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样看待,山东年轻医生疑注射药物自杀,留遗言“下辈子再也不做医生”?

大白嘚嘚嘚


我也是医生。

我觉得自杀是个人问题,和做什么行业的工作都没关系,和个人的性格、心理不健康有关系,我不知道我这样说大家是否同意?

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会有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只是由于他是医护人员,才会倍受大家关注,如果是别的行业,想必关注度就不会这么大了。

事实像这种医护人员因工作自杀的极少,况且究竟是不是全部因为工作的原因自杀的还是个谜,是否是工作问题带来的人际关系紧张?或者是因为工作问题影响到婚恋问题都有可能的。

那么如果真是因为工作原因的,我只能表示遗憾。事实从我们考上大学念医学的同时,我们已经默认接受了这个行业应该带来的优劣和挑战性,那么假设你已经开始从医或者从医几年以后,你发觉自己承受不了这种行业带来的各种压力,作为成年人,你完全可以放弃临床工作,再去寻找与医药有关的相关工作或者其他工作都可以,只要想做,任何人也阻止不了,不喜欢可以不用勉强,换个工作或者换个工作方式可能生活会过得更精彩,但是并不需要选择用这种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也对自己的家人和父母的极不负责的表现,这个死亡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多大的冲击。

人死固然值得令人痛惜,但是就这样的结束了,实在太傻了,心理还不够成熟,也只能理解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但是我仍然不认为是医疗的各种培训或者学习或者是工作造成的,而是自己内因更占一大部分,因为培训是为了让医生能更好的服务患者,学习是为了更好提高自己的技术,而人命关天的工作压力和细致,本身也是从事这个工作所需要的,所以这个法律法规本身就没有什么错,对错在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于自己面对困难和压力能不能自己疏解,不能因为有个人因为工作自杀了,就是他从事这个工作的造成的,这是很武断的判断,也有很多人从事这个工作都活得好好的,那又要怎么解释?

所以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也奉劝一些学医的年轻人,从医确实如屡薄冰,需要不断学习,医疗风险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谨慎操作,就可以把风险尽量降下来的。那么如果我们非常谨慎还遇上了,那也没办法,总要解决的,政府也会帮我们解决的,毕竟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歪,人在做,天在看,正义和公平从来不会迟到的。

那么假如无法承受这份工作的精神压力,那我觉得还是趁早改行吧,如果你没有坚强的内心,你要如何去拯救等着我们治疗的患者?患者没疯,自己先疯了,还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去称自己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或者白衣天使?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按我的理解来说,有的人是带着救人的使命来人间救人的,有的是带着使命来打酱油的。如果不适合,我们也可以干相关的工作,不一定非得当医生,不需要勉强自己,我们有些学医的同学毕业以后没干临床,去干与医药有相关的工作,现在也一样也干得很出色!所以千万不要一想不开就要自杀,这是愚蠢的行为,没有过不去的坎,好也会过去,坏也会过去的,只要有努力的一天,老天就不会亏待我们的。


铂威


我想说的是:哪儿个职业都没有那么容易,谁都不是在艰难前行。

现在还记得几年前,妹妹当时行政管理大专毕业,这种专业根本找不到工作,只好去超市打工。当时跟两个小姑娘一起租的房子。两个小姑娘都是医院的护士,一个是大一点的医院,另一个医院比较小,她们的工资已经是3000-4000。

妹妹当时在超市的水果区,每天坐在那里给人削菠萝,正值菠萝打特价期间,她的手上全是刀留下的印子,每天洗手都疼的不行。她的工资是800元。她告诉我特别羡慕那两个女孩,有正式工作,工资还高。

总是说医护人员压力大,工作辛苦,可是有多少人羡慕着他们的工作啊,多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干着体力活,毫无保障,流离失所,还不是再苦苦挣扎着,笑对人生。

再说历经多年的学习,考试,实习,医师的工作来之不易且精神压力大。我们来看看我们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大部分人都是底层的职员,面对的领导的刁难,甲方的苛责,单位内部的勾心斗角,以及升职的渺茫。

