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红楼梦》贾母将贾宝玉视为珍宝,却为何不待见大孙子贾琏?

a820697057


先说根子不正。贾琏和宝玉虽然都是贾母的孙子,但贾琏是长子贾赦之子,宝玉是次子贾政之子,贾母在两个儿子间厚此薄彼是有名的,连贾赦住的地方都是贾府较的一处偏室,贾赦对贾母抱怨的偏心也是溢于言表。一次贾府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贾赦就讲述了一个母亲偏心的故事,弄得贾母好没意思。既然贾母连贾赦都不喜欢,可算是“恨屋及乌”,她哪能喜欢上贾赦生出的儿子?

次说妻子凤姐风头太过。凤姐那副两面抹油的嘴巴是很讨贾母欢心的,为人做事处处图贾母所好,处处维护贾母的权威,经常不惜得罪自己的姑妈王夫人、婆婆邢夫人,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贾母一边。而在能力方面,尽管贾琏也不能说不能干,像兴修大观园、护送黛玉回苏州等大事,都是贾琏在主持。但比起凤姐打理荣府上下,特别是协理宁国府所展现的才干,贾琏还是政绩不突出,用冷子兴的话说是被凤姐盖过风头,比妻子倒退了一射之地,贾琏的形象完全相形见绌。

第三、贾琏为人做事不靠谱。贾琏作为纨绔子弟,属于安尊享富的典型人物,尤其是好色淫乱,其好色之举包括在凤姐生日当天与鲍二媳妇多姑娘勾搭上手,贾母与凤姐摸牌时还在责怪这事;在贾珍的撮合下,背着国孝、家孝在身等多种罪名,偷娶尤二姐,事发之后缺乏男子汉应有的担当,弄得尤二姐被迫吞金而死,还在凤姐的运作下,唆使张华给贾府闹出官司,贾琏就是那个连心爱女人都不能保护的怂包。贾琏这样怂包兼惹祸败家之子,怎能得贾母欢心?


松楠庄主


一,《红楼梦》中贾宝玉是第一男主,所有作品的主角都有自带的光芒。他是这个家庭的中心人物,不但是贾母视他为珍宝,连邢夫人都对他特别好。有次贾环和贾兰一起去看邢夫人,正好宝玉也在,邢夫人拉了宝玉在炕上跟自己一起,贾环和贾兰就没有这个待遇。如果写大家都喜欢别人,怎么突出主角的形象呢?

二,贾母并没有不待见贾琏。凤姐生日,贾琏跟鲍二家的偷情,凤姐大闹一场,贾母却看得云淡风轻,说贾琏年轻,馋嘴猫似的,其实是在为贾琏开脱呢。并没有过分责怪他的意思。贾琏让鸳鸯偷偷地偷了贾母的东西去当,鸳鸯也是回了贾母同意的。只不过是觉得孙儿孙女太多,不便说出来。这明明是对贾琏偏心嘛!

三,贾母说过,宝玉最像他爷爷。也许贾母见了宝玉就会想起自己早就去世的丈夫。疼爱这个像爷爷的孙子也很正常。

四,贾母对她的第二代要求甚严,对第三四代都充满疼爱,即所谓的隔代亲。吃个东西,还要记挂着给兰小子吃。反倒是王夫人,从来没有对孙子贾兰表现出疼爱来。

总之,说贾母不待见贾琏绝对是不符合实情的,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

我是“苏小妮”,喜欢就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贾母对待贾宝玉和贾琏,跟天下的许多长辈一样,溺爱心疼一个、依赖重用另一个。
贾琏,长房长孙人品还不错,有底线不乱来,除了好色之外毛病不大。

其实以贾府的标准来看,贾琏好色的毛病也不算太大,也没有到外面去争斗强夺,也没有搞乱伦什么的。在家怕老婆凤姐,平儿姑娘都没有碰过几次,唯独爱好各种有性经验的“熟女”,“鲍二家的”还被凤姐打得个“烂头羊”,最后直闹到老祖宗贾母哪里很是甩脸。

凤姐𢌥强累得小产、又添下红之症,贾琏寂寞之下偷娶尤二姐,又被凤姐闹了个人仰马翻,尤二姐和尚未出世的男婴双双夭折。以封建时代的标准来看,凤姐的作为有失妇德,相当过份。
凤姐的有失妇德的过份行为,当然与贾母的维护不无关系。在贾琏夫妇中间,贾母貌似公允、其实是压制贾琏和力挺凤姐的。

