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打出来的孩子与娇生惯养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沈春阳粉丝团


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很多家长都犯了难。

以前的家长不知道什么教育理念,孩子犯了错就是骂和打,没人觉得有问题。但现在各种公号文章都在言之凿凿地告诉家长们:不能打孩子,否则孩子会有心理阴影,未来影响他的心理健康。

很多家长放弃了体罚,甚至连骂也不敢理直气壮地骂,骂完了还要向孩子道歉。还有一些父母生怕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温暖,内心产生空洞感,于是拼命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样的做法却常常招来“娇生惯养”的评价。

究竟怎样对待孩子才是正确的呢?

动辄打骂体罚或者一味娇生惯养,显而易见都不是什么好方法,因为二者都太过偏颇。

前者过分强调父母主观制定的规则,且这规则主要受父母情绪的影响,这就很容易让孩子内心形成这样的世界观:我是强者,就可以掌控生活主宰他人;我是弱者,就只能受制于人无力抵抗。

而一味娇生惯养的孩子容易形成这样的观念:我的需要是理所应当要被满足与呵护的,他人对我的顺从和迁就是他们应该要做的事。

这样两种教养方式都无法让孩子学会如何体会、共情他人的感受,并学会与他人平等合作。

在那样两个世界中,他人不是竞争者,就是统治或被统治者,显而易见,这样的关系不会有真正的平等与温情连结。

对孩子真正的好教育是爱与规则的结合。

真正的爱是双向流动的,而不是单向的倾泻或抽取。我们要从倾听、理解孩子开始,然后以良好的沟通让孩子慢慢也能理解、体会到我们的想法与感受。

当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可以被看见与接纳,他们的一些行为就算被拒绝也事出有因、有理有据,他们自然会潜移默化地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对待身边的人。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与生俱来的绝对自恋的部分还会时不时冒出头来进行干扰,需要家长不断地加以纠正。但这恰恰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没有孩子能“一说就懂,一懂就会,一会就做,一做就能做好,做好还能一直坚持”。

当我们放弃这样的期待,耐下性子时,就会发现孩子并没有那么不讲道理,教育孩子也没有那么困难。

打骂或溺爱其实都是一种投机取巧、规避麻烦的教育方式,真正的爱一定是要克服麻烦,付出耐心与爱心的,没有捷径可以走。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被打和被娇生惯养都是教育的两种方式,在我看来,这两种方式都很极端,对孩子都会造成伤害。

我来说说打的教育。我小时候也被父母,被奶奶打过多次,这让我变得特别胆小,也不太自信。被打的经历,简直就是我的童年阴影。而我要说的是一个很悲惨的例子。

我姑姑家的孩子,一个彻底被打坏了的孩子。

我读初中时,我表弟出生了。幼儿时期的表弟特别活泼可爱,两只大眼睛眨巴眨巴,总是蹦蹦跳跳的。后来,我的姑姑一家外出打工,孩子由我奶奶带,而我奶奶是一个脾气特别暴躁的人,那时孩子还小,倒不至于打。后来姑姑一家回来了,他们家经常吵架,孩子一有点不合意,就向孩子撒气。后来更是越演越烈,常常打骂孩子,我表弟常常全身都是乌青的。

我表弟也变得特别叛逆,在学校打同学,偷乡里乡亲的东西,差点把我们的房子烧掉。

因为表弟叛逆,姑姑一家打孩子打的更凶了。

后来恶果降临了。表弟患了癫痫,常常发病。姑姑一家带着孩子到处寻医问药,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很多人都觉得,我表弟的病是被打出来的。

虽然表弟患了病,但是他们仍然还在打,只是不如以前频繁了。因为常常发病,表弟读初中时被老师劝退了。整天在乡里游荡,无所事事。

假设我姑姑一家可以温柔待他,他的人生轨迹是不是又不一样呢?


