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据说“越王勾践宝剑出土后光洁如新,一次可划破18层纸”,真的有人做过实验吗?

花花心心


前几年鉴宝节目有一个农妇说捡了一个青铜剑在家里砍柴,钝了就磨一磨。专家看了剑上的铭文说是越王勾践时代哪个国王的剑,原本值几百万因为农妇打磨过了所以只值十几万。这种实验,不知道有何意义,什么18层、26层,首先连一个实验的前置条件都没有,用多大的力?什么角度?什么部位?什么纸?重复实验吗?对比实验吗?这些都没有,扯着嗓子喊什么多少层?有什么意义?我说一掌拍死了三,我厉害吗?长点脑子!悲哀!古代有很多东西是靠经验改进并没有理论支持,所以丢失的技术太多了,比如一把剑因为水质或者矿物有别的物质拥有了特殊属性,但是铸剑者不可能重新再造一把,因此古物具有唯一性。

铁炼成钢,特别是316L的钢,抗氧化能力大大提高,即使放在潮湿的环境中也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但是铜不同,所有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都受不了氧化。即使在干燥环境,铜也会慢慢生成铜绿。青铜主要成分是铜,抗氧化能力远远不如钢。很多人宁可相信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使用了超级先进等我表面处理技术,所以千年不锈,都是民族自豪感作怪,要是有这样的技术,其它同时代的剑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应用?考古学家常说的“湿千年,干百年,半干半湿就半年”,要不是保存环境的原因,这把剑早就锈的看不出原来模样了,马王堆汉墓的千年老太太也是同样的道理。

氧化的事情就不说了,古墓密封好,没有氧气,肯定不会氧化,出土的所有青铜器,包括铜镜怎么不说先进呢?都是些骗子在骗国家的科研经费。荆州博物馆里还有越王州勾,不光…还有几把越王的剑,其实都差不多,只能说勾践比较有名,且剑也是名家欧冶子造。轻松划开26张纸?我反正不信。

秦始皇陵里面一兵俑压着一把剑本来是弯着的,工作人员移开人俑后,古剑立刻恢复了直形,这便成了秦始皇陵里面的又一不解之谜。所以说古代的铸剑技术到底到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就如同我们湘西也有许多东西确实已经失传,也有许多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小技术(或者说是迷信,但次次都管用又灵验)看着在失传。只因学那些会没有儿没女并且会很穷,不然我都想学。所以楼主,不要自己没有看见的东西就说不可能,我国西藏里面就有许多许多的不解之谜。世界之大,浩瀚无比,人真的太渺小了,可称蝼蚁。

密封那么好,使得勾践剑不锈。那尸体呢?腐烂不?不能只对剑起作用吧?你文中还说有纺织物氧化,产生了硫化物呢。别拿博物馆展出的当说事,那是仿的。真的有专门的地方存着呢。大家有个误区,是展出的青铜器基本上都是防品,真品是不会展的,因为挖一个墓,经过整理,修复完后,每个文物都会复制一个,是展出的让老百姓看的都是复制品,真品展出怕毁坏和氧化,再者真品是高官或外国 元首,专家看的。

别被表象蒙蔽了。划纸不是一个了不得的特性。只要研磨得足够锋利,一片瓦片也能轻易划穿十几张纸。另外,先不说十几把越王勾践剑为什么一同出现在楚国墓里,剑上的字也不是“越王勾践”,同时出土的这批剑大多数都完全腐朽了,只有被泥土完全埋没的两把剑因为隔绝了空气,所以没被朽坏。换句话说,你拿把真空包装的菜刀放个两千年,出土也是很锋利的。


历史深度揭秘


确实如此,这把宝剑出土于湖北江陵,时间是1965年12月,确定的铸剑人是春秋时有名的大师欧冶子。当时曾经有人就做过这样的实验,将20多张纸叠起来,然后用这把宝剑轻轻一划,剑过纸破,数一数,破了的纸居然有18张之多。

可以说,这把宝剑的穿透力过了2000多年,依然是天下无双。而这把宝剑被发现时就更加奇特了,历经千年风霜,居然没有一点点锈迹,光洁如新,就像是一把刚刚造好的剑。越王勾践剑制作十分精美,堪称国之瑰宝,那么一把历经了2000多年时间磨蚀的剑,是如何保持如此锋利的呢?