凤姐曲意接尤二姐进贾府,贾赦立刻就赏给贾琏一个秋桐,实在是剩机发泄对贾母宠爱凤姐、压制儿子贾琏的不满。

脱离两百多年前的历史背景,来评价贾琏“荒淫无道”是不准确的。

荣府的内务可以依重的男丁,实在唯有贾琏。

贾琏与贾珍一起作为修建大观园的主要负责人,贾琏全程陪同林黛玉回扬州探望病重的林如海处理后事,荣国府和贾母依重的人都是贾琏。在对内对外事物上,贾琏都比凤姐有良心和底线,凤姐瞒过贾琏放高利贷、助来旺妇霸亲贾琏无奈。凤姐贪赃枉法、害死尤二姐更是疯狂。

贾赦强霸石呆子的古扇,也是为贾琏所不齿的。

贾母对凤姐纵容、对贾琏压制,当然也是其玩弄手腕平衡荣府长房长子贾赦和次子贾政之间关系的一部分。
“奶宝”贾宝玉,贾母宠爱的次子贾政的唯一在世嫡子、相貌酷似贾母已经仙逝的丈夫贾代善。

贾母对贾宝玉的极尽宠爱,在事实上也制衡了贾琏作为荣府嫡长孙的尊贵地位。贾母控制把握住贾政王夫人夫妻最为重视的嫡子,在事实在也就是控制住了贾政王夫人家庭生活中的重心。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天然投缘,在事实上也成为了贾母控制贾宝玉的关键所在。

与贾府前途息息相关的“元妃省亲”表面上“烈火烹油、鲜花簇锦”,然而贾元春的皇妃之路却是“三春争及初春景”在“元妃省亲”后的第一个春天就出现了危机的信号。
贾宝玉与众姐妹二月二十二才刚刚奉旨入大观园居住,三月初宝黛在盛开的桃花树下“共读西厢”初定情,凤姐才刚刚调侃了黛玉“吃茶”论亲事。凤姐宝玉便立刻被魔魇,幸有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来贾府持颂“通灵宝玉”相救。



五月初一、贾府奉元妃旨意清虚观打平安醮,贾母婉拒了张道士提亲,称“宝玉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五月初二、为张道士提亲贾宝玉在潇湘馆中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五月初六端午节刚过,王夫人的贴身大丫头金钏儿在被王夫人撵走之后投井、琪官事发忠顺王府上门来找贾政要人,贾宝玉遭贾政老爷痛打。

五月初七、怡红院内贾母直接无视贾宝玉勾着老祖宗赞黛玉的话头,当着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凤姐、宝钗和宝玉等夸赞宝钗“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接着又替宝玉求宝钗“叫莺儿来给宝玉打络子”。

五月初七、当天下午宝钗亲自配了金线加黑珠儿线,让莺儿把五天之前(五月初二)被黛玉剪了穗子的“通灵宝玉”络上了。
端午节前,四月二十七日元妃赐下独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贾府中似乎有了对薛家三年前放出“金玉良缘”风声的回应。然而五月初一贾母在清虚观打醮时对张道士提亲的回应“宝玉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婚”,被普遍认为是贾母对“金玉良缘”表现出的拒绝态度。

从五月初一到初七、仅仅才七天时间,贾母便主动向薛姨妈宝钗示好,力度之大、转变之快让人惊异!

不得不说是因为宝玉与琪官“交好”得罪了忠顺王府之事,让贾府中人感受到了政治风云变幻的危险信号。贾母这位饱经世故的贾府最高领袖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自动与贾政王夫人夫妻、贾元春达成了在贾宝玉婚姻大事上的初步默契。

个人以为,经过“忠顺王府讨要琪官”的政治风波,贾母和贾政夫妻以及贾元春达成的初步默契是:a贾母方面主动放弃“宝黛姻缘”的设想,接受贾薛联姻的大方向。b贾政夫妻以及贾元春放弃对“金玉良缘”急于求成的态度,照顾贾母希望宝玉及众姐妹再陪伴老祖宗多享受两、三年天伦之乐的愿望。

事实上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开始,贾母及凤姐均未再提“宝黛姻缘”。并且在宝玉众姐妹入住大观园的当年冬天贾母独宠薛宝琴问八字谋求贾薛两家联姻,公开宣示“宝黛姻缘”的传言无效。“紫鹃试玉”后,贾母“硬做保山”帮薛蝌和荣府袭爵的嫡长子贾赦正妻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定亲,结成某种形式的贾薛两家下一代联姻。此后薛姨妈立刻放风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相当于公开宣布退出“金玉良缘”了。但贾府毫无反应,实际上就是已经彻底否定了“宝黛姻缘”。

很多观众读者一厢情愿的给“宝黛姻缘”找到了“硬做保山”的贾母做“挺黛派”主谋,或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87电视剧改编加“原创”结局的影响、是87冒“曹雪芹原意”和“顶级红学专家顾问团队”的误导呀!

