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说孩子有没有教养,饭桌上可以看出来?

隔壁老王的小祖宗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教育结果的呈现,被我们通俗地称为教养。


总的来说,餐桌上能够反映出的是孩子的行为规范,也就是有关吃饭的规矩。比方说,如果父母教过孩子要遵守餐桌的礼仪,孩子就会知道:吃饭的时候不能吧唧嘴、打喷嚏的时候要用纸巾捂着并且转过身、不能拿餐具在菜里搅动挑自己爱吃的、别人夹菜的时候不能转桌子、人没有来齐不能先动筷子、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喧闹、不能说影响食欲的污秽词语、吃多少拿多少等等……一日三餐是家庭日常最频繁的活动,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机会。


规则不仅仅表现在用餐的时候,还表现在社交环境的方方面面,规则意识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没有规则意识,在上幼儿园初期就可能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吃饭总离开座位,而且吃得非常少,午睡的时间不肯睡,但是下午做游戏又很没精神……


在社交场合,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孩子会在餐厅里大声说笑、追逐打闹,或者在电影院的时候,总是不停地问妈妈“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蛋”,声音非常大,还会兴奋地站在椅子上手舞足蹈……大人面对这种情况,有时候会觉得很尴尬,因为在电影院这种安静的氛围下,似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别人往往不会指责孩子,而是用异样的眼光责备父母,好像在说:“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么不守规则!”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是因为父母之前没有告诉孩子去餐厅、去电影院的规则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小学期,规则意识会影响学习成绩。6岁之前的孩子没有建立规则意识,缺乏对自己的时间、物品的管理,没有认真听讲按时写作业的习惯、不遵守学校和课堂秩序等,都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同伴评价的重要标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较少得到正面的评价,愿意跟他交朋友的人也会变少。


到了青春期阶段,孩子非常渴望同伴交往,如果缺少规则意识、不懂人际交往的规则,TA们就会为交朋友这件事而苦恼。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有的孩子身边没有朋友,原因可能是TA不知道人际交往的重要法则是尊重对方,在小学阶段因为觉得好玩,经常跟同学搞恶作剧,让别人反感。朋友的多少在TA们看来跟自己的能力相关,所以,朋友少会影响青春期孩子的自我评价,慢慢变得不合群、沉默、跟父母关系冷漠等。


所以,父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非常重要,一个有教养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


超级育儿师兰海


在饭桌上,不仅能看出一个孩子有没有教养,还可以看出一个大人有 没有教养。

我小的时候,一直被教育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咀嚼,吧唧嘴;不要大声喧哗;只吃自己面前的菜,不要站起来越过很多盘子去夹菜;大人没有开动的时候,小孩子要耐心等待。我十分感谢我的父母给我的教育,让我长大成人之后,受益匪浅。

许多家长说什么,孩子小,淘气是正常的。但是,许多时候,孩子在外面的表现,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会赤裸裸的表现出来。

最近和一个朋友一起吃饭,他们带了三岁的女儿一起。饭桌上表现出来的,让我都觉得很尴尬。

刚坐到椅子上的时候,他们女儿不肯脱鞋,一定要穿着鞋跪在椅子上,因为如果坐着会够不到饭菜。然后,一直吵吵嚷嚷:我要吃豆腐我要吃豆腐!如果没有及时满足她,就大吵大闹,哭闹不止。周围很多人都往这边看过来。在她妈妈怒吼之后,她又哭了两声,看没人理她,就停下来了。这回又找到了新玩具,就是开始拿筷子叮叮当当的敲盘子敲碗。她的爸妈没觉得这是任何问题,还说:你看,我们家都敲出音阶来了。

后来,上来了一盘生菜。小姑娘又开始用手去抓菜,往大家的碗里面放。根本就不管不顾,这根本就不是热情,而是基本的教养没有到位。

最后吃完饭,看得出来,她爸妈也已经精疲力竭了。我隐约听到我朋友说:再也不带你出来吃饭了,累都累死了。

其实,小朋友原本没有任何问题,只是 家长教得不好,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才让小朋友表现出让别人并不舒服的状态。

饭桌礼仪,是家长需要教会孩子的,在饭桌上表现得礼貌得体的技能。

教育孩子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教会孩子讲道理,懂礼貌,有教养是十分必要的基本素养。远远比学会一个单词,会背一首古诗,重要的多。