说起来有些令人不可思议,通过现代技术,专家发现把宝剑的表面有硫化铜,而硫化铜作为一种防腐剂,是近代才出现的。难道说2000多年前的欧治子,能够未卜先知,了解几千年以后才出现的最新技术?肯定不是,而是硫化铜是在墓葬中自己慢慢形成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在暴露的空气中使用硫化铜来进行防腐。效果并不好,极易消散掉。而恰恰是在封闭的墓穴中,慢慢形成的硫化铜不易消散掉,固定在剑上,形成了绝对的保护层。

此外,发现越王勾践剑的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剑被埋在地下数米深处。空气隔绝,外面还有白泥加封,整个墓室里面一点氧气也没有,自然就没有细菌的存在。这也是保证这把宝剑光洁如新,锋利如斯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这和千年不腐的女尸、深埋地下的兵马俑是一样的道理,有一件事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出土才几十年的勾践剑,现在虽然放在博物馆中,但是它的锋利程度已经远远没有出土时的样子了。

另外,当时的铸剑大师欧治子的水平也不容小觑,他生于公元前514左右,他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列国纷争的时代,他从家传的冶炼技术那里悟出了造剑的真谛。据说他一共是造出了八柄宝剑,每一柄都是名动天下的宝剑,每一柄宝剑的背后都有一个传奇故事,这其中就包括了越王勾践剑。

传说勾践用这把剑卧薪尝胆,最终灭掉了吴国,成功复仇。而这把剑也见证了勾践不惧失败,不怕屈辱的伟大形象。靠着不灭的信念,吃尽人间苦难,勾践最终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关于越王勾践剑,后面还有故事呢,1994年8月,这把宝剑作为文物,来到新加坡进行展览,可能是由于当地的工作人员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在把剑装入柜台时,操作不慎,柜台的有机玻璃和剑刃卡在了一起,发生了小小的碰撞。

后来有机玻璃被拆下来以后,专家发现剑的刃部出现了一些伤痕,千年如新的宝剑,如今在现代人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着实令人不快。所以后来这把宝剑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禁止出国展览名录,只允许在国内展出,不许出国。


小小嬴政


嘿嘿,小子不才,大学时候学的就是金属材料专业,对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咱就来说说越王勾践剑到底有多神奇,或者说2000多年前的古人有多牛?

越王勾践是什么时代的人?春秋末期啊,公元前500年左右。那么这越王勾践剑也应该有2500年的历史了。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不朽,2500年足够让许多事物彻底消失,即使是钢铁,估计也早已经面目全非。但是这把剑却没有受到时间太大的影响。

其在1965年出土的时候,锋芒依旧,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而其纹饰依然清晰可见,“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仿佛在向我们述说两千多年前的辉煌。


那么为何这把剑能够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腐朽?

第一:它是一把青铜剑。主要构成金属就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等金属组成的青铜合金。这种合金有很多优点,比如熔点低,易于锻造;硬度高,可以作为武器,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其耐腐蚀。

一般来讲,铜与其合金的耐腐蚀性,在金属材料中都是比较强的。因为铜这种金属,不怎么活泼,不容易发生反应。至少要比低碳钢强,这个低碳钢就是咱们常说的熟铁。

当然,青铜对于当时的工匠来说,已经小意思了。比较在更早的商周时期,我们就已经是青铜时代。在战国时代的工匠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他们冶炼青铜已经很熟练。较高水平的青铜剑,其实不足为奇。

但是,仅仅是这种水平,想要使其数千年依旧保持法锋利,显然还差了些,具体可以参照兵马俑的武器。

所以,越王勾践剑,还有个神奇之处,表面处理。

在目前的金属防腐蚀措施中,表面处理是最有效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像最简单的刷油漆、到喷砂打磨,镀层,都是

