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汽車早上發車到底要不要熱車?為什麼?

良家素女


汽車早上發車是需要熱車的。

1、車子經過長時間的停放,引擎內的機油又流回引擎下部之機油底殼內。因此在較久未用車(如隔夜)後發動引擎,其時引擎的上半部是處於沒有機油,缺乏潤滑的狀況。大約要在啟動發動機後30秒左右,才能將機油運送到引擎最需要潤滑的活塞,連桿凸輪軸以及曲軸等部件。但即使是一發動引擎後就立刻上路,只要不猛踩油門飈車,保持發動機低速運轉,其效果是和怠速運轉相同的,(建議原地怠速熱車1~3分鐘)。

2、引擎在未達工作溫度之前(大約在攝氏90-110度之間),其供油系統因溫度尚低,均無法有效地將汽油完全氣化(相信大家都知道,液體溫度上升到沸點就氣化了)。在汽油尚未氣化而呈"溼溼"的液狀時,是不容易燃燒而發動引擎的。此時就要靠阻風門的作用,阻止部分空氣進入汽缸,以提升汽油/空氣的混合比,並提高引擎轉速使引擎不致熄火。當達到正常工作溫度後,自動阻風門自然會因機械的動作而恢復正常狀態;而手動阻風門的車子務必記得將阻風門放回,否則因油/氣混合比過高,不但浪費汽油,馬力不足,而且汽油燃燒不完全會冒黑煙,汙染環境。一臺發動機要達到正常工作溫度約需5~10分鐘不等,依車種不同而定;為了節約燃油不汙染環境提倡怠速熱車1~3分鐘,熱車後10分鐘內只要不以高速行駛就無妨。

3、有關變速箱變速齒輪的潤滑,這是一般人最不懂也最易忽略的。變速箱齒輪油與引擎機油相同的地方是:在冷車時齒輪油都流到變速箱下半部。只有當行車時才會因齒輪的運轉而將底部的齒輪油帶起,潤滑上半部。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車子在冷車時換檔生澀的原因。其解決之道也不是原地熱車即可解決的。因為變速箱並沒有齒輪油泵,原地熱車只有引擎在動,其餘部分都沒在動,只有等到實際上路後,慢慢行駛了一段時間才能改善此一狀況。

需要的,在原地等30秒左右就可以,水溫上來之前轉速不要超過2000。

汽車發動機80% 的磨損都發生在冷啟動時。因此,在磨合期首先應該注意冷車的啟動。

發動機在沒有預熱前,機件的間隙較大,潤滑油沉於油底。著車後,必須經過一端時間的預熱,機件預熱膨脹後才能逐步達到規定間隙。機油泵同時開始工作,將機油輸送到需要潤滑的部位。機油要在發動機啟動後十幾秒才可循環流至各主要部位,此時,如果著急轟油加轉,急速升溫,會加大機件的磨損。

因此,冷車啟動時,應該“冷搖慢轉,低速升溫” ,即在怠速狀態耐心等待,最好等到水溫表的指針開始上升時再起步行車。

冬天,這個預熱的時間還要長些,有手風門的車,可以拉開手風門,然後隨著發動機溫度的上升,逐步收回手風門,直至水溫正常後再起步行車。對電噴或自動風門的化油器發動機而言,冬季冷車啟動時怠速較高,通常在1200/分左右。此時機油的流動性較差,潤滑效果不好,不宜高速行走或重負荷。當怠速降到850/分左右時,缸內溫度已經上升,機油充分流動,發動機已初步預熱,可以慢慢起步行走了。

4、汽車早上打著車不預熱直接發車,發動機機油未能及時潤滑的相關機件導致發動機零件受損,輕者發動機異響重者零部件報廢大修發動機,冷車啟動發動機潤滑系統需要工作時間,強烈建議冷車啟動要預熱發動機(預熱1~3分鐘),冷啟動暴力駕駛會導致凸輪軸磨損發動機拉缸。





