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与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沟通?

MaMa日记


5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期她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而且自尊心特别强。不喜欢父母唠唠叨叨,她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束缚,很容易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

说教、唠叨、打骂她会觉得父母是在控制自己,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孩子就在用不听、不学、离家出走等方式反抗。其 实,孩子能否接受家长的教育,关键取决于孩子在内心如何看待家长,如果孩子根本就厌烦,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长的引导,你说再多也无济于事。

首先,您先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叛逆”。

然后,您要和孩子心平气和的谈心,不要一上来就是“你最近成绩怎么下滑这么厉害”,而是要问“宝贝,妈妈觉得你最近心情不太好,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可以和妈妈聊聊吗”让孩子愿意和你倾诉她的烦恼

其次,一定要耐心倾听,不能随意打断或指责孩子,对于她的倾诉要给予积极的回应,表示理解她的想法。

当孩子倾诉完以后,您应该应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忧虑,让孩子知道家长的爱心。相信懂事的孩子听了这一番话后,会为自己的行为给家长带来不安而感到内疚自责,对家长的干涉行为也不会产生逆反与抵触。

最后,千万不要再拿家长的权威来干涉孩子,一定要与孩子交朋友,耐心地引导,让孩子乐于与你交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学习不好只是诸多困难中的一种。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要亲子关系是温暖的积极的健康的,他就会有足够的力量来面对所有的困难甚至失败。

所以,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理解吧,有了爱的扶持,孩子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三月折耳兔143


如何与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沟通。我是教师,当过30年班主任,我谈谈我的看法。

你的女儿现在痴迷手机,学习成绩下滑,并且难以沟通。

我想她进入了少年逆反期。

再过一年,你女儿就要上初中,这个一年多的时间非常珍贵。但又不能太急迫。教育孩子要遵循“慢慢成长”的规律,站在国家的层面,那就是“百年树人”。这中间藏着“耐心”二字。想与你女儿沟通,必须以耐心作为前提。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我曾经的上司吴校长,是我的老师辈的,因为他的同班同学伍老师曾经是我读师范的数学老师。

吴校长,慈眉善目,一脸和气。他喜欢和老师谈心,谈心的目的是希望他的老师教书育人要有耐心,不要心急。他最喜欢讲他的女儿的成长的故事。他有一儿一女,儿子非常聪明,是学霸,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重点高中(黄冈高中),后上重点大学,一路顺风。这往往是他讲话的铺垫。吴校长真正要讲的是他的女儿。吴校长,工作忙,女儿也很听话,他很少问到女儿的学习。开始,他女儿像他儿子一样,很顺利地从学前班上到小学五年级。

一天,他女儿读五年级的班主任家访。这是从未有的事,吴校长也比较紧张。那个班主任,开始吞吞吐吐的,不好直说。吴校长越发觉得有事。于是,他叫孩子的班主任不要怕,有事直说。女儿的班主任,后来很婉转地说,你女儿很不聪明,就是别人说的“傻子”“呆子”,数学成绩一塌糊涂,还没入门。班主任希望吴校长,要有思想准备,不要对女儿寄太大的希望,要平和地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当时,吴校长也蒙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送走班主任后,他开始深思女儿的教育问题。吴校长从来都不相信女儿是“呆子”“傻子”,一定是她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但又迫在眉睫,一年之后女儿就小学毕业了。自此以后,工作再忙,吴校长每天都要挤出时间辅导一次女儿的数学。比较幸运的是吴校长是文革前考上华中师范大学的,他学的专业就是数学。

开始,吴校长发现女儿的数学基础的确很不牢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都容易出错。但他一直很有耐心,一直鼓励女儿,说女儿很聪明,只是没有培养好爱数学的兴趣。他一点一点的从最基础的数学知识讲起,不管女儿学得怎样,出现什么问题,他都是鼓励。一年后,奇迹发生了,女儿的数学成绩上来了,居然考上了县重点初中。当时,吴校长,想去找女儿五年级班主任讨过说法,说女儿根本不是老师说的“呆子”“傻子”。后来,吴校长因为工作忙,懒得去和那个班主任计较。

女儿的数学上了路以后,读书也是一路顺风。考上重点高中(黄冈高中),继而考上重点大学,最后还考上研究生。

吴校长反复地对我们老师讲,他女儿从一个所谓“呆子”“傻子”,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才,是教育的“耐心”起了作用。吴校长要我们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不要轻言学生没有用。

现在回到本文的开头。

我向提问者分享这个故事,因为,你女儿的故事与吴校长女儿的故事非常相似。都是女儿,都是读五年级,都是教育出了问题。你的女儿的情况还要好一些,因为你的女儿先前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只是现在一个偶然爱上了手机,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手机,只是一种工具,小孩都喜欢玩。只要引导好,手机还可以为读书学习所用。如我的学生经常用手机写作文,然后发给我修改评分。

你不要高高在上,先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再在“耐心”二字上作文章。像吴校长那样每天都与女儿相处一次,和风细雨,慢慢沟通引导,奇迹一定会发生。


奉乡云


小学五年级,正处于青春敏感期。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要掌握技巧和方法,强硬地管教没有用,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她更加叛逆。