而谁能想到,早在两千多年前,咱们的老祖宗就有着比较成熟的表面处理技术。

这把剑是是经过硫化处理过的,就是剑身上的那些黑色花纹。这种硫化处理可以生成硫化铜,是一个很好的防锈蚀层。

此外经过研究人员的检测发现,这把剑的表面还有一层独特“薄膜”,里面含有“铬”元素,这又是一种耐腐蚀材料,而且还耐磨,这也是为何这个剑能够保持锋利的原因之一。

按道理讲,这种镀膜技术是现代才有的,一台蒸镀设备还挺高级的。可是古人他不讲道理啊!即使是所谓的铬盐氧化技术,那也是上世纪中叶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高温,这种难熔合金是如何被搞定的,我想不出来。

当然了,除开剑本身,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出土宝剑的楚墓,密封环境很好,几乎隔绝空气和水分。这极大地减少了被锈蚀的可能性。因为金属锈蚀,需要化学反应,那的有反应物接触啊。就好比真空一样,自然就不会腐蚀了。

所以,这把剑千年不锈也与其特殊的保存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柄剑插在木质的剑鞘里面,周围的空间用一种较为细密的黏土封实,一层一层的密封,这样就隔绝了与外界空气的交换,在这样的条件下,钢铁都不会生锈的。所以使得这柄剑隔了两千多年还是如以前一样锋利。


当然了除了抗腐蚀以外,这把剑本身的工艺性能也是可圈可点的,这柄剑的每个地方的铜和锡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比如剑脊因为需要承受整把剑的力量,所以剑脊处的含铜量比较多,这样能够使剑韧性更好,不容易受力折断;

而这把剑的青铜合金配比的刃部含锡较多,这样会使刃部更加硬,使剑刃非常的锋利。

所不愧是“天下第一剑”!


白话历史君


是做过实验的,并且不是18层纸,而是26层纸。



在宝剑刚刚出土时,从剑鞘中抽出寒光一现。周围有农民听见挖出了宝剑,于是凑上前去看,还伸手去摸,结果瞬间划破了皮肤,血流不止。要知道,当时出土宝剑的墓葬里是有积水的,宝剑不锈蚀就不容易了,这柄宝剑却几乎毫无锈蚀的痕迹。


在宝剑的剑身一面铸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


当时郭沫若、容庚、陈梦家等学者进行了一番讨论,最后大家的意见趋向一致,认为“鸠浅”指的是勾践,所以这柄宝剑就叫作【越王勾践剑】了。


经过了2000多年,越王勾践剑为何还能如此锋利?



有博士透过显微镜对剑身进行了一番观察,最后在放大500倍的时候,观测到了“剑的细胞”,类似于树叶的脉络一样的结构,然后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越王勾践剑的制作工艺了。越王勾践剑的刃部含锡高,硬度大,使剑非常锋利,花纹处含硫高,硫化铜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花纹的艳丽。



另外,虽然目前剑依然锋利,但是剑最初的颜色应该是银白色的,因为表面有锡,锡就是银白色的。


  • 复原图


出土宝剑的墓葬的主人是勾践吗?

不是的,虽然剑是勾践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宝剑是在湖北江陵出土的,目前宝剑也是藏在湖北省博物馆,那么,为什么越王勾践的剑会跑到楚国的地界去呢?



出土宝剑的墓葬的主人叫“昭固”,楚国贵族。当年勾践的女儿曾经嫁给楚昭王,这把宝剑很有可能是当年的陪嫁之物。勾践的女儿生的儿子后来做了楚惠王。所以,这柄勾践的剑有可能就是某一位楚王赏给“昭固”本人的。出土时,这把剑就放在墓主人的身边。


我是认真回答问题的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感谢您的每一个赞与评论!


