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文 | 葫蘆爸

ID:Hulupapalove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作為03年非典的一線親歷者,我覺得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可以控制住的。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回想03年那會兒,剛上班沒兩年,就從區委辦被派往區疾控中心一線。幫助弄清全區的感染病例數量,及時把每天彙總情況向鄉鎮和街道進行通報,開展隔離等防控佈置。


那時不到25歲,初生牛犢不怕虎,甚至不太清楚疾控中心具體做什麼,揹著包戴上口罩就去了。


去了才知道,疾控中心最重要的是“流調”,全名是流行病學調查。也就是說,當一個病人為確診病例或疑似時,需要對Ta的感染史和接觸人群進行詳細調查,從而進行專業防控。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他們穿著厚厚的白色防護服,與確診或疑似病例進行對談,既要安撫好情緒,還要真實準確地瞭解到接觸可能,再去進行隔離、布控。


但凡只是想像,都能感受到不易。


更何況,我後來才知道,這只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還有消毒、滅菌,甚至出現交通事故有人身亡,都請他們先去鑑定是不是非典。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我剛去的時候,他們曾產生過很強的敵意,區委派這個毛頭小夥子來這幹什麼,是覺得我們工作幹得不夠好,嫌我們不夠累,所以過來當“監軍”麼?


可是很快的,不到一週時間,他們就意識到我是來幫他們的。


因為他們流調後需要向各鄉鎮和街道進行布控,但從隸屬關係上說,鄉鎮和街道並不聽區疾控中心的,卻必須聽區委辦的。


慢慢的,我也從啥也不知道,開始和這些身著白衣、戴口罩的疾控英雄們成了同進不退的“戰友”。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我也完全刷新了一個“醫護局外人”的認識。


他們當中,有的白髮蒼蒼,已經過了退休年齡被返聘回來。有的和我一樣,剛從學校畢業不久。有的甚至還沒有畢業,處於見習階段。


但是,他們所付出的努力,遠勝於我,點點皆是心血,用生命在拼。他們展現出來的精神,是那樣的無私無畏。犧牲了又怎樣,捨我其誰。


自從出現疫情以後,他們就再也沒有回過家,防護服穿了脫、脫了穿,24小時連軸轉,實在困得不行了,就在辦公室地板上打地鋪,連衣服都沒力氣脫,裹上被子眯一會兒,一有任務就立刻睜眼,站起來衝出去。


這是怎樣的精神與狀態?又怎麼可能不擊敗非典?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其間有一件事情,令我至今難忘。


這天,我正在臨時辦公室裡忙乎,兩個流調隊員突然衝進來,手上還帶著沒撕乾淨的防護腕帶:“不好了!有一個確診的密切接觸人,本來在家裡留觀的,竟然私自跑了,而且是坐的火車!”


我暗自心驚,轉身將後面的窗戶推開,問清詳細情況後,讓他們別緊張,當著他們的面打電話報告,而且草擬好了給去向地政府的函。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末了,我指了指他們手上的腕帶,“下次,還是先打電話!你們跑得再快,也沒有手機信號跑得快!再說了,……是吧?”


至於“再說了”後面那半句話,我當時沒說,相信他們也明白。


倒是在後來戰勝非典後每次聚會痛飲時不斷被提起,“你那句‘再說了’後面那句,肯定是,腕帶都不摘就跑進來,萬一帶著病毒怎麼辦。回頭被隔離,最後再掛了,還沒結婚呢!”


然後,就是一通放肆的大笑。後來的事實,這個人並沒有坐火車逃跑,只是躲了起來,也被找到了,算是虛驚一場。


而提及痛飲,在戰勝非典後的每一年,我們都會找時間聚在一起,舉碗而飲。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之所以舉碗而不是舉杯,是因為這種凝聚於經歷生死的感情太深厚了。


這和總聽他們提起的外科大丈夫是一樣的,每天做了好幾臺甚至十臺手術後,最喜歡乾的事不是別的,就是痛飲,因為見多了生死,一醉後就都忘了。


再醒來,就是新的人生。


當然,讓我們每次痛飲還有一個真實原因,那就是在整個非典應對過程中,所有區疾控中心的一線人員,算上我這個番外,沒有一個陣亡的。


都抱了赴死的心,卻未死。


所以,一直到現在,他們還經常開玩笑,以後再有疫情也不怕,天天病毒裡來回折騰都沒事,肯定有天然抗體了!


