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PFMEA中,注塑品毛邊是失效模式還是失效後果?

下面這個邏輯,大家看對不對?

製作PFMEA過程中,其中一個加工過程是注塑加工。而注塑過程應確保加工穩定,所以如果發生壓力設定過大,就成為失效模式,而此時會產生一個失效後果就是毛邊。失效原因就是參數未管控,措施是依標準作業執行。

看起來是不是很合理,很合邏輯!

PFMEA中,注塑品毛邊是失效模式還是失效後果?

再看以下案例:

IQC在做進料檢時,分析的失效模式是原料成份不達標或尺寸不合格。原因是供應商製程管控不嚴,措施是SQE對供應商進行審核、加大IQC檢驗頻次 . . .

看起來是不是也很合理,很合邏輯!

PFMEA中,注塑品毛邊是失效模式還是失效後果?

寫到這裡,不禁回想起當年轟動全國的彭宇案。一句"你沒有撞人,你幹嗎扶?" 看似很有道理的一句話,讓此後的中國人,在路上遇到老頭老太跌倒要不要扶這件事情,成了世紀難題。

PFMEA中,注塑品毛邊是失效模式還是失效後果?

如上圖,很多時候,很多讓我們啼笑皆非的段子,都是邏輯看似很正常,但實際上,一開始的邏輯起點就錯了。

回到上面的例子,IQC的工作就是檢查來料,他能犯的錯誤就是漏檢 或是檢錯 。供應商製程不良,是IQC的問題嗎??

再回到第一個案例,你的參數不當、設備不良,跟客戶"有毛線關係"。他要買的是你的產品還是你的過程??

加工過程的輸出,應該是一個合格的產品。你需要保障的就是避免因為過程的失效原因,造成了產品的特性失效。以免此特性失效造成嚴重後果。

舉例來說:

在注塑過程當中,"要求"應該是產品尺寸、外觀符合客戶要求,此時如有尺寸NG或是外觀出現毛邊等,就是該工序的失效模式。如果是關鍵尺寸NG,可能就會造成無法裝配的嚴重後果,外觀不良造成的整車舒適度下降或因不滿足客戶要求而整批退貨。造成此失效的原因,可能是模具問題、或是機臺參數問題…等等。需要分別針對原因去進行模具定期保養以及機臺參數標準表等預防措施以及對產品進行量具探測等控制手段。

聰明的您發現了嗎。一開始先確認好你這道工序的"要求"。後面自然能夠依照邏輯關係,去梳理後面後果、原因分析以及相應的對策。

PFMEA中,注塑品毛邊是失效模式還是失效後果?

我們分析FMEA的時候,必須關注FMEA的邏輯起點,也就是需要以客戶需求為關注點、以本道工序的加工目的為關注點。而後才是此失效模式對於後工序或客戶造成的後果進行嚴重度探討,並針對原因分析和對策實施。如果一開始的邏輯起點就錯了,即便後面分析的再頭頭是道。整個FMEA分析對於風險的預防與控制,也是失焦的。

PFMEA中,注塑品毛邊是失效模式還是失效後果?

邏輯很重要,邏輯起點當然更重要

您找到起點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