事实上“紫鹃试玉”后,贾薛两家的态势已经完全互换了。过去是薛姨妈在追着贾府和贾母想要做成“金玉良缘”,此后便是薛家想借“宝黛姻缘”从“金玉良缘”中脱身离去、而贾府和贾母却坚决无视“宝黛姻缘”了。

贾府之患,从内部问题上说就是贾母一味玩弄手腕制衡荣府长幼两房贾赦贾政、制衡嫡孙贾琏贾宝玉,宠溺和把控贾宝玉的婚姻大事、一味沉迷于孙辈陪伴的奢华享乐的“老人政治”之患。

直到第七十八回、贾府与贾母已经成为了贾母为凤姐治病时找出来的那一大包貌似高档的人参,表面光鲜、内更“糟朽烂木”早已失去了药力。


阿丹151014015


贾母对贾琏是非常喜欢的,绝不是不待见!

贾母的亲孙子是贾珠,贾琏,贾宝玉和贾环四人。除了贾环没看出来贾母喜欢之外,贾母对贾珠,贾琏,贾宝玉都喜爱。当然最喜欢的一定是贾宝玉。


一,贾宝玉抢了所有孙子的光芒。

贾宝玉是王夫人最后一子。出生的时候口含宝玉,贾母这样的老人,自然迷信,对贾宝玉爱的如珍似宝。时刻放在身边各种宠爱。贾宝玉可谓抢了所有人的风头。

赵姨娘就说过:也不是有了宝玉,竟是得了活龙。他还是小孩子家,长的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还罢了。

连赵姨娘这样妒忌的人都觉得贾宝玉可爱,得人意儿,受宠很正常。可见贾宝玉受宠天经地义,别人说不出其他话来。但不表示贾母就不喜欢其他孙子,尤其是贾琏,贾母是很疼他的。


二,贾琏和王熙凤受宠就是贾母喜欢的例证!

王熙凤是贾母面前的第一红人,是贾母少不了的人。虽然这与王熙凤自己的努力不无关系,但主要还是贾母喜欢他们。

贾琏作为荣国府长房长孙,本身地位很重要的。琏二爷长的也好,嘴巴也会说,小时候必然得到贾母的喜欢。因为对比贾珠,虽然没有贾珠的任何描写,但贾珠十四岁进学,显然是个好学生。贾琏不爱读书,甜言蜜语哄贾母开心少不了的。祖母和父母不同,祖母更喜欢聪明伶俐,会说话会来事儿的孩子,这一点,贾琏一定比贾珠做的好。

贾琏和王熙凤夫妇之所以会来荣国府管家,也是贾母因为喜欢他们,给予他们的优待。也是一种平衡之策。但直接越过了儿子用孙子,显然是喜欢孙子的例证。


贾琏之所以不常出现在贾母面前主要是因为他长大成人结婚了。结婚的男子就要避嫌,贾母这边有他的寡嫂李纨,还有史湘云,钗黛等,虽然都是家人,毕竟也要避嫌。

三,贾琏深受贾母器重。

贾琏除了管家外其他还有两件事表明他受到贾母的器重。

第一就是陪林黛玉回江南奔丧,并处理林如海的后事。这代表贾琏极受贾母信任,贾母也相信他的能力。毕竟带林黛玉回去,既要确保林黛玉安全,还要有能力,有手段处理林家的遗产,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贾家年轻一辈除了贾琏,无人可以胜任!贾琏作为荣国府真正的对外管家这些事处理起来一定得心应手。这样有能力的孙子,贾母难免喜欢和纵容!


第二就是王熙凤生日,贾琏偷情惹得王熙凤大怒,我说过贾琏借机会大闹一场发泄被王熙凤凌驾的怨气。这时候王熙凤哭闹到贾母那里,贾母却并没有帮她,反倒埋怨王熙凤吃醋:

…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叫你多吃两口酒,又吃起醋来。”

这就是贾琏的依仗,前面贾琏敢于在贾母那里闹,也是仗着贾母“素习疼他们”,素习说明贾母对他们的疼爱是一贯的。

综上,贾母除了贾宝玉,最疼的应该就是贾琏,绝不可能是不疼他。贾琏在荣国府中的重要性,也是因为贾母素习疼他。虽然不能像贾宝玉那么受宠,但又能有几个贾宝玉呢?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君笺雅侃红楼


在《红楼梦》一书中,贾母的确是很宠爱贾宝玉的,相比较而言,对她的大孙子贾琏就没这么重视了,但是也绝不至于说贾母不待见贾琏。其中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宝玉是含着玉出生的,贾琏没有

古人都是很迷信的,出生时的异常景象,都会被认作是孩子将来能有大作为的征兆。你看古代的开国皇帝,一般都会给自己的出生的时候,编一些奇异的现象出来,以证明自己的“君权神授”。那宝玉的“含玉而诞”,在小说里可不是编的,而是真事儿,贾母怎么能不把宝玉视为珍宝呢?