汽修小師兄


我開車不暴力,車是1.5帶T的,從來不會啟動就大腳油門,所以從來不原地熱車,一般啟動直接掛檔開走。停車也沒有怠速多久才熄火,一般停車前一分鐘左右發動機轉速本來就不高,車子停穩了掛個停車檔熄火都要時間,沒必要怠速多久才熄火。如果說帶T的啟動和停車都要怠速,那還不如不買,又麻煩,又費油,還積碳。我的是國產的,想想增壓器在怎麼說也能用個十年八年的,換個增壓器一萬左右,八年後一萬塊都不用一個月的工資,在說了到那時候基本都可以換車了,本來國產車就便宜


o59406682


虎友您好,虎妹很高興為您回答問題。虎妹根據現在網上的觀點進行了一個總結。

觀點一:所有車輛在早晨發動車時都應該熱車。發動機在冷態時,潤滑油也很涼,又由於活塞與燃燒室內壁之間空隙大,無法形成油膜,正常潤滑,磨損之劇烈可想而知。發動機的正常工作溫度應該在90℃左右,冬天早晨的溫度很低,夏天早晨也不可能達到這個溫度,不進行適當的預熱,對發動機的損傷是比較大的。早晨動車前要進行2-3分鐘的發動機預熱。汽車發動機是一部機器,電噴不電噴,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沒有根本的改變,過低過高的溫度都會破壞最佳工作狀態,損害發動機。

觀點二:早起原地熱車3分鐘,現在都是電噴車,汽車使用手冊上也說明了不用熱車,打著車就可以走車。熱車不僅會白白浪費燃料,而且熱車3分鐘所產生的汙染相當於行駛十幾公里的汙染。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在汽車發動之後,只要機油燈熄滅即可行駛,此時油壓已達正常壓力,可以先讓發動機保持在2000轉之內慢慢地行駛,待水溫到達正常的溫度時就可以放心加速了。至於停在路邊熱車,除了造成環境汙染、增加磨損、使發動機積碳及讓機油酸性劣化外,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虎妹是這麼認為的第一個觀點有一些極端了,如果機油沒有問題的話,不可能一點不產生油膜,影響沒那麼大。第二種觀點稍好,現在的車基本不用熱車,涼車啟動之後,可以先低速行駛待水溫升高到一定程度再正常開即可。這裡面的汙染是涼車汽油霧化不好,燃燒不充分,排到空氣中汙染空氣。
希望虎妹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望採納。如果以後有什麼問題需要諮詢請提醒下虎妹,虎妹會及時回答您的問題的。


途虎養車



根據一項統計數字顯示,發動機引擎部件的損壞,有超過90%的比例是熱車不當造成,可見熱車是很有必要的,但熱車可不是簡單的原地怠速,怎麼熱車一起來看看。



為啥要熱車:

1. 潤滑需要過程


汽車停放一晚,引擎內的機油在重力作用下會迴流到底部,引擎的上半部分就會處於沒有機油,沒有潤滑油膜的狀況。汽車發動後約30秒的時間,機油泵的運轉後才能將潤滑油運送到引擎最需要潤滑的活塞、連桿及曲軸等零件。



變速箱中變速齒輪也是需要潤滑的,汽車長時間停放變速齒輪油和引擎機油一樣,會迴流到變速箱下半部。但變速箱沒有齒輪油泵,只能在行車時才會因齒輪的運轉將底部的齒輪油帶起到上半部分,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車子在冷車時換擋生澀。


2. 冷啟動發動機工況變差


汽車發動引擎絕大部分是金屬材料製作的,熱脹冷縮是材料的特性,而汽車發動機上各部件配合間隙是在發動機正常工作下制定的。我們知道發動機正常工作溫度是90℃,冬季北方氣溫經常是-10℃,甚至更低。


如此低的溫度下,金屬件就會收縮率的很厲害。汽車冷啟動後運動部件之間的配合間隙會變大,會造成各方面性能下降,發動機的噪音會顯著增加。



3. 冷啟動燃料霧化困難

發動機燃燒的油料,並不是液態的汽油或柴油,而是霧化的油蒸汽,如果發動機內部的溫度太低,就會影響油料的揮發性,也就是從液態到氣態的轉變。同時,如果進入氣道和汽缸壁的油料溫度過低,還會讓油氣凝結造成汽缸上的壁膜損失破壞。


怎麼熱車:

汽車啟動後30秒至一分鐘就可以上路。開始應保持低速行駛,發動機轉速控制在2000轉左右,千萬不要高速行駛,這樣會造成引擎和變速箱激烈的磨損。等引擎溫度上升至正常溫度,水溫表顯示90℃左右,就可以正常駕駛啦,可見原地熱車時沒有必要的。



熱車時很有必要的,但不要原地怠速,應該保持低速行駛,待引擎溫度正常後就可以了,有什麼其他想法一起來交流吧!


