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小木匠遗孀:每年询问案情,欲向劳荣枝索赔,为何她“最命苦”?


小木匠遗孀:每年询问案情,欲向劳荣枝索赔,为何她“最命苦”?


随着女魔头劳荣枝的落网,20年前7人命案的诸多细节,再次被人们复盘揣摩。据悉,1999年7月,法子英与劳荣枝绑架殷建华,用杀死无辜“小木匠”陆中明的方式恐吓对方。说到底,“小木匠”是无辜的。不过,20年前“小木匠”的代理律师称,被害人遗孀20年来独自抚养3个孩子,每年都要来询问案件进展,在得知劳荣枝落网后,家属欲向其索赔(民事索赔)。


这里有必要赘述一下,“小木匠”的无辜。1999年6月底,法子英与女友劳荣枝到合肥,预谋绑架杀人。7月22日,法子英在白水坝一电焊门市部订制钢筋笼。劳荣枝用化名在合肥某歌舞厅“坐台”,物色到绑架对象殷建华。当天上午,劳荣枝打电话诱骗殷建华至其租房处。法子英手持尖刀逼住殷建华,将其手脚捆绑锁进钢筋笼。为使殷建华相信其是绑匪,并尽快交出财物,法子英以有木工活要做为名,将“小木匠”骗至其租房处捆绑后,当场用尖刀猛捅小木匠陆中明的腹部、背部,并将其头颅砍掉,之后将尸首放入冰柜存放。


坦白讲,从法子英和劳荣枝的作案逻辑上来讲,就是不分是非,不讲道理的。就“殷建华”而言,他属于“色迷心窍”的结果。可是,对于“小木匠”而言,他就是为干活挣钱,却不料成为绑匪的恐吓工具,着实是无辜的。20年过去,他的3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但是,他的不幸惨死却给家庭蒙上永远的灰暗。


当然,劳荣枝的落网,算是对“小木匠”的一种告慰。但是,他妻子的苦命底色,却是永生的。要知道,对于一个没有“正当职业”的家庭妇女,养大3个孩子是有多么不容易。当年法子英被抓后,虽然得到应有的审判,但是,却因其“身无分文”,民事责任没有得到兑现。


所以,20年来,对于小木匠的妻子而言,除却为自己的男人感到悲痛,同时也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感到无奈。甚至,对于普通人家(经济层面的考量),可能实质性补偿更能抚慰失去的伤痛。毕竟,对于一个女性来讲,在没有特别好的保障下,养大3个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钱”。


由此,也能理解,为何20年来,小木匠的妻子,每年都会询问案情,并且在得知劳荣枝被捕后,渴望得到一定的民事赔偿。因为,对于她的生活之苦,只有她自己知道。所以,比起告慰丈夫的亡灵,她最需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赔偿,而这背后的苦衷,值得玩味儿,也值得深思。


“丈夫被夺命时,她还不到30岁”。这对于任何已婚女性来讲,都意味着是永生之痛。尤其,自己还带着3个孩子,就更加显得“无法选择”(改嫁)。所以,我们强调“小木匠的遗孀最命苦”,这可能是对她最好的诠释。


就如当年媒体的宏大叙述一样,小木匠确实是家中的顶梁柱。所以,这再次实证,小木匠被夺命后,他的妻子被迫承担起养家的责任。3个孩子,还有老人,这对于一个小媳妇,肯定是异常艰难的。还好,20年来,她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充满希望,将孩子养大成人。


他的丈夫虽然只是一个木匠,但是本分求生,却值得尊重。只可惜,命运和他(她)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遇上法子英和劳荣枝,他(她)们的命运从此就被改写。本应该可以过上凭本事儿吃饭的日子,却被两个恶魔彻底打碎。


只是,就当年小木匠的妻子而言,她的丈夫被无辜杀害,凶手并没有悉数落网,赔偿一分钱没拿到,那种无奈的心情儿,仅靠感同身受是无法理解的。并且,在20年前,一个女性要是亡夫,并且还带着娃,人生几乎是无望的。


好在,她没有被完全压垮,而是迎着残酷的结局,始终相信正义的存在。20年如一日,她关心丈夫的案情发展,却也在时光的消磨中,悄然走向中年。一个“小媳妇”到“中年大妈”的蜕变,这绝对不只是20年的时间的问题,其中的苦累肯定超乎想象。


我们可以想象,她和“小木匠”的孩子,肯定会为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母亲,而感到欣慰。说实话,有太多家庭,会因一方的离世瞬间塌塌。而最受伤的就是逝者和孩子。所以,人们常说:“死了谁,哭了谁”。大抵,就是要强调“现实的无奈和人性的残酷”。


所以,别厌恶贫苦境遇下的“实用主义”,因为不经历苦难,就不知道人性的复杂性。很多人在听到小木匠遗孀的“索赔意向”时,会强调她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并且,民间也有一套说法,就是太看重“钱”,而不看重“义”。


事实上,作为“小木匠”的妻子,已经做得很好。她把孩子带大,把老人照顾好,这其实已经足以告慰“小木匠”。无论如何,“小木匠”的妻子都算是正义的。她提出索赔,她渴望劳荣枝落网,这对于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来讲,本就无可厚非。


虽然,20年前那种悲痛之感可能已经消散。但是,对于真实的生活来讲,是应该被补偿的。我们虽然总提倡正义比补偿更重要,但是,回到贫弱的世界里,可能补偿比正义更实在。因为,她的家庭,确实需要钱,并且小木匠的惨死,在当时来讲,除却给家庭精神上的沉重打击,经济上也是彻底坍塌的。


熊培云在《慈悲与玫瑰》中写下,无私心即无道德,如果关心自己的利益是罪恶,那么活着本身就是罪恶。这句话用来描摹“小木匠妻子”的挣扎,似乎再恰当不过。她没有错,一切都是法子英和劳荣枝的错。所以,她应该被支持,被理解。


说到底,符号比肉身更沉重,压得肉身喘不过气来。“小木匠”已经离世20年,可她的家人却永生难以抽离悲痛。说到底,“无辜的死”最揪心,这对于至亲至爱来讲,更是如此。所以,对于劳荣枝被捕,也算是一种终结的仪式,起码从精神上可以缓和“小木匠”家人的悲痛。


每个人都是无数因果关系的一环,每个人所能决定的,也只是自己能控制的事情。至于最终的结果是好是坏,很多时候,还是要看整体上的因果造化。就如“小木匠”而言,他分明是去修窗户的,可却成为法子英和劳荣枝的绑架工具,被残害,被肢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