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司法改革:更高起點再出發

​​司法改革:更高起點再出發——2019年人民法院工作亮點回顧系列報道之四


司法改革:更高起點再出發


將改革進行到底,新時代的最強音。

承載著實現公平正義的偉大夢想,承載著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堅實力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人民法院繼續迎難而上、砥礪奮進,在更高站位、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動改革實現新的突破性進展,全面深化改革沿著既定方向蹄疾步穩、一往無前。


重塑性變革:機構職能體系不斷優化

新的時代方位,標註新的改革起點。

2019年第一天,在人們期待的目光中,嶄新的“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牌子映入眼簾。

“這是深化司法改革、推進司法公正的重大舉措,在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髮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社會輿論如此評價。

新時代,改革開放事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進入了新階段。改革由點向面拓展,由易向難挺進,由分向合轉變,複雜性、艱鉅性、敏感性更加突出。

“政法系統要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加快構建優化協同高效的政法機構職能體系。”

“要優化政法機關職權配置,構建各盡其職、配合有力、制約有效的工作體系。”

2019年初召開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恢宏畫卷上標註出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嶄新時代方位。

一場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機構改革拉開帷幕,呈現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

統籌規劃,精密部署,督導評估,最高人民法院總攬全局,用釘釘子的精神,不斷破解改革進程中的難題。

——新修訂的人民法院組織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司法責任制、法官員額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人員履職保障,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金融法院、知識產權法院等重大改革成果上升到國家法律層面,改革更有方向、更有底氣。

——新修訂的法官法於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在賦予法官司法權力和加強保障的同時,強化了監督和制約。

——深圳、北京、上海三個破產法庭相繼成立。破產審判走向專業化,被譽為中國改善營商環境,徹底解決執行難問題的標誌性事件。

——省以下人民法院內設機構改革氣勢如虹、勢如破竹:

在河北,全省170個基層法院內設機構改革全部完成,精簡比例達40.61%;

在黑龍江,全省137個基層法院內設機構精簡515個,精簡比例達31.54%;

在江蘇,全省基層法院內設機構改革全部實施到位,精簡比例達34.9%。

……

這不僅僅是機構的重設,更是人民法院加強專業化建設、提高辦案質量效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塑性變革。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基層法院內設機構改革方案已完成審核程序,並組織實施。中級及以上人民法院的內設機構改革正在抓緊推進。

破難題、補短板、強弱項,一個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司法機構職能體系,愈行愈近。


制度性成果:構建全方位深層次改革新格局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制度,定國安邦之根本。

責任不實、合力不強、監督不力、尺度不一、激勵不足……隨著司法責任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一些瓶頸性問題愈發凸顯。

改革越深入,矛盾越凸顯,越需要從更深層次構建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

“善於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黨中央的重要論斷既體現了改革進程本身的客觀要求,也體現了對於改革認識的再深化。

更加註重製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是這一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鮮明特色。

“構建堅持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服務和保障大局制度體系、以人民為中心的訴訟服務制度體系、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審判權力運行體系……”

2019年2月27日,《人民法院第五個五年改革綱要(2019—2023)》發佈。10個方面65項措施精準對接黨中央部署的各項司法體制改革任務。10大制度體系指向努力建設更加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在更高起點上謀劃了未來五年的改革創新舉措。

有權必有責,建立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新機制成為改革落地見效的關鍵。

——《關於加強司法權力運行監督管理的意見》進一步規範案件辦理流程,確保監督有序、監督有責、監督留痕;

——《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審判權力和責任清單的指導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審判權力和責任清單(試行)》明確院庭長、審判組織和承辦法官依法行使職權的邊界和責任;

——《關於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科學定位審判委員會職能,健全完善審判委員會議事程序和議事規則;

——《關於建立法律適用分歧解決機制的實施辦法》有效避免和解決“類案不同判”等影響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的問題。

啃硬骨頭,涉深水區,一系列配套文件相繼發佈,一系列深層次改革加快推進,為法治中國長遠發展夯基築臺、立柱架樑。


歷史性突破:打造中國特色案件處理新模式

2019年12月25日,兩則關於訴訟服務改革的新聞引人關注:

當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跨域立案服務已經在全國中基層人民法院全面實現。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法院,正現場連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中級人民法院演示跨域立案流程。5000多公里,完成立案用時僅15分鐘。異地訴訟難、訴訟累成為歷史。

讓公平正義更加可觸可感,是司法體制改革的不泯之心。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過去五年,全國法院受理案件從1420萬餘件增長到2018年的2800萬餘件,人案矛盾依然突出。“要把提升程序效能作為突破口,積極構建符合中國國情、體現司法規律、引領時代潮流的中國特色案件處理新模式。”2019年7月19日,在成都召開的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釋放出重要信號。

會議結束十餘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 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的意見》公開亮相。圍繞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訴訟制度、訴訟服務體系、跨域立案服務等司法改革要求,旨在打造中國特色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新模式。

中央政法委會同“兩高”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全面提升司法效能的意見》,推動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

最高人民法院以問題為導向,研究制定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方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已作出授權試點決定。

順應人民期待,維護公平正義。既有針對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舉措一環扣一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基不斷夯實,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日新月異——

這一年裡,全國法院提供跨域立案服務19471件,跨省級行政區劃服務3661件,人民群眾可以享有豐富快捷的糾紛解決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質訴訟服務。

這一年裡,全國43%的法院支持網上交費退費。全國法院當場立案率在95%以上,不少基層法院一審立案時間不超過15分鐘。

這一年裡,全國98%的法院建立訴訟服務大廳,88%的法院運行訴訟服務網,真正實現讓人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解決糾紛。

這一年裡,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的調解組織已達2.5萬家,調解員9.6萬名。日均調解量超過5000件,調解成功率60.47%。

改革潮湧,奔騰不息。

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提供製度保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為開闢“中國之治”新境界夯實法治根基,為人類法治文明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人民法院不斷改革創新、再攀高峰!(記者:李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