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几种地黄丸,分别都有什么区别?

依然动听


六味地黄丸在配伍上“三补三泻”,对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疗效。在六味药物的基础上加味,又引申出很多有名的方剂,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1. 六味地黄丸

首先提到的当属基础方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补肝肾脾阴,以泽泻泄肾浊、茯苓利脾湿、丹皮泻相火并制约山萸肉之温涩达到三泻的目的,以补为主,以调为畅。主要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手足心热等症状,临床可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证属肝肾阴虚的疾病。但脾阳虚损、食少便溏慎用。

2. 知柏地黄丸

主要治“火”。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知母、黄柏而成。这两个药为清热药,加强了原方滋阴清相火的作用,可用于阴虚火旺导致的阵阵潮热、烘热汗出、夜间盗汗、口干咽痛、小便短赤等症状,临床可用于慢性咽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性尿路感染等证属阴虚火旺的疾病。

3. 麦味地黄丸

又称长寿丸,主要治肺。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麦冬、五味子而成。麦冬润肺清肺热、五味子收涩肺肾之阴,将主治病位扩大到肺。主要用于肺肾阴虚导致的咽干口渴、少痰或无痰、咯痰带血丝等症状,临床可用于老年性肺结核、放射性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证属肺肾阴虚的疾病。

4. 杞菊地黄丸

主要治头目,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而成,加强了滋补肝阴、清泻肝火的功效。若在阴虚症状的基础上有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眼睛干涩等症状。可用杞菊地黄丸。临床上可用于青光眼、慢性虹膜睫状体炎、梅尼埃病等证属肝肾阴虚之病。

5. 明目地黄丸

主要治目,由六味地黄丸加入石决明、当归、白芍、菊花、枸杞,也就是在杞菊地黄丸基础上又加入了当归、白芍补阳肝血,石决明清肝明目,主要病位在眼睛,如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症状,可用于视神经萎缩、老年性泪腺萎缩、干涩性角膜炎等证属肝肾阴虚的疾病。

6. 归芍地黄丸

主要治肝,六味地黄丸加当归、白芍,相当于明目地黄丸减石决明。当归白芍补肝血、滋肝阴、缓肝急。病位主要在肝经,如在阴虚症状基础上两胁胀痛比较严重可用归芍地黄丸。临床上可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等证属肝肾阴虚的疾病。

7. 金匮肾气丸

主要治肾阳虚,又叫桂附八味丸、肾气丸、八味肾气丸、八味丸、八味地黄丸,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较宋朝才出现的六味地黄丸要早出几个朝代。六味地黄丸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去附子、肉桂而成。附子、肉桂温补命门之火,金匮肾气丸可用于肾阳虚损导致的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临床上可用于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神经衰弱等证属肾阳虚损的疾病。

8. 济生肾气丸

主要治水肿,由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附子、肉桂、牛膝、车前子,或者说是在金匮肾气丸基础上加牛膝、车前子。车前子利水消肿、牛膝药性趋下,引水下行,加强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肾阳虚损导致的阳虚水泛,可见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腰膝冷痛等症状,临床上可用于肾性水肿、尿潴留等证属肾阳虚损、阳虚水泛的疾病。

六味地黄丸加减方甚多,但要分清何为滋阴药,何为温阳药,一般除了金匮肾气丸和济生肾气丸温阳之外,其他方均以滋阴为主。且有些方别名甚多,使用时也应当辨别清楚。


男科王传航教授


地黄丸是成药里面的一个大家族,其家族成员多,临床应用广,尤其在现代研究的加持下,其临床适应症已经非常非常广了。单一个六位地黄丸就可以说几天几夜了。

桂附地黄丸

众多地黄丸其实都来自金匮肾气丸,可以说是地黄丸类的鼻祖或者是老爹了,金匮肾气丸来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但是现在的中成药里面的金匮肾气丸{在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将肉桂改为桂枝并加入了附子(制)、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这几味药}并不是这个金匮肾气丸,而现今常用的桂附地黄丸才是正宗的金匮肾气丸。所以这一点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混淆的。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用桂附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北宋名医钱仲阳之名方,始创于其《小儿药证直诀》,去掉了桂附地黄丸中的桂附两味药。使原本适合于中老年肾阳虚衰的桂附地黄丸转变成适合纯阳之躯的儿童的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最初是用来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囟门不合,面色恍白等症状。