甘棠723


打出来的孩子与娇生惯养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说说我妈妈和我小姨,我小姨就是打出来的孩子,我妈妈就是娇生惯养的孩子。

回外婆家的时候,和家人聊天,每次说起小姨小时候,外公外婆总是感叹,小姨小时候因为性格原因,不知道捱了多少打,现在反而是她最孝顺。

当然,不是说其他的孩子不孝顺,我妈妈,我舅舅他们,对外公外婆都是很孝顺的。

性格方面

我小姨,对亲戚、对外人特别温柔,对自己的孩子却有些走极端,溺爱的同时,又会下手打。

我妈妈,无论对外人还是对自己人,都是简单粗暴,很少有温柔的时候。

待人接物方面

我小姨,心思细腻,待人接物方方面面考虑周全,说的话,做的事,总让人感觉特别贴心。

我妈妈,为别人考虑得多,为自己考虑得少,很多时候都是宁愿自己吃亏,然而,往往辛苦了很久,却落不了半点好。

工作方面

我小姨,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力求尽善尽美,哪怕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

我妈妈,工作雷厉风行,虽然当着领导,却事事亲力亲为,从另一方面说,也是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人际交往方面

我小姨,除了家里的亲人,几乎没朋友。

我妈妈,朋友多得不得了,对朋友也特别仗义。

与父母的关系方面

我小姨,出嫁之后和外公外婆再没有任何争执,但也很少会和我外婆讲心理话。

我妈妈,出嫁了这么多年都没拿自己当外人,回娘家自在的很,还时不时和我外婆争论几句。

家务方面

我小姨,不喜欢家里乱糟糟的,走到哪里收拾到哪里。

我妈妈,据我外婆说,是有了我们之后,才开始收拾家里。

孝顺方面

我小姨,特别特别孝顺,又很有耐心,有时候会把我外公外婆当小孩子哄。

我妈妈,很孝顺,但没我小姨那么细心。

虽然我小姨从小捱的打比较多,但也是在有爱的环境里长大的,我外公外婆同样很疼她,比如我外公出门回来,谁都可以不带礼物,但我小姨的礼物不能不带。

个人认为,无论是打着长大的孩子,还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孩子,只要能让他们感觉到父母是爱自己的,只是方式不一样,他们的性格和工作等方方面面都不会差。

本文为清心无碍原创,手打不易,欢迎转发,抄袭必究。


清心无碍


教育是我的主业,我来聊聊这个话题。

作为老师,我见过了无数千奇百怪的家长和孩子。

不同的家教方式,造就了不同的孩子。

打出来的孩子和娇生惯养的孩子,都是家教了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

打孩子是暴力型,娇生惯养孩子是宠溺型。

这两种类型的家教培养的孩子,都不健康的。

打出来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弱懦自卑,顺从没主见,或个性叛逆。

我班上有个小林同学,这小男生性格内向,不爱和同学交往。特别是有同学招惹他的时候,脾气暴躁,喜欢动手打人。因打架,他多次被学校处分。

后来,老师去家访才知道,他的父亲是镇上卖猪肉的。父亲天天醉酒,小林从小就经常挨打。他小学时候就胆小怕事,到了初中,脾气却变得越来越坏。他成了班上双差生,初中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了。

这是被打出来的孩子,越打越皮,最后破罐子破摔了。

娇生惯养的孩子往往娇气任性,自私蛮横。

娇生惯养的孩子,不懂感恩,独立能力差。

我有个侄女就是这样。父母对她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

在家庭,以她为中心转。她从很小就表现极其自私懒惰。到了初中,连自己的内裤都要父母洗。她在家里从来不做家务,自己房间不收拾,搞得象猪窝一样。

父母是普通打工者,她似乎不会体恤父母生活的不宜。她看见同学玩笔记本,硬是要买8000多的笔记本电脑,父母省吃俭用为她买了,她却用电脑天天玩游戏。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这是娇生惯养孩子的恶果。

社会上流行的“穷养儿子富养女”,其实是很坏的教育误导。

总之,打孩子和娇生惯养孩子都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打孩子有时候是必须的,关爱孩子也是必须的,但要有度。

正确是家教应该是理性教育,家长循循善诱,以身作则,营造和谐的良好的家风。

——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点赞,点评!


小李滔滔


我就是一个很好的列子,我现在在一家私营手机店里工作,老板开了两个手机店,两个店刚好正对门相差10米远,来回串店很方便,但店里就只有我和老板娘和老板的女儿,我们三个人每天来店里照顾!我主要在店里做手机维修,他们娘俩则卖手机,有时店里忙不过来我也帮忙卖帮忙拿配件,但忙的人只有两个人的身影,那就是我和老板娘俩,而她女儿就坐在那里玩手机看抖音,声音开的大大的,完全不帮忙店里,她妈也不管她,也不是使唤她,她就一直坐那里玩,坐着玩累了,就去后面的仓库里的吊床躺着玩,完全不在乎店里的生意!