贾琏可没有这事儿,自然要往后靠一靠了。

二、宝玉是一个女性化的小孩子,而贾琏早已成家了

贾母是喜欢女孩子的,不管是自己家的,还是亲戚家的,只要贾母看着喜欢,全都想放到自己身边养着。而宝玉正好又是一个无论从长相,还是从脾气秉性,都极具女孩气质的小男孩儿,自然更会得到贾母的宠爱。

贾琏从小说一开始,就已经是个结了婚的人了,而且还是一个负责荣国府在外面的事务的当家人,这种情况下,你让贾母怎么能像宠爱宝玉一样宠爱贾琏啊。

贾母对于贾琏,更多的是信任。黛玉的两次出远门,都是贾母派贾琏跟随的。

三、 贾母更喜欢二儿子贾政,不喜欢大儿子贾赦

对于贾母的两个儿子,贾母是更喜欢她的二儿子贾政的,她也是和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的,大儿子贾赦反而要分房另住。为了这个,她的大儿子贾赦还经常抱怨贾母偏心呢。那么在对待他们的儿子的态度上,也多少有些爱屋及乌吧。

四、 因为元春的关系

宝玉的亲姐姐元春是皇妃,而元春入宫前,是极疼爱她的弟弟宝玉的,这一点也会增加贾母更疼爱宝玉的筹码。

五、和宝玉像荣国公有关

宝玉的长相很像他的爷爷荣国公,张道士就曾说过,宝玉的长相和当日的荣国公是“一个稿子”,贾母也认为在她的后代中,只有宝玉长得像他爷爷。一般情况下,长辈们都更喜欢那些看起来继承了他们的基因的孩子。


烟雨江南话红楼


《红楼梦》是一部挺有趣的小说,因为它有许多“迷团”,引得读者反复琢磨,绞尽脑汁去猜测,琢磨猜测的人多了,出现了“红迷”人群,最后终于形成了巍巍壮观的一大奇景一一中国红楼梦学会。

在《红楼梦》文本中,那封建家族权力宝塔尖上的家长贾母,与己故的丈夫贾代善共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贾赦,世袭祖职,二儿子贾政,是工部员外郎。大儿贾赦的长子夭折,二儿子贾链便成了贾代善这一支的长房长孙了。但贾母对这长房长孙感情一般,反倒对二房贾政的二儿子(贾政的长子年轻轻的就死了!他们家大儿子怎么都活不长)贾宝玉非常溺爱,另人不解。




而且还有个奇怪的现象,话说林黛玉初入荣国府,见过了外祖母贾母,又与二位舅妈相见,按礼节接着要拜见二位舅舅。可这林黛玉的大舅舅、荣国府长房贾赦却竟不住在贾府正房,而是住在贾府外面。书中描写,林黛玉跟着大舅母出了贾府大门,坐了一段马车,到了荣国府东边的一处所在,什么两扇黑漆大门前下车,进院去见大舅舅。读者至此有没有感到奇怪,书中既描写贾府等级森严,上下十分讲礼数,那荣国府长房贾赦为什么不在母亲身边,而出门另过?而二房贾政却在荣国府正房居住。




有红学家主张,《红楼梦》是作者自传,起码是一部有自传性的小说!所以理解作者创新思路必先了解下作者家世,虽不至于研究到作者祖宗八代,但总得知道作者生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汉军正白旗人。唉,我不替作者背简历了。总之,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名唤曹寅,是康熙皇帝的发小,曹寅的母亲马氏,是康熙的保母,所以曹寅长大后很受康熙重用,担任江宁织造。可曹寅命短,早早的就死了,康熙就命曹寅的儿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可能遗传的体质不好,曹颙沒几年也死了。康熙念发小旧情,令当时苏州织造李煦一一也就是曹寅的大舅哥一一在曹寅的子侄辈中挑选一个做曹寅继子,继续担任江宁织造一职。于是李煦便推荐了曹寅的侄子曹頫为继任江宁织造。回到《红楼梦》文本中,我们简单的对号入座。书中贾代善对应故事原型曹寅,贾代善之妻也就是李煦胞妹李氏对应贾母。而居住在贾府正房的二儿子贾政则对应过继的儿子曹頫。而贾宝玉的原型当然曹頫的儿子也就是作者本人了(也有研究者认为曹雪芹是曹颙遗腹子)。贾赦的原型是谁,笔者也不清楚,应是曹頫的亲哥哥吧,自己弟弟过继给伯父了,自己也沾点光。所以读者在书中只见宝玉的弟弟贾环嫉妒宝玉了,没见贾链嫉妒宝玉什么。