现代,六味地黄丸的应用就非常广泛了,可谓男女老少均在应用,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骨蒸劳热,遗精早泄,消渴引饮,小便频数,尿血便血,虚火牙痛,齿龈出血,须发早白;妇女月经先期,经来量少;小儿囟开不合,羸瘦骨蒸,行迟、语迟、齿迟,舌红少苔,脉细数。现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甲状腺机能亢进、肺结核、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以及各种肿瘤晚期属肝肾阴虚者。

我这里提醒,老年人还是需要注意辩证使用,儿童如果出现上述情况的可以尝试使用。

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在六位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两味入肾请虚热的药物。所以其寒凉之性远大于六味地黄丸,用于肝肾阴虚严重,出现潮热、盗汗,口渴等严重的阴虚表现的患者。

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针对性较强,就是用于肝肾阴虚兼杂目赤眼红,干涩,视物模糊症状的。

明目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比杞菊地黄丸更进一步,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重在治肺,用于肾阴不足,火烁肺金引起的喘咳劳热,或有鼻衄,鼻渊。这是中医理论中

子病及母的最典型表现

归勺地黄丸

归勺地黄丸重在补肝血,主要用于肝肾两虚,阴虚血少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其应用指证是既有阴虚表现,又有血虚表现。

总结:

  • 桂附地黄丸用于肾阳虚引起的各种病症;

  • 归勺地黄丸用于肾阴虚兼有肝血虚表现各种病症;

  • 其他几种地黄丸都是用于肾阴虚引起的各种疾病,只是兼顾的兼证不一样而增加不同的搭配而已。


药师子渔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和归芍地黄丸,是地黄丸家族当中的六兄弟,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其配方和功效却有所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人群。详细介绍如下。

1、六味地黄丸为治疗肾阴虚的经典名方。其主要成分为熟地黄、酒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配方特点为“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肾、肝、脾三阴并补,重在滋补肾阴。诸药配伍,共奏滋阴补肾之功效。常用于肾阴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口干舌燥,内热消渴等症。简而言之,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寓泻于补,用于阴虚内热证候。特别适用于(阴虚内热证)阴虚症状较轻,虚热症状较明显者。

2、知柏地黄丸配方成分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知母和黄柏两味中药组合而成。知母和黄柏性寒,前者能够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后者能够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黄柏泻肾火而退虚热,且能除下焦湿热;除清实热外,还能够清虚热治疗骨蒸潮热,泻肾火治疗梦遗滑精等。诸药配伍,增强了滋肾阴,泻肾火,退虚热,清湿热和实火之功。常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特别适用于肾阴不足兼舌苔黄腻或小便短赤等下焦湿热者。

3、杞菊地黄丸配方成分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枸杞子、菊花两味中药组合而成。枸杞子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菊花能够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两者搭配,能够补肝阴,养肝血,平肝火。诸药配伍,共奏滋肾养肝,平肝明目之功。常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症。临床多用于以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为主的眼部疾病;特别适用于肾阴虚兼肝阴虚者。高血压兼有肾阴虚、肝火旺症状时较为常用。

4、明目地黄丸是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蒺藜、煅石决明、当归、白芍4味中药组合而成。蒺藜、煅石决明能够平肝、清肝明目;当归、白芍能够养血敛阴、柔肝平肝。诸药配伍,共奏滋肾阴,养肝血,平肝明目之功。常用于肝肾阴虚、肝血不足所致的眼睛干涩,怕见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症。特别适用于眼部疾病中属肝肾阴虚兼血虚证候者。

5、归芍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当归、白芍两味中药组合而成。当归、白芍为四物汤的两种主要成分,以滋阴补血为主。诸药配伍,共奏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之功。常用于肝肾两亏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痠痛,足跟疼痛等症。此外,还可用于阴血不足所致的头晕、崩漏及月经量少等症。临床特别适用于肝肾阴虚兼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脚跟疼痛者。