文物考古聊历史


◆考古人和媒体人的用词有点不一样。

考古人挖到一具尸体,只要能把骨头搜罗到一起,就叫“保存完好”;要是尸体上带着些腐肉,就叫“栩栩如生”。考古人挖到一把古剑,只要还能端起来不掉渣渣,就叫“寒气逼人”;要是幸运碰上锈的不厉害的,马上就叫“光亮如新”。

考古人的“栩栩如生”,到了媒体人那里马上就变成“跟活的一样”;考古人的“光亮如新”,到了媒体的那里就夸大成“吹毛断发,千年不锈”的外星黑科技。

闲话少叙,说回“越王勾践剑”。这篇一次性给您解决,造剑工匠为什么叫“铸剑师”?古代杀手为啥叫“刺客”?铸剑为什么有“人祭”说法?

越王勾践剑,全长55.7厘米,刀刃长45.6厘米,宽4.6厘米,剑身带黑色菱形花纹。剑脊含铜量高,偏黄色;剑刃含锡量高、颜色发白。这就是典型的春秋时期的吴越青铜剑工艺。

欧冶子、干将、莫邪.......春秋时期铸剑大师多出自吴越之地,春秋名剑湛卢、胜邪,鱼肠、巨阙、纯钧......也都跟吴越有关。

◆为啥吴越出名剑、出铸剑大师呢?

当时中原打仗时战车、战阵为主流,武器热衷于长兵器:矛和戈。车战用长矛、长戈,步兵用短矛、短戈。

吴越之地水网纵横,“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战车、战阵施展不开,就因地制宜发展了短兵器——青铜剑就成为吴越特色。研究的多了,工艺自然就先进了。

◆越王勾践剑怎么造出来的呢?

青铜剑的原材料主要是含锡的铜,是靠铸造出来的。这儿简单普及一下“铸造”:就是拿沙土弄出模子,浇进去铜液,冷却后就出来形状了,然后一打磨,一开刃,一把剑就成了。春秋战国的青铜剑都是“铸造”的,因此古代的造剑工匠都有了“铸剑师”的称呼。

◆浇铸出来的青铜剑有啥缺点呢?

青铜剑硬度和韧性都不适合劈砍,非要劈砍,轻则缺刃,重则折断。像“越王勾践剑”,剑脊用了低锡铜,提高韧性;剑刃用来高锡铜,提高了刀刃硬度。

即使“越王勾践剑”属于工艺更高端的“复合铸造”,但是还是经受不住多次劈砍强度,杀敌时还是主要用“刺”的动作。因此古代的杀手都叫“刺客”。更高强度的刀剑,要等到“锻造”工艺的诞生。

◆“人祭”铸剑炉那些事

高锡铜的使用工艺更复杂——这种铜熔化后流动性不好,容易有气泡,有了气泡,铸出来的剑就有沙眼,不结实,怎么解决呢?加磷可以优化。

干将莫邪“人祭”铸剑炉是有依据科学依据的,人骨骼里面含磷,磷可以加强青铜溶液的流动性,减少沙眼,提高强度。古人不明白是“磷”的作用呀,一着急就找活人跳炉子了。

◆越王勾践剑为啥能完好保存两千多年?

也没什么特别黑科技,铜本身就是一种不容易腐朽的金属。挖掘出越王勾践剑的楚墓,正好密封性很好,使青铜剑一直处于类似真空环境下,保存条件正好合适。即便这样,发现青铜剑时,也是有铜锈的,只是不严重而已。后来人们看到的实物,是已经清理过的。

至少人们吹捧的什么保护工艺,纯属造谣。至现在,在现代保护条件下,“越王勾践剑”仍然继续腐蚀。也不要迷信,古代名剑有多厉害,“削铁如泥、吹毛断发”听听就算了,能保存到现在已经不容易了,多亏了是青铜材质而已。

比春秋更往后的汉代、唐代的刀剑为什么保存下的很少?就因为铁太容易腐蚀了,即使找到了,也是一碰就掉渣渣,徒手就能掰断。

◆越王勾践剑划开20多张纸这事是真的

为什么要划纸呢?在1978年时,要开全国科学大会,要拍一部以“名剑”为主题的科教片,为了表现“越王勾践”依然锋利,就拿“越王勾践剑”划了纸,确实划开了20多张纸。这能表明“越王勾践剑”很先进吗?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剑”是先进的。但是,1994年,越王勾践剑在新加坡展出,剑刃被有机玻璃这么软的东西就能划伤。可见,划开了20多张纸,这事有点水分——仔细看过那个视频你会发现,是比较脆的那种特殊纸张。

