着他家的孩子,衣来伸手,尽管成绩不如我在学校的十分之一,这种差别对待还是可以很轻易的感觉到,父母自然也被各种嘲笑,父母也不断替我圆场…

自己家庭条件并不富裕,靠不了父母,时不时父母看自己的眼光也隐约透露着异样,但父母还是耐心的和我交谈“开学了在学校有什么事就和我们说,不要一个人憋着…”“等开学了我们就很少聚在一起了,多吃点…”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突然觉得生活的不易,父母的不易,他们这辈子很难有更大成就,岁数去了,那份不甘也被磨灭了,累了。就这样平平淡淡的生活,把孩子教育成人,孩子成绩那么好,以后肯定不会过我们这样的生活…突然“我不想读了”把他们拉回到了现实,他们不得不再加把劲,不得不继续努力,那份希望在破碎的边缘吊着,他们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了。

开学了,我回到学校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休学

“就说你生病了”我可能也就是想找一下存在感吧哈哈,这个玩笑开的也太大了,我不想再让父母伤心,这次回到学校,我没有任何不上学的理由,但我有无数个继续上学的理由


10里01


千万不要放弃呀,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考验,一定要坚持跨过去,你会发现以后遇到的压力和挑战你都能够迎刃而解,趁着这个机会锻炼自己,你一定会很棒的,我高考最后100天各科成绩全部突破瓶颈期,那时候也迷茫过,也想放弃过,但是我相信,别人可以的,我一定可以,我并不比别人差,你要相信,只要足够努力了,结果多不会很差,高考真的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加油呀,陌生人!


全糖烤奶


说下我这毕业几年出来的工作感受,目前在一线城市工作,优秀的人一抓一大把,各种高精尖人才也不少,周边的朋友一个比一个努力,为的是什么呢,只是为了自己后面更轻松一点,生活质量更高一点,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好的学校,家长可以安心养老。网上有一段话不记得谁说的了,现在投资最少回报最多的就是上学,还在自己学生的时候可能不太理解,但是当你踏入社会工作发现现实就是如此,还有100天的时间,你已经努力了十几年还差这几个月吗,如果说你家庭条件非常优秀或者有家族企业继承,或者来讲你可以直接去更优秀的地方深造,我觉得可以放弃,如果说你现在是普通家庭,一定要切记除了上学别的出路更加艰难,会比上学更难,投资小回报大的机会你都不抓住,你觉得自己后面还会有多大的成就,当然这话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但是这个回答适应当下中国绝大部份的家庭甚至更多,珍惜眼前还可以上学的机会,这样后面才不至于悔之晚矣……加油吧同学👨‍🎓


懂心523


高中真的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候你会很独立,独自管理自己的生活。去开始接触你之前不了解的新鲜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渐渐有自己更清晰的价值观,但这还不成熟,高中的生活说白了很单调同时很压抑,在你高考完后,你会进入下一个阶段,你的思想开始变化,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向往,这时仍然是不够成熟的,我认为在这个时代,人们一定要有成熟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的人格。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有太多太多信息进入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这会导致我们被外界的事物影响,甚至被引导。但这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每天网络上爆红的东西是否真的有意义?网络上那些你觉得还不错的歌曲,电视剧是否真的是好作品?这些问题的答案媒体不会告诉你,他们会觉得这是消遣时间的方式,他们不会说这其实是一个连及格线都不到的东西,甚至可能他们自己都不能判断。只是因为某件事物在网络上爆红,在这个市场上有好的反响,媒体就会各种吹捧。时间长了,人们连审美都不去想了,更别说意义。人们整体就在别人给你推送的东西下傻笑。还有所谓饭圈等等,一个现代青年真不应该把时间放在这上面,认认真真去学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这么想过,但在你有时间时,你真的会去想吗?说那么多,我只想说世界上这样的人太多,这就是所谓的普通人,如果你也相当,那不用改变,因为会改变的人都不甘成为一个庸人。


Billmount


当然高考并不是终点,只是一个过程,过程中一定要脚踏实地才会留下美好的青春和回忆,当你最后拿到理想大学的通知书,你会感谢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努力,人生其实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奋斗以及奋斗后的甘甜还有失败,努力多一点,成功几率大一点,不努力或者假装努力就会失败多一点,也会越来越颓废,失去了斗志,有好的机遇也错过了。

我常常跟我的孩子讲,努力过好每一天,才会收获甘甜的果实,假装努力收获的就是苦涩的生果,即使考上大学也不是终点,更要树立正确的目标继续拼搏才会有更好的人生,当你自己优秀,你周围的资源也是优秀的,强强联合才会更上一层楼,所以圈子决定你的未来,我想作为高中生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帮助,苦战100天,拼了!祝福学子们如愿以偿!


果儿嘟嘟妈妈


行百里者半九十

半途而废

有始有终

前功尽弃

事半功倍

……

自己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