从从书中情节描写来看,贾母对小儿子贾政也没什么可亲近的,贾政的孙子贾母正经曾孙贾兰在贾母跟前毫无存在然,唯有那“凤凰”宝玉最得贾母欢心。拭想,贾母原型李氏,与儿子沒甚感情,没血缘关系,而宝玉呢,隔代亲,又是从小看着长大的,自己又没甚亲人了,那么对宝玉自然倾注全部感情了。想来〈不肖种种大受笞挞〉一回,贾政暴打宝玉,贾母心疼之余十分愤怒,说出的那一番训斥贾政的话,其中有一句什么“我有什么好说的,我这一辈子只沒生个好儿子”的话,确实是让贾政自感无立足之地了。



潇湘窝心脚


贾母没有不待见贾琏,但偏爱宝玉是实打实的。

贾母偏爱宝玉不因为别的,最主要是三点原因:


第一:宝玉性情像女孩子。


曹雪芹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中已经说了:“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我们知道《水浒传》是为男人立传的书,所以里面对女人都没有什么正面描写,不是阎婆惜潘金莲这样的淫荡无耻之流,就是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这样彪悍粗俗的女人。哪里像个女人的样子?而《红楼梦》是一本为女人立传的书,曹雪芹就说了,“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他写《红楼梦》就是要“为闺阁立传”,曹公意识到,闺阁中不乏一些女子,行为见识皆在男子之上。她们才是值得称颂的人,而不是帝王将相,王侯公卿。男人在他的心里,都是不堪的浊物。

曹公借贾宝玉之口说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在红楼梦里,大观园里的女孩儿莫不是美丽的,天真的,可爱的,有才情的,连地位低下的如香菱,也会做诗的。

贾母最爱什么?最爱和这些孙子孙女们玩笑游乐。大观园里有了她们,便能四季花开,姹紫嫣红,春光满园。她们给了贾母美的享受。

贾母最爱哪些人?就是黛玉,三春,薛宝钗,薛宝琴,邢蚰烟,史湘云这样的女孩子们。

这和贾母偏爱宝玉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了。

宝玉就是如女孩般的人品和相貌。

《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一段,凤姐想让宝玉和她同乘车,便说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和女孩儿似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同坐车好不好?”宝玉听说,便下了马,爬上凤姐车内,二人说笑前进。

封建家庭重视男孩子,而这个男孩子又是女孩一样的人品和相貌,这更投了贾母的心意。想不偏爱他就难了。

宝黛第一次见面,通过黛玉的眼睛,我们看看宝玉的相貌:

面若中秋之月,色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璎珞,又有一根五花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宝玉妥妥的就是一个女孩子般的长相啊,要是穿戴女装,可是比姑娘们还俊呢。

而贾琏此时呢,贾琏已经成人长大,娶了妻生了子,贾琏再俊也比不过此时宝玉这样的。贾琏已经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子贾赦,丫鬟小老婆一大堆,而宝玉,长相人品俱像女孩般,贾母偏爱宝玉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宝玉长得像自己的爷爷,也就是贾母的丈夫,贾母在宝玉身上可以寄存自己的部分哀思。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中,张道士见了宝玉和贾母,对贾母说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酸酸的。贾母听了,也由不得有些戚惨,说道:“正是呢。我养了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还像他爷爷。”

张道士是谁?张道士是当日荣国公的替身,荣国公就是宝玉的爷爷,贾母的丈夫。长辈都喜欢长得像自己的儿孙辈。而贾母这么多儿子孙子,包括贾琏在内,只有宝玉“还像他爷爷”,贾母在宝玉身上看见了已经故去的丈夫的影子,对贾母来说,在宝玉身上,也可以寄托一部分哀思。在这一点上,贾琏又输了一回。


第三,宝玉在贾母跟前很孝顺,会懂得讨好贾母。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中写道:秋纹笑道:“提起这瓶来,我又想起笑话儿来了。我们宝二爷说声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才开的新鲜花儿,不敢自己先玩。” 巴巴儿的把那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太太,又进一瓶给太太。谁知他孝心一动,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了。可巧那日是我拿去的,老太太见了喜的无可不可,见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也想的到。别人还只抱怨我疼他!” 你们知道老太太素日不大和我说话,有些不入他老人家的眼;那日竟叫人拿几百钱给我,说我‘可怜见儿的,生的单弱’。这可是再想不到的福气。几百钱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

