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1868年,對於還處於清朝統治下的中國來說是一個不平常的年份,這一年行蹤飄忽不定的捻軍一度兵臨北京近郊的蘆溝橋,皇帝的住所紫禁城為歷史上罕見緊急戒嚴一週。由於大霧瀰漫,捻軍誤失戰機,被清軍圍困,捻軍自此覆滅。這一年,左宗棠率軍西征,九年之後,方畢其功,影響深遠。而這一年對於與中國一衣帶水(XUE)的日本來說則更加的不平凡。這年的1月3日,明治天皇頒佈"王政復古大號令",宣佈廢除幕府,並命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將一切權力重新歸於16歲的明治天皇。幾個月後,德川幕府最後殘餘勢力被倒幕派組成的新式軍隊殲滅,德川幕府至此正式瓦解。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德川幕府的建立與鞏固

在12世紀80年代,河內源氏棟樑源賴朝以武力在日本關東沿海地區的鎌倉建立了第一個武家幕府政權,日本從此進入了尊王攘夷的幕府時代。歷經鎌倉幕府和室町幕府兩個幕府時期,幕府始終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使得這個時期的政治結構十分鬆散,日本境內的各個名藩割據一方、擁兵自重,使得日本在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之後進入了一個半世紀的混戰時代——戰國時代。

這個時代大名之間相互攻打,玩的是不亦樂乎。經過百年的征戰,被稱之為戰國三傑之二的"第六魔天王"織田信長、"豐太閣"豐臣秀吉先後統一日本,最後被同樣是戰國三傑之一的"東照大權現"德川家康摘了桃子,建立起了日本幕府時代的最後一個幕府政權——江戶幕府,又稱德川幕府。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德川家康建立起江戶幕府之後,吸取前兩代幕府制度不完善的教訓,建立起了完善的幕藩體制,這是一種由幕府和藩國共同統治的封建制度。幕府將軍領地的石高在江戶時代初年大致佔有七百萬石,佔全國總石高四分之一,以確保對各藩國統治上的絕對優勢。

為了有效的控制全國,德川家康又將藩國分為三類:

· 親藩大名:徵夷大將軍的親屬領地,被封於各大要地。

· 譜代大名:跟隨徵夷大將軍征戰的忠心家臣。

· 外樣大名:戰爭中投降幕府但仍不能取得信任的大名。

三種封地以近到遠有防禦和互相監視性質。同時頒佈了一國一城令,限令各藩除藩都以外,所有城堡一律夷平,防止大名軍事實力過高起兵造反。家臣武士被集中在幕都或藩都城堡周圍的城下町聚居,加強幕府及大名對家臣的控制。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1633年,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繼承者為了進一步確保幕府的統治,把之前只是自發性參覲交代制度改成了強制實行,參覲交代制度成為了大名的一種義務。命令諸侯經常定期來回江戶覲見,在江戶城留府供職,大名一年留國一年留府,關東地區之大名更須每半年覲見一次,而大名留國其間,須將妻子定居江戶府上,儘管過著舒適、奢華的生活,但他們實際上是被軟禁在江戶的。此制度除了令他們的錢大多花在旅費上,也令他們無時間組織叛變。

幕藩制度的建立,使得日本國內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安定。這些五花八門的政策,確保了德川家族維持其在政治權利的頂端永不墜落亦能化解來自各方面的反抗。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德川幕府的鎖國令與禁教令

德川幕府建立的時代,也正是西方國家在世界上開闢殖民地最為瘋狂的時代,同時也是天主教的傳教士在東亞瘋狂傳教的時期。1580年,剛剛進入日本的傳教士得到了日本一位大領主的支持,沒有限制的在這位大領主的土地上傳教,這批傳教士很快在這片領地上發展了一大批天主教徒。興奮的傳教士甚至放棄了和平的傳教方式,強迫大領主境內的小領主們信仰天主教,在讓小領主強迫自己手下的民眾信仰天主教。當時當政的豐臣秀吉對於天主教的快速發展很警覺,於是在1587年頒佈了《禁教令》。但是《禁教令》並沒有被日本境內的領主重視,也就沒有嚴格的執行下去。天主教在日本更加迅速的發展著。

1603年,德川家康當政,認為讓西方傳教士傳教可以加大日本和歐洲之間的貿易,為自己帶來更多的財富,所以不但沒有禁止傳教士的傳教,甚至給予了很大的便利。隨著天主教的進一步擴張,天主教和日本執政的矛盾進一步的顯現出來了,不管是日本本土的神道教,還是日本人主動引進的儒家學說強調的都是封建等級意識,而天主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是和日本當政者的執政理念很不符合,很多信仰天主教的日本武士甚至開始背離自己的主人,這些讓德川幕府感到了很大的危機。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為了防止西方思想傳入以保障國內政治穩定。德川幕府於1612年頒佈禁教令,並在1613年由幕府的直轄地推廣到全國。一方面宣傳天主教背離了神道教與佛教的信仰,並且意圖吞併日本。另一方面開始大量的毀壞天主教的教堂,並逮捕敢於反抗的傳教士以及教徒,強迫他們改變自己的信仰。

