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與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溝通?

MaMa日記


5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小學階段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她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而且自尊心特別強。不喜歡父母嘮嘮叨叨,她覺得這是對自己的束縛,很容易出現成績下滑的現象。

說教、嘮叨、打罵她會覺得父母是在控制自己,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孩子就在用不聽、不學、離家出走等方式反抗。其 實,孩子能否接受家長的教育,關鍵取決於孩子在內心如何看待家長,如果孩子根本就厭煩,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長的引導,你說再多也無濟於事。

首先,您先要理解和尊重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叛逆”。

然後,您要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談心,不要一上來就是“你最近成績怎麼下滑這麼厲害”,而是要問“寶貝,媽媽覺得你最近心情不太好,是發生什麼事情了嗎?可以和媽媽聊聊嗎”讓孩子願意和你傾訴她的煩惱

其次,一定要耐心傾聽,不能隨意打斷或指責孩子,對於她的傾訴要給予積極的回應,表示理解她的想法。

當孩子傾訴完以後,您應該應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擔心和憂慮,讓孩子知道家長的愛心。相信懂事的孩子聽了這一番話後,會為自己的行為給家長帶來不安而感到內疚自責,對家長的干涉行為也不會產生逆反與牴觸。

最後,千萬不要再拿家長的權威來干涉孩子,一定要與孩子交朋友,耐心地引導,讓孩子樂於與你交流。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學習不好只是諸多困難中的一種。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只要親子關係是溫暖的積極的健康的,他就會有足夠的力量來面對所有的困難甚至失敗。

所以,給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點耐心,多一份理解吧,有了愛的扶持,孩子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三月折耳兔143


如何與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溝通。我是教師,當過30年班主任,我談談我的看法。

你的女兒現在痴迷手機,學習成績下滑,並且難以溝通。

我想她進入了少年逆反期。

再過一年,你女兒就要上初中,這個一年多的時間非常珍貴。但又不能太急迫。教育孩子要遵循“慢慢成長”的規律,站在國家的層面,那就是“百年樹人”。這中間藏著“耐心”二字。想與你女兒溝通,必須以耐心作為前提。

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

我曾經的上司吳校長,是我的老師輩的,因為他的同班同學伍老師曾經是我讀師範的數學老師。

吳校長,慈眉善目,一臉和氣。他喜歡和老師談心,談心的目的是希望他的老師教書育人要有耐心,不要心急。他最喜歡講他的女兒的成長的故事。他有一兒一女,兒子非常聰明,是學霸,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重點高中(黃岡高中),後上重點大學,一路順風。這往往是他講話的鋪墊。吳校長真正要講的是他的女兒。吳校長,工作忙,女兒也很聽話,他很少問到女兒的學習。開始,他女兒像他兒子一樣,很順利地從學前班上到小學五年級。

一天,他女兒讀五年級的班主任家訪。這是從未有的事,吳校長也比較緊張。那個班主任,開始吞吞吐吐的,不好直說。吳校長越發覺得有事。於是,他叫孩子的班主任不要怕,有事直說。女兒的班主任,後來很婉轉地說,你女兒很不聰明,就是別人說的“傻子”“呆子”,數學成績一塌糊塗,還沒入門。班主任希望吳校長,要有思想準備,不要對女兒寄太大的希望,要平和地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

當時,吳校長也蒙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送走班主任後,他開始深思女兒的教育問題。吳校長從來都不相信女兒是“呆子”“傻子”,一定是她對數學失去了興趣。但又迫在眉睫,一年之後女兒就小學畢業了。自此以後,工作再忙,吳校長每天都要擠出時間輔導一次女兒的數學。比較幸運的是吳校長是文革前考上華中師範大學的,他學的專業就是數學。

開始,吳校長髮現女兒的數學基礎的確很不牢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都容易出錯。但他一直很有耐心,一直鼓勵女兒,說女兒很聰明,只是沒有培養好愛數學的興趣。他一點一點的從最基礎的數學知識講起,不管女兒學得怎樣,出現什麼問題,他都是鼓勵。一年後,奇蹟發生了,女兒的數學成績上來了,居然考上了縣重點初中。當時,吳校長,想去找女兒五年級班主任討過說法,說女兒根本不是老師說的“呆子”“傻子”。後來,吳校長因為工作忙,懶得去和那個班主任計較。