6、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麦冬和五味子两味中药组合而成。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两者搭配,增强了补益肺肾,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效。诸药配伍,共奏滋肾养肺,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功。常用于肺肾阴亏所致的潮热盗汗,咽干口燥,久嗽咯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两颧发红,消渴等症。特别适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兼有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症状者。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丸偏于治疗一般的肾阴虚兼内热证候者;知柏地黄丸偏于治疗阴虚火旺兼下焦湿热证候者;杞菊地黄丸偏于治疗眼部疾患属肝肾阴虚证候者;明目地黄丸偏于治疗眼部疾患属肝肾阴虚兼有血虚证候者;归芍地黄丸偏于治疗肝肾阴虚兼有血虚证候者;麦味地黄丸偏于治疗肺肾阴虚证候者。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中成药的选择重在辨证,特殊情况还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辨证选药比较好。








中医药养生知识科普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太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本来是用来治疗小儿发育五迟(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发迟)的方子,后人却多用它来滋补肾阴,后人凭借“三补三泄”的经典配方衍生出了“地黄丸七兄弟”,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地黄丸系列,来看看“地黄丸七兄弟”到底有啥不同。

一、组成

1.六味地黄丸: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2.麦味地黄丸: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麦冬、五味子

3.知柏地黄丸: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知母、黄柏

4.归芍地黄丸: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当归、白芍

5.杞菊地黄丸: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

6.明目地黄丸: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

7.桂附地黄丸: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制附子

二、性状

1.六味地黄丸: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味甜而酸。

2.麦味地黄丸:本品为棕黑色的浓缩丸;味微甜而酸。

3.知柏地黄丸: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味甜而带酸苦。

4.归芍地黄丸: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味甜、微酸。

5.杞菊地黄丸:本品为棕色至棕黑色的浓缩丸,味甜而酸。

6.明目地黄丸: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先甜而后苦、涩。

7.桂附地黄丸:本品为黑棕色的水蜜丸;味甜而带酸、辛。

三、作用

1.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2.麦味地黄丸:属于补益剂。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痠软。

3.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4.归芍地黄丸: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

5.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6.明目地黄丸: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7.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痠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

四、用药禁忌

7种地黄丸的用药禁忌基本上是一致的,详细如下: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综上所述:

1.六味地黄丸的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2.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方上加入了麦冬和五味子。其中麦冬主要有养阴生津、润肺的功效,而五味子则有滋肾、生津、敛肺的功效,所以麦味地黄丸除滋补肾阴之外还有了养肺阴的功效,适合于肺肾阴虚的患者。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同时伴有咽干的症状。

3.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上知母、黄柏这两味清热泻火药,就变成了既可以滋阴,同时又可以清热的知柏地黄丸。这里的清热主要是清虚热,可以用于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等症状,更年期的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多属此类。

4.归芍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补血活血的当归、白芍,所以既滋肝肾又补阴血,可以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疼等症状。

5.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枸杞子、菊花。枸杞与菊花都有明目的功效,经常结伴出现在各种明目的配方当中,而杞菊地黄丸可以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之外,对于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症状都有显著的疗效。

6.明目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蒺藜、石决明(煅)来进一步增强明目的功效,同时还加入了当归和白芍来补充肝血。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营养丰富,眼睛得到滋养才能更健康,所以明目地黄丸的功效主要是三点:滋肾、养肝、明目,可以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症状。

7.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肉桂、制附子两味大热的中药,于是摇身一变,从治疗肾阴虚的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温补肾阳的中成药。如果有腰膝酸软,肢冷尿频等症状的人群可以服用桂附地黄丸来达到温补的效果,同时桂附地黄丸还符合中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理念。


平凡的药师


如果用简单的话来说,眼睛有关的,我们应选择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如果是跟上火有关的会选择知柏地黄丸。如果和咳嗽有关,肺气不足的选择麦味地黄丸。当然,如果是没有精神和补肾有关的选择六味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和明目地黄丸而言。不同主要来自于成分,明目地黄丸里面的菊花,枸杞子,对眼睛是有好处的,熟地黄酒萸肉山药这些药对滋肾有好处。相同的是他们都是滋肾补肾,养肝明目的药品。



知柏地黄丸中知母,黄柏这些药品都是有降火的作用。这个药品主要用阴虛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许多更年期的妇女一般有这些症状可以用到。