在禁教的過程中,想一勞永逸的杜絕天主教的傳教,莫過於禁止傳教士入境。同時,德川幕府發現在與歐洲國家進行了多年的貿易之後,幕府雖然得到了很大財富,但是沿海地區的領主們得到的財富更加的多。這樣下去,遲早會威脅到德川幕府的統治,於是決定採取閉關鎖國是一舉兩得的辦法,不僅禁止了傳教士的傳教,同時也限制了沿海領主的發展。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於是1633年到1636年德川幕府先後頒佈了四次鎖國令,嚴厲的禁教令也隨著鎖國令一步一步的在日本境內推行著。到了1637年,日本長崎的島原地區和天草地區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大饑荒。這兩個地區信仰天主教的日本民眾因無法忍受領主的欺壓,而爆發了島原起義。雖然起義被鎮壓,但是德川幕府更加的認識到了外來天主教的可怕,於是又頒發了第五次鎖國令。這次鎖國令之後,只有中國和荷蘭的船隻才能到日本進行經商,其他國家的船隻一律禁止進入日本。

到了18世紀後期,德川幕府所實行的外交政策——鎖國令,已經轉換成了一種理念,既德川幕府想要真正的統治日本,只能排斥西方。這種理念牢牢的深植於日本人的思想中。德川時期著名的批判學者會澤正志齋在19世紀20年代便生動地指出:

西洋蠻人如附骨之疽,不自知其身份卑下,渡越四海,徘徊不去,屢屢踐踏他人之國,今更不自量力,意欲挑戰我國於世界崇高地位,其態度是何等傲慢。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幾個世紀以來,日本的幕藩制度因為鎖國令並沒有沒有受到外國勢力的干擾,對西方的排斥也成為了幕府合法統治的基礎。然而,日本人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和大清朝一樣掉隊了。當西方挾其堅船利炮入侵日本時,德川幕府也因此而覆滅。

炮艦外交

1853年,以海軍准將馬修·佩裡為首的美國人抵達日本海岸,尋求日本開放其對外貿易。佩裡之行是美國向西擴展的里程碑。當時美國的捕鯨業已經基本把大西洋捕獲一空,正在進入太平洋深處的漁場,所以急需在東亞地區為捕鯨業者找到補給港口,同時則是需要當地保證把本國的煤炭出售給美國海軍。很不幸,日本成為了美國眼中的第一選擇。佩裡此前來不僅帶來了西方最先進的技術——蒸汽火車,同時也給日本帶來了一個壞消息。他在離開日本前,留下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表示會再回到日本等待日本人的答覆。佩裡在信中這樣寫道:"敝人為示友好之意,此次前來只帶了4只小型戰艦,明春再回江戶之時,若有需要,必會帶來更大型的艦隊。"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一年以後,馬修·佩裡如約而至,此次率領了包括3條蒸汽船在內的九條戰艦重回日本。德川幕府此時必須在以下兩個選擇中做出決定:

· 其一、答應美國的要求,雙方心平氣和的展開商業往來。

· 其二、拒絕美國所提的要求,承受之後爆發的戰火。

日本並非是東亞地區第一個被西方的堅船利炮威脅的國家。1840年,作為日本老師的中國(可能今日之日本並不承認)已經在鴉片戰爭中的親身經歷為日本上了一課。

1839年,由於鴉片的危害巨大,清政府派林則徐前往虎門當眾銷燬鴉片,英國以此為藉口,發動戰爭。19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根據條約的規定,清政府被迫開港通商,並且接受英國人建議的關稅率,英國人亦在中國領土上獲得了法外治權。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中英之間的鴉片戰爭更加證明了日本人心中最害怕的狀況,來自西方的蠻夷貪得無厭,他們不僅僅要通過通商謀取利益,更想掠奪土地。

此時日本堅守原來的鎖國政策似乎比任何時候都更正確,但是沒有絕對軍事力量的支持,閉關鎖國就是一句空話。為了讓幕府有緩衝的時間來鞏固國防,那麼幕府必須選擇放棄鎖國令,使得其可以引進西方的科技,來強大自身的軍事力量。

