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罗马柱撑起的国立大学,蒋介石在此表明中央对九一八的态度

文|刘瀛璐

国立中央大学之前身,经过数次易名和重组。肇始两江总督张之洞创立三江师范学堂(1902年),后更名两江师范学堂(1905年),两江停办后于原址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1921年在南高师基础上组建国立东南大学,1927年国立东大与其他几校合并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江苏大学,同年定名国立中央大学。(以示简明,本文均以中大指代。)

中大学子曾不无张扬地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南高之高,高于日月之上;中大之大,大乎天地之外。”许是为了彰显这种超越感和当局雄厚的实力,又赶上西方思潮的涌入与追捧,才铸成了今日所见的中大模样。

罗马柱撑起的国立大学,蒋介石在此表明中央对九一八的态度

受西方古典复兴手法影响,中大体育馆突出入口

中大校园整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南大门和大礼堂两点一线,其他建筑物排列在两侧。这两大建筑,也是中大的“面子”。1933年,中大艺术系教授陈之佛设计的中大校徽,大礼堂嵌在南大门之内,寓意“全国最高学府”“涵盖全部学科”,礼堂边下端有数行水纹,“表示学校设在长江之滨,历史源远流长”。

南大门门楼由民国建筑师杨廷宝设计,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素有“南杨北梁”之说,指的就是杨廷宝和梁思成。毕业于清华学堂、留美归来的杨廷宝,曾设计了京奉铁路沈阳总站、东北大学校舍、沈阳少帅府、清华大学图书馆等知名建筑。大门建于1933年,由三开间的4组方柱和梁枋组成,简明的几何体却足以构建出庄严宏大的气派,同样的手法在巴黎凯旋门上也可得见。2010年,南大门曾被评为南京最美校门。自建成起,门额上的校名几经变迁,见证着校园历史。

大礼堂位于校园中央,白色主体,自然锈蚀的铜绿穹顶配以八边形的采光窗,是中大的核心建筑。1930年校长张乃燕在任时动工修建,后因经费困难停工。继任的校长朱家骅动用在政府中的关系,以召开国民会议的名义,获得拨款,才得以推进。大礼堂由建筑系卢毓骏教授主持,占地2026平方米,1931年4月底竣工。典型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朝南的门厅上配有四根爱奥尼克式列柱,共同承托着上方的三角形山花。雅典卫城使用的爱奥尼克式列柱是古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因为更加秀美又会被称为女性柱。标准的爱奥尼克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正面看起来像一对羊角。这种柱式在中大建筑中频繁被使用,整齐划一,气势呼之欲出。

罗马柱撑起的国立大学,蒋介石在此表明中央对九一八的态度

孟芳图书馆,位于原中大校园中轴线西侧

走进礼堂,34米高穹顶宛如天空笼罩,三层观众席可容纳2300人,在当时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礼堂,也成为当时诸多官方大型活动的首选场地。1965年,大礼堂东西两翼加建了由杨廷宝设计的两座三层教学楼,便形成了今日东大校园内所见的大礼堂全貌。193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纪念日,国民政府会议在大礼堂正式开幕。蒋介石在开幕式致辞,张学良、冯玉祥等44位国民党政要员出席。据担任会议警官卞稚珊回忆:当时主席台下构筑有钢筋水泥的地下室,内部有一个中队的官兵担任警戒;主席台顶部设有瞭望台,东西南北各置一挺重机枪。主席台上蒋介石、张学良的休息室完全由蒋介石侍卫队把守,防范森严。

1931年9月22日,蒋介石、戴季陶、朱家骅等人来中大礼堂开会,学生们闻讯等在大礼堂门前,请愿见蒋介石。很长时间后,蒋介石才走出礼堂,站在门口台阶上和学生见面,保证中央正视九一八事件的态度。也是在当天下午,中大学生在大礼堂成立了中大学生抗日救国会。

大礼堂西南侧是郭秉文任校长期间,费心拉来冠名赞助修建的图书馆。郭秉文得知原江苏督军将部分遗产捐给南开建造校舍,便劝说继任督军齐燮元也仿效前任,独资捐建图书馆。齐燮元应允后,由外国人帕斯卡尔设计,1924年建成。共花费16万元,以齐燮元之父齐孟芳之名命名为“孟芳图书馆”,由张謇题写馆名。同样使用爱奥尼克式柱廊、仿石材构造的水刷石粉面,是纯正的西方古典建筑。1933年,在基泰工程司的设计下,扩建阅览室和书库,从空中俯瞰,如“品”字形平铺在校园西边。

在三大建筑周围,生物馆(1929,现中大院)、科学馆(1927,现健雄院),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牙科医院(1936,今金陵院),体育馆(1922,今体育馆)等以同样画风搭建起了一个西方古典主义的中大完整校园。生物馆门廊上的恐龙、体育馆入口处的双路西式扶梯都是设计师的点睛之笔。1924年4月20日,泰戈尔来中大,在体育馆发表演讲,盛况空前。此外,在校园东部,还留有学生宿舍等建筑,都是当年中大工学院院长刘敦桢与建筑系教师设计建造的。据中大毕业生、女作家苏青回忆,当时中大女宿舍分东、南、西、北四楼:南楼光线足,东楼空气好,北楼形式美,西楼臭虫多。

校园西北角,一座中西结合的“梅庵”深藏其中。梅庵是两江师范学堂校长李瑞清之号,1920建成时是茅草屋,直到1932年重建变成砖混结构。现作东南大学艺术学系教室使用,门前还挂有李瑞清手书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8字校训木匾,以示后人。梅庵前,一株1600多年前 “六朝松”是校园的至宝,被两层铁栅栏“保护”着,尽管已经被鉴定实为柏树,但“六朝松”的声名已经深入人心。古书青庵,凝视着国子监、两江师范、中央大学,直至今日的文脉流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