通过秋纹之口,可以知道,宝玉在贾母跟前是极孝顺的,自己园子里新开的花儿,也会想着贾母,巴巴地给祖母送去,难怪贾母会喜欢他。当然其他儿孙辈的也有给贾母送东西的,例如贾母生日儿孙辈要给贾母送礼,平日也会给贾母送一些珍稀吃食菜品什么的。但贾母这样一个有品的富贵老太太,什么没见过没吃过,而宝玉很会讨巧,他不送贵重的东西,偏偏送“自己园里才开的新鲜花儿”。宝玉还没成年,不像贾赦贾琏凤姐之流的那样“财大气粗”,他所有的只是自己园里新开的桂花,这礼送的简直是贴心贴肺,果然贾母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一句话就把别人排除之外了,好像别的儿孙没有孝敬过她似的。

总之,宝玉在贾母心中的地位,是绝对超过贾琏的。把他视若珍宝也就不难理解了。


蝴蝶迷君


《红楼梦》贾母将贾宝玉视为珍宝不错,贾母也喜欢贾琏。

书里有一句话已经证明了贾母对贾琏的疼爱。第四十四回,书中写道:【贾琏明仗着贾母素习疼他们,连母亲婶母也无碍,故逞强闹了来。】

贾母对贾琏的疼爱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贾母同意贾琏管理荣国府,证明贾母蛮信任贾琏,相信贾琏的能力

如果贾母不喜欢贾琏,就不会同意贾琏管理荣国府。贾母虽然退居二线,但贾母的话还是有分量的,如果贾母反对贾琏管家,贾琏不会当上荣国府的管家,负责荣国府的一切事宜。

事实证明贾琏在管理上还是很称职的。他是对贾府贡献最大的人。

2、贾琏偷腥被抓现行,贾母偏袒他

凤姐过生日,贾琏和鲍二家的在家里偷情,被凤姐抓个正着。贾琏借酒盖脸,提剑追杀凤姐。

凤姐向贾母告状,贾母说:“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明显是贾母偏向贾琏。

贾琏在贾母面前是“撒娇撒痴,涎言涎语的还只乱说”。贾琏是仗着贾母宠爱他和凤姐,所以在奶奶面前撒娇撒痴的闹了一回,而贾母也只是吓唬贾琏叫他老子贾赦。

当第二日贾母让贾琏给凤姐赔不是的时候,贾琏还要来了贾母的尚方宝剑,贾母答应贾琏:“他(凤姐)日后得罪了你,我自然也作主,叫你降伏就是了。"

3、贾母有重要的事情,都是让贾琏办理

黛玉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以及林如海的后事,贾母派贾琏去办理。

4、贾琏向鸳鸯借当,也是仗着有贾母的宠爱

贾琏说家里周转不开,向鸳鸯借点贾母不用的体己出去当了换钱。鸳鸯私下回明了贾母,贾母怕其他人也来向她借东西,因此假装不知道。贾母借东西给贾琏说明贾母宠爱贾琏。

大家之所以认为宝玉最受宠,是因为宝玉自幼养在贾母身边,而且年龄还小,所以宝玉总是围在贾母身边,或是坐在贾母怀里。贾母对宝玉的宠爱仿佛多一些。贾琏已经长大成人,娶妻生女了,贾母当然不能搂着抱着的疼爱了。

宝玉受宠有原因,宝玉是衔玉而诞。大家都认为宝玉来历不凡,将来必有大造化

宝玉异常乖觉伶俐,很讨贾母的欢心。贾母喜欢他也在情理之中。

贾母最疼的孙子一个是宝玉一个是贾琏。贾母宠宝玉是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宠爱;贾母宠贾琏是事业上的支持与信任,与家庭生活上的保驾护航。


润杨阆苑


《红楼梦》里贾母对于贾宝玉那可真的是珍爱非常,并且违反封建大家庭男女不同席的规矩,允许宝玉同众位姐姐妹妹们在一起生活。反观贾母对其他的孙儿就不是这样的。那么是否就可以说,贾母不代见其他的孙子,特别是贾琏呢?也不见得。

如果有和祖母在一起生活过,你就知道经历过人世沧桑的老太太喜欢怎样的孙儿?当然是长相比较周正清秀的,会说甜言蜜语,懂得讨老太太喜欢的,懂规矩识礼仪的。对照这样几项条件,贾琏无疑也是满足的。