有时我看她天天做店里跟个摆设一样,来了不帮忙,天天玩游戏对店里不管不问!我都气的不得了,要不是她是老板娘女儿早就给他收拾一顿了!他女91年的,上完大学就到她妈店里了,由于是单亲家庭,她妈从小就对她女儿娇生惯养,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她妈是个节俭的人,也是农村出生的,但对她女儿是百般的爱护,记得有一次中午她女儿不吃她妈从家带来的饭菜,非要吃小吃巷里的烤冷面,离我们这里2公里远,她妈无奈之下骑着电车冒着雨出去给她买了回来!吃完后说瞌睡了想睡觉,她妈就把折叠床给搬了出来给她睡!

娇生惯养的把她当爷贡,她女长得不咋样,长得也胖,没事还喜欢自拍臭美,最可恶的是还喜欢当面评论别人,不给台阶下!想想我都生气,我们农村来的孩子跟她们城市里的孩子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像她这样娇生惯养的人在农村生活估计得挨饿!一天三顿打!我目前还在她妈店里工作,也怕会看到这条回答后炒我,兄弟姐妹们我可以冒着风险回答了你的问题哦!也是我内心感受评论!


梦想的小羊咩


我有个小学一个同学,姓王,住在我家隔壁,以下就以隔壁小王称呼他,小王是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因为难缠去世,所以从小小王就跟父亲相依为命。

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小王父亲到处奔波,疏于了对小王的家庭教育,按理说这样一个家庭里小王应该很早懂事,可是小王的父亲脾气很暴躁,每次小王调皮,小王的父亲做法简单粗暴,那就是一顿打,也许小王是遗传了父亲的性格,很顽皮顽劣,总是经常犯错,因此他父亲也经常打他,可以说从小学到初中,没有哪一天小王不被他父亲打。

上了初中以后因为住校的原因,只有周末回去以后偶尔犯错了才被打。后来在初三的时候,因为一次和同学闹矛盾,不知道是不是引起了小王被打的过往,小王一怒之下直接把同学捅死了,这件事当时在我们那里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后来小王就进了少年劳改所。

下面是我另外一个同学,这个同学是高中时代的同学,而且这位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可是后来发生的事却让人难以想象。

以下我称这位同学小宋,小宋据了解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里面,父母也算是高干了,因为小宋从小学习成绩就好,父母可以说对他是百依百顺,非常宠他,而且因为家庭条件很好,因此从小没有干过活,也衣食无忧,随着学业的高升,学习成绩越来越好,父母更是宠他,重来不让他干活,只要他好好学习。

我记得在高二的时候,又一次出去春游,那次是农村里体验生活,在农村里当然什么都要自己来做,包括摘菜做饭等,可小宋因为从小习惯了锦衣生活,完全是什么事都不干,吃做在那里等吃,可同学中有农村来的,特别看不惯这样的“懒人”,便说了几句,结果小宋当时就不高兴了,把这位同学打了,因为当时这件事后来闹的很大,虽然小宋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最后依然被开除了。

所以打大的孩子和娇生惯养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为打大的孩子心理不健全,娇生惯养的孩子自我为中心。都是一种极端教育,最容易导致孩子出事儿,而且现在在大多数出事儿的孩子当中,这2类占绝大比例,因此对于这2类教育是不可取的,而是要从小理性的培养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父母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这样也能使孩子得到帮助。

最后欢迎大家留言说说看法!


0恭喜发财08888


我们这一辈应该都是打出来的吧,没有那个说小时候没有被打过。

除了及其个别的家庭确实因为父亲或是母亲脾气暴躁,经常用棍棒教育外。更多的是因为实在口头教育不了了,才打的。

我自己的经历

长这么大老爹只打过我一回,那是我初二下学期,网瘾特别重。有一次在网吧上网被学校老师抓到了。

父亲知道后,让我在房间里跪了一个多小时,打了我两棒(很粗的木棒子),从此以后我的网瘾就这么给戒掉了。

我父亲长的非常帅,但却是个淳朴的农村人,虽然文化成度不高,却经常教育我不要做坏事,好好读书。我偶尔调皮时,父亲也不说什么;小孩子嘛,该玩的时候就玩的开心一些,实在是有些过头了,就会大骂我一顿,然后对我说教,叫我反省。