嘀嘀侃汽材


汽車冷天早上啟動要預熱。

熱車的主要原因在於:車子經過長時間停放,發動機內的機油又流回發動機下部之機油底殼內。因此點火後,發動機的上半部是處於沒有機油缺乏潤滑的狀況,大約要在發動後30秒左右,才會因機油泵浦的運轉而將機油運送到發動機最需要潤滑的活塞、連桿及曲軸等部件。

正確的熱車方法應該是,在發動後30秒至一分鐘後上路,但此時千萬勿以高轉速行駛,應保持在低車速,發動機轉速以不超過3000轉為限,一般保持2000轉,否則發動機及變速箱所受到的激烈磨損可是無法復原的。待發動機溫度上升至正常工作溫度後(大概需要3到5分鐘時間),再恢復正常駕駛即可。





汽車改裝界的彭于晏


一、熱車原因

1、車子經過長時間的停放,引擎內的機油又流回引擎下部之機油底殼內。因此在久未用車(如隔夜)後發動引擎,其時引擎的上半部是處於沒有機油,缺乏潤滑的狀況。大約要在發動後30秒左右,才會因機油泵浦的運轉而將機油運送到引擎最需要潤滑的活塞,連桿及曲軸等部件。

2、引擎在未達工作溫度之前(大約在攝氏90-110度之間),其供油系統因溫度尚低,均無法有效地將汽油完全氣化(相信大家都知道,液體溫度上升到沸點就氣化了)。在汽油尚未氣化而呈"溼溼"的液狀時,是不容易燃燒而發動引擎的。此時就要靠阻風門的作用,阻止部分空氣進入汽缸,以提升汽油/空氣的混合比,並提高引擎轉速使引擎不致熄火。當達到正常工作溫度後,自動阻風門自然會因機械的動作而恢復正常狀態;而手動阻風門的車子務必記得將阻風門放回,否則因油/氣混合比過高,不但浪費汽油,馬力不足,而且汽油燃燒不完全會冒黑煙。

3、有關變速箱變速齒輪的潤滑,這是一般人最不懂也最易忽略的。變速箱齒輪油與引擎機油相同的地方是:在冷車時齒輪油都流到變速箱下半部。只有當行車時才會因齒輪的運轉而將底部的齒輪油帶起,潤滑上半部。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車子在冷車時換檔生澀的原因。

二、熱車方法

熱車不要在原地怠速進行。正確的熱車方法,應該是在發動後30秒至一分鐘後上路。但此時千萬勿以高轉速行駛,應保持在低車速,引擎轉速以不超過3000~3500轉為限。一般保持2000轉。否則逞一時之快,引擎及變速箱所受到的激烈磨損可是無法復原的。待引擎溫度上升至正常工作溫度後,再恢復"個人習慣"之開車方法即可。


名車雲集


汽車熱車,主要是指發動機的預熱升溫,是指發動機啟動後從環境溫度升高到正常工作溫度的過程,也就是汽車的冷啟動階段。根據網上的一些資料數據顯示:引擎機件部分的磨損,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比例是在冷車發動後三分鐘內造成的。因此,應如何才能正確地熱車,大家應該都是非常關心的話題。

正確的熱車方法,應該是在發動後30秒至一分鐘後上路。但此時千萬勿以高轉速行駛,應保持在低車速,引擎轉速以不超過3000~3500轉為限。一般保持2000轉。否則逞一時之快,引擎及變速箱所受到的激烈磨損可是無法復原的。

此可見,不論是冬季還是夏季,汽車都存在熱車的問題,並不是說汽車只有冬季才需要熱車,到夏季就不需要了。只是在冬季汽車需要更長的熱車時間,而在夏季熱車時間更短而已。

比如我們在冬季汽車行駛五分鐘了,水溫表才剛剛抬頭,而在夏季行駛一分鐘左右,水溫表就有顯示了,在三分鐘左右,發動機就達到正常的工作溫度了,接下來就可以正常駕駛了。但是在寒冷的北方冬季,汽車即使行駛了十分鐘,發動機也不會達到正常的工作溫度,仍然需要我們以熱車的方式小心駕駛。以我的車為例,我都是每次啟動之後,等轉時速回到一千以下,就開車走人。