麦味地方丸,我们一般用于肺气不足,长期咳嗽。成份有麦冬,五味子,熟地黄酒萸肉,杜丹皮,山药。

六味地黄丸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名字。它的成分有蜀地黄,酒萸肉,杜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补肾。用于肾阴亏,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这是症状一般都是更年期的妇女,中老年男性。


这几种药品的吃法大致一样,每天吃三次,一次吃八到十丸,因为他们都是水蜜丸,只是不同的厂家,工艺精细程度不一样,所以价格也有所偏差。


村姑细语生活


地黄丸是个大家族,市面上可以见到在售的有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和桂附地黄丸等,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现在我们就聊聊这几种地黄丸的区别,为患者在选药时提供参考。

一、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直补真阴之圣药”,是滋阴药的代表,在糖尿病的防治应用中广为人知。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酒萸肉、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等药物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适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证。

二、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的组成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麦冬和五味子,具有滋肾养肺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痠软、消渴等,与六味地黄丸相比,麦味地黄丸增加了滋补肺阴的作用,临床应用没有太大的区别。

三、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上枸杞子和菊花组成,具有滋肾养肝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

四、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是六味地黄丸方加上知母和黄柏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用于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

五、明目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方加上枸杞子、当归、白芍、蒺藜、煅石决明和菊花组成,具有滋肾、养肝、明目的作用,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

六、归芍地黄丸

归芍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方加上当归和白芍组成,具有滋 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痠痛、足跟疼痛等。

七、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方基础上加上肉桂和制附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痠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等。

总的来温补肾阳可以选用桂附地黄丸,补肝肾、补阴血和清虚热可选用归芍地黄丸,明目可以选用杞菊地黄丸和明目地黄丸,滋阴补肾宜选用六味地黄丸,滋阴降火宜选用知柏地黄丸,滋肾养肺宜选用麦味地黄丸。


药事健康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枸菊地黄丸滋肾养肝,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麦味地黄丸主治肾虚喘嗽。①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组成,主治肾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消渴、遗精、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牙齿动摇、小便淋漓、舌燥喉痛、舌红少苔、脉沉细数。②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为知柏地黄丸,主治肾虚阴火旺盛所致的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痠痛、遗精。③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为杞菊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之两眼昏花、视物不明,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④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为桂附地黄丸,主治肾阳不足所致腰疼脚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脚气水肿、小儿遗尿、老人小便失禁、阳痿及痹痛属于肾阳不足者。⑤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为麦味地黄丸,主治肾虚喘嗽。



郭伟峰23


除了六味地黄丸之外,还有四种以地黄丸为主要基础的药物,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组成,主要治疗肾阴虚,有填精益髓,滋阴补肾的作用。

知柏地黄丸是加入了知母、黄柏,以治疗肾阴虚火旺。

杞菊地黄丸加入了枸杞、菊花,适合老年肾阴虚患者。

都气丸加入了五味子,除了养肾阴之外,还纳气平喘,对于肺肾两虚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麦味地黄丸加入了麦冬,五味子,也是治疗肺肾两虚的,但是侧重方面有所不同,对咳嗽吐血症治疗有效。


医露


六味地黄养阴补肾。杞菊地黄丸肝肾同补,知柏地黄丸补阴降火,桂府地黄阴阳双补,八味地黄丸补阳。


刘志民的人生感悟


各种地黄丸,该怎么用?需要注意些什么?

对于“地黄丸”类中成药来说,六味地黄丸可以说是最经典且最著名的中成药,而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减药方研发出了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还有特殊的一个药就是——桂附地黄丸。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药: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以及杞菊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虚潮热,盗汗,手心脚心发烫,口燥咽干,遗精,早些,包括耳鸣,头发早白还有脱发等这都是肾阴虚的症候,六味地黄丸采用了三补三泻的搭配,可以滋阴养血,但是长期服用不会导致变成肾阳虚。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知母和黄柏,比如燥热难耐,盗汗如水流,后背发热大汗不止,阴虚火旺体质就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效果比六味地黄丸更胜一筹。

杞菊地黄丸则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枸杞子和菊花,对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眼睛昏花,怕光流泪,青光眼白内障等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主要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了桂枝和附子,六味地黄丸主要是用于滋补肾阴的中成药,那么加上这两味药之后就具有阴阳双补的功效,因此很适合阴阳双虚体质。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