为什么不用最常见的A4复印纸呢?A4纸韧性够足,越王勾践剑恐怕会丢脸。

“越王勾践剑”只能代表那个年代的水准,千万不要神话。什么超越现代科技?都是鬼话,起码工艺比不过秦朝的青铜剑。为啥春秋战国青铜剑只有50公分左右长度?技术达不到呗。秦朝的都到了80-90公分,这就是进步。说起机械性能,现在小作坊做的菜刀和手工剪,都能秒杀“越王勾践剑”。


尔朱少帅


不是据说,是千真万确!不是18层纸,是26张!

我把实验的现场录像放给大家看一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39dfdf9dac45bf595bc22e43d09e1268\

铁锤文史


先亮答案:确实如此!欧冶子掌握了领先世界2000余年的铬盐氧化处理技术,锋利程度不是一般的牛逼!

一、欧冶子与八荒名剑:

1.欧冶子其人:

欧冶子(约出生于公元前514年前后——卒年不详),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欧冶子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先是吴国攻破楚国,后吴越先后吞并长江以南45国。

少年时代,他从母舅那里学会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他发现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

2.铸造八荒名剑:

欧冶子何时成名,史书并无记载。但是在他成名后,欧冶子先后为越王允常铸了五柄宝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称越五剑;为楚昭王铸了三柄宝剑:七星龙渊(后因避讳唐朝建立者,李渊的名讳,改名为龙泉剑)、泰阿、工布。

人们将欧冶子所铸这八柄宝剑,统称为八荒名剑。

二、越王勾践剑:

1.蛟龙捧炉,天帝装炭——纯钧剑:

在《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中,纯钧剑被大量提及,那时欧冶子已经过世,纯钧在越王勾践手中,当时越国有一位著名的相剑师,名叫薛烛。勾践先后将豪曹、巨阙、拿出供薛烛鉴赏,薛烛都说剑是好剑,但是不够完美。

于是勾践将纯钧剑拿出,薛烛大惊失色,说:“为铸这把剑,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锡,万载若耶江江水干涸而出铜。铸剑之时,雷公打铁,雨娘淋水,蛟龙捧炉,天帝装炭。铸剑大师欧冶子承天之命呕心沥血与众神铸磨十载此剑方成。剑成之后,众神归天,赤堇山闭合如初,若耶江波涛再起,欧冶子也力尽神竭而亡,这把剑已成绝唱,区区骏马城池何足道哉。”

纯钧剑,很有可能是越五剑中唯一存世的一柄千年宝剑了。

2.越王勾践剑:

1965年12月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望山的一号楚国贵族墓。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发现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

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绳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这柄剑, 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证明为越王勾践自用剑。

结合史书的描述,这把剑很有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纯钧剑,但为慎重起见,科研者称其为勾践剑。

3.铬盐氧化处理技术:

越王勾践剑,除了造型精美,设计精巧外,千年不锈这一点更是令国内外的考古专家叹为观止。宝剑出土后,对宝剑剑身做过专业的物质分析,结果显示在这柄越王勾践剑,剑身发现了一层特殊的防锈物质——即现代的铬盐氧化处理技术。

铬盐氧化处理技术是现代才由西方率先应用至产品防锈工艺上,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换句话说,就是欧冶子本人锻造的纯钧剑(越王勾践剑)所用的防锈技术,整整领先同行们达2000年之久!