谁的工作不是一把辛酸泪,谁的生活里不是充满了不公和无奈?人啊,就得脸皮厚一点,精神再振作一点,每天多一点阿Q精神,拼命地鼓励自己,披筋斩棘,一路向前。


依米花呀


我一个学医的朋友,研究生毕业后又要规培两年才能去应聘工作,规培两年就是所有科室都要走一遍,这两年最脏最累的活都是你的了。两年后幸运的话能应聘到了医院,因为是新人,又要从最底层做起,他无数次和我抱怨说感觉没有出头之日,要抑郁了………


这一夜3


作为医生,深知医生生涯里面的痛苦、血汗和无耐、彷徨。但是,用终结生命的方式来摆脱,实在是太过于 惨烈。他是想又结束生命这种方式,解脱自己,又是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无声的控诉......

医生的苦,只有医生知道。除了寒窗苦读,本 硕 博将近十年的时间,获取那一纸学位证书,再加油加油,考取执业医师证,终于穿上那身白大衣,成了合法的执业医师。要看病办出院办死亡写转科小结写手术记录写抢救记录写死亡讨论写疑难会诊记录粘贴一个世纪都贴不完的化验单;要用三寸不烂之舌和家属沟通病情、沟通费用、沟通预后、沟通出院后随访、沟通用药;要练就火眼金睛单凭几句话就得判读得出病人家属送病人入院的目的,是想好的快些还是好的慢些,是在乎费用还是不在乎费用;要浑身解数下了夜班顶着黑眼圈还要去喂老鼠、喂兔子养细胞,一不留神前功尽弃,得出阴性结果没法和老板交代;要深更半夜还在查文献查数据写标书写培训计划备课做PPT,做的不好,良心责备+上级医生责备+病人责备+自己家属责备

即便累成狗,医闹、官司,总时不时光顾,分分钟让我们焦头烂额。从前的医闹,只是要钱,现在的医闹,除了要钱还要命。

曾经在病房累到崩溃,怀疑人生,但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想到用最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

解决问题有很多方法,比如,像我,离开公立医院,选择私立医院,工作量没那么大,终于,自己过的像个人样了。

比如,能有能力穿上那身白大衣,就具备吃苦,豁出去的精神,能够经受得起体力的考验,连上36-48小时不休息;舌辩群雄的口才,既能和人辩论,又能在三尺讲台诲人不倦;察言观色出众,能从家属一个眼神、一句话里分辨他的真实意图.......我们有这么多的本领,真的,有那么多路可以走,不做医生没必要去死。生命多宝贵啊!

我家加上故去的父亲,老妈 弟弟 弟媳妇,一家5口,除了老妈是退休的老护士,其余成员都在医院做医生。新冠状病毒肺炎来了,弟弟作为我们当地医院的放射科医生,也在一线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我对医生这个职业,还是有着骨子里的热爱和崇拜,这种情结,不会因为国内恶劣的环境而有所改变。

这篇文章,献给正在或者即将从医的同行们,不知远方的路是怎样,是否有光照亮。只能安慰自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新世纪成人全科王静


医院里面有些科室确实暗黑,麻醉科尤其这样,苦的累的都是年轻医生护士干,关键是分绩效时他们却拿最低系数。1甚至0.8,0.6。而高年资医生,护士系数1.5,2.0,2.5。换句话说,科室里面有些人其实是钱多事少的,低层医护比较累,钱又少。又没话语权。


JH72


回答:虽然这个医生的一句话:下辈子不当医生了。可能会误导大家,让人以为是医生这个职业造成了自杀,如果寻根究底一个人的自杀,职业并不是造成医生自杀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这个自杀的医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如果不解决他的心理的问题,就是不做医生换作其它职业,也会自杀,也会留下遗言下辈子不当什么什么了。人们常说:身体的病好治,心里的病难医也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医生属于规培生,按照一般理解应当属于委培实习之类的,他在这个医院已经规培三年了,三年就是上个研究生都毕业了,而这个医生规培三年依然没有给自己带来一个结论,恐怕对于他的压力已经超过大山,如果有派出单位的怎么给领导同事解释、怎么给父母交代、如果成家立业了怎么向老婆孩子汇报、还有对同学朋友街坊邻居的说辞,是否还有借着这次规培的机会留在这个省会大医院,资历学历能力关系都不能帮助他实现梦想,一系列的小问题串联成大纠结,痛苦、无助、无奈、无处宣泄,最终选择了放弃自己。