此時的幕府,不管如何的回應美國人的要求,都會暴露出他軟弱無力的本質。但是幕府別無選擇,為了避免立馬面對戰爭,日本選擇了答應美國人的要求。1858年,美國不費一槍一彈,與日本幕府簽訂了《日美友好通商條約》,其內容大致和前面提到的《南京條約》相仿。英法俄仿效美國與日本簽訂了完全相同的條約。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這些條約無論怎麼看都是"不平等條約",是日本的國恥。但是,其中任何國家不得在日本販賣鴉片的要求得到了美國的同意,讓日本人從中找到了一絲絲安慰。雖然如此,這些"不平等條約"仍然把日本帶進了和當時中國一樣的半殖民地時代。但是也正是由於鴉片沒能自由的進入日本,也使得日本的歷史進程變得和中國大不相同。

德川統治的最後十年

被迫開放後的貿易對日本的衝擊是立杆見影的。儘管日本將鴉片拒之門外,但是對絲綢的價格因為外國商人的需求而上漲了三倍,不管是外銷還是內銷,價格並無差別。而諸如棉花之類的廉價進口商品的湧入又將日本生產商趕出了市場,大量的生產商因此而破產。更加不利的是,日本可以用銀塊換取黃金,而且其黃金價格只有世界標準價格的三分之一。幕府為了控制財政上的損失,不得不降低金幣的成色,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價格看齊。擔黃金成色的降低卻促使貨幣供應量大增,最後導致了通貨膨脹。如此種種,加劇了日本民眾對德川政權的不滿。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然而不平等條約給德川幕府帶來的政治影響遠遠超過了其經濟影響。德川幕府一直對外宣稱只有他才是日本正統的"守護神",但是此次事件中,他未能保護日本免受外國的入侵以及在應對危機時的反應,使得他宣稱的合法性受到了質疑,加速了德川幕府自身的衰落。

1853年,在與佩裡打交道時,德川幕府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下令各大名以書面的形式提出應付美國人的最好辦法。實際上此時的幕府已經做出了自己的決定,但是擔心國內極大的反彈,故希望能在事前取得國內的共識。然而無心插柳柳成蔭,他暴露了幕府的弱點,亦為過去一直遭受政治壓迫的雄藩薩摩、長州以及土佐開啟了權力的大門。這些外樣大名在德川統一日本的過程中便屬於德川幕府的敵對勢力,歷經200年的風雨洗刷,仍然沒有減輕這些雄藩反德川的心願。這些勢力也成為了後來德川幕府垮臺的重要力量。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同時在1858年簽署《日美友好通商條約》時,幕府在次做出了以反常規的舉措,根據以往的慣例,應該是由幕府簽署條約,之後再向國內的諸位大名以及天皇報告即可。而負責與美國領事哈里斯交涉的全權委員井上清直和巖瀨忠震聯名向幕府當時的老中(幕府的最高官職)提交了如下的上奏書。

將軍親自臨席,尾張、紀伊、水戶御三家以及親藩、譜代、外樣各大名,圍繞開國條約展開無保留的討論,得出了各種意見。老中主要外交負責人也出席了此會,由全體的一致意見(一致決定,而非多數同意)得出了結論,作為國是(國家的最高基本方針)確定下來。於是奏請天皇批准、再向全國發令……

於是乎不在乎浪費時間的幕府,聽取眾議,然後決定:幕府先向朝廷和天皇報告、加以說明,最後獲得同意。在此基礎上,幕府在形成意見,即簽署通商條約後再向全國法令。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根據大政委任的原則,幕府根本就不難獲得天皇的許可。但是令幕府意想不到的是,天皇當面向前來拜謁的老中堀田正睦拒絕批准通商條約的意見。但是面對英美打算用武力來達到目的的威脅,幕府不得不硬著頭皮簽署了該條約。

通過這一事件,天皇再次走上了日本的政治舞臺,同時也標誌這幕府與天皇之間正式決裂,一場政治大戲即將走向日本歷史的舞臺。

不久,日本開始了長達十年之久的三足鼎立的政治遊戲。一方面,德川幕府的死忠者尋求繼續按照幕府原來的作風,達成開國外交、軍事以及財政等等各種改革,其目的是鞏固幕府的傳統權力。另一方面是是若干有力外樣及親藩大名的領導層,亦包括部分朝廷官員,其立場與前者針鋒相對。他們以尊王攘夷為口號,欲藉此轉換整個領導中心,奪取權力。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第三個主角的社會地位較低,他們是所謂以忠義自詡的勤王派,或稱為"志士",為達成他們的政治目的,不惜對其國內政敵或夷人使用恐怖手段。他們有另外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武士。他們對德川幕府的幻想破滅,於是在同情自己的大名境內宣傳自己的政治理念。