北鸢育儿


一个孩子最好的教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尤其是吃饭这样一件最基本的生活小事,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生活教养。

先说说自己身边真实的案例:

我表姐的女儿妞妞,从小时候到现在读高中了,每次家庭聚餐时,她都是第一个开吃的,有自己喜欢吃的菜就会把整盘菜都搬到自己面前一人独享美味。

桌上有螃蟹、虾或鱼一类的菜,我表姐都给她剥了壳,挑了刺放到她碗里。小的时候还可以理解,但是就算现在都上高中的大姑娘了,还这样的吃饭,真的可以说丧失了基本的吃饭能力了。不知道她在学校吃饭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妞妞吃完自己想吃的菜,就不吭一声地离开饭桌了,过一会儿如果有她喜欢的菜上桌了,她就再来吃。饭桌上有长辈问她话,她也只顾着自己吃东西,不回话。或者我表姐代替她回答一下。

这样的表现,在我眼里作为一个孩子肯定是没有基本教养的。孩子长大了在人际交往方面,大多会表现出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不尊重长辈等。

我家小萌宝目前22个月,我从他1岁开始就训练它自己独立吃饭,因为我觉得吃饭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就该早点开始培养习惯的。

到现在,孩子就喜欢自己吃饭,每次我还在准备饭菜时,就自己喊着“宝宝自己吃,宝宝自己吃。我的饭碗,我的勺子,洗洗手……”

吃饭前的准备工作他也知道得非常清楚了。吃饭前先洗洗小手,再带上大围嘴,坐上自己的专属餐椅。拿着自己的饭碗和勺子,准备开饭咯。

对3岁之前的小孩子来说,培养他们独立吃饭,不要依赖大人的喂饭,就是最基本的生活教养。

随着孩子年龄长大,再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餐桌礼仪,比如等一家人到齐了再动筷子开饭,让孩子给长辈盛饭,好吃的食物要懂得分享,不能自己独占独享等等。

一个人最好的教养,就是藏在吃饭这样的细节中。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萌妈百宝箱,80后全职妈妈,头条号原创作者,亲子阅读推广人。更多走心的育儿知识请查阅我的头条号文章,欢迎点赞、关注我。

萌妈百宝箱


如果有人骂你“没教养”,可能你还没急眼,你父母可能不干了,为什么呢?正如三字经里说的“子不教,父之过”,那教养是指什么呢?教养是指“在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这样一解释,你是不是明白了。教养在某一方面指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而餐桌是最能体现一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地方。

关于道德素养,假设小李和小张同样在咖啡厅独自用餐,正好俩人都有电话进来,小李讲话声音洪亮,不顾其他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小张静悄悄的几句后悄然挂掉电话,你更喜欢谁呢?无疑大多数人更喜欢小李的做法。这就是一种道德素质的体现,不能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影响。

再举个例子,小李和小张去谈生意,中国传统是酒桌上谈生意,刚坐下,小李就忙着各种吃,把好吃的菜都翻一遍,而小张则先照顾他人,记住每个人点的菜。上菜时特意将那盘菜放在点菜人前面,我猜你也会认为小张更能取得成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且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离不开吃饭这件事,所以餐桌成为能够体现一个人教养的地方。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教育子女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任重道远。

关注➕留言可以私信我要餐桌礼仪大全资料。


秘语相传


对于吃饭来说,既是每一天的一件生活小事,又是孩子人生的一件大事。因为孩子的很多习惯问题,其实在根源上都是相同的。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就是从吃喝拉撒睡这些方面开始的。

然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餐桌习惯,又是其中最重要、却又令父母最头疼的事情。因此,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教养,我们就需要从餐桌开始。

其实,餐桌绝不仅仅是孩子品尝美食和养成习惯的地方,同时也是塑造自主能力以及学习尊重他人的地方。而在美国,相比于中国父母把喂饱孩子放在首位,他们更重视“吃饱”以外的其他事情,比如:孩子能主动吃饭并享受吃饭的过程,能遵守就餐过程中的礼仪,学会在餐前餐后布置与收拾餐桌并学会接待客人等等。