女兒的數學上了路以後,讀書也是一路順風。考上重點高中(黃岡高中),繼而考上重點大學,最後還考上研究生。

吳校長反覆地對我們老師講,他女兒從一個所謂“呆子”“傻子”,變成一個優秀的人才,是教育的“耐心”起了作用。吳校長要我們不要放棄每一個學生,不要輕言學生沒有用。

現在回到本文的開頭。

我向提問者分享這個故事,因為,你女兒的故事與吳校長女兒的故事非常相似。都是女兒,都是讀五年級,都是教育出了問題。你的女兒的情況還要好一些,因為你的女兒先前學習成績一直優秀,只是現在一個偶然愛上了手機,導致學習成績下滑。

手機,只是一種工具,小孩都喜歡玩。只要引導好,手機還可以為讀書學習所用。如我的學生經常用手機寫作文,然後發給我修改評分。

你不要高高在上,先要成為孩子的朋友,再在“耐心”二字上作文章。像吳校長那樣每天都與女兒相處一次,和風細雨,慢慢溝通引導,奇蹟一定會發生。


奉鄉雲


小學五年級,正處於青春敏感期。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要掌握技巧和方法,強硬地管教沒有用,而且會適得其反,讓她更加叛逆。

母女情深,要溝通起效果,還要回到感情上做文章。

1.把她當作朋友,平等地與她溝通。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有巨大變化,以前你給她安排興趣班,她都乖乖學,現在你讓她少玩手機,她就不理你。想必你也感覺到了她巨大的變化。此時,你不應該再扮演高高在上的大人了,對她說話不能管理的語氣和態度,而是要平等的、商量的語氣。如果你不太會說,建議你用心地寫一封信,在信中將你對她的關切和擔憂,以及對她的信任和愛都寫出來,把信悄悄地放在她的書桌或者夾在書本里。也記得請她回信。這樣,既不會導致溝通到一半崩盤的情況出現,也可以架起溝通的橋樑。媽媽的家書,情深似海。

2.把事實告訴她,讓她自己做決定。有句話說,你對別人如何,別人對你如何。家長和孩子也是如此,此時,你不能再對孩子盛氣凌人,而是要把她當大人。在說問題時,多說事實和客觀的東西,不要使用一些管教的詞,比如什麼“聽到沒有?”“我叫你呢”這種詞彙,她聽了會感覺刺耳和厭惡。她玩手機太久,你可以說你玩手機很久了,你的學習怎麼辦呢?當然你可以繼續玩,決定權在你。你這麼冷淡地說,也許她會更加重視。

3.尊重她,瞭解她,陪伴她。愛永遠是化解矛盾的核心,但是愛的方式也很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的愛,要尊重和理解基礎上,要默默陪伴。多用一些小細節無聲表達你對她的愛,有愛的孩子不會突破底線的。


貴圈新鮮事兒


到十三歲這樣的年齡,慢慢的步入青春期,青春期是形成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如叛逆需要很好的溝通,儘量傾聽他的想法,看問題可以從他的角度出發,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走進孩子的世界,然後去和她一起經歷這些慢慢引導吧。欲取之,必先與之。


少兒科技編程老陳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小別離》

無論是電視劇裡,還是生活中,我們經常都能看到父母們一邊用個人經驗強勢干預孩子的行為想法,悲哀的是,中國家庭裡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從來無法給予孩子基本的尊重或理解。

有效溝通,才應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只是我們本末倒置了太久。

許多父母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很專業的事情,於是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學校老師的身上。其實,對孩子未來產生最大影響的,不是學校和老師,而是家庭和父母。

在溝通不順,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裡,無論父母花費多少心思,結果也大多隻是像《小別離》的家庭裡,父母對子女表現出的“恨鐵不成鋼”的情緒。而一旦孩子與父母產生了心結,就容易滋生逆反心理,影響正常學習。

事實上,和孩子溝通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在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上,教育孩子、激勵孩子、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的理想,都變得更加容易。

當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出現障礙時大多源自以下兩個原因:

一、孩子有心理防禦機制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如果父母總是以“我為你好”的名義來實施道德綁架,不給予孩子足夠多的尊重,他們就會感到受到傷害,從而建立心理防禦機制,阻斷和父母的溝通。而在這些發生後,父母如果只能看到孩子的冷漠、無視、叛逆,而進一步加大壓制力度,那麼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就陷入一個“父母壓制->孩子阻斷->父母再壓制”的惡性循環裡。需要有人來主動打破這個閉環,而這個角色通常由父母勇於承擔。

二、孩子和父母沒有共同語言

如果父母不願意學習新生事物,拒絕和孩子一起成長,只知道要求他們好好學習,卻忽視他們情感上的需求,這樣的父母必然無法瞭解孩子的內心,和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而這樣的直接後果就是父母會失去和孩子之間的共同語言,沒有共同語言便更加不瞭解孩子身邊新的變化,於是也陷入一個“不瞭解->沒有共同語言->更加不瞭解”的惡性循環中。同樣的,需要主動來打破這個閉環的人依舊應該是父母,他們永遠應該是良性親子關係的引領者。

怎樣才能促進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有效溝通,幫助建立親子聯繫呢?

我們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

雖然少,但並不容易做到。

1. 首先,共情,學會與孩子感同身受

當孩子難過、沮喪、生氣時,用語言和肢體語言告訴孩子你明白他的感受,他難過時,你也會難過,他生氣時,你也願意為他分擔。告訴孩子自己小時候也曾經有過類似的問題,類似的煩惱,所以這些負面情緒並不可怕。

2. 其次,理解,願意瞭解孩子的真實感受

開放地去了解孩子,用心地去傾聽,瞭解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不要用先入為主的評判的態度,也不要用不重視的態度,覺得隨便轉移一下注意力就好。

3. 最後,接納,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接納孩子情緒起伏的過程,也讓孩子接納他自己的情緒起伏。讓孩子覺得這些情緒的產生是正常的,但要學會把這些情緒引導向更好的一面。同時,不要忘記告訴孩子,無論他變得怎樣,即使你們之間產生了矛盾,你也一樣愛他。

我們既要和孩子有效溝通,懂得他們的需求,也要堅持對孩子規則的制定,讓他們習得好的習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而又特殊的個體,值得被傾聽,值得被尊重。

謝謝,望採納


裕往情深610412019


13左右的時候,女孩子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性格比較敏感多疑的階段。

這個時候家長溝通是很難的。首先是代溝,她喜歡的,有興趣的,想接觸的東西可能在家長看起來“毫無用處”“玩物喪志”。她甚至不願意溝通她的想法,因為她在日常看到或者聽到了別人對和她類似的情況的“批評”“指責”。

其次她覺得,“我說了但是你不會聽完也不會懂,只會讓我學習學習,說大道理,講以後的出路。”這些在成年人看上去很現實而殘酷的問題和情況,在她這個年紀暫時還接受不了。

要是想溝通的話,我建議您可以找一個完全空閒下來的大段時間(最好是一整天,雙方都有這個時間),讓自己的情緒處在平穩的情況下,根據女兒的現階段表達出來的情況來和她溝通。

不要談論太多“學習,未來,以後。”嘗試著讓她去說,讓她把想做的,她的想法,全都倒給你。

在這個階段一定不要打斷她。如果她有難過,憤怒等等情緒,請您安撫她一下,但是不要急著發表您的意見。聽她全都說完了。有您覺得不好的或者不太同意、清楚的地方,您先詳細和她討論。然後您再說一說您的看法,給她一個參考。

舉個例子,假如兒子說“我想去打職業聯賽”,家長可以從各個角度去了解一下孩子的“想要的東西”。比如:職業聯賽是什麼?你以後想從事類似的工作嗎?它對孩子來說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如果沒辦法讓孩子放棄這個,又不鬧僵的情況下,我該怎麼去和他溝通或者給他多一種選擇?

不是沒有孩子可以一心二用。如果他可以兼顧,那麼嘗試著讓他去試一試,做一做。

強行扭轉更正的有時候給孩子帶來的傷害無法治癒,想了解孩子,要產生的是你們的共情,而不是你對她或者她對你單方面的“同情”。

最後,希望您能保持一個溫和的心態和女兒坐下來,傾聽她的想法,和她修復你們的關係。


醒醒不存在的


原來乖巧聽話的小棉襖,一下子變得叛逆不聽話了,您不明白她為什麼把你拒之門外,也找不到和她溝通的辦法,想問問大家能有什麼辦法讓她繼續聽您的話,是嗎?