越五剑均为铜锡合金剑,七星龙渊、泰阿、工布为铁剑。根据史料记载,一代铸剑大师欧冶子已经完全掌握铬盐氧化处理技术了,并且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八荒名剑的铸造中。

八柄剑中,不算纯钧剑,明确出现在史料不止一次的有:“巨阙、鱼肠、湛卢、七星龙渊、泰阿”,有明确物主传承的有:“湛卢、七星龙渊、泰阿、”时间跨度超过一百年的有:“湛卢、七星龙渊、泰阿”。(《越绝书》、《吴越春秋》《晋书》等等史料)

三、极有可能尚存于世的另一柄宝剑——七星龙渊:

1.国之重宝——七星龙渊剑:

欧冶子在为越王允常铸造出越五剑后,一时名声大噪。楚王命令风胡子到越地寻找欧冶子,请他制造宝剑。欧冶子经两年之久,终于铸剑三把: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这三把剑斩铜剁铁,就似削泥去土。

相传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後,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

2.龙泉剑的由来:

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

龙泉剑诞生在春秋末期,战国初年,距今约有2600余年,有史可查的,佩戴过龙泉剑的人分别是楚昭王、伍子胥,伍子胥之后龙泉剑从历史上消失了几百年,其后被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所得,李渊死后葬于献陵,也有传说李渊将此剑传于李世民,后与李世民一同葬于昭陵。

欧冶子所铸的七星龙渊剑就此消失,其后出现的龙泉剑,都是后世仿造欧冶子所铸,只是还保留着龙泉剑的名字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剑被选定为国礼,赋予了这柄纵贯古今的宝剑,更多的政治使命。

(更多精彩回答,敬请关注:豆浆的奶爸守则,不一样的奶爸,不一样的豆浆!!!)


豆浆骑兵


俗话说得好,空穴不来风,无风不起浪,关于“越王勾践宝剑出土后光洁如新,一次划破18层纸”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划破的是26层纸。

这个“划破纸张”的实验是有人做过的,而且是众目睽睽之下做的,此实验来自于中央电视台4套拍的国宝档案。

按理来说,经过了两千多年,一般的宝剑早都锈蚀不堪了,这越王勾践宝剑还能光洁如新,这是何道理?

越王勾践宝剑出土经过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湖北江陵一带干旱两年,庄稼收成极差,农民食不果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决定修一条水渠,将荆门漳河的水引流过来,浇灌江陵地区的庄稼地。

计划上去了,国家也批了,工程就这样风风火火地上马了。

1965年,当水渠修到纪南城西北7公里的地方时,工程队发现了这里土质非常不一般,非常疏松,这是啥情况啊?保险起见,相关施工人员汇报了领导,这事就这样传进了考古专家们的耳朵里。很快,专家们马不停蹄,闻讯赶来,并且成立了考古工作组。

经过了周密仔细的勘测,发现这地底下大有乾坤,是一片古墓群,而且古墓数量不少,当时估计有50多座,专家们把这一片古墓群称为望山楚墓。

而在当年的12月,在考古过程中,在一个古墓里,在一棺木内,发现了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

这把青铜剑和剑鞘非常配套,当有关人员去拔剑时,惊讶无比,一是并不费力,二是拔出来的宝剑竟然光洁如新,散发着闪闪寒光。这是一个奇迹,从以往出土的千年宝剑来说,早已都是一把铁片了,而此剑竟如此光亮,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整把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经过各方面的鉴定,此剑剑身刻的八个字是: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这就说明了这是勾践自用的佩剑。

越王勾践宝剑到底有什么特殊,为何千年不锈

全国的考古人员和无数关注事件的民众,对这把宝剑都带着重大的疑问,为什么它就不锈呢?这个问题,最终因为上海市博物馆的谭德睿做出的一个检测,而有了最可靠的推断。

谭德睿用一个3000倍的放大显微镜,经过仔细观察,从百分之一毫米厚度的金属表层发现了化学处理痕迹。通过质子射线荧光分析,得出了越王勾践剑的成分和表面装饰的情况,确定了两件事,一是越王勾践宝剑主要是用锡青铜铸成,二是含有少量的铝和微量的镍,灰黑色的菱形花纹及黑色的剑柄、剑格都含有硫。