因此,餐桌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我们需要引起重视,当然更不能忽视。

但凡一个懂礼貌的孩子,无论性格外向还是内向,到哪里都会是最受欢迎的人。不管在家里还是餐厅里,餐桌礼仪其实体现的就是对一同就餐的人的尊重。既然吃饭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那么餐桌礼仪毫无疑问就是伴随人一生的一个重要习惯和教养。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我们完全可以借助餐桌这个绝佳的平台,所以,良好的餐桌礼仪应该从小就注重培养。

而在这些方面,美国的父母相对做得更好,也值得我们虚心学习。比如,大多数美国孩子,从两岁起就已经开始学习用餐礼仪了,吃饭细嚼慢咽,不能发出声音,刀叉不能敲盘子,如果不小心发出声响,也要跟在坐的所有人说“对不起”。

另外,在餐桌上照顾别人的感受,也是美国孩子需要上的很重要的一课,如果喜欢某道菜就放肆吃,这是绝不允许的。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还会帮助父母做一些餐前准备,餐后收拾,学习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礼仪。


付小平


一个人在餐桌上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举止,恰恰能够体现出他的修养与内涵,如果餐桌礼仪都不尽人意,想必其他方面的教养缺失程度可想而知,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被灌输一些礼仪修养问题,以后即使他再优秀,未来成长中恐怕也会败在这一方面。


中国向来酒桌文化为传统,做生意、联络感情、考验对方都喜欢吃饭谈,饭品见人品,从一场饭局中可以看出很多门道。


不少老板在面试后可能都会请面试者吃个饭,或者老板请客人吃饭喊你去陪同,再或者第一次见亲家等人生中较重要的场合,这时,如果你吃没吃相,坐没坐相,吃饭的时候只挑自己喜欢的菜,在盘子里翻来搅去,吧唧嘴,把汤汁残渣弄得到处都是……你可能没发现自己的行为有多不雅,但不经意间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已经大打折扣。。


说的再严重点一个人的餐桌礼仪乃至细节上的教养直接关乎未来的职业生涯、爱情之路、人际交往等方面是否顺畅。


我朋友曾和我谈过这样一件事情,她们公司最近新来一年轻人,能说会道,工作能力也强,老板非常器重他,一次老板带着他出去应酬,谁曾想饭桌上这年轻人吐沫横飞一直在讲,完全不顾及别人感受,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每上一道菜他第一个夹,想吃哪个菜就转到自己面前,常常别人正夹菜时,盘子就被他转走了,老板和客户筷子就这么悬在空中,非常尴尬。后来,这位年轻人还在朋友公司,但一直做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岗位,老板也很少再理会他了。


这种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未来成功道路上恐怕也走不远。


成人行为举止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幼年的影子,小时候什么样,长大后就是什么样。


如果那位年轻人的父母早知道孩子在以后会因为一顿饭留下的糟糕印象导致职业生涯受阻,会不会重新审视孩子小时候这方面的教育呢?

但我想说,尽管孩子的修养与内涵一定程度上与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的整体素养密切相关,但只要家长开始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从小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以及其他行为举止的礼仪教育,为时还不晚。


所谓“餐桌教育”不是指在吃饭时间责问、训斥、教育孩子,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而是可以通过家长自己一些行为的改变潜移默化去影响孩子,点化孩子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不礼貌,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吃的好,吃的饱固然重要,但餐桌礼仪这种基本素质如果教育的不到位,可能会对孩子以后成长道路上带来很大影响。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爆炸实验室


爆炸实验室


或许很多人认为饭桌上还要讲礼仪,那不是在搞笑吗?饭桌上最主要的不是把肚子填饱吗?其实很多家长根本就没有发现,也没有重视餐桌礼仪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看孩子的教养,也是在看家长的教养。你认为你是在吃饭,可是你在吃饭的时候别人就在观察你们的言行举止,或者你平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你的孩子吃一顿饭就会把你暴露无遗。



有的家长会可能会说:我家孩子本来吃饭就不乖,到处跑,需要追着喂,你这样讲礼仪,还要不要我家孩子吃饭了啦!

也有的家长可能看着别的孩子吃饭乖乖的就会说: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吃饭不需要追着喂?别人家的孩子吃饭为什么不看手机?别人家孩子为什么吃饭不撒饭?