首先,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您的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是個“大人”了,只有不懂事的小孩子才一直聽父母的話呢,那樣的孩子大多沒什麼出息,有出息的成就也無法超過自己的父母,對吧,所以,你不要著急,調整好心態,要看到好的一面,樂觀的對待這一切!

既然她“長大”了,您就要用大人的方式和她溝通,把她當做你的“朋友”、或者“閨蜜”😃,我能大概想象出你原來和她溝通的情景:別總看手機了,你現在學習重要,要少玩手機啊!可以說,簡單粗暴哈哈,不管用,換一種語氣,心平氣和的說,說的還是這些話,講一些大道理,人家一句話也聽不進去,對嗎?為什麼她什麼也不和你說,因為你開口之前她都知道你要說什麼,所以,務必停止說教!大道理對孩子一點用處沒有!

什麼是朋友之間的溝通方式呢?充分的尊重,要“看得起”她,平等的和她溝通,比如:女兒,我考慮了很久,我覺得你已經長大了,關於你的學習安排,你有什麼想法,我知道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以後我要多聽聽你的意見,甚至說,要有一些“示弱”,什麼什麼事我不知道這件事該怎麼辦,我想聽聽你想法。如果她和你開口了,無論她說什麼,切記不要去說教,你這樣會怎麼怎麼樣,你這麼不對,再不學習就晚了,等等,這樣她還會對你關閉心門,只有充分的尊重才能建立起溝通的橋樑,必須要做出改變,你的小棉襖還會回來的!

學會賞識,肯定,多發現她身上的優點,用她身上的優點帶動她的行為,對了,你能說出孩子身上的十個優點嗎?如果不能,你就要反思了!其實很多家長都不能😌,不要總盯著她的不足,多去了解她的生活,走入她的生活,她拿手機幹什麼你知道嗎?是不是在和同學聊天?可能同學都去群裡聊一會,如果她不去參與會不會被孤立?

把她帶到社會中,讓她瞭解這個大千世界,開闊眼界自然就會放下手機,多和她講一些名人故事等等(講故事就講故事,別說,你是不是要像他學習啊,孩子那時候肯定會想,你這麼不和他學呢😃),方法太多了,自己多去挖掘吧😄

孩子是我們的寶貝,我們希望他們都“好”,可是這個“好”往往是家長一廂情願,看似很簡單的事和道理,在孩子身上卻怎麼也無法去實施下去,所以,教育孩子,重在引導,這是一門大學問,需要智慧,尊重而不教導,關懷而不干涉!說容易,做都很難啊!需要慢慢去練習!

您是一位有覺悟的家長,知道自己原來的方法不在適用,便開始尋找方法來解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不過,路還很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希望對您有一些幫助,歡迎交流!

加油吧!😉😉😉


人生知凡


學習上多鼓勵,想方設法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儘量剋制自己不要打罵孩子,避免孩子出現逆反,早早失去對學習的熱情;生活中寬鬆教育,多與孩子交流溝通,給孩子一定的成長空間,允許孩子犯錯和吃虧,儘量避免凡事無論對錯橫加干涉,手機週中不可以玩,週末可以規定時間,儘量轉移孩子對手機的興趣和依賴。


淡然如花45


我女兒還沒有上小學,也是很頭疼教育的問題,主要是我和老公的意見不一致。身邊剛好有五年級的親戚女兒常見的。這麼大的孩子,什麼都懂,又什麼都不懂的年紀。我認為還是靜下心來,細緻的溝通,遇到問題,先不要指責她,你先讓她表達自己的觀點 問問為什麼,然後說出自己的看法,給她分析前因後果,若如何就會怎樣的,陳述清楚厲害關係,該怎麼抉擇就由她吧,太過勉強,不見得就能如你所願。


悠呦嘉徐


多給孩子有效溝通,多聆聽,讓孩子認識自我,有我的意識,我的思想,我的觀點

讓孩系統增加閱讀量,神奇的事情就會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