母女情深,要沟通起效果,还要回到感情上做文章。

1.把她当作朋友,平等地与她沟通。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有巨大变化,以前你给她安排兴趣班,她都乖乖学,现在你让她少玩手机,她就不理你。想必你也感觉到了她巨大的变化。此时,你不应该再扮演高高在上的大人了,对她说话不能管理的语气和态度,而是要平等的、商量的语气。如果你不太会说,建议你用心地写一封信,在信中将你对她的关切和担忧,以及对她的信任和爱都写出来,把信悄悄地放在她的书桌或者夹在书本里。也记得请她回信。这样,既不会导致沟通到一半崩盘的情况出现,也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妈妈的家书,情深似海。

2.把事实告诉她,让她自己做决定。有句话说,你对别人如何,别人对你如何。家长和孩子也是如此,此时,你不能再对孩子盛气凌人,而是要把她当大人。在说问题时,多说事实和客观的东西,不要使用一些管教的词,比如什么“听到没有?”“我叫你呢”这种词汇,她听了会感觉刺耳和厌恶。她玩手机太久,你可以说你玩手机很久了,你的学习怎么办呢?当然你可以继续玩,决定权在你。你这么冷淡地说,也许她会更加重视。

3.尊重她,了解她,陪伴她。爱永远是化解矛盾的核心,但是爱的方式也很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的爱,要尊重和理解基础上,要默默陪伴。多用一些小细节无声表达你对她的爱,有爱的孩子不会突破底线的。


贵圈新鲜事儿


到十三岁这样的年龄,慢慢的步入青春期,青春期是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叛逆需要很好的沟通,尽量倾听他的想法,看问题可以从他的角度出发,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走进孩子的世界,然后去和她一起经历这些慢慢引导吧。欲取之,必先与之。


少儿科技编程老陈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

无论是电视剧里,还是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能看到父母们一边用个人经验强势干预孩子的行为想法,悲哀的是,中国家庭里命令式的教育方法从来无法给予孩子基本的尊重或理解。

有效沟通,才应该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只是我们本末倒置了太久。

许多父母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很专业的事情,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学校老师的身上。其实,对孩子未来产生最大影响的,不是学校和老师,而是家庭和父母。

在沟通不顺,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里,无论父母花费多少心思,结果也大多只是像《小别离》的家庭里,父母对子女表现出的“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而一旦孩子与父母产生了心结,就容易滋生逆反心理,影响正常学习。

事实上,和孩子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激励孩子、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都变得更加容易。

当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障碍时大多源自以下两个原因:

一、孩子有心理防御机制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如果父母总是以“我为你好”的名义来实施道德绑架,不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尊重,他们就会感到受到伤害,从而建立心理防御机制,阻断和父母的沟通。而在这些发生后,父母如果只能看到孩子的冷漠、无视、叛逆,而进一步加大压制力度,那么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陷入一个“父母压制->孩子阻断->父母再压制”的恶性循环里。需要有人来主动打破这个闭环,而这个角色通常由父母勇于承担。

二、孩子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

如果父母不愿意学习新生事物,拒绝和孩子一起成长,只知道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却忽视他们情感上的需求,这样的父母必然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父母会失去和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便更加不了解孩子身边新的变化,于是也陷入一个“不了解->没有共同语言->更加不了解”的恶性循环中。同样的,需要主动来打破这个闭环的人依旧应该是父母,他们永远应该是良性亲子关系的引领者。

怎样才能促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建立亲子联系呢?

我们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虽然少,但并不容易做到。

1. 首先,共情,学会与孩子感同身受

当孩子难过、沮丧、生气时,用语言和肢体语言告诉孩子你明白他的感受,他难过时,你也会难过,他生气时,你也愿意为他分担。告诉孩子自己小时候也曾经有过类似的问题,类似的烦恼,所以这些负面情绪并不可怕。

2. 其次,理解,愿意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

开放地去了解孩子,用心地去倾听,了解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不要用先入为主的评判的态度,也不要用不重视的态度,觉得随便转移一下注意力就好。

3. 最后,接纳,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接纳孩子情绪起伏的过程,也让孩子接纳他自己的情绪起伏。让孩子觉得这些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但要学会把这些情绪引导向更好的一面。同时,不要忘记告诉孩子,无论他变得怎样,即使你们之间产生了矛盾,你也一样爱他。

我们既要和孩子有效沟通,懂得他们的需求,也要坚持对孩子规则的制定,让他们习得好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又特殊的个体,值得被倾听,值得被尊重。

谢谢,望采纳


裕往情深610412019


13左右的时候,女孩子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性格比较敏感多疑的阶段。

这个时候家长沟通是很难的。首先是代沟,她喜欢的,有兴趣的,想接触的东西可能在家长看起来“毫无用处”“玩物丧志”。她甚至不愿意沟通她的想法,因为她在日常看到或者听到了别人对和她类似的情况的“批评”“指责”。