其实当你们有这些疑问时有没有想过你家孩子为什么有那些习惯?所谓跟好人学好人,那还不是跟着家长学的,这些坏习惯也是家长惯的。曾经有一个家长来和我聊天,说是他家孩子吃饭总是要追着喂,或者挑食不吃,我就给他说,不吃就算了,直到下顿饭,才能吃中途也不能吃零食,小孩子一顿不吃也饿不到了,后来他家孩子吃饭就变乖了。



我家表弟吃饭就是在碗里不停的挑菜,吃饭满嘴都是油,不停的发出声音,还边吃边说有时饭都要掉出来,筷子也不打理干净。有一次本来是相亲的,但是双方家长一起,吃饭筷子有辣椒皮,就跑去银耳汤里搅了几下,弄的别人汤也不喝了。后来媒婆说女方家长不同意,说是他没有教养,直到现在我家表弟也没交女朋友。



如果孩子餐桌礼仪不好,也会进而影响学习习惯,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必定不会太好,如果吃饭懂得长辈先吃,等人齐了再动筷子。这样的孩子必定会给人留下好印象,你们是不是也喜欢吃饭乖的孩子呢?还是你们身边有吃饭特别不懂礼貌的孩子呢?


兜妈育儿园


这是一种传统的“看人”思路,比如看一个人的坐相(坐的姿势)、立相(站立的姿势)、走相(行走的姿势)、吃相(吃东西的姿势)、睡相(睡觉的姿势)等,就能看出这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中,小时候是受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没有教养?那正好这个问题就是通过看一个人在饭桌上的吃相,来检验这个人的基本礼仪有做到哪些?

首先,吃饭时的坐姿,屁股有没有完全坐足凳子面?凳子的四只脚有没有完全着地?如果一边吃饭,一边摇凳子,那就属于有失教养。其次,吃饭时如果手不端饭碗;如果筷子插在饭团里;如果饭还含在嘴里,却要开口说话……这些也都属于有失家教的。还有一些基本礼仪:和长辈们一起开饭,长辈们不动筷子,小辈们就不能动筷子;长辈们给小辈们夹菜,小辈们必须吃掉;自己吃完饭一定要对同桌还没有吃完的道一声“慢用”;自己还没有吃完的,看见同桌有人吃完离席了,要道一声“永饱”……在我们家甚至盛饭还有规矩:小辈们必须先给长辈们盛饭;如果长辈们先不吃,那饭锅中最正中的一口是不能先盛给自己的;在自己饭碗里的,无论是盛的米饭还是夹的菜,必须清空;离开饭桌时,必须把自己的碗筷带离……

我就随口说的这些,足以看出很多门道了,这些基本礼仪里面都是包含着一份对长辈们的尊重、对同桌吃饭的人的一份尊重、甚至还有对农民伯伯的一份尊重。如果从小就能在饭桌上习得什么叫尊重,那自然是一份教养的直接呈现了。


鹈鹕心理


我会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餐桌上可以看出孩子有没有教养。第二,如何培养孩子在餐桌上的礼仪文化。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教养。教养是一个孩子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受家庭父母的影响和熏陶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习惯,处事方法和行为原则。这些都是在最初的时候父母赋予我们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是父母的影子。

就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这个孩子在餐前餐中餐后的一系列表现,是可以看出家庭的规矩,父母的修养以及对孩子的习惯的培养程度的。

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行修养的父母也一定会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端正行为可以及时指导与修正。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导。前提是父母要自己知道什么是良好的道德行为。一个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懂得吃饭的规矩,那么有修养的父母,一定会对孩子进行纠正,告诉孩子怎么样吃饭才是正确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小孩子,端端正正坐在餐桌前,安安静静的吃饭,盘中也没有任何的剩饭剩菜,周围也没有掉下饭粒,我们基本就可以判断这个孩子家教是良好的。

相反,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小孩子吃饭的时候,边打边闹,大声讲话,饭粒掉了满桌子,坐姿不端正,我们常说这个孩子真没规矩,其实就是他的教养不好。

那么一个良好的用餐规矩包括什么呢?