记忆中那是老爹唯一打过我的一次。我也没有特别叛逆,也没有唯唯诺诺,更加不知道肆意妄为怎么写。现在性格也蛮不错的,与父亲相处也挺好的啊。

玉不琢不成器

我认为棍棒教育一定是差的,因为孩子从小在一个没有安全感、因为有暴力的家庭里会幸福,会愉快的成长。

更多的是让孩子从小就生活的恐惧和害怕当中,没错,就是恐惧和害怕;将来不是特别叛逆就是唯唯诺诺。

打是要打的,玉不琢不成器嘛。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错误,每一次悉心的跟孩子教育说教就可以了。小孩子是没有自制力或是自制力不强,大部分情况下他肯定会犯第二次;这时候就让他长长记性,毛病,打一顿就好了;你看他还敢不敢犯第三次。

但打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毕竟是自己的骨肉,打坏了,都没地儿哭去啊!

这个是太粗了一点(手动捂脸)

1、掌握好轻重,不要打伤了;我们小时候经常吃的竹笋炒肉就很不错嘛(竹子的细枝条,打到屁股或是小腿上,又痛又不伤身,还长记性)

2、不能单纯的只是打、发脾气之类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他认识到错识并改正,以后还不会犯。

让他知道做好事有奖励,做错事就一定要受罚。不是有句古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我奶奶好像对我说过几遍类似的故事。

3、经过口头教育和竹笋炒肉的化学反应之后,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是为他好。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要认为小孩子小,就不用关心他的心理,人都是有自己的感觉嘛。打完之后先过一会儿,让自己冷静一下,也让孩子哭完。这个时候跟孩子讲,是最能听进去的。

你做这个事儿的后果,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个事儿应该怎么怎么做。不要觉得太麻烦,树人本来就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儿。(这哪是生了个孩子啊!这就是生了个祖宗!)

其实打的方式有许多种,我侄女一直喜欢玩饮水机,天天放水。怎么说也不听,后来我姑妈用了一种特别的方式。(不可取啊!就是举个例子)把水烧热,在她玩水的时候,自己烫着了。

马上用淡盐水冲洗清洁,还好不是太严重。我姑妈可爱我侄女了,也是下得了这个儿狠心。从此以后,我侄女再也不玩饮水机放水的游戏了。(谁发明的游戏,好无聊啊!)

打不是目的,关键就是让他知道,这个事情不能做这么做或是这件事情做错了。

娇生惯养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我有一个堂哥原来是个小混混,结婚生孩子以后就出去工作了,女儿交给爷爷奶奶,隔辈亲的不要不要的。(我们这里重男轻女的思想不重)自己也觉得长时间没有和孩子呆在一起感觉挺愧疚的,也宠的不要不要的。

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14岁就没有读书了,老师、校长都家访了好几次,没有不读。九年义务都没有完成啊!我伯伯就是她爷爷原来还是我们村的村长呢?

平时和他们家走动的不是特别多,之所以晓得这个事儿,是因为我们全村都知道。

娇生惯生要不得啊!我们可以看到网上的几个事例!(有视频的,条友们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查查看)

奶奶,妈妈,儿子;玩具店

因为儿子要买玩具,妈妈不愿,可能是家里的太多了吧。也许是什么别的原因,然后我们就看到了那个孩子拼命的在踢他母亲,奶奶也是护着妈妈,连奶奶一起打。看样子那孩子也才十岁左右吧。打了几分钟,视频就断了。惯的

好吧,这里就不写了,网上这样的视频大把的。

虽然对于我国这么大的人群来说是个例,但是娇生惯养真的要不得。日后性格以傲慢居多,不懂礼节、不懂谦让,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私,任性。但是这类孩子平常显得比较自信(过了可能就会比较自大),比较开朗,但难以承受困难和压力的挑战。

寄语

教育孩子是个非常麻烦的事儿,没错,就是麻烦。但你又必须去教,这时你就特别需要耐心,细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孩子不懂事的时候,他就会学习身边的事物,也就是你。

言传身教很重要,然后就是正确的引导。主要是看你的孩子是个什么样的性格,广大的事例都说明了一个事儿;一味的口头教育是不行的,偶尔的雕琢也是要的。重要的是方式方法。


安风


打出来的孩子,要么怂,要么叛逆。三岁以下的小宝宝打打没什么,因为确实还听不太懂道理。但是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家长们还是以讲道理为主比较明智,我小时候做错事,即便是内心知道错了,但只要爸爸妈妈还是打屁屁了,那绝壁是不会认错了,讲道理的教育模式,我就会主动承认错误,从我上幼儿园开始,只要被爸爸妈妈打屁屁,不管对错,我都能好几天不搭理他们,除非他们先就打屁屁的事情道歉。



