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区块链票据:区块链应用的诗与远方

区块链票据:区块链应用的诗与远方

最近,一张利用了区块链技术的发票在各大媒体平台和朋友圈火了。

为这张发票站台的,除了“腾讯”、“国家税务总局”、“深圳”、“首个”等多个吸睛字眼以外,还有人们渴望期待已久的一个话题——区块链的应用落地。

区块链到底有没有用?长久以来,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一直悬于诸多从业者的心头,随着区块链发票的出世,我们似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其实,关于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落地,是每一位从业者都热衷探索的远方,OK区块链工程院作为先行者,一直砥砺前行。前不久发生的疫苗事件中,OK区块链工程院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向大众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得到了各界一致认可。

如今,区块链发票的出世,能带给我们多大想象空间?这是否意味着区块链的“美好未来”已经到来?看OK区块链带你解读。

1

传统票据面临着哪些难题?

关于传统的各种票据,一个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对资源的消耗与浪费。

以发票为例,传统的发票是以纸质为主,由税务局统一发放供商家使用,大量的纸质发票会带来庞大的资源消耗。

自2012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逐渐开始了网络电子发票的试点,此举也正是为了解决纸质发票浪费资源的痛点,顺应环保的主旋律。但是尽管网络发票目前已经被推广至全国,在企业报销的这个重要的环节中,发票依然需要打印出纸质形式才能够使用。

这个最显而易见的痛点,一直以来没有得以彻底解决。

除了资源浪费和环保问题以外,传统纸质形式的票据,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杜绝造假问题。

为了杜绝和避免造假,目前我国发票采取的防伪方式是税控码防伪,税控码区域包括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开票日期等七项内容的84位密文,只要有一项错误,该发票就无法通过认证。尽管如此,偷税、漏税等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即使是电子发票,其防伪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和改进。

区块链票据:区块链应用的诗与远方

票据如果无法完全保证真实性,就无法实现信任的传递和外溢。

很多纸质票据往往只能在一个单位内部进行流通和认证,如果出现了跨公司乃至跨国认证,纸质票据的“信任背书”效力就会大打折扣。

以食品安全检疫证书为例,食品在进出口的过程中,尽管已经出具了出口国的食品检疫证书,但是在进出国这一关,依旧要进行新一轮的安全检疫。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公司内部可以流通的票据证书,在传统的形式下无法实现信任的传递。

此外,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金融机构,传统票据的对账、结算都是依靠人力进行,这种场景下,往往伴随着以下三个难题:

第一,效率低;

票据从数据录入、打印、盖章、传递,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进行对接,一方面是公司内部部门之间,另一方面是企业之间的协作。

比如很多金融机构往往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在月底熬夜加班,将数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核对,效率极低。往往一个金融产品,至少需要T+1天才能完成一个赎回周期,购入当天无法进行再次交易。

第二,成本高;

传统纸质票据的管理,同样需要巨额的管理费用。比如一份纸质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本是30元,其中还不包括快递费、房租费、人员管理费等等其他的费用,这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一笔昂贵的费用。

第三,过程枯燥、易出错;

在纸质票据的核对和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很多对账和核算人员难以忍受枯燥无味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人力操作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造成损失。

2

区块链如何赋能票据?

面对传统票据,尤其是发票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痛点,OK区块链工程院CTO李扬威认为,区块链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的优势特征,在票据管理上可以发挥巨大的潜能。

基于区块链技术,链上的信息和数据可以实现全流程的完整溯源,这与发票的逻辑是极度吻合的

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特征,监管部门可以实现对发票的全流程监管,进一步完善发票的使用流程,有效避免发票填写不实,杜绝部分商家不开、少开发票的违法事实,税款可以及时、足额入库,使涉费信息更加安全。

“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特征,违法做账就更难了,对提高税务的透明性有着革命性的变化,对整个传统的财务和报销流程,也有着历史性的意义。” 李扬威老师如是说。

区块链票据:区块链应用的诗与远方

我们常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存储的账本技术,可以理解为,区块链是运行在由全球“志愿者”提供的每一台计算机上的技术,黑客无法通过入侵、攻击某一个中心化的数据库,来破坏整个系统。与此同时,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查看区块链上的信息,因为它是存在于网络之上,而不是存在于由传统的中心化机构中。

所以,分布式数据存储的特征,带来的是信息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票据管理,可以让经济运行正在实现阳光下进行。

李扬威老师认为,从公开性和不可篡改性的特征来看,国家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迅速、精准的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同时有效增加了违法做账行为的门槛,提高经济运行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此外,区块链技术本身天然的适用于跨主体的协作场景,比如最为熟悉和典型的是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

票据在流通的过程中,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跨企业协作,数据都会设计多个参与主体,并且需要每一个参与主体协同对票据上的数据信息进行核对和同步。比如两个企业之间的应收应付账款往来等等场景。

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将票据纸质化的作业流程,实现程序化和数字化。

所有的参与方,都可以借助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来共享文件。而通过智能合约,票据款项可以在达到预定的时间和结果时自动进行结算清算,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工操作的失误。

有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应用能使银行减少操作风险所带来的1亿—16亿美元的损失。

3

落地应用的诗与远方

虽然目前区块链技术只是在一张发票上有所应用,而且最近被媒体热捧的“全球首张区块链发票落地”的概念,其象征意义也是远大于其实际意义。但仍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件会载入区块链发展史册的事件。

对于区块链而言,任何一项落地应用的突破,都是激动人心和令人振奋的。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时候,仍然要着眼现实,看到距离“梦想”的差距。

如同一把双刃剑,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技术,给经济运行带来了公开透明的可能,同样也给监管开辟了极大的突破口,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隐私泄露的隐患。比如区块链发票虽然可以带来诸多的便利,但也意味着发票的信息存在泄露的可能。

此外,区块链的公链处理速度远不能支撑目前庞大的数据量。

以比特币为例,目前处理交易的速度是每秒7笔,一次确认时间大概10分钟,很容易造成大量的延迟和拥堵。而另一方面,区块链要求在一笔交易达成后,系统内每个节点都要进行数据备份。随着时间推移,累积的交易数据越来越大,这对于存储空间,也提出了严肃的挑战。

区块链票据:区块链应用的诗与远方

所以,目前区块链票据的应用,往往选择的是联盟链,以此规避公链的一些固有的技术难题。

但是联盟链具有一定的准入机制,只针对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和有限的第三方开放使用。同样需要依赖一些管理区块链公司的机构来实现,也被很多从业者诟病,这并不是真正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另一方面,联盟链在应用的后期,往往会行成“链”与“链”之间的数据孤岛,这对跨练技术又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显然也会制约区块链应用落地的进程。

虽然前期仍然有诸多的技术、制度等难题需要克服,但无论如何,随着越来越多的落地场景被发现,区块链技术在应用落地的道路上,已经迈开了步伐,我们要肯定取得的所有成绩,当然也要正视与“梦想”之间的差距。

相信,区块链绝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美好的诗与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