那么,我们就得说,《红楼梦》中人物的活动时间,使得贾琏与贾宝玉比较起来,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因为《红楼梦》在开篇的时候,贾宝玉还是一个十足的小孩子,贾母多疼他些也是很正常的,可是贾琏已经成家两年了,成为真正的当家立世的男子。虽然是贾赦的儿子,但是却在贾政这边帮着料理些家事。

书中虽然没有明写贾母对贾琏的喜爱,但是还可以从蛛丝马迹当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原因如下:


一是贾琏自身能力强、长得好。他于世路上善机变,言谈来得,是孙儿辈中相对比较妥当能干的人,虽然读书并不怎么喜欢。再说容貌,贾琏也自有一种风流态度,何况年龄也不过20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也算得风流标致,贾母,自然看了也会心下喜欢。这样无论是外在的能力,还是内在特质,贾琏都不会错了的。

二是贾琏堪当大事。林黛玉的父亲病重,黛玉需要回苏州探亲,贾母是安排贾琏带去的,并且还要带回来。恰逢林如海病逝,那么处理丧事,为林黛玉争取利益和财产也都是贾琏操办的,也算是贾母对他的喜爱和肯定的一个体现。同时,在办理元春省亲前修建大观园的事宜上,也是由贾琏具体落实的。贾母也应知道,这也算是对贾琏能力的再次肯定。

三是贾母对贾琏的偷腥问题采取了袒护纵容的态度。贾琏在王熙凤生日,大家为其祝寿的时候,把鲍二家的拉到了自己房中进行鬼混,事情败露后,还要提了剑,在贾母以及邢王二位夫人面前,杀王熙凤来发泄自己对王熙凤的不满。这时贾母一方面喝止了贾琏的行为,另一方面又为他开脱解释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暗指王熙凤显得太过于嫉妒和小题大做了。当贾母要求贾琏为王熙凤赔不是的时候,他还同贾母撒娇说,如果这样,不是纵了王熙凤吗?贾母说,如果王熙凤得罪了他,也照样做主为他赔不是。这样的一种对话氛围,也充分体现出一个祖母对自己有错但无大错的孙儿的宠溺。而如果贾琏不知道贾母对自己的喜爱,是断然不敢这样同贾母讨价还价的。



四是贾母对贾琏娶尤二姐的关注。当时王熙凤把尤二姐骗到贾府来,带到贾母面前让贾母相看时,贾母是戴了眼镜,很认真地从上到下看了尤二姐,然后说,比王熙凤还要俊俏些。贾母对尤二姐的仔细和关爱,也充分体现出她对贾琏的重视。否则她就不必如此仔细相看了。

五是贾母原本有意将鸳鸯许给贾琏。鸳鸯不喜欢做贾赦的姨娘,在贾母面前进行了抗争和哭诉。贾母一方面生气地大骂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另一方面,又对王熙凤说,我做主把鸳鸯许给贾琏,看你那没脸的公公还要不要。以贾母的老辣,这话必不是随意说的,必然是心里对贾琏还是相对比较满意的,认为鸳鸯如果将来做姨娘,许给贾琏也是比较合适的。

六是贾母对王熙凤的偏宠,除了王熙凤会讨好她,能力也强之外,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与对贾琏的喜爱有一定关系的。这就是爱屋及乌的道理。

综上,不能说贾母十分宠爱贾宝玉,就对贾琏不怎么看重了,毕竟时间不同,她对贾琏的宠爱是过去了,现在贾琏是大人了,就要用大人的方式来对他了。爱的表现有所变化的,但爱的本质并没有变。


我是冰珊醉红楼,从自己的视角析红楼,欢迎关注品评。


冰珊醉红楼


手心手背都是肉,哪有不待见之说。只是对宝玉的爱比较明显,对贾琏比较含蓄。

贾母对于宝玉的溺爱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在衣食起居上更好的照顾他,派了身边得力的袭人,晴雯到宝玉房中照顾,这两个丫鬟之前在贾母身边伺候受到悉心调教,一个温柔体贴,一个聪明伶俐,又会一手好的针线活,可见贾母对宝玉的宠爱不言而喻。

而之所以对宝玉视若珍宝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1.他是贾政的儿子,贾政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孝顺母亲,在那个时代看来是标准的君子典范,贾政比好色寡情的大儿子贾赦要强上几倍,因此贾母一向对小儿子偏爱有加,贾政的儿子也自然格外受宠。

