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唐朝的毒瘤:“生命力”強悍的藩鎮,在五代宋初的廢與興

導語:藩鎮割據、宦官專政和朋黨黨爭是中晚唐時期擾亂唐朝的三大頑疾,直到唐朝滅亡,後面兩個已經快銷聲匿跡了,藩鎮卻還如日中天一般,不可不謂生命力強大。那麼藩鎮在五代時期的發展變化,五代對藩鎮的政策和宋初藩鎮如何消亡以及五代和藩鎮關係的本質這些問題,是本文所要探討的。

1.唐末的藩鎮割據

公元878年,黃巢起義打破了舊有的藩鎮格局,如致命一刀插在了腐朽衰落的唐王朝身上,如一聲號令,激起了各地藩鎮的紛紛響應,這也致使背叛唐朝的藩鎮增多。原來唐朝所仰仗的財富之地江南地區也成為動亂頻發之地,並走上真正割據的道路。

唐朝的毒瘤:“生命力”強悍的藩鎮,在五代宋初的廢與興

黃巢像

中和三年朱溫就任宣武軍節度使,至後梁政權的建立這段時期,黃巢之亂後藩鎮格局得以再次整合,凡未被納入後梁政權的大大小小的藩鎮事實上均已成為獨立王國,比如有的原是唐朝的節度使(如高駢)﹔有的則是自己形成一個武裝集團之後﹐被唐朝授予節度使(如李克用、楊行密、董昌、錢鏐)。

天下幾乎“無地不藩, 無藩不叛” ,如一場狂歡,吸引著每一個藩鎮爭奪天下的心。 割據的藩鎮空前增多。為了壯大勢力,這些藩鎮立即轉入互相兼併的戰爭中﹐數十年戰爭不斷,這也是藩鎮的高光時刻。

唐朝的毒瘤:“生命力”強悍的藩鎮,在五代宋初的廢與興

2.藩鎮在五代的發展變化和逐漸削弱的態勢

1. 後梁篇

“迨至末年, 天下盡分裂於方鎮, 而朱全忠遂以梁兵移唐祚矣”。趙翼《廿二史札記》

公元907年,宣武軍節度使朱溫滅唐,建立後梁。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中國至此進入了五代時期。

唐朝的毒瘤:“生命力”強悍的藩鎮,在五代宋初的廢與興

後梁和藩鎮疆域圖

後梁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個藩鎮國家,因為朱溫是以藩鎮起家,藩鎮由地方性政權轉化為中央王朝之時,不可避免地帶有藩鎮體制,後面的唐晉漢周也是如此。

朱溫的削藩政策

為了國家穩定,朱溫不得不從軍事和政治上的方法來改革。以免藩鎮做大,威脅統治。

朱溫的政策很全面具體,例如:

1:政治上變革藩鎮的行政區劃(比如分割藩鎮)

2:改革藩鎮人事任用制度(限制藩鎮舉薦州縣官及幕僚的權力,派親信和京官出任藩鎮職務)

3:建立制衡藩鎮權力的機制(對藩鎮支郡的進行直接控制,建立軍政分開的地方行政體制,以文官主州政制約武人)

4:軍事上削弱藩鎮武裝改革兵役制度(限制藩鎮在自己轄區裡招募兵卒)

這些措施一下來,朱溫逐漸控制了後梁大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藩鎮勢力。

削弱後的藩鎮局面

可根深蒂固的藩鎮制度豈是這麼容易就垮下去的,加上朱溫立國後,開始誅殺功臣,一時後梁有些人心惶惶,首先是原河北藩鎮定州王處直叛亂,鎮州王鎔的叛亂。後來朱友珪弒父,後梁的統治開始動搖,到了後唐滅梁,藩鎮依舊保持著良好的態勢。

2.後唐篇

同光元年,李存勖建立後唐,隨後直取開封,梁末帝朱友貞自殺,後梁自此滅亡。

與後梁建立過程不同,後唐政權建立時面對的是原後梁舊藩林立的局面,後梁對諸鎮統治力較強,導致李存勖就只佔領了都城,未波及其他藩鎮,而後梁舊藩對新主也及時臣服。

唐朝的毒瘤:“生命力”強悍的藩鎮,在五代宋初的廢與興


李存勖的削藩政策

如何妥善安置及處理這些藩鎮不僅是後唐也是此後晉、漢、周首要考慮的問題。而後唐就是第一個面對這個問題的政權,因此具有先導性。

“帝遣使宣諭諭諸道,梁所除節度使五十餘人皆上表入貢,梁諸藩鎮稍稍入朝,或上表待罪,帝皆慰釋之。宋州節度使袁象先首先來朝,陝州留後霍彥威次之。象先輦珍貨數十萬,徧賂劉夫人及權貴,伶官,宦者,旬日,中外爭罾之,恩寵隆異。詔偽庭節度、觀察、防禦、團練使、刺史及諸將校、並不議改更,將校官吏先奔偽庭者一切不問。”

《資治通鑑》

李存勖對舊藩採取了暫時籠絡的方式,這無疑是一種絕頂聰明的辦法,隨後逐漸對這些藩鎮進行更替與移鎮,直至其信任的節度使完全掌控各節鎮為止。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方法被後三個政權沿用,收穫頗豐。同光二年,後唐已經穩定許多,李存勖開始對全國的藩鎮進行調整,尤其對舊藩進行大規模處置,主要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原職留用的:表現良好的舊藩又不是很重要的地方得以繼續駐守。