這種“人何怕死”的無畏和慨然,能不勝,能不醉麼?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還有一件事,是我很久之後有了娃才深深體會的。


當時,因為缺乏防護意識,區第一醫院不少醫護人員被感染,成了重災區。所以,區裡作出了“封院”的決定。


區疾控流調科的副科長“大劉”的愛人,就是第一醫院的大夫。


封院那天,院外的“大劉”帶著孩子,與院內的夫人隔“帶”而望。


一個緊緊抓著醫院大門的欄杆,不停招手。


一個抬起孩子的手,安撫式地擠出笑容。


未等轉過臉去,二人已是涕流滿面、聲淚俱下。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如今,我家葫蘆已經快七歲了。我時常在想,如果當時把我換成“大劉”,會怎麼做?心裡又會有怎樣的感傷?


還好,後來疫情解除, “大劉”的夫人沒事。


事實也證明當時“封院”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時間到了,“封院”令解除那天,他也帶著孩子接夫人去了。


我沒見到那一幕,但每次喝酒只要一提起這個,他總是很幸福地笑,高舉一碗,一飲而盡。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現在看03年平定肆虐的非典,有三個值得肯定的進步,也是值得借鑑的經驗。


  • 一是信息公開透明,第一時間發佈疫情,讓大家瞭解實情,並不會引發恐慌,反而讓大家更加警醒,有效面對。
  • 二是設立發熱門診,避免去醫院就診的造成交叉感染,使醫院成為次級傳播的源頭。
  • 三是各自為戰。鎮自為戰,村自為戰,形成相對閉環,有效阻斷傳播途徑。


這幾天,看到84歲的鐘南山院士,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不斷往返於北京、武漢、廣州之間,每天只能睡不到四個小時。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還有很多醫護人員沒有逃離,反而自願向武漢“逆行”,同濟醫院第二批志願者報名已經滿員,申請書中寫道:


如有需要,我自願報名申請加入醫院的各項治療病毒性肺炎的治療活動。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別忘了,他們也是兒子、女兒,為人妻母,為人夫父,他們也有溫馨小家,也是親密愛人。


可他們卻淡淡說出了這句:“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有國人如此、志願者如此,何愁病魔不退?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時至今日,當時天天在一起的流調科長,後來當了區疾控主任,如今已是市疾控副主任,這些天肯定各種忙碌,睡不好覺。


我給他發了短信,務必挺住,期待這次戰勝疫情的那一天到來。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還有消毒科的科長,如今已經不在疾控,但正考慮是不是申請去往一線,那年汶川地震醫護組隊他也去了。


我和他說,不管是不是申請去一線,我都全力支持他的決定。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還有流調科的小科員,如今已是市疾控信息組的骨幹,發短信時,還和我開玩笑說我當年非典就埋汰其數數不行,如今成立應急信息組,要求可高了。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在囑咐他們注意防護和休息之後,我的眼睛溼潤了。


我彷彿又想起了他們當時開的玩笑:“我們這些人肯定都有天然抗體了,再有疫情也不怕!”


如今疫情真的又來了,雖然換了不同的病毒種類,也不可能存在什麼天然抗體,但當年的鬥士們還在,精神還在,又有更多有精神的鬥士們加入進來,只要有這個,就沒有什麼疫情是不能戰勝的。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正是有了你們,最後一定能取得勝利。


我們也能夠告訴我們的孩子,我們不怕任何困難,因為我們有精神。


當然,我們除了精神,還要進行科學防控。


每個人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做好最基本的個人防護:


(1)保持手衛生。咳嗽、飯前便後、接觸或處理動物排洩物後,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出門請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飛沫傳播。


(3)醫院就診或陪護就醫時,一定要佩戴正確的N95或醫用無紡布口罩。


(4)保持良好安全飲食習慣,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做飯時徹底煮熟肉類和蛋類。


(5)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或養殖動物。


(6)如果出現發熱、乏力、乾咳表現,並不意味著已經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3℃)、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且有武漢旅行或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出現小範圍聚集性發病,應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7)去醫院就醫需要注意:應如實詳細講述患病情況和就醫過程,尤其是應告知醫生近期的武漢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觸史、動物接觸史等。特別應注意的是,診療過程中應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護自己和他人。


(8)密切接觸者要醫學觀察14天。


這既是對我們自己負責,也是對沖在最前方的醫護英雄們負責!


這是一場保衛戰,不是某個某些人的,而是我們全體國人要面對的。


正是有了鬥士們的無畏,有了每個人的積極和科學防護,我們一定能取得這場保衛戰的最終勝利!


願家國平安,給鬥士們點贊,也為我們自己加油!


疫情來襲,為何還有人逆向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