2.宝玉出生的时候是衔美玉而生,自身便蒙上了一层神话的色彩,这样的稀奇事件在古代都会被解读为天降吉兆,对于有信仰的老人家来说也会对孩子另眼相看。

3.宝玉的身段摸样像极了当年的荣国公,文中清虚观打醮这一回,张道士曾说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宝玉的模样让贾母想起了亡夫,从中也可以推断出贾母当初与丈夫的感情也是很深厚的。

4.贾府到了贾宝玉这代已经是不比当年的辉煌富贵,而如果想要挽回局势,就要找一个有能力的接班人,贾宝玉在众多子孙当中是十分优秀的,虽然他不喜谈论仕途经济,但不代表他不爱读书,从大观园试才中可以看出宝玉的才情和天赋是数一数二的。这样的孩子将来一旦走入正途,前途不可限量,贾府也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5.况且宝玉是嫡出,是出身名门的王夫人所生,古代对出身看的格外重要,因此出身高贵的宝玉成为了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宝贝,也是未来荣府的接班人最佳人选。

那么对于大孙子贾琏贾母就一点不关心吗?不是的,贾母对贾琏虽然谈不上像对宝玉那么宠爱,但也是格外看重的。

贾琏虽然一向风流成性,但是有着自己的底线,从不强迫不以势欺人,看他与人偷情都是建立在两厢情愿的基础上。当贾赦让他夺取石呆子的古扇,他只是上门求取,石呆子执意不肯,他也只好作罢,在贾雨村用计夺了古扇之后,贾琏却说,为这点子事,弄得人家倾家荡产,也不算什么能为!可见贾琏生活作风虽差,但同贾雨村相比有着做人的底线。

他的办事能力也让贾母信任放心,凤姐即使精明强干料理着荣府事务,但她毕竟是个女儿身,有着种种限制,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交际应酬,所以贾琏的能力才能体现出来。黛玉作为贾母格外疼爱的嫡外孙女由贾琏护送着回家探父,足以看出贾母对他的能力肯定。

建造大观园时也是放手让贾琏去经办,如果没有他或许大观园的景色会失色不少,只是他的能力都被强势的王熙凤的风头盖过,说起来贾琏也挺悲催的,在外为了贾府的前途奔波忙碌,在家还要受到妻子的处处辖制。

当贾琏在王熙凤生日的时候和鲍二家的厮混被发现后,一向是醋坛子的王熙凤借此大吵大闹,贾琏提剑两人闹到了贾母房里。王熙凤本以为贾母会为自己做主,谁知贾母轻描淡写的说道:小孩儿家家的,馋嘴猫儿似的,不过是想沾点腥儿,没什么大不了的。

贾母的这一说法确实让人诧异,细想也就能明白,王熙凤纵然八面玲珑,给贾府出了不少力,可也比不了贾母的亲孙子,毕竟血浓于水。而且封建社会男权为主,女子恪守三从四德,对于大户人家来说三妻四妾是平常的事情,王熙凤日常对贾琏的辖制和妒忌心已然有违礼制。

贾琏在贾母面前不仅拔剑还敢指责老太太的不是“都是老太太惯的他,他才这样,连我也骂起来了!”这样冲撞的话其他人有哪个敢说,贾琏敢这样放肆正是仗着贾母对自己的宠爱有加,而贾母也没有因此记恨着他,反而为两人调解矛盾,这件事情的处理中可以看出贾母是有偏袒贾琏的。

贾母接下来是怎么处理的?“你放心,等明儿我叫他来替你赔不是。你今儿别要过去臊着他。”贾琏毕竟理亏,贾母也深知这一点,明着是为两人劝架调解,也在暗中保护着贾琏,并不想把事情闹大。

其次,贾母啐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凤丫头成日家说嘴,霸王似的一个人,昨儿唬得可怜。要不是我,你要伤了他的命,这会子怎么样?”这是在变相的提醒贾琏,为了一时冲动,杀人是要偿命的,还是为贾琏着想,站在他的角度考虑。

最终结局贾母为两人调和成功:“若你眼睛里有我,你起来,我饶了你,乖乖的替你媳妇赔个不是,拉了他家去,我就喜欢了。要不然,你只管出去,我也不敢受你的跪。”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即使贾母对王熙凤素来喜爱,也不会为了她过度责罚自己的亲孙,对于贾琏的疼爱是藏在骨子里的,或许在宝玉之前,贾母对于他也是宠溺的,只是贾琏一向生活作风不佳,风流成性,这种宠爱变得有些淡化,不过到了关键时刻,老人的心还是显现出来向着他,保护着他。

在贾母看来家和才能万事兴,贾琏和王熙凤,平儿好好地生活,自己能少操心,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