其次她觉得,“我说了但是你不会听完也不会懂,只会让我学习学习,说大道理,讲以后的出路。”这些在成年人看上去很现实而残酷的问题和情况,在她这个年纪暂时还接受不了。

要是想沟通的话,我建议您可以找一个完全空闲下来的大段时间(最好是一整天,双方都有这个时间),让自己的情绪处在平稳的情况下,根据女儿的现阶段表达出来的情况来和她沟通。

不要谈论太多“学习,未来,以后。”尝试着让她去说,让她把想做的,她的想法,全都倒给你。

在这个阶段一定不要打断她。如果她有难过,愤怒等等情绪,请您安抚她一下,但是不要急着发表您的意见。听她全都说完了。有您觉得不好的或者不太同意、清楚的地方,您先详细和她讨论。然后您再说一说您的看法,给她一个参考。

举个例子,假如儿子说“我想去打职业联赛”,家长可以从各个角度去了解一下孩子的“想要的东西”。比如:职业联赛是什么?你以后想从事类似的工作吗?它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如果没办法让孩子放弃这个,又不闹僵的情况下,我该怎么去和他沟通或者给他多一种选择?

不是没有孩子可以一心二用。如果他可以兼顾,那么尝试着让他去试一试,做一做。

强行扭转更正的有时候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无法治愈,想了解孩子,要产生的是你们的共情,而不是你对她或者她对你单方面的“同情”。

最后,希望您能保持一个温和的心态和女儿坐下来,倾听她的想法,和她修复你们的关系。


醒醒不存在的


原来乖巧听话的小棉袄,一下子变得叛逆不听话了,您不明白她为什么把你拒之门外,也找不到和她沟通的办法,想问问大家能有什么办法让她继续听您的话,是吗?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您的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是个“大人”了,只有不懂事的小孩子才一直听父母的话呢,那样的孩子大多没什么出息,有出息的成就也无法超过自己的父母,对吧,所以,你不要着急,调整好心态,要看到好的一面,乐观的对待这一切!

既然她“长大”了,您就要用大人的方式和她沟通,把她当做你的“朋友”、或者“闺蜜”😃,我能大概想象出你原来和她沟通的情景:别总看手机了,你现在学习重要,要少玩手机啊!可以说,简单粗暴哈哈,不管用,换一种语气,心平气和的说,说的还是这些话,讲一些大道理,人家一句话也听不进去,对吗?为什么她什么也不和你说,因为你开口之前她都知道你要说什么,所以,务必停止说教!大道理对孩子一点用处没有!

什么是朋友之间的沟通方式呢?充分的尊重,要“看得起”她,平等的和她沟通,比如:女儿,我考虑了很久,我觉得你已经长大了,关于你的学习安排,你有什么想法,我知道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以后我要多听听你的意见,甚至说,要有一些“示弱”,什么什么事我不知道这件事该怎么办,我想听听你想法。如果她和你开口了,无论她说什么,切记不要去说教,你这样会怎么怎么样,你这么不对,再不学习就晚了,等等,这样她还会对你关闭心门,只有充分的尊重才能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必须要做出改变,你的小棉袄还会回来的!

学会赏识,肯定,多发现她身上的优点,用她身上的优点带动她的行为,对了,你能说出孩子身上的十个优点吗?如果不能,你就要反思了!其实很多家长都不能😌,不要总盯着她的不足,多去了解她的生活,走入她的生活,她拿手机干什么你知道吗?是不是在和同学聊天?可能同学都去群里聊一会,如果她不去参与会不会被孤立?

把她带到社会中,让她了解这个大千世界,开阔眼界自然就会放下手机,多和她讲一些名人故事等等(讲故事就讲故事,别说,你是不是要像他学习啊,孩子那时候肯定会想,你这么不和他学呢😃),方法太多了,自己多去挖掘吧😄

孩子是我们的宝贝,我们希望他们都“好”,可是这个“好”往往是家长一厢情愿,看似很简单的事和道理,在孩子身上却怎么也无法去实施下去,所以,教育孩子,重在引导,这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智慧,尊重而不教导,关怀而不干涉!说容易,做都很难啊!需要慢慢去练习!

您是一位有觉悟的家长,知道自己原来的方法不在适用,便开始寻找方法来解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不过,路还很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希望对您有一些帮助,欢迎交流!

加油吧!😉😉😉


人生知凡


学习上多鼓励,想方设法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尽量克制自己不要打骂孩子,避免孩子出现逆反,早早失去对学习的热情;生活中宽松教育,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允许孩子犯错和吃亏,尽量避免凡事无论对错横加干涉,手机周中不可以玩,周末可以规定时间,尽量转移孩子对手机的兴趣和依赖。


淡然如花45


我女儿还没有上小学,也是很头疼教育的问题,主要是我和老公的意见不一致。身边刚好有五年级的亲戚女儿常见的。这么大的孩子,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的年纪。我认为还是静下心来,细致的沟通,遇到问题,先不要指责她,你先让她表达自己的观点 问问为什么,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给她分析前因后果,若如何就会怎样的,陈述清楚厉害关系,该怎么抉择就由她吧,太过勉强,不见得就能如你所愿。


悠呦嘉徐


多给孩子有效沟通,多聆听,让孩子认识自我,有我的意识,我的思想,我的观点

让孩系统增加阅读量,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