1.我们要告诉孩子在餐前一定要洗手。有的大人自己在吃东西之前不洗手拿起来就抓。我们对这样的行为也是嗤之以鼻。你会判定这个大人教养不是很好,连最起码的卫生习惯都不知道。孩子在洗手之后,可以帮助大人摆好碗筷。



2.就餐的时候一定要等家里的长辈都坐下,起筷之后,小孩子才可以动筷。当然,现实过程中可能有的大人不是都可以准时坐在桌子上,那么一定要等大人发话,小孩子才可以动筷。

3.在吃饭的时候,要坐姿端正,两个手都放在桌子上。讲话不要太大声,夹菜的时候要在自己这边夹。饭粒不要到处掉,自己的碗里不要有剩饭剩菜。所以在盛饭的时候要量力而行,吃多少盛多少。咀嚼和喝汤时候不要发出声音。


4.饭后可以帮助大人收拾餐桌。把餐椅归回原位。

5如果带着孩子在外边就餐,告诉孩子要对服务人员微笑,学会说谢谢。跟一同吃饭的人懂得礼貌谦让。不要打扰大人谈事。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妈,创建了宝妈自媒体创业营,带领全营宝妈实现经济独立!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J妈学堂


这又是一个乱贴标签的伪命题。一个人有没有教养,这是一个综合的素质。教养可以分的很细,有的是先天性格所带来的,比如孩子的性格或暴躁,或温和,或咄咄逼人,或傲慢无礼,或小肚鸡肠。有的才是后天学习的礼仪,比如父母有没有教孩子什么是公德心,什么是餐桌礼仪,什么是社交礼仪等。

而且餐桌礼仪和文化,地域,种族的关系很密切,不同地方的讲究大不同。比如筷子不可以直直的插在米饭碗上,被认为是在祭拜上香,不吉利。还有吃鱼不可以把整条鱼翻过来,更不可以弄破,不然出海有可能翻船。


所以如果仅仅通过餐桌礼仪来界定一个孩子是否有教养的话,那么北方的孩子到了南方吃鱼有可能会被认为没有教养,而一个外国孩子吃米饭插筷子也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还有已经吃的很撑的客人如何认为热情的主人不停的劝吃是一种教养?饭局上明明无法饮酒的人被一个自认为很有教养的人不停劝酒又是怎么看待这样的教养?

虽说餐桌礼仪很好的孩子会让大人感到欣慰,可这也并不代表礼仪不好的孩子整体教养都差,这是一个过程,还要结合孩子的年龄来看。再说一个成人都无法做到完美的程度,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又怎么能做到呢?

餐桌礼仪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一个人是否有教养,这中间还包含了其它各项重要的因素。

一,性格。孩子的原生性格对孩子的后天教育至关重要。一个天生缺爱,脾气暴躁的人较难有好的礼仪,尤其是在容易激怒的情况下,可以轻易的看出一个人的教养。

二,行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不是优雅得体,符合自己年龄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得体的。小孩子举止可爱是正常的,而一个成年人举止可爱只会让大家疯狂吐槽。


三,语言。说话的艺术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对孩子来说特别需要系统的学习。看一个孩子是否有教养,语言比餐桌礼仪更能体现出来。一个孩子有没有习惯性的讥笑讽刺别人,比如“你怎么这么矮呀”,“你连这都不会,我早就学会了”,“你真笨”;用命令式的口吻说“把东西给我拿过来!”,“给我倒杯水!”,“服务员能不能快点,慢死了!”等等,这些均体现出了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养水准。

四,社交礼仪。其实适当的行为,语言、餐桌礼仪、外表打扮?衣服着装等都算是社交礼仪的一部分。例如素面朝天参加晚会,穿着睡衣逛商场,长裙飘逸的锻炼身体,穿着喜庆的参加葬礼,这些都会让人为你的智商捉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也是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直到成年才有可能完全掌握要点。


五,表情。这里不是让你当戏精。且不说合适的场合要有合适的表情吧,至少不要露出不合适的表情。你哪怕是个面瘫,也好过你在葬礼上笑。

后天的学习,家庭的好教养的确会让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的礼仪,可仅仅通过餐桌礼仪一项来给孩子贴标签,实在不是一件高明的做法。人类在远古时期,各种文明礼仪都是缺失的,对于动物来说,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而孩子仅仅只是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不过几年,他是需要时间来成长的。建议不要因为个别不好的行为表现而随意的给孩子贴标签,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多一些包容,一个包容的社会,也会培养出包容的孩子。

我在海外育儿多年,希望与你交流最新最科学的育儿方法,请关注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