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從“孩子被打了”,看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在問答中看到這麼一個問題:“女兒3歲,被人打了不敢還手只會哭,比較膽小,有什麼方法指導一下?”

從這個問題中能看到這位家長壓抑的怒火和對孩子性格懦弱的無奈。

很顯然,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而且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最後只好忍著,自己默默哭泣。

多麼壓抑!

可想而知,長此以往,對孩子的性格,會造成怎樣的打擊。

3歲的時候被欺負,沒有好的辦法,

13歲的時候遇見校園欺凌,又該怎麼辦?

可怕的是,這樣的悲劇,天天都在上演,


從“孩子被打了”,看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毫無疑問,社會是充滿挑戰的,無論大人的世界,還是孩子的世界。

不能是老實孩子受欺負,那些沒人管的孩子,反而在學校裡稱王稱霸。

不能是他們家長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卻要我們的孩子來買單。

醒醒吧,大人們,教育孩子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真的是刻不容緩!

從“孩子被打了”,看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通常解決在學校被人欺負的問題,

方法無非就那麼幾種,

要麼告訴老師,要麼回家告訴家長,

老師最多訓斥幾句:“以後不許在這樣了”,威懾力基本沒有,

回家告訴家長,往往也覺得是孩子間的玩鬧,

只要不過分,不會起太大的爭執。

所以哭訴,往往石沉大海!

從“孩子被打了”,看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到得最後,事情變得比較嚴重了,孩子有了輕微的傷害,

或者更嚴重些,孩子的哭訴越來越頻繁,以至於不想去學校,

老師家長反覆做了工作,最後不勝其煩,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以至於,家長們開始鼓動孩子,

要麼勇敢的“打回去”,要麼學習武術、跆拳道。

“反正只要不是我家的孩子吃虧“”我家的孩子把別人家的孩子打了我兜著”

這樣的教育方式,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用拳頭來解決問題,並不見得會有用。


從“孩子被打了”,看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所以解決問題的核心,不在老師,也不是父母,

而是孩子之間的“較量”。

3歲的孩子,出手沒輕沒重,

但主動傷害的概念,往往並不存在,

讓孩子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且能讓對方明白,這很重要。

比如”你打疼我了,不許這麼用力,不然我不會再和你玩了!“

這樣一句話,既指出了對方的問題,用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比起”我要告訴老師“,而老師卻沒有下文,更具有威懾力,

如果對方改正,那還是好朋友,

如果對方不改正,那就換一個小朋友玩,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孩子的獨立、自主、有決斷,是幫助孩子解決各種問題的前提。


從“孩子被打了”,看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家長們應該鼓勵孩子說“不”。

現在的孩子,被管教的太厲害了,

一個孩子,往往要面對6個大人的看管,

而且很多看管指令,往往是相違背的,

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主見,不會說,也不允許說“不”,

往往是導致孩子性格懦弱的主要原因,

其實約束少一些,

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天性,

不要動不動就上綱上線,

“小時候不看管,長大了管不了”

不至於,這麼多人看著,他就是想壞,

也就是止於想想, 畢竟環境給他的限制太大了。


從“孩子被打了”,看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所以多給孩子一些自信,

多給孩子一些獨立實踐認知的機會,

讓他們學會如何面對各種問題,

守住自己,保護好自己,

畢竟人生道路上,唯一能一直依靠的,

恐怕只有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