第二種維持節度使身份但移至別鎮:舊藩位置重要,讓他去別的地方駐守。

第三種取消節度使身份:取消節度使身份一般來說是授予諸衛將軍之類的虛職。

三管齊下,後唐得以任命自己親信的節度使,剩下的舊藩不是為李存勖所親信便是被調往非戰略要地,至此後唐逐漸穩定。

削弱後的藩鎮局面

後唐清泰三年五月,唐末帝李從珂下詔將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移鎮至鄆州,石敬塘拒而叛亂,向契丹求援,在契丹幫助下,石敬瑭不僅登上帝位還滅亡後唐成為真正的中原之主。

3.後晉篇

為了答謝契丹援助,石兄割讓了幽雲十六州,並上書稱契丹皇帝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

唐朝的毒瘤:“生命力”強悍的藩鎮,在五代宋初的廢與興


後晉和藩鎮疆域圖

後晉的削藩政策和局面

時晉新得天下……維翰勸帝推誠棄怨以撫藩鎮,卑辭厚禮以奉契丹

《資治通鑑》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石敬瑭在位時期的基本政策就是對外(契丹)恭順,對內(藩鎮)姑息。

這也導致了一些藩鎮有了野心,因此後晉也常常叛亂。當然了石敬塘也不是個好脾氣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姑息之政只是石敬瑭藩鎮政策的一面而非全部。石敬瑭仍然繼承後唐時期頻繁移鎮的政策以加強中央集權。藩鎮被打怕了,也乖乖聽話,保持著你不犯我,我不犯你的態勢。

4.後漢篇

劉知遠削藩政策和之後的局面

天福十二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登帝位並舉兵討伐滅亡後晉的契丹,契丹在中原大失人心,劉知遠收復中原較為順利。擺在劉知遠面前的問題也有兩個,

一處置原後晉及契丹任命的藩鎮,大多都棄之不用。

二安置親信藩鎮。方法大多與後唐一致,先籠絡,再逐一調整。

唐朝的毒瘤:“生命力”強悍的藩鎮,在五代宋初的廢與興

後漢和藩鎮疆域圖

後漢初步穩定後,劉知遠就死了。他兒子劉隱按照既定方針一步一步走,全國性的移鎮結束後,後漢逐步走向了滅亡之路。

壬午,以樞密使郭威邱都留守,依前樞密使。

正史記載,劉隱讓郭威進京留守,準備殺掉他萬萬沒想到,碰到硬茬了。

5.後周篇

乾佑三年,郭威舉兵入京,殺劉隱,建國後漢,次年正式登基,建立後周。

唐朝的毒瘤:“生命力”強悍的藩鎮,在五代宋初的廢與興

後周和藩鎮疆域圖

依照舊例,郭威開始清理藩鎮,一系列自然熟稔無比,三年後,清理完了藩鎮,不久就死了。

周世宗的深度削藩政策

周世宗繼位後,所接手的並非前代留下的爛攤子,郭威已經基本處理完了藩鎮,因此世宗朝不再為此一問題而費勁周章,開始把目光轉向了一統天下的道路。當然藩鎮也要深度清理,他開始大規模縮減藩鎮規模,此外許多節鎮均由禁軍統領兼任,許多藩鎮出現虛置,藩鎮逐漸開始失去了勢力。為宋初藩鎮消亡做了鋪墊。

小結:梳理完五代的藩鎮格局變化,可以總結一下五代時期藩鎮政策最大的變化在於統治者通過頻繁的移鎮與更替節度使來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這也是藩鎮國家這個性質所決定的。後唐大規模移鎮政策到了後周已經逐漸下降,藩鎮的歷史已經快走到了盡頭。因為天下已經分的有點久了,統一已經是所有百姓的期望了。

3. 藩鎮的覆滅


唐朝的毒瘤:“生命力”強悍的藩鎮,在五代宋初的廢與興

北宋疆域圖

趙匡胤的滅藩政策

建隆元年,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登基為帝。但是時代環境已經與前面五代不同,藩鎮開始可以被遙領而不是被直接駐守,移藩已經不再是主要問題了,宋初的對藩政策以消減其實力為主。

建隆二年,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事件——杯酒釋兵權,這也是宋初藩鎮政策重要的一環,事件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藩鎮軍職。罷免前朝藩鎮。

《宋史職官志》記載:“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諸鎮節度會於京師,賜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號權知軍州事,軍謂兵,州謂民政焉。”

宋太祖開啟了以知州完全取代節鎮的模式,這導致了自唐代以來的藩鎮制度走向消亡。

唐朝的毒瘤:“生命力”強悍的藩鎮,在五代宋初的廢與興

趙匡義像

趙匡義的深度滅藩政策

太宗繼位後,手段來的更絕。

一是直接的取消藩鎮

二罷免藩鎮支郡

三沿襲太祖朝的政策在新收復地區直接設置知州

宋初的藩鎮消亡態勢

至此,藩鎮徹底解體,節度使實際成為僅僅官階較高的一種虛銜,最終變成一種榮譽稱號。從唐朝起始以來的藩鎮至此終結,歷時兩百多年,宋太宗為他們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總結:到此,藩鎮在五代的興衰直至滅亡我也一一說明了。由此可以得出五代和藩鎮關係的本質是:五代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與擴大。五代國家通過頻繁移鎮和削弱藩鎮力量來集權,藩鎮力量也隨著五代國家力量的衰弱而強大,又隨著五代國家力量的強大而逐漸衰弱,且不可恢復,直至宋朝致命打擊導致衰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