為什麼需要熱車尼,有如下方面:引擎在未達工作溫度之前(大約在攝氏90-110度之間),其供油系統因溫度尚低,均無法有效地將汽油完全氣化(相信大家都知道,液體溫度上升到沸點就氣化了)。在汽油尚未氣化而呈"溼溼"的液狀時,是不容易燃燒而發動引擎的。,車子經過長時間的停放,引擎內的機油又流回引擎下部之機油底殼內。因此在久未用車(如隔夜)後發動引擎,其時引擎的上半部是處於沒有機油,缺乏潤滑的狀況。

綜合所說的,熱車這個動作是好的,但是有些人採取的方法卻大有不對,熱車的時間千萬不要太長,否則將會事半功倍,增加了油耗。


小白牽著風箏跑


眾所周知,汽車的壽命和日常的保養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保養得當,汽車的性能就能夠更好的發揮,而且使用壽命也要更長一些。但很多車主也都聽到過這樣一種說法,在天氣比較寒冷的時候,早上開車之前需要先熱一下車,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保養髮動機。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我們又該怎樣“熱車”呢?

首先我們需要肯定的是,熱車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汽車的發動機在經過長時間的靜置之後,在重力的作用下,各個部件接觸面上的潤滑油基本已經消失,而且在低溫情況下,潤滑油的粘度就會升高,潤滑作用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果在此時行車,就會突然加大發動機阻力,而且很有可能會造成發動機嚴重磨損。如果採取正確的方式對發動機進行預熱,就可以有效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其次,汽車發動機在沒有到達工作溫度之前就駕駛汽車,其油耗是比較高的。這主要是因為此時的供油系統無法將汽油進行高效的氣化和應用,而為了提供足夠的汽油,此時化油器上面的阻風門就會啟動,並且關閉一部分的進氣口,提高油氣混合比。由於油氣混合比變高的原因,在此時耗油量是比較大的,一旦燃燒不完全還很容易產生積碳,對於汽車的性能有著較大的影響。

最後就是如何預熱發動機的問題了。一般來說熱車的時間控制在半分鐘左右是最合適的。我們並不需要原地熱車,而是應該選擇低轉速緩慢行駛,也就是控制發動機的轉速在2000轉以下,當發動機溫度升高到工作溫度時就可以正常行駛了。

綜上來看,熱車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除了發動機之外,汽車的變速箱等裝置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預熱。不過在熱車的過程當中也需要使用正確的方法,才能保證汽車的性能不會受到影響。


汽車觀察家


關於汽車早上到底需要不需要熱車,有兩個派系。一派是專家學者講座派,汽車早上不需要熱車。一派是實際行動支持者,用冷車高怠速來證明汽車早上需要熱車。

嚴格來說,兩個派系都沒有錯,出發點不同造成觀點不同,角度不同視野也不同。專家學者派,包括廠家也是一樣,一致認為汽車不需要熱車。例如廠家隨車附送的用戶手冊也做出了說明:


可以看出來廠家關於熱車給出的意見是要麼不需要原地熱車,要麼原地熱車不少於30秒,不同廠家說法有所出入但是意思是大抵接近的。

汽車的生產廠家就是汽車的父母,沒有人比父母更瞭解孩子。之所以不需要熱車,是因為沒有熱車的必要。現在的汽車全部採用了電噴技術,而早年的化油器車輛是必須要熱車的。因為低溫促使汽油蒸發性下降,與空氣混合能力變差,混合氣濃度低。因此汽車需要熱車,發動機溫度升高後汽油的蒸發性恢復,混合氣濃度增加,燃燒充分動力也會逐步恢復。


而進入電噴時代後,低溫汽油蒸發性降低的問題可以通過增加汽油噴射量來解決。油量增加後,燃油蒸汽體積增加,混合氣的濃度也會得到提升。

噴射更多的燃油後汽車容易啟動、啟動後運轉更穩定、動力損失小,啟動後就會有足夠的動力驅動汽車行駛。這套程序是ECU採集水溫、進氣溫度後實施的。

可以看到,在水溫上升到預設定溫度(73℃)之前,噴油量始終是加大的,只有水溫上升到73℃噴油量才會恢復正常。因此汽車啟動後無需原地怠速熱車,因為車輛始終在通過加大噴油量來達到快速暖機熱車的目的。這就是專家學者汽車廠家不推薦原地熱車的、而推薦低速行駛熱車的原因。