这把宝剑,不用说,绝对是青铜武器当中的一等品,这对古代的冶炼技术的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众关心的是,此剑为什么不腐?最靠谱的推断是:第一是整个室内环境相对封闭,宝剑在棺木中,剑刃又在剑鞘中,这样的环境,减轻了被腐蚀的可能;第二是宝剑是锡青铜所锻造,本身不宜腐蚀,另外铝和镍也是不容易腐蚀的,只有在复杂环境下,比如空气中湿度大,含盐量大,或者宝剑被含强酸、强碱的物质接触,才可能腐蚀严重。

所以,一是环境因素,二是工艺水平,决定了剑身没有被腐蚀。

越王勾践宝剑划破26纸张是真实的

越王勾践宝剑划破26层纸张是真实的,而且此事是在媒体监督下,相关人员操作下,多人监督下完成的。这说明,这把宝剑非常锋利。

但是,锋利不代表一定是战争的利器,根据成分分析,锡含量不低,这样的宝剑韧劲会稍微缺乏,而且剑身偏短,所以,这把剑最大的用途是当佩剑用,带在身边,好看,是一件极佳的装饰品。

但拿着这剑和敌人对砍,也许断的概率非常大,毕竟缺了韧劲,剑身就脆了。

这把宝剑,出土近三十年内一直没有对外展览,但是,1994年借给新加坡展览就出了点事。当时剑身卡在了有机玻璃上,不排除,有人想看看宝剑的锋利程度。取下之后,剑刃处发现了一道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新伤痕。中国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对剑受损情况作出的正式结论是“轻微损伤”。

这也说明了,此剑确实锋利有余,韧度有欠缺。

目前,国家认定春秋越王勾践剑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并且在2019年03月20日,春秋越王勾践剑被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不管如何,越王勾践宝剑都代表着当时最强的冶炼技术,有人说,这就是大匠人欧冶子所铸造,但目前还是缺乏有利的证据。

谁造地不清楚,吹发可断是真的,划破26层纸张也是真的。


蓝风破晓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真的。

70年代对勾践剑做过测试,一下子划破了26张纸。

这说明勾践剑很锋利,没有明显的腐蚀现象。

其实勾践剑是青铜剑,而铜的性质比较稳定,本来就是比较烂腐朽的。

而勾践剑在加工时候,学者认为是有意进行了特殊处理。

学者发现越王勾践剑几乎不含铅,而青铜剑一般都含有铅。勾践剑的数据显示铅含量不到0.1%,这说明越王勾践剑采用的是纯度极高的上等铜料。

大家知道,纯铜是不会腐朽的,性质很问题。勾践剑的层层剔除了铅等杂质,只剩下锡和少量的铝、铁、镍、硫。

这样一来,青铜的性质就很稳定。

加上剑处于完全密封的棺木内,不和外界空气接触,也形成了有利的防腐条件。

至于勾践剑锋利的原因,主要是它的铸造方法。

资料中这么写:剑脊和剑刃用不同的成分配比青铜合金浇铸而成的。越王勾践剑通过科学的检测,发现剑脊和剑刃的青铜配比是不同的。剑脊采用含锡量较低的青铜合金,韧性强,不易折断;剑刃采用含锡量较高的合金,硬度大,更为锋利。这样的铸造方法在吴越地区很常见,所以吴越的青铜剑性能非常的好。普通剑是一次性铸造而成的,复合剑则需要二次浇铸:先以专门的剑脊范浇筑剑脊,然后在剑脊两侧预留出嵌合的沟槽,再把铸成的剑脊放入范中,再铸造剑刃。正是由于这样的铸造方法,才造就了越王勾践剑的神奇。

道理就是这样。

这就是勾践剑如此锋利且不腐朽的原因。


萨沙


据有关的史料记载,勾践酷爱宝剑,曾重金聘请铸剑大师欧冶子为其铸剑。

欧冶子不辱使命,潜心研究铸剑技术,花费了数年时间,终于为勾践铸造出5把削铁如泥、寒光闪闪的青铜宝剑,并取名为湛卢、纯勾、胜邪、鱼肠、巨阙。其中的胜邪、鱼肠和湛卢最终归属了吴王阖闾,阖闾就是派出刺客,持鱼肠剑刺穿了吴王僚的三层铠甲,将僚刺死的,可见当时青铜剑的锋利程度。