如何避免这类人间惨剧重演,作为用人单位的分管领导,要自觉自愿承担一份责任,对于自己的部下要善于察言观色,类似规培人员这种不在医院编制内更容易出现不确定问题的人员要安排专门人员与之密切沟通交流,听取他的要求和想法,有的放矢的对症下药。万万不能因为大家都是成人了,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都是医生什么事情不清楚呀,病都治了自己这点心病还解不开疙瘩吗?然而还真有解不开的。

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也要担当起帮助医生这类人摆脱烦恼走出思想泥潭的责任,如果沟通交流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就要打消什么会影响声誉等顾虑,挽救生命是第一位的,及时的寻医问药,打开郁结。

作为当事人医生本人,应当明白这种心理状态是什么情况,继续下去会有什么恶果,所以要利用各种方式说服自己正视现实,接受顺从现实,要有几个可以倾诉衷肠的挚友,学会与人沟通。自己不能缓解依然不能自拔时要立即寻找心理咨询,利用科学手段和一定的药物治疗舒缓思想压力。

每一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的压力,与那些驰援武汉疫区的医护人员相比,舍家撇业不辞辛苦都是小事,他们每一个人是在武汉舍生忘死,提着脑袋救死扶伤,一千多医生护士染病确诊,六个医生护士已经壮烈牺牲,虽然与接近两千病患的死亡相比很少,但是一个一个都是鲜活的生命呀。如果心理不健康,意志不坚定,那要自杀多少人呀。











我是老虎谁都怕


我觉得这位年轻医生的死,轻如鸿毛,不值得让人同情,因为他违背了自己选择这一神聖职业的初心,当了逃兵,临死还畄下遗言:下辈子再也不做医生。如果按照他所说,那么当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谁去承救那些千千万万无助的患者呢?正好和他说的相反,成千上万名白衣战士,争先恐后报名到疫情第一线去,冒着生命危險,日以夜继地去救治病人,甚至有些医生,护士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不怕牺牲治病救人的高尚品质,全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和那些选择以死了之的逃兵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7546817q67042郭德柱


这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更不应该大惊小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是不正常中的正常情况。因为每个人的抗压能力和意志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有的人抗压能力强,意志坚定,思想刚毅就能够承受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压力,能够战胜困难,能够看到光明,具有强大的勇气和能量,因此,能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曲折面前不后退,压力面前不畏惧,因而才能取得成功。有的人精神衰弱,意志懦弱,没有强大的毅力,在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就怨天尤人,就灰心丧气,选择了极端的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案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屡屡皆是,不胜枚举。是作为一个医生,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具备继续学习的勇气和动力,适应不了专业和职业的挑战,选择轻生,是懦夫的表现,是人生道路上的逃兵。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客观地准确的科学地认识自己,给自己准确的定位,包括自己的综合的能力,其中包含知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要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才能成功的应对生活的中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在极端黑暗残酷无情的环境中,爆发出更大的能量去应对和处理各种挑战,从而走出困境,走向阳光,走向成功。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我想我们都没有经历疫情时期的医院现场,所以无法评判医生的抗压能力,那种场景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灾难面前,每天面对这死亡,不知道需要怎样的心态才能不崩溃,我只知道每天在家刷着视频都是哭的不能自己,如果是在现场,真的是不能想象,医生虽然有治病救人的职责,但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在灾难面前,面对一个个生命逝去的无助,真的是会崩溃的。所以不要去指责什么,请温柔的对待……


名媛媛姐


一方面可能是他从事这项工作本身就会见到无数的悲欢离合。有时一会感到有心无力。确实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很难。因为各方面压力都挺大。但是人呢自己选择的路都是要自己来走,别的工作也不见得就那么好!生活没几个敢说容易的。退一万步来讲,人生无时无刻都有的选择的,既然对此工作承受不了这方面的压力,还是可以改行做别的工作的吧!哪怕从零开始也是一种新的活法。因为生命毕竟是父母给的,自己是没有权利决定生死的!太遗憾!那给父母留的是更多的伤心。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生死都不能看淡,毕竟咱也不是平头哥,生命只有一次,再难也把它活完了!毕竟死了就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