其實還有一條是比較重要的,那就是原地怠速熱車、暖機時,發動機處在開環控制模式下。

開環控制模式下,空燃比高低只取決於水溫、轉速、發動機負荷、進氣壓力/溫度。在這種工作方式下,ECU不採用氧傳感器數據,因此也不知道空燃比是否正常,也不能把空燃比保持在14.7:1的附近。這時候尾氣排放的有害物質無法控制,數量更多。假設所有的汽車早上全部都原地怠速熱車,那麼超標的尾氣全部會排入大氣中,不利於環保。如果啟動後直接低速上路行駛,那麼暖機時間縮短。發動機提前進入閉環控制模式下,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有利於環保。

另一派就是實際行動支持者。用事實證明汽車需要熱車。具體場景如下:

Ⓐ早上車輛冷啟動後,發動機怠速轉速很高,而原地怠速運轉一段時間後發動機轉速會下降到正常值,說明發動機需要預熱。

Ⓑ早上冷車啟動後,如果不預熱那麼明顯感覺到汽車阻力增加,變速箱不升檔,發動機動力不足、汽車不輕快有阻滯感。

關於冷車高怠速的原因:冷車高怠速遠轉幾秒或者幾十秒,或者更長的時間(A段)。其實是通過高轉速為三元催化器加溫,儘可能的讓三元催化器“復甦”,因為三元催化器工作起始溫度為250℃,最佳工作溫度是400-800℃。怠速跌下來後仍然比熱車高一些,這時候發動機進入暖機模式(B段)。



水溫上升到65℃左右時發動機暖機模式結束,噴油量恢復正常、怠速恢復正常。因此整個過程只是發動機在自動暖機而已,如果在北方的冬季,車輛樓天存放一夜,戶外溫度-30℃,那麼原地熱車十幾分鍾二十幾分鍾水溫才可以達到65℃。此時原地熱車就有些多餘了,不僅浪費燃油還會增加積碳,增加廢氣排放量。因此原地熱車應該適度掌握時間,北方的冬季熱車時間可以從30秒增加到幾分鐘,酌情掌握。

而不熱車上路行駛,阻滯感增加也是客觀存在的。發動機低溫下潤滑油流動性差,發動機運轉阻力大,因此發動機會感覺到不輕快,聲音上可以聽出來。而變速箱也是如此,潤滑油在低溫下流動性變差、變速箱運轉阻力增加,從而導致變速箱不愛升檔或者車速受限。這種情況原地預熱可以解決,但是同樣需要很久的時間。而車輛啟動後怠速運轉片刻後,上路低速行駛,邊走邊預熱是不會對汽車硬件造成損壞的。發動機啟動後潤滑油在兩秒內就可以升到頂端,各部件都可以瞬間得到潤滑,何況個零部件之間還有殘餘的潤滑油。這時候只要不深踩油門,轉速不超高,發動機磨損是不會增加的。


變速箱也是如此的道理,啟動後直接上路並不會導致磨損增加,無論是AT還是雙離合變速箱,都是通過齒輪齧合來傳動變速的,因此只要潤滑油不缺、標號合格,那麼磨損就不會增加。而CVT變速箱是鏈條傳動的,為了避免初期磨損,變速箱在溫度上升之前並不會升檔,車速會受到限制,也就是冷保護模式,溫度升高後冷保護自然會解除、也就不存在磨損增加的問題了!

可以看出來,哪一派都沒有錯。啟動後低速緩行熱車不會對發動機變速箱造成傷害,而原地熱車雖然會導致積碳增多但是車熱了以後開著更爽。尤其是北方的冬季,熱車後車內暖風溫度提升快,舒適性提高,直觀的代價就是油耗增加。


水墨丹青一世情


這是必須的只是熱車時間控制好不要太長。汽車使用前是需要熱車的,尤其是放置一夜未使用,在早上開車時還是需要多花一兩分鐘進行熱車的;而平時將汽車擱置三小時沒有使用的話,也是需要熱車的,熱車熱得好的話,能夠增加汽車5年壽命。汽車發動機構造精密,齒輪之間的磨合是需要機油進行潤滑的,若是沒有機油幹磨的話極容易造成損壞。汽車放置一段時間沒有使用的話,機油便會從各處管路重新流回機油底殼裡,這樣發動機大半部分都處於乾涸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高速運轉是有非常大的損耗性的。熱車就是在啟動汽車的時候不要猛加油,而是慢慢起步,讓車內發動機和變速箱裡的油循環一遍,將原本乾涸的地方都潤溼,這樣再提速行駛就不會對發動機造成損傷了。有些人喜歡原地熱車,但原地熱車最好在30秒至1分鐘時間內,若是時間太長就容易造成積碳。都知曉了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