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一帶一路”報道:智庫媒體建設的一次“摸底考試”

“一帶一路”報道:智庫媒體建設的一次“摸底考試”

綜述

本報記者 範思立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即“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相關國家積極響應。

中國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斷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共識,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從“大寫意”變成“工筆畫”。

六年多來,“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在世界範圍內落地生根,成為很多國家政界、商界和學術界的焦點話題。因此統籌策劃和突出報道“一帶一路”,尤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重要節點,進行“一帶一路”系列報道是中國經濟時報責無旁貸的責任,更是集中體現智庫媒體特色不可多得的絕佳時機。

以更高站位組織策劃“一帶一路”報道

“一帶一路”是國家頂級合作倡議,重大意義不僅在於“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我國當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更在於其兼具全局性和戰略性意義。因此,報社黨委、社委會以歷史擔當和更高站位組織策劃“一帶一路”專題系列報道,成立報道領導小組,社領導親自掛帥。

時報編委會召開數次會議組織動員、周密策劃,並一直強調:時報應在媒體同行的相關報道中開展差異化競爭,凸顯智庫媒體特色,將時報特質充分展現;貫徹“以策劃報道帶動提升報社整體採編質量”的方針,突出高端、專業、系統、鮮活的報道風格,從而為每次的“一帶一路”報道提出了精準的定位、明確的主題和專業的方向。

如上是時報“一帶一路”報道能在眾多媒體報道中脫穎而出的重要組織和智力保障。

統籌組織高質量“一帶一路”報道

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2017年5月召開,時報“一帶一路”峰會系列報道歷時一個多月,充分體現了該階段“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的主題,闡釋“一帶一路”核心理念,總結建設的積極進展,全面反映會議盛況和國際社會積極評價,展現中國經濟新特點新變化和全球治理的理念主張,促進凝聚合作共識,實現共贏發展,即“闡釋理念、總結成效、反映盛況、展現主張、凝聚共識”。

時報“一帶一路”報道綜合運用了綜述、專訪、評論、深度報道等體裁,開闢“智說”“解說”“評說”“圖說”等欄目進行深入報道,立足原有版面安排和部門分工,採用“一版要聞+策劃版面”的表現形式,用好用活政策、財經、智庫、產業、區域以及國際、財經深觀察、圓桌、經濟地理、調查等不同版面,把日常報道與策劃報道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各部門、各編輯記者積極性,保證報道時效。

在此期間,時報將“一帶一路”報道分階段、有側重、有針對性地開展報道。

第一階段報道是全景式、綜合性的預熱報道,第二階段則轉向深度、聚焦、時效性強的會議專題報道;從體現“闡釋理念、總結成效”,更多地轉向“反映盛況、展現主張、凝聚共識”。

在報道內容上,集中做好論壇主題的前瞻性展望評論,集中反映論壇圓滿成功的盛況和取得的豐碩成果,集中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在報道形式上,第一階段以高端訪談、權威解讀、綜述、數據分析等為主,第二階段強調更深、更準、更實,要更加深入地解讀分析高峰論壇的內涵與深遠意義,更加準確地把握論壇主題和議程安排,要更為貼近基層和實踐,充分挖掘鮮活、直觀、有說服力和代表性的地方實踐和企業案例。

在此期間,“一帶一路”報道形式具體為如下方面。

高端訪談18篇(智說)。邀請國內該領域核心專家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時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劉衛東、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翟崑、中央黨校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趙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等圍繞“一帶一路”理念、“五通”、智庫合作、進展與成效、方向與建議等進行深度解讀評析。

權威解讀21篇(解說)。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以及其他主流智庫的權威專家圍繞“一帶一路”理論、機制、實務、學術研究等撰寫系列解讀文章。

地方實踐5篇。結合國內“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重點城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經驗、探索和實踐,分別邀請新疆、陝西、福建、江蘇、深圳的政府研究中心主任進行深入總結梳理,突出“一帶一路”的實際成效。

評論9篇(評說)。由時報評論員圍繞論壇主題進行前瞻性展望評論、針對論壇內容及時評論。

大數據分析(數說)。與北京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海關總署信息中心等機構合作,深度挖掘利用“一帶一路”大數據成果,設立“數說一帶一路”數字新聞欄目,直觀、鮮活地展現“一帶一路”成果。

持續關注並重點追蹤“一帶一路”報道

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時報“高舉高打”收效頗豐,將專題系列報道推向了報社有史以來的新高度。作為國家頂級合作倡議,時報對“一帶一路”建設持續關注,根據當年特點進行策劃和報道,並將其作為當年時報採編工作的重點內容。

2018年,是習近平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五週年,時報推出“‘一帶一路’這五年”報道,以區域、貿易、投資、金融、綠色生態五個方面為側重點,從宏觀、中觀、微觀等多個層面梳理、總結,立體展現“一帶一路”五年來的發展成就,以時間的維度,總結建設經驗、理清發展瓶頸、對下一步建設提出可行性建議。

2019年4月25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時報此次的“一帶一路”報道緊扣“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的宗旨,在首屆重點宣傳願景和理念的基礎上,結合第二屆主題“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將“總結實踐工作、宣介可視性成果”作為本次宣傳重點;既要正面總結建設的積極進展,更要積極回應國際社會的關切,核心是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同時,報道形式力求專題報道在“四力”上取得突破;總體上突出報道高端、系統、多元、鮮活的風格;重點在“一帶一路”取得實效、典型案例和回應關切上著墨。

時報“一帶一路”報道廣受好評

時報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不斷摸索創新,“一帶一路”專題系列報道就是時報“打造一流智庫媒體”的轉型實踐和探索,“一帶一路”報道效果彰顯智庫媒體特徵,並獲得外界廣泛認同和讚譽。

作為“一帶一路”知名研究專家,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大國際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翟崑長期關注中國經濟時報的“一帶一路”報道,並給予高度認可,他總結了中國經濟時報“一帶一路”報道的兩個特點。

一是權威性。作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主辦的智庫媒體,中國經濟時報具有自身的權威性;另一方面,報道所採訪的專傢俱有權威性,報道將國內“一帶一路”知名專家“一網打盡”殊為不易。

二是專業性。中國經濟時報“一帶一路”報道具有較強專業性:策劃能力強,能提前把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可能的內容和走向;報道內容全面,涉及國內國際經濟發展、國際關係和國際政治以及國際組織合作等;能體現每個具體領域的專業特點,比如能夠準確抓住“一帶一路”全球互聯互通的特徵進行解析。

翟崑評價道:“總的來看,中國經濟時報的‘一帶一路’報道‘乾貨多’、水平高,值得閱讀。”

與此同時,由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國家信息中心每年推出《“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這是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全面反映“一帶一路”建設發展與成效的綜合性年度報告。同時,該報告還推出“一帶一路”國別合作度、省市參與度、智庫影響力、媒體關注度、外貿競爭力等八大指數。其中,媒體關注度指數為評價國內媒體“一帶一路”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成效,進行的測評分析。2017年,中國經濟時報位列國家級報紙類媒體排行第三名;2018年,中國經濟時報位列國家級報紙類媒體排行第八名。

正是鑑於中國經濟時報在“一帶一路”報道中的專業性和權威性,贏得了各方認可和讚譽。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前,中國一帶一路網(國家“一帶一路”官方網站,由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國家信息中心負責運營)設立了“媒體封面”頻道,為中國經濟時報的“一帶一路”報道開闢了專欄。

2019年,中國經濟時報“智說‘一帶一路’”在中國行業報協會組織的第三十三屆中國產經新聞獎評選中獲得一等獎,併入圍中國新聞獎初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