尊皇攘夷論

幕末,幕藩體制陷入危機,亦面臨外國侵略威脅,一場社會政治訴求活動漸漸興起。

此種政治訴求活動即尊皇攘夷,意思就是"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尊皇攘夷活動獲得了天皇效忠者、反對外國人的武士階層以及反對幕府統治的外樣大名的支持。他們推崇天皇,反對外國人以武力入侵日本。在尊皇攘夷的口號下,他們不惜犧牲,以暗殺的方式對國內政敵以及外國人進行報復。

這場運動在1863年達到了頂峰,日本以朝廷和幕府的名義下發了所謂的"攘夷令":

【朝廷】"拒絕外夷"的期限,已定為下個月的五月十日,還須整治軍政,驅逐醜夷。

【幕府】攘夷一事,將於五月十日驅逐(列強),朝廷下達此令,由大家各自領會,嚴格防備本國海岸防禦,一旦外國來襲,必須加以驅逐。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攘夷令"中的時間是按照日本的日曆算的,按照西方的紀年方式是1863年6月25日。雖然幕府同意了天皇的"攘夷令",但是幕府的官員很清楚其自身力量實力不足以執行所謂的"攘夷令",所以直到"攘夷令"中的最後期限過去,幕府直轄的江戶並沒有什麼事情發生。

而身處九州島南端的長州藩卻不同,藩軍隊伍中的勤王志士卻不知死活的向美艦開炮。為了報復,美法軍隊在下關登陸,摧毀了沿岸的一些炮臺。為了防止外國軍隊進行進一步的動作,幕府先發制人,控制住了首都,並吧長州的志士以及倒幕的朝廷大臣驅逐出首都。同時為了安撫住這些攘夷運動的支持者,幕府答應天皇"馬上"實施攘夷,其行動就是在日後關閉橫濱港口。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但是這些並不能使這些激進派滿足,1864年,日本各地的勤王志士聚集在長州,他們以長州為基地,組織勤王軍隊向京都進發,同時派人進入京都內部,以圖發動政變,希望通過裡外的配合,將天皇解救出來,並推翻幕府。結果激進派被幕府的軍隊打敗。隨後,作為報復,幕府乘勢開始征伐長州。最後長州藩不得不屈服,遣散了境內的激進派。志得意滿的幕府帶著勝利從長州撤軍。

幕府真的贏得了最後的勝利麼?在當時看來確實是這麼回事,但是由今回顧,幕府的勝利很明顯只不過是曇花一現。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富國強兵論

時間一長,在體會到西方軍事強大之後,不少志士開始瞭解到西方有許多地方值得學習,於是大部分激進派開始從"尊皇攘夷論"轉變為"富國強兵論"。

這是各地勤王志士在更加深入瞭解雙方實力之後得出結論:現階段日本在武器裝備以及技術水平都大大遜色西方,現在驅逐西方軍艦的想法不切實際。於是提出這個口號,目的就是增強日本的國力。日本人在學習西方軍事科技的同時也在學習西方人的貿易方式以及宗教思想。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這標誌著倒幕派思想上的轉變。

在長州,長州志士的餘黨和幕府的老對手薩摩秘密結成了聯盟。兩地通過改革財政,逐漸的促進其軍隊的現代化。而幕府的改革卻一直受到保守派的阻礙。原地踏步的幕府眼看長州不僅逐漸的被長州志士奪回控制權,同時軍事實力也逐漸的強大,不能忍受長州第二次威脅的幕府下令再次征伐長州。但是這一決定加速了德川幕府的衰亡。

僅僅四千多人的長州叛亂分子,與人數更多的幕府軍隊進行了大戰,長州的新式軍隊以少勝多打敗了幕府集結的舊式軍隊。幕府軍隊從長州大敗而歸,使得其威信大失,德川幕府的覆滅也顯而易見。幕府所屬的軍隊連忙啟動了現代化的計劃,但是這些計劃太遲了。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日: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覆滅簡史

1867年11月幕府將軍德川慶喜為了轉移矛盾,在坂本龍馬居間斡旋下,提出"大政奉還"上奏文,表明將政權歸還給天皇。然而倒幕力量並不滿意,於是薩長聯軍在12月進軍京都,並且取得了首都的控制權。幾個月後,薩長聯軍拿著從他們憎惡的西方人手中借來的武器,佔領了德川幕府的中心據點—江戶。

幕府至此正式瓦解。德川時代也正式結束。

結語

隨著德川幕府的時代結束,新的時代也即將開啟。1868年的"明治維新"對日本來說是一個決定性的歷史時刻。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政治體制得到了改革,經濟和軍事改革以及社會變革,使日本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