不要小看孩子们的内心,他们什么道理都懂的,有理你就说,别说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打孩子本身就是教子无方的表现。

娇生惯养的孩子,要么生活自理能力残疾(我小时候因为外婆太过宠溺,一度成为整个幼儿园最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别说幼儿园了,7岁左右的时段我都还不会自己穿裤子,这真是毕生难忘的前耻辱啊),要么抗打击指数是零,在家里各种被宠溺,一旦被别人打击或否定,就会很难接受和面对。

孩子可以娇生惯养,但前提是娇生惯养的同时不要忽略培养孩子良好的情商根基以及优良的自理能力。


透过光与影的折射


我来举例,我们家三个孩子,我被打的最多,而我弟弟就是一个娇滴滴的男娃娃。

首先不否认我家重男轻女,我妈妈第一个生的是女儿也就是我,第二个是我妹妹,第三个是我弟弟。

我从小不知道被打过多少次,说的严重点,就是扫地没有把砖缝扫干净都要挨打。我那时都觉得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弟弟和我不同,他只要一哭闹就会有人买玩具哄他,按爸爸说的男人不需要学会做家务。

这样子环境下成长的我,好胜心特别强,而且做事也有强迫症,必须做到最好。

小时候因为年纪小,常常不理解父母的话,有的时候他们说的快了,我都没有听见,结果该做的没有做好,接下来就是一个大耳瓜子,我还不能哭,哭了就是混合双打,导致我现在听力特别好,别人说话的时候我都会努力去听,然后脑子里快速运转该怎么去做。

而弟弟听不明白,我爸爸就会让我再告诉弟弟一边,你都不知道我那时心里有多大的阴影。



其实,我感谢我的父母,在生活中我遇到不
开心的事情,或者再大的难事我都会学会自己消化,越挫越勇,而弟弟却不行,他常常会因为一点点小困难就选择退缩,或者问我的意见。

因为是家里的老大,就会被逼着长大,他们不会给你时间让你消化学习,就是你必须这样子做,因为小时候被爸爸打的多了,在叛逆期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关心过我,我都压抑的想要自杀,但是我还是走了出来,因为我认为我有一颗强大内心,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我就不行。

弟弟叛逆期和爸爸闹的很凶,说不上学就不上学,整天沉迷网络,根本不理睬身边的人。

他们都说我很像爸爸,固执,偏见,暴脾气,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有很大的强迫症,必须每个事情都要仔细,不出任何差错。而弟弟就比较像妈妈,随和,什么事只要能凑合就行,没有过多的要求!弟弟虽然娇生惯养,但是顺利度过叛逆期以后,也慢慢学会长大。

我和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很多事我都会往最坏的地方去想,然后自己学会慢慢消化,然后自己学会解决,而他们却不会,他们有问题就找我,我除了每天苦恼自己的事情,还要为他们计划一切。宝宝心里苦呀


回家过年西西


一个人的成长是从小开始的,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接受怎样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说说我,我是家里第二个孩子,又是女孩,父母比较娇惯,当然跟现在的孩子没法比。父母从来不用我做什么,加上从小也比较听话,学习成绩也还可以,父母打骂我的次数屈指可数。因为平时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社交能力比较差,独立性差,内向,有依赖别人的习惯,以前依赖父母,现在依赖老公,我自己也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现在有尽量在改正,自己能做到的事尽量不去依赖别人!但是我自制力比较强,待人友善,轻易不会和别人发生冲突,大家都说我脾气好!



再说说我老公,一个典型被打出来的孩子!老公的爸爸和爷爷有点重男轻女,一直想要个男孩,他是他家的第三个孩子,有两个姐姐,但并没有因为他是男孩就娇惯他。婆婆望子成龙,对他寄予厚望,所以小时候打骂他是常有的事,犯错误被打,成绩不好被打,在外边打架回来也要被打!我老公也确实不负所望,性格外向,能说会道,工作能力强,擅长交际,感觉遇到什么事他都能很好的解决!但是他也经常说自己缺乏一点自信,如果他能自信,他会发展的更好!




教育孩子有很大学问,需要我们慢慢探索,我觉得太过娇惯和打骂都不是好的状态,最好就是能够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孩子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