(勾践剧照)

1965年12月,在湖北省荆州江陵县境内的一号楚墓中,考古人员发现,在墓主人棺内人骨架的左侧,有一柄装在黑色漆木剑盒内配有剑鞘的宝剑。青铜剑的出土对于考古专家来说习以为常,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当专家把宝剑从剑鞘中抽出来的一刹那,全场的人都还是被震住了。

2400多年前的宝剑在阳光下璀璨夺目,寒气逼人,闪烁着炫目的青光,不见一丝锈迹。整个剑身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这些装饰依然熠熠生辉。

据参与现场考古的专家回忆,当时有一个现场工作人员,见到出土了如此美轮美奂的绝世宝剑,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拿剑,手指不小心碰到了剑刃,被划拉了一个口子,殷红的鲜血顿时流了出来,足见宝剑的锋利。

工作人员随后找来了一沓20余层的纸,用宝剑划过,所有的纸一划而断,切口整齐,毫无拖泥带水的痕迹。

这把寒光闪闪的青铜剑,全长55.6厘米,剑身长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茎长8.4厘米,重875克。剑柄以丝绳缠缚,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盘形, 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越王勾践剑)

专家们在剑身正面近格处发现了两行鸟篆铭文,一共有8个字。由于这种俗称为“鸟虫书”字体的识别难度较大,考古队员在现场没有其它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依稀辨认出了其中的6个字,分别为“越王”“自作用剑”。但是,对于其中最重要的越王名字,一时无法辨识。

其后,在众多考古工作者,以及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的帮助下,终于认定其余两个字为“鸠浅”,也就是勾践,从而坐实了这把深埋地底2000多年依然光彩夺目的宝剑,就是越王勾践剑。

众所周知,越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其第39代越王勾践即位于公元前496年。3年后,勾践在夫椒惨败于吴军,被软禁在了吴国,替吴王夫差喂马。3年后,夫差认为勾践已完全臣服于他,于是将勾践放回了越国。

遭受奇耻大辱的勾践回国后,励精图治,卧薪尝胆,重用贤臣范蠡、文种,和百姓们一起耕田播种,粗衣粝食,同甘共苦。渐渐地,越国国力恢复,随后成功复仇吴国,击败了吴军,杀死了吴太子,迫使吴国求和,从此吴国一蹶不振。

让人吃惊的是,这把勾践剑在重见天日时,剑刃居然不见一丝锈迹,这是什么原因呢?

(网络配图)

专家们经过科学检测,发现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而且剑身各个部分的作用不同,铜和锡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剑脊中铜占的比例较高,能保持较强的韧性,不会被轻易折断。而剑刃中所含的锡较高,剑的硬度相对就较大,使得剑刃锋利无比。剑身的菱形花纹处含硫高,硫化铜既可以防止锈蚀,还能保持花纹的艳丽。经过硫化处理后,让硫或硫的化合物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在金属表面形成一个薄薄的硫化层。这层硫化保护层非常薄,只有百分之一毫米左右,大约是一张报纸厚度的十分之一。

就靠这薄薄的保护层,古剑在阴冷潮湿的土层里埋藏了两千多年,依然不锈不腐,光芒四射,锋利异常。

而且,铸造勾践剑所用的铜质地很好,纯度高,杂质也很少。加上精良的制作工艺,把这把剑的抗锈蚀能力大大提高了。

同时,这把剑还有剑鞘的保护,以及整个墓葬良好的环境等等,都是它千年不锈的原因。

至于勾践剑为何会在楚墓中被发现了,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有可能是勾践将珍贵的青铜剑作为女儿的嫁妆流入楚国,史书记载“昭王夫,即惠王母,越女也”。也有可能是勾践赠送给楚国的,因为当时珍贵的青铜剑是各诸侯国相互馈赠的重要礼品之一。还有可能这把剑是楚国战胜